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5

中篇 金融中介篇

第七章 商业银行
考情归纳:
1 商业银行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而历史形
成的一种金融组织,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

2 现代商业银行的几个重要方面必须引起重视:一是组织存
款;二是发放贷款;三是信用创造。

3 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性质职能、存贷业务、
信息中介、金融服务以及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开放现状。
3
目录
CONTENTS

商业银行概述 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原 中国商业银


则与管理 行改革

4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形成途径
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趋势

5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形成途径

1. 商业银行的产生
银行业最早的发源地是意大利。但最早的现代商业银行产生于英格兰。

货币 现代股
钱庄 早期银行
兑换商 份制银行

6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形成途径

货币经营业 古代各国货币不统一,部分商人从事货币兑换业务,
也帮助货币所有者保管货币、代理支付

早期银行 货币兑换商只保留部分现款应对提款需求,其余用于
放款,产生借贷业务。
早期银行: 1580 年 威尼斯银行
1595 年 米兰银行
1609 年 阿姆斯特丹银行
1629 年 汉堡银行

现代银行 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消亡,向资本主
义股份银行转化。
第一家股份制银行:
1694 年创办的英格兰银行
7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形成途径

2. 商业银行形成的途径
 从旧式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
 按资本主义组织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的现代商业银行。 
 商业银行的名称各不相同,如英国称之为存款银行、清算银行;美国称之为国民银行、
州银行;日本称之为城市银行、地方银行等。
 1897 年 4 月,中国通商银行开业,标志着中国民族资本商业银行业的开始。
 1904 年我国最早的官办银行是“大清户部银行”,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国银行”。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双重职能;几大专业银行相继成立。
 改革开放后,银行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改革成果。

8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 商业银行的性质

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为
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 1 )商业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 
 拥有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
独立的财产、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 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获取最大利润既是其经营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
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9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 2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 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容特殊。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

 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关系特殊。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 商业银行对社会的影响特殊。商业银行经营好坏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 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特殊。由于商业银行对社会的特殊影响,国家对商业银

行的管理要比对一般工商企业的管理严格得多,管理范围也要广泛得多。

10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 3 )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 与中央银行比较,商业银行面向工商企业、公众、政府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从事

金融业务的主要目的是盈利。中央银行具有创造基础货币的功能,不从事金融零

售业务,从事金融业务的目的也不是为盈利。

 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全面、范围更广。其他金融机

构,如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都属于特种金融机构,而

现代商业银行则是“万能银行”或者“金融百货公司”,业务范围要广泛得多。

11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2. 商业银行的职能

( 1 )信用中介
 信用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将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
又通过资产业务,将所集中的资金运用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去。
 商业银行通过充当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的中介,实现了资金的顺利融通,
同时也形成了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
 通过执行信用中介职能,把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资本,在盈利性原则的支
配下,还可以使资本从效益低的部门向效益高的部门转移,从而优化经济结构。

12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 2 )支付中介
 支付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
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 在执行支付中介职能时,商业银行是以企业、团体或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
或支付代理人的资格出现的。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职能形成了以它为中心、经济
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
 支付中介职能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获得稳定而又廉价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
又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支付服务,节约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的投入。

13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 3 )信用创造
 信用创造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从事
投资业务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应量。
 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用工具的创造,如银行券或存款
货币;二是指信用量的创造。
 整个信用创造过程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完成的。商业银行通过创造
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可节约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同时又满足社会经济
发展对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需要。

14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 4 )信息中介

 信息中介职能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效解

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 由于银企关系的广泛存在和该关系的持续性,使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具有作为

“代理监督人”的信息优势,同时它还具有专门技术及个人无法比拟的行业经

验,这就降低了在贷款合约中存在的道德风险。

15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 5 )金融服务

 商业银行联系面广,信息灵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商业银行具

备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的物质条件。社会化大生产和货币流通专业化

程度的提高,又使企业将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货币业务转交给商业银行代为办

理,如发工资、代理支付费用等。因此,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已成为

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16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趋势

1. 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分业 ( 1 )以 1999 年之前的美国为代表的传统模式的商
经营 业银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分业经营。
1
2

混业
( 2 )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型商业银行:混业经营。
经营

17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趋势

2.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 1 )银行业务的全能化 :
 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 英联邦国家、日本、韩国、美国等国上世纪完成了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 2 )银行资本的集中化 : 国际银行业购并浪潮风起云涌。

