You are on page 1of 65

课程与评价标准

KEMENTERIAN PENDIDIKAN MALAYSIA

KURIKULUM STANDARD
SEKOLAH RENDAH
DOKUMEN STANDARD KURIKULUM DAN
PENTAKSIRAN

华文
四年级
什么是 DSKP?
课程与评价标准

DSK (BPK)
DSP (LP) DSKP

BPK
融合课程与评价
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
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是当前
各种质性评定方式的共同趋势。
-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倪文锦主编, 2005 , p.381
课程与评价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先有课标,后有评标
为什么 DSKP
 部门不同,协调须时 / 需时
 诠释学习标准的争议( membandkan S. Pembelajaran )
 表现标准等级的界定不符合课程要求
 Pentaksiran Sekolah – 应侧重形成性
评价
 其他困扰与不安……
??? ???
 应试 – mengajar untuk Standard Prestasi
 证据 –要求完全达到,难度…
 表现标准 ( 表现性评价 ) 的数量
 文书繁重
GURU MALAYSIA, APRIL 2013
GURU MALAYSIA, APRIL 2013
GURU MALAYSIA, APRIL 2013
课程与评价标准

延续 PBS 的理

Mengapa perlu berubah?
Pelaksanaan PBS untuk penambahbaikan UPSR dan PMR mulai
Tahun 1 pada 2011dan Tingkatan 1 pada 2012

3 Penekanan kepada JERI - aspirasi Falsafah Pendidikan Negara tidak


tercapai

Pendidikan berorientasikan peperiksaan - penglibatan dalam kokurikulum sangat


kurang

Pengiktirafan keterlaluan kepada pencapaian akademik semata-mata - tekanan


3 kepada guru, murid & ibu bapa

Menilai produk akhir berbanding proses pembelajaran - pengabaian pembentukan


4 modal insan yang seimbang

Tekanan ke atas guru-guru untuk menghabiskan sukatan pelajaran - Assessment


3 for learning diabaikan - kurang membantu dalam proses pembelajaran sebenarnya

Meningkatkan martabat profesion keguruan – guru lebih dihormati, peningkatan


4 integriti dan keberkesanan guru

Sistem Pentaksiran Sesetengah Negara Maju telah Berubah – tiada peperiksaan


3 awam di sekolah rendah dan menengah rendah
Petik dari Pelaksanaan PBS untuk penambahbaikan UPSR dan
PMR mulai Tahun 1 pada 2011dan Tingkatan 1 pada 2012

PBS

Akademik Bukan
Akademik
1. Pentaksiran Sekolah
1. Pentaksiran
2. Pentaksiran
Psikometrik
Pusat
2. PAJSK

4 komponen PBS iaitu Pentaksiran Pusat, Pentaksiran Sekolah, Pentaksiran


Psikometrik dan Pentaksiran Aktiviti Jasmani, Sukan dan Kokurikulum
COMPANY LOGO
天天考,有 今天老师要考你
没有搞错! 们!
又想考什
么?
什么是评价?

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合
作解释资料、制作标准、描述
进展、收集结果、记录反思和
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帮助
他们改正缺点的过程。
Ellen, Weber.(1999). Student Assessment That Works: A Practical Approach.
教学评价是在教育工作中收集
,诠释,记录并应用学生反馈
的信息的过程。
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 提供有用的信息
 具有反馈课程、评估水平、促进学习和强化教学等
作用。
 它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服务的,对确保教师和学校
能有效地塑造平衡与和谐的人起着品管的作用。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gathering, interpreting,


recording, and using information about pupils’ responses to an
educational task. (Harlen, Gipps, Broadfoot, Nuttal,1992)
评价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四年级
课程标准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
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
的发展。
参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 湖北教育出版
反馈 、矫正
频繁
动物学校
有一天,动物们决定设立学校,教育下一代应付未
来的挑战。校方订定的课程包括飞行、跑步、游泳及爬
树等本领,为方便管理,所有动物一律要修全部课程。
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课成绩也不错,可是跑步
就无计可施。为了补救,只好课余加强练习,甚至放弃
游泳课来练跑。到最后磨坏了脚掌,游泳成绩也变得平
庸。校方可以接受平庸的成绩,只有鸭子替自己深感不
值。
兔子在跑步课上名列前茅,可是对游泳一筹莫展,
甚至精神崩溃。
动物学校
松鼠爬树最拿手,可是飞行课的老师一定要它自
地面起飞,不准从树顶上降落,弄得它神经紧张,肌
肉抽搐。最后爬树得丙等,跑步更只有丁等。
老鹰是个问题儿童,必须严加管教。在爬树课
上,它第一个到达树顶,可是坚持用最拿手的方式,
不理会老师的要求。
到学期结束时,一条怪异的鳗鱼以高超的泳技,
加上勉强能飞能跑能爬的成绩,反而获得平均最高
分,还代表毕业班致词。
另一方面,地鼠为抗议学校未把掘土打洞列为必
修课,而集体抵制。它们先把子女交给獾 (huān) 作学
徒,然后与土拨鼠合作另设学校。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
1. 接受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兴
趣爱好,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