18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趋势

例表 近年来全球10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业并购案
单元:亿美元

排名 买方 卖方 并购交易规模
1 旅行者集团 花旗银行 800
2 国民银行 美洲银行 600
3 三菱银行 东京银行 338
4 瑞士联合银行 瑞士银行 330
5 第一银行 芝加哥第一公司 300
6 三井银行 太阳神户银行 230
7 第一联合银行 科斯泰茨金融公司 166
8 国民银行公司 巴尼特银行 155
9 韦尔斯法戈银行 第一洲际银行 123
10 化学银行 大通曼哈顿银行 100
资料来源:《参考消息》1998年4月19日,经整理
19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趋势

( 3 )银行服务流程的电子化 : 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互联网 +” 的
应用,再造了银行的业务流程,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模式。

 银行广泛使用自动化服务系统,包括现款支付机、自动柜员机以及售货终端
机等;
 信用卡的普及;
 银行内部业务处理和银行资金转账系统的自动化;
 银行业务智能化。

20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趋势

( 4 )网络银行的发展
即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开展业务的银行。

传统的商业银行
1 开办网络银行业务

网络银行
形式
2 纯粹的网络银行

21
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与发展趋势

( 5 )商业银行的全球化趋势

 商业银行的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既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结果,也是经济全球
化的直接推动力。
 中国工商银行工行从 1992 年开设第一家境外机构,至 2014 年已经在全世
界 40 多个国家设有 329 个分支机构,海外总资产达 2200 亿美元。

22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业务
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 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23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1. 商业银行自有资本

股本是银行资本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它构成
股本 银行资本的核心部分,它代表对银行的所有
权。
主要由投资者超缴资本和资本增值构成。是银
盈余 行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债务资本是作为银行补充资本的一种外源资
债务资本 本。债务资本的求偿权仅次于存款者。

其他资金来源 主要是指储备金。

24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2. 各类存款

( 1 )活期存款。指法人存款户随时存取和转让的存款。持有活期存款帐户的存
款者可以用各种方式提取存款,活期存款帐户又称为交易帐户或支票帐户。
  活期存款的特点:
 具有很强的存款派生能力。
 流动性大,存取频繁,手续复杂,存款成本高,风险较大,因此不付利息。
 活期存款中相对稳定部分可以用于发放贷款。
 活期存款是银行密切与客户关系的桥梁。

25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 2 )定期存款。法人存款户与银行预先约定存款期限的存款。
定期存款的特点:
 带有投资性。由于利率高、风险小,是一种较安全的投资方式,也是银行
稳定的资金来源。
 所要求的存款准备金率低于活期存款。
 手续简单,费用较低,风险性小。
 利率根据期限的长短不同而存在差异,但都要高于活期存款。

26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 2 )储蓄存款。个人为了积蓄货币和取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储蓄
存款也可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储蓄存款的特点:
 储蓄存款多是个人为积蓄购买力而进行的存款。
 金融监管当局对经营储蓄业务的商业银行有严格的规定,以保障储蓄存款
的安全。

27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3. 商业银行的长、短期借款
( 1 )短期借款。指一年以内的银行债务,包括同业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其
他渠道的短期借款。
 同业借款。指金融机构之间的短期资金融通,主要用于支持日常性的资金周转,
解决银行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金头寸。
 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再贴
现,二是再贷款。
 其他短期借款。主要有转贴现、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和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等方式。
28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主要特点:

 对时间上和金额上的流动性需要十分明确。

 对流动性的需要相对集中。

 存在较高的利率风险。

 主要用于短期头寸不足的需要。

29
一、商业银行负债业务

( 2 )长期借款。指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借款。主要采取发行金融债券的形式。
金融债券可分为资本性债券、一般性金融债券和国际金融债券。
发行金融债券与存款相比有以下特点:
 筹资的目的不同。发行金融债券是为了增加长期资金来源和满足特定用途的资金需要。
 筹资的机制不同。金融债券的发行是集中、有限额的,是银行的主动型负债。
 筹资的效率不同。金融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同期存款利率,对客户有较强的吸引力,筹资
效率较高。
 所吸收资金的稳定性不同。金融债券有明确的偿还期,一般不用提前还本付息,有很高的
稳定性。
 资金的流动性不同。金融债券一般不记名,有较好的流通市场,具有比存款更高的转让性。
30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1.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 贷款的概念。贷款是商业银行作为贷款人,按照一定的贷款原则和政策,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
行为。贷款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资产业务。
 贷款的分类。商业银行的贷款,可以按照贷款期限、贷款保障条件、贷款
用途、贷款偿还方式和贷款风险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31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 按贷款期限划分:活期贷款/定期贷款/透支;
 按贷款的保障条件划分:信用放款/担保抵押放款/票据贴现等;
 按贷款使用的行业划分: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科技贷款/消费贷
款等;
 按贷款具体用途划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金贷款、商品贷款/资本货物贷
款;
 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划分:一次性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
 按贷款风险度划分: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32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
正常贷款 本息;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
关注贷款 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
次级贷款 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
可疑贷款 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
损失贷款 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33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原则: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要考虑的因素:
① 利润最大化原则 ① 资金成本
② 扩大市场份额原则 ② 贷款风险程度

③ 保证贷款安全原则 ③ 贷款费用
④ 维护银行形象原则 ④ 借款人的信用及与银行的关系

⑤ 贷款的目标收益
⑥ 贷款的供求状况

34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2. 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业务

 概念:商业银行将资金用于在证券市场买卖有价证券进行投资的活动。
 作用:有分散风险、保持流动性和合理避税、提高收益等作用。
 投资对象:主要是各种证券,包括国库券、中长期国债、政府机构债券、
市政债券或地方政府债券以及公司债券。

35
考点演练

按照中国实行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的贷款属于:
A. 关注贷款
B. 次级贷款
C. 可疑贷款
D. 损失贷款
答案: B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1. 中间业务的涵义

狭义 指那些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关系密
含义 切,并在一定条件下会转为表内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活动。

广义 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除了狭义的
含义 中间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无风险的经营活动。

37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 规避资本管制,增加盈利来源。
 适应金融环境的变化。
 转移和分散风险。
 适应客户对银行服务多样化的要求。
 商业银行自身的有利条件促使其发展中间业务。
 科技进步推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38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类别
( 1 )或有资产 / 负债的中间业务:
 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如担保、备用信用证、跟单信用证、承兑票据等;
 贷款承诺,包括不可撤消的承诺和可撤消的承诺;
 金融衍生工具;

( 2 )金融服务类中间业务。
 信息咨询业务;
 进出口服务业务;
 代理服务业务;
 其他中间业务。
39
考点演练

不属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是:
A. 保管箱业务
B. 代理发行债券
C. 发放贷款
D. 财务顾问业务

答案: C
拓展演练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A. 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
B. 不影响银行资产负债总额
C. 不影响商业银行当期损益
D. 不改变商业银行资产报酬率

答案: AB
第三节

商业银行业务
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巴塞尔协议》系列与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42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1. 盈利性原则

 盈利性既是评价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商业银行最终
效益的体现。
 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存贷款规模、资产结构、自
有资金比例和资金自给率水平,以及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等。

43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分析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通常用以下衡量标准:

( 1 )利差收益率

利息收入 െ利息支出
利差收益率 ൌ ൈ
૚૙૙Ψ
盈利资产

  这一指标是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因为银行的收入主
要来自于盈利资产,所以利差收益率越大,银行盈利水平越高。

44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分析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通常用以下衡量标准:

( 2 )银行利润率

净收益率(或净利润)
银行利润率 ൌ ൈ
૚૙૙Ψ
总收入

  这一指标反映银行的全部收入中有多少作为利润留在银行,它
是反映银行经营环境和管理能力的指标,用以考察银行的全部支出
水平。

45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分析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通常用以下衡量标准:

( 3 )资产收益率

净收益
资产收益率 ൌ ൈ
૚૙૙Ψ
资产总额

  这一指标是反映银行资产总体盈利水平或资产结构状态的主要
指标,即反映资产的获利能力,它代表一家银行的经营水准。

46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分析商业银行盈利水平,通常用以下衡量标准:

( 4 )资本盈利率

净收益
资本收益率 ൌ ൈ
૚૙૙Ψ
资本总额

  这一指标反映了银行资本经营活动中的效率,说明银行资本对
利润增加的贡献能力。由于用它可以测算出股本盈利率,因而也是
银行股东们最为关心的指标。

47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2. 流动性原则

( 1 )流动性的涵义: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和满足客户
告贷的能力。流动性包含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
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受损失的前提下随时变现的能力。
 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经常以合理的成本吸收各种存款和其他所
需资金。
 通常所说的流动性是指前者,即资产的变现能力。

48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2 )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 资金自给率水平;
 清算资金的变化规律;
 贷款经营方针;
 银行资产质量;
 银行资金管理体制。