2. 教师善于发现后进生某一方面的
强点,设计合适的活动,引导他
们参与学习,让他们发挥特长。

 自尊自信。
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
科学研究已证明每个学生都表
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和特点。
“ 如果我们忽略这些差异,坚
持要所有的学生都用同样的方
法学习相同的内容,就破坏了
多元智能的全部基础。”
传统教学评价
 评价认知过于强调低层次思维
 评价内涵忽略情意与动作领域
 评价时机较忽略形成性评价
 评价结果过于依赖量化测量
分数
 TOEFL 考试(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
guage )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阅读、听力、口
试、写作。每部分满分 30 分,整个试卷满分为
120 分。
 GRE (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 General
考试,笔考包括 Verbal 、 Quantitative 两部分,
均为 800 分,满分共为 1600 分
 SAT 考试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主要
分成三部分:英文、写作、数学;每一部分 800
分,共计 2400 分
 我国大学英文考试 MUET, 最高 Band 6 ,最低
Band 1
传统教学评价
排名、比较,给学生标签。
评价结果较少鼓励、增强学生

评价目标较少顾及教学目标。
传统教学评价
 测验试题编排未以学生为中心
 命题观念与技术仍有待加强
 评分缺乏客观标准与自省思维
 评价未能营造公平、良好施测
情景
 窄化课程
功利主义 应试教育
 恶性竞争  死记硬

 分数挂帅 传统评价  思维僵

 忽略差生  以偏概全
 标签学生  高分低能
 智能至上  忽略德体

成绩至上,谁的错?
家长、
学生、
教师、
校长、
社会、
县教育厅、
州教育局、
教育部、
教育政策
人在旋涡,身不由己?
按评价功能的不同
 诊断性评价
 形成性评价
 总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照
 
 
种类 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作用 查明学习准备和不利因素 确定学习效果 评定学业成绩

证明学生已达到的水平,
主要目的 合理安置学生,考虑区别对 改进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 预言在后继教学过程中成
待,采取补救措施 案
功的可能性

评价重点 素质、过程 过程 结果
特殊编制的测验、学籍档案 形成性测验、作业、日常观
手段 考试
和观察记录分析 察
必要的预备性知识、技能的
测试内容 特定样本,与学生行为有关 课题和单元目标样本 课程总教学目标样本
的生理、心理、环境的样本
试题难度 较低 依据教学任务而定 中等
分数解释 常模参照、目标参照  目标参照 常模参照

课程或学期、学年开始时, 每节课或单元教学结束后, 课程或一段教学过程结束


实施时间
教学过程中需要时 经常进行 后,一般每学期一两次

主要特点   “ 前瞻式” “ 回顾式”


  摘自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形成性评价
其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与学习的评
价。
可以是观察的,以确定学生应用知识和
技能的能力,
也可以是紧跟在一节课后的评价活动。

Ellen Weber (1999). Student Assessment That Works: A Practical Approach.


学习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改进对于(所谓)低
成就学生的帮助大于其他学生组,
因而减弱了两极分化,同时提高了
学生整体的学业成就。 (Black and William,1998)

摘自伊恩 . 史密斯《分享学习目标》
评价的迷思
 评价就是准备试卷考给学生,看
他们会不会做! 把评价当考
试!
 评价有需要吗?我每天都跟学生
在一起,对他们的情形很了解。
不重视有系统观察学生的表
现!
 我时常要用一些检核表或进行记
录、评价学生的进度,真是好麻
烦!好累! 不明白评价的功能!
评价工具
轶事报告 表现 观察事项条 学生方案 专案式学习
目表