49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3 )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必要性:
 作为资金来源的客户存款和银行的其他借入资金要求银行能够保证
随时提取和按期归还;
 企业、家庭和政府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多种贷款需求,也需要及时组
织资金来源加以满足;
 银行资金运动的不规则性和不确定性,需要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
流动性来保证;
 在银行业激烈的竞争中,投资风险难以预料,经营目标并非能完全
实现,需要一定的流动性作为预防措施。
50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4 )商业银行保持适度流动性的重要性:
 过高的资产流动性,会使银行失去盈利机会甚至出现亏损;过低的
流动性则可能使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客户流失、丧失资金来源,甚
至会因为挤兑导致银行倒闭。因此,商业银行必须保持适度的流动
性,这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成败的关键。

51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5 )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通常采用以下指标
① 现金资产率

现金资产
现金资产率 ൌ ൈ
૚૙૙Ψ
流动资产(或称储备资产)

  这一指标是指现金资产在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率。现金资产包
括现金、同业存款和中央银行的存款,这部分资产流动性强,能随
时满足流动性的需要,是银行预防流动性风险的一级储备。

52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5 )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通常采用以下指标
②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

贷款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 ൌ ൈ૚૙૙Ψ
存款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是指存款资金被贷款资产所占用的程度。这
一比率高,说明银行存款资金被贷款占用比率高,急需提取时难以
收回,银行存在流动性风险。

53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5 )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通常采用以下指标
③ 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或全部贷款的比率
流动性资产
流动性资产对全部负债(或全部贷款的比率) ൌ ൈ
૚૙૙Ψ
全部负债

流动性资产
或ൌ ൈ
૚૙૙Ψ
贷款总额

  这一比率越高,说明流动性越充分。其中,前者反映负债的保
障程度,后者反映银行资金投放后的回收速度。比率越高,说明银
行还本付息的期限越短,既可满足客户提现的要求,又可用于新的
资产上。 54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5 )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通常采用以下指标
④ 超额准备金
银行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就是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现
实保障感极强,可以随时使用,它的绝对值越高,表示流动性越强。
⑤ 流动性资产减易变性负债
所谓易变性负债是指季节性存款、波动性存款和其他短期负债。
其差大于零,表明有一定的流动性,其数值越大,表明流动性越高;
若其差值小于或等于零,表明了流动性短缺的程度,说明有信用风
险。
55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5 )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通常采用以下指标
⑥ 资产结构比率

流动性资产
资产结构比率 ൌ ൈ
૚૙૙Ψ
流动性负债

  这一指标反映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在数量上的比例关
系,说明商业银行整体性流动水平。
⑦ 存款增长率减贷款增长率
这一数值大于零,表示银行流动性在上升;若该数值小于零,表
明流动性下降。
56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3. 安全性原则
( 1 )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益、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的条件
免遭损失的可靠程度。安全性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风险。
( 2 )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存贷款规模、资产结构、自
有资金比例和资金自给率水平,以及资金管理体制和经营效率等。
( 3 )银行安全性原则的主要意义在于:
 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永恒课题;
 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决定其是否存在潜伏危机;
 商业银行开展业务必须坚持稳定经营的方针。
57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 4 )衡量商业银行安全性的指标:
 贷款对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越大,风险就越高;比率越小,风险
也就越小;
 资产对资本的比率。这一比率既反映盈利能力,又表现风险程度。
比率越大,风险越大;
 负债对流动资产的比率。这一比率越高,能作为清偿准备的流动资
产越显得不足;
 有问题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此类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越大,
说明有问题贷款越多,因而银行的风险也就越大,安全性就越低。
58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4.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三原则的协调
 流动性 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
保证。
 安全性 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
性也就无从谈起。
 盈利性 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
银行安全的重要基础。
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应依据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通过多
种金融资产的组合,寻求“三性”的最优化。

59
考点演练

简述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各原则之间的关系:
 盈利性原则
 流动性原则
 安全性原则

【重点关注】
① 各原则的定义;
②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资产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③ 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原则,离开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就无从
谈起;
④ 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保持盈利是维持商业银行流动性和保证银行安
全的重要基础。。
二、《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的中央银行达成的若干重要协议
的总称,是监管银行经营发展方面的国际准则。由于《巴塞尔协议》监管思
想的深刻、监管理念的新颖、考虑范围的全面以及制定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合
理,各国银行监管当局都愿意以《巴塞尔协议》的原则来约束本国的商业银
行。
1998 年,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全面修改此协议, 2004 年 6 月正式公布
了《新巴塞尔协议》,将于 2006 年底开始实施。

61
二、《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1. 《巴塞尔协议》
( 1 )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金融自由化浪潮,使银行业的风险增大,为
了避免银行危机的连锁反应,统一国际银行监管的建议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 2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 简称“巴塞尔委员会” ) , 1975 年 2 月,
“十国集团”以及卢森堡和瑞士的代表聚会瑞士巴塞尔,商讨银行监管的国
际合作。
( 3 )《巴塞尔协议》: 1988 年 7 月,巴塞尔委员会的 12 个成员国正式
签署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建议》,简称《巴塞尔
协议》 。

62
二、《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 4) 《巴塞尔协议》的目的
 一是鼓励银行实行谨慎的流动性管理,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全性和
稳定性;
 二是逐步消除当时国际银行业不公平竞争的基础,统一各国银行监管
的标准,建立公正的国际性银行管理体制。

63
二、《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 5) 《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
① 资本的组成。协议将银行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规定核心资本应
占整个资本的 50% ,附属资本不应超过资本总额的 50% 。
② 风险加权制。协议对不同资产分别给予 0% 、 10% 、 20% 、 50% 、 100% 的
风险权数。
③ 设计目标标准比率。协议确立了到 1992 年底,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资本与加权
风险资产的比例必须达到 8% (其中核心资本不低于 4% )的目标。

④ 过渡期及实施安排。以保证个别银行在过渡期内提高资本充足率,并按期达到最
终目标标准。

两大支柱:银行资本规定及其与资产风险的联系。
64
二、《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2. 《巴塞尔协议》的修改与补充
( 1 )第一, 1991 年 11 月,重新详细定义了可计入银行资本用以计算资本
充足率的普通准备金与坏帐准备金。
( 2 )初步认识到国别风险,于 1994 年 6 月重新规定对 OECD 成员国资产
的风险权重。
( 3 )作为金融快速国际化的反映,开始提升对市场风险的认识。
( 4 )从巴林银行的倒闭到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金融业存在的问题是由信用风
险、市场风险外加操作风险互相交织、共同作用造成的。

65
二、《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3. 《新巴塞尔协议》
( 1 )背景:从巴林银行的倒闭到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人们看到,金融业存在的
问题不仅仅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的问题,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
险外加操作风险互相交织、共同作用造成的。
( 2 )《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新资本充足率框架,
亦称《新巴塞尔协议》,于 2004 年 6 月 26 日正式公布 。
( 3 )《新巴塞尔协议》的三大支柱 :资本充足率、监管部门监督检查和市场纪

66
二、《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4. 《巴塞尔协议 III 》
2008 年,爆发于美国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暴露出了全球银行体系的脆弱
性。变现为:
 一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杠杆率过高,资本充足率不足,难以应对金融
危机的冲击;
 二是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危机发生时对流动资金
的需要;
 三是系统重要性银行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更大,但是对其资本充足性
的监管不足。
67
二、《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 2010 年 9 月 12 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在瑞士 举行, 27


个成员国代表就加强全球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 III 》达成一致意见,
并在 2013 年 1 月 1 日发布实施。
 这一新协议力着眼于三个目标:一是要增强银行业应对金融和经济压力冲击
的能力;二是要要改进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体制;三是加强商业银
行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
 2017 年 12 月 7 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宣布完成对《巴塞尔协议 III 》
的修订,将从 2022 年1月1日起逐步实施。 2017 年版《巴塞尔协议
III 》最核心的改变是,规定了银行采用自有内部模型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
金额,不得低于根据《巴塞尔协议 III 》标准模型计算所得金额的 72.5%
68
考点演练

下列不属于《巴塞尔协议》确定的资本监管三大支柱的是:
A. 资本充足率
B. 内部控制
C. 监管部门监督检查
D. 市场纪律

答案: B
第四节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
 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历程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 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设

70
一、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历程

1. 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到 1993 年由大一统银行体系转变为专业银行体制


( 1 )主要内容:
 打破银行体系政企不分和信用活动过分集中的旧格局
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金融管理机关职能
 恢复和成立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四大国家专业银行

( 2 )基本特征
 专业银行是国家的银行,是国家的独资企业;
 专业银行作为国有资本人格化代表,必须执行国家信贷计划或规模控制,必须保证国家
重点建设资金需要,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发放政策性贷款任务;
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还必须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负责。
71
一、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历程