观察 日记 家庭测试
家庭作业、练习口试 他评
试题(如填充题、是非、
学生自评 简答、多项选择、论述)
示范 录像带 示范记录
学生主导会 检核表 访谈

成长记录袋 问卷调查 个人经历记 语文学习档 文献研究


录 案资料

范例考察 ……
考试是评价的一部分
 考试是测量的结果,是评价的一种
依据和重要组成部分。
 考试与评价的区别:前者是后者的
手段;前者是局部,后者是整体。

有何看法?
只要考试的内容与方法不变,不管是教
师还是学生都很难在教和学两个方面有
大的突破。-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p113.
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量化课程评价
质性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基于标准的课程( Standard-based Curriculum )
基于标准的评价 (Standard-based Assessmen
t)
内容标准
学习标准
表现标准
 常模参照评价
(Norm Reference Assessment)
 标准 / 目标参照评价
(Criterion Reference Assessment)
 基于标准的评价 (Standa
rd-based Assessment)
形成性评价
 其结果能够指导以后的教学
与学习的评价。
 可以是观察,以确定学生应用知
识和技能的能力,
 也可以是紧跟在一节课后的评价
活动。
Ellen Weber (1999). Student Assessment That Works: A Practical Approach
学习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改进对于(所谓)低成
就学生的帮助大于其他学生组,因而
减弱了两极分化,同时提高了学生整
体的学业成就。 (Black and William,199
8)

摘自伊恩 . 史密斯《分享学习目标》
《吹泡泡》三年级课文

小时候,我玩儿过很多游戏,其中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阴雨时节,不能到山上海边去玩儿,母亲就教我们在廊子上吹肥皂泡。她
说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我们把用剩的肥皂头儿,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huò]弄和弄,
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根细竹管,蘸(zhàn)上那黏稠(niánchóu)的肥皂水,
慢慢地吹起来,吹成一个又轻又圆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
从竹管上落了下来,慢悠悠地在空中飘游。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shān],
它们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
一个大球,还会裂成两三个玲珑的小球,四散(sàn)纷飞。有时吹得太大了,
扇得太急了,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又长又圆,颤巍巍(chànwēiwēi)的,光
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五彩的薄球,
就无声地散[sǎn]裂了,又变成肥皂水落了下来,水珠儿洒到我们眼睛里。大家
都赶忙低下头揉眼睛,揉出了眼泪。
那一个个球儿,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地吹出来的。它们轻轻地飞起,是
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它们一个个飞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
飞越山巅……目送着它们,我们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学生说话 教师评价

1 我吹的泡泡是大大的。 你说了泡泡的形状。

2 我吹的泡泡又大又圆。 用了一个“又”字,说了它的
大小和形状两方面。

3 我吹的泡泡个头比别人的都 你会用比较,真聪明 !
大。

4 我吹的泡泡是透明的。 真棒!把泡泡的颜色说明白了

5 我吹的泡泡由小变大,最后 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啪”的破了。

6 我吹的泡泡会跳舞,跳到东 你把泡泡说得像个人似的,真
来跳到西,一会儿就找不到 有水平。
它了。
《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汪叔阳 ,  曹慰年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 2001,p.180-181. 《吹泡泡》课

语文评价
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需以《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为依
据,评价目标须与教学目标一致,要覆盖课程标准
的全部重要内容。
 语文评价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需求,重视教与
学的质量、过程,并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
能力。
 语文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
 语文评价也应重视
 引导学生加强语文素养的积累。
 检测学生自学能力。
 培养学生自我评定的能力,掌握良好的语文学习策略。
语文评价
阅读能力的评价
 考查学生的朗读与理解的能力。
 着重测试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
表现。
听说能力的评价
 评价学生的听力、口头表达及口语交际的能力。
 评价应在具体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
意识和情意态度。
书写能力的评价
 评价学生的字体,以及书面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宜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
实感,并长期跟进学生的表现,避免一试定成败。
语文评价
 语文评价必须能够真实地、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
的情况。
 传统的纸笔考试多以客观题为主,往往不易测试
到较高层次的认知范畴和思维能力。
 评价应强调开放式内容,尽可能实践真实性评
价,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创意,为发展批判性
和创造性思维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打好基础。

纸笔考试 (paper-and-pencil) 仅仅是评价的


其中一种方式
语文评价
 语文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能帮
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语言能力。
 语文评价需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便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
的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并对教学活动起品管作用,以达致
优质的教学。
 进行总结性评价时,任务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避免模棱
两可,且题型和测试方式要多样化,从不同角度考核语言能
力。教师须杜绝编制怪题、偏题的现象,避免测试学生名词
术语、语文规范知识和微枝末节或与语言能力无关之项目。
 主观性评价如作文和实作评价需把评分者误差降至最低,命
题不宜设置种种审题限制或陷阱,以免程度好的学生因为一
念之差审题错误,而表现不好;而程度中等的学生因为审题
正确,不过不失,而考到好成绩,从而影响了评价的信度与
效度。
课程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模组 - 听说读写
整合内容 / 学习标