( 3 )专业银行体制的两重性
 一方面,它是对高度集权的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否定和改革,并在改革旧
体制的同时,蕴育着新的商业银行体制的要素, 如交通银行、深圳发展
银行、招商银行等;
 另一方面,它由于脱胎于大一统的计划金融体制的母体,又不可避免地带
有旧体制的痕迹,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效率低下仍是其致命的弱
点。

专业银行体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的一种过
渡性体制。 72
一、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历程

2. 从 1994 年到 2003 年将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


( 1 )主要内容:
 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能
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实施间接调控
 分离专业银行政策性业务,成立三家政策性银行
 现有国家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运行
 1998 年用 2700 亿元特别国债来充实四大银行的资本金
 先后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四家国有银行的 1.4 万亿不良资产

73
一、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历程

( 2 )效果:
 国有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大为改善;
 但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 不良贷款仍在上升。

★ 原因:国有商业银行国有独资产权模式虽名为独资,但实际上所有权由谁代表
并没有解决,国有银行的所有者缺位或所有权虚置,另一方面国家在国有银行资
产上的各种权利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从而导致我国国有银行激励机制不强、
约束机制不硬、责权利不明、经营效率和效益低下等。

74
一、中国商业银行改革历程

3. 2003 年底开始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主要内容:
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
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

75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1.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步骤与模式  
( 1 )主要步骤:
 首先,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单
位和财政部等;
 然后,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是海外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完
善法人治理结构;
 最后,实现公开上市,筹集资金,成为公众银行和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
求的真正商业银行。

76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 2 )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模式
 海外整体上市,指国有商业银行以其整体资产进行重组,改制为股份制
商业银行后整体上市。
 分拆上市,指拿出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一家或几家分行,经过资产重组后
独立注册成股份有限公司制的子银行上市。
 联合上市是指合并重组几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有关分支行,新建一家由各
国有商业银行总行联合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

77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2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
( 1 )国有商业银行公开发行上市有助于提高我国银行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
我国银行核心竞争力。
( 2 )通过股份制改革上市实现产权明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银行制
度。
( 3 )有助于健全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降低金融风险。
( 4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需要保持国家对金融的绝对控
制,这是保障国家经济主权的基础。外资不能控股。

78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商业银行缴纳保费,

一旦某商业银行面临危机或破产,就由保险机构为存款人支付一定限度的赔偿,

从而使存款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从 1993 年国务院首次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基金开始,经过 20 多年的酝酿,

2014 年 10 月 29 日国务院第 67 次常务会议通过《存款保险条例》,从 2015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79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1. 存款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 1 )存款保险机构 : 大多数国家存款保险机构属于公有。
( 2 )存款保险基金即保费的筹集 : 政府注入股本建立基金,并对风险不同的银
行按不同的保险费率征收保费。
我国存款保险基金主要包括: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分
配的财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获得的收益,和其他合法收
入。存款保险费率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构成。

80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 3 )承保限额:承保限额不宜太高,美国现为 10 万美元。
  我国银行偿付限额为 50 万元,约为 2013 年我国人均 GDP 的 12 倍 ( 国际
上一般是在 2-5 倍 ) ,能够为 99.63% 的存款人 ( 包括各类企业 ) 提供全额保
护。
( 4 )问题银行的处置:根据问题严重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① 资金援助;
② 兼并转移;
③ 清盘赔偿。

81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2. 存款保险制度的作用  
( 1 )保护存款人。增强了存款人的信心,增加了存款量,进而提高了经济增长
水平。
( 2 )监管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为了减少救助和补偿的负担,必定从自身利益的
角度关切银行的运营和风险状况,监管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 3 )稳定金融体系。银行经营更加谨慎,银行受存款人的挤兑可能性下降。

82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3. 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问题
( 1 )道德风险
  不管银行倒闭是由于流动性问题还是由于经营不善导致清偿力不足的结果,存款保险
机构都需对其进行援助。这就减轻了市场约束,使存款人、银行和监管机构都产生了道德
风险问题。

( 2 )逆向选择
 如果存款保险制度是自愿加入的,那么实力较弱的中小银行与具有较大冒险倾向的银行
会选择加入,而大银行或稳健经营的银行,则不愿加入。
 而在强制保险制度中,低风险的投保银行趋向增大资本风险,如高息揽储和盲目发贷等
恶性竞争,从而造成整个行业的风险状况恶化,带来了爆发金融危机的隐患。
83
考点演练

根据中国现行的《存款保险条例》,银行承保限额为人民币:
A. 10 万元
B. 20 万元
C. 50 万元
D. 100 万元

答案: C
金融学(第六版)—第七章 商业银行

本章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