学习表现 ( 水平 )
学习表现
尚未掌握 记忆

有待改进 理解

基本掌握 应用

满意 分析

良好 评价

优良 造
学习表现
 不是用以标签或评定学生的
语文学习成效。
 进展性的 、持续性的

 动态的、过程的
表现标准说明的描述
涵盖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方法
每一个说明的描述都是学生的最高
学习表现
按掌握难度或复杂性由低至高的次
序排列
校本评价
校本评价是完全由教师和学校方策划、进行、总结的评价
工作。它是一项持续性工作,教师和学校需要有高度的期
许和明确的方向,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力。
校本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 全面性:能够针对学生所表现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提
供全面的回馈信息。
 持续性:评估与教学同步,在教学过程中持续进行。
 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状态,应用多元化的评
估方法。
 标准性:评价以表现标准为准绳,表现标准则以课程标
准的要求为根据。
四年级表现标准说明
表现标准
学习表现 说明
尚未掌握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尚未掌握学习标
  准,学习表现处于初学者的阶段。
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薄弱,不能应付实际需要。学生
语言材料积累极其贫乏,难以表情达意和与人沟通。
有待改进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语文能力有限,
学习表现必须改进,才能达到学习标准的要求。
学生约略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尚不足以应付实际
需要。学生语言材料积累贫乏,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表达时往往词不达意。
基本掌握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
文能力,学习表现中规中矩,处在最基础的阶段。
学生能初步应用基本的语文技能来应付实际需要。学
生积累了一般常用的语言材料,具备简单的语言表达
和组织能力,能应用语言粗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
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年级表现标准说明
表现标准
学习表现 说明
满意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的语文能力较佳,学习表现
令人满意。
学生能有效地应用语文技能来应付实际需要。学生积累了一些语
言材料,具备一定程度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能应用语言来表情
达意,表现一般,并对学习语文初步产生兴趣。
良好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语文能力,学
习表现良好。
学生能于大部分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应用语文。学生语言材料
积累充足,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能有效地应用
语言来表情达意,有一定的表达技巧,并对学习语文有兴趣。
优良 根据小学四年级华文学习标准,学生语文能力表现出色,学习表
现稳定,足以成为其他同学的学习楷模。
学生能在不同的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正确地应用语文。
学生语言材料积累丰富,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程度较高,能
创造性地应用语言来表情达意,态度自信,有很好的表达技巧,
并且热爱语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课程与评价标准的
制定
2012 年中国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基 内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础 容
等 25 切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级 分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
50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立意不当
分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没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 不符合文体要求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5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书写工整 书写较工整 书写较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立意深刻 立意较深刻 立意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展 征 意境深远 情景交融 情景结合 个别地方描写较好
等 材料丰富 材料较丰富 材料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
级 语言表现力强 语言表现力较强 语言略有表现力 个别语句较精彩
20 见解、构思新颖 见解、构思有新意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高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
档次 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
未能传达给读者任何信息:内容太少,无法评判;写的内容均与所要求内容无关或所写内容无法看清

第一档 1. 未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差) 2. 明显遗漏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试题要求
3.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4. 较多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5. 缺乏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不连贯
6. 信息未能传达给读者。
第二档 1. 未恰当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
( 较差 ) 2. 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内容,写了一些无关内容
3. 语法结构单调、词汇项目有限
4.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影响了对写作内容的理解
5. 较少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内容缺少连贯性
6. 信息未能清楚地传达给读者
第三档 1. 基本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 适当 ) : 2. 虽漏掉一些内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3.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求
4. 有一些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的错误,但不影响理解
5.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内容连贯
6. 整体而言,基本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四档 1.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好) 2. 虽漏掉 1 、 2 个次重点,但覆盖所有主要内容
3. 应用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能满足任务的要
4.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应用基本准确,些许错误主要是因尝试较复杂语法结构或词汇所致
5. 应用简单的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6. 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第五档 1. 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 很好 ) 2. 覆盖所有内容要点,
3. 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
4. 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
5. 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
6. 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EGUSD – Narrative Rubric, Grade __4 California
  4 3 2 1
(Above Grade Level) (At Grade Level) (Approaching Grade Level) (Below Grade Level)
 Responds skillfully to all parts  Responds to all parts of the  Responds to most parts of the  Responds to some or no parts
of the prompt prompt prompt of the prompt
Focus/ Setting
 Purposefully orients the  Orients the reader by  Establishes a situation (real or  Fails to establish a situation
CCSS*:
reader by skillfully establishing a situation (real imagined) and attempts to (real or imagined) and does
 W–
establishing a vivid situation or imagined) and introducing introduce characters and/or a not introduce characters
3a
(real or imagined) and characters and/or a narrator narrator and/or a narrator in a relevant
 W–4
introducing characters and/or way
a narrator
   Coherently organizes a clear  Organizes a clear event  Organizes some sequencing  Does not sequence narrative in
Organization/ event sequence that unfolds sequence that unfolds but might confuse the reader a logical order
Plot naturally naturally  Uses some transitional words  Uses few to no transitional
CCSS:  Skillfully connects a variety of  Uses a variety of transitional and phrases to manage the words and phrases to manage
 W – 3a transitional words and words and phrases to manage sequence of events. the sequence of events.
 W – 3c phrases to manage the the sequence of events  Attempts a conclusion that  Does not provide a discernible
 W – 3e sequence of events  Provides a conclusion that may or may not follow the conclusion
 W–4  Provides a conclusion that follows from the narrated narrated experience or events
clearly follows from the experience or events
narrated experience or events
   Uses creative descriptions of  Uses descriptions of actions,  Uses minimal or irrelevant  Uses little to no description of
Narrative actio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oughts, and feelings to descriptions of actions, actions, thoughts, or feelings
Techniques to develop experiences and develop experiences and thoughts, or feelings to to describe experiences /events
  events events describe experiences /events  Does not use dialogue to
CCSS:  Uses vivid dialogue to show  Uses dialogue to show the  Uses dialogue to support plot support plot
 W – 3b the response of characters to response of characters to  Attempts to use concrete  Fails to to use concrete words
 W – 3d situations situations words and sensory details to or sensory details
 Uses concrete words and  Uses concrete words and describe experiences and
sensory details to make sensory details to convey events
experiences and events come experiences and events
to life precisely
 Uses purposeful and varied  Uses correct and varied  Uses some repetitive yet  Does not demonstrate
  sentence structures sentence structures correct sentence structure sentence mastery
Language  Demonstrates creativity and  Demonstrates grade level  Demonstrates some grade  Demonstrates limited
  flexibility when using appropriate conventions; level appropriate conventions, understanding of grade level
CCSS: conventions (grammar, errors are minor and do not but errors obscure meaning appropriate conventions, and
 L– 1 punctuation, capitalization, obscure meaning   Utilizes vague or basic word errors interfere with the
 L– 2 and spelling) enhance meaning  Utilizes strong and grade-level choice meaning
   Utilizes precise and appropriate word choice  Utilizes incorrect and/or
  sophisticated word choice simplistic word choice

*CCSS –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alignment (“W” = Writing strand; “L”= Language strand) http://blogs.egusd.net/ccss/educators/ela/rubrics-k-12/
设计的结构框架
纵向(隐性)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
、知识和能力
横向(显性)
 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
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课程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 掌握学习理论……
 一般型评价准则( Generic Rubri
c)

 整体评价
TAHUN, FAHAM DAN

创造 BOLEH BUAT DENGAN


BERADAB MITHALI

评价
TAHUN , FA HAM DAN
BO LEH BU AT DEN GAN
BE RADAB TERPUJI

TAHUN, FAHAM DAN

分析 BOLEH BUAT
DENGAN BERADAB

应用 TAHU,FAHAM DAN
BOLEH BUAT

TAHU DAN
理解 FAHAM

记忆 TAHU
教师的专业判断评价
无结构 / 随机
正 i . 师生交谈
i i . 偶然会面

式  稍微有结构
i . 调查问卷
i i . 观察
i i i . 学生自评
 较有结构
i . 课堂评价
i i . 检核表
i i i . 实际工作
i v. 专案学习
v. 个案研究
 结构严谨
i . 考试
i i . 标准化考试
i i i . 出版性向测验
--- Jim Tognolini
DSKP 状况与展望
 今年 7 月杪已在全国各校抽
样检验。
 2014 年全国小学四年级实验
性推行以检测其可行性。
 亟需多方面的信息反馈,进
一步改善和加强。
谢谢大家
 评价应被视为课程和教学的一部分,是协助
学生学习达标的一个手段,而非语文教学的
终极目标。应适当地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式
来分析学生的表现,而不能以学生的考试分
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片面强调考试分
数,置应试于语文教学之上,势必导致考试
领导教学的流弊,实有悖教育原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