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DOI :

10.
160
59/j.cnki.cn4
3-1
008/c.
200
9.0
7.0
48
2009/
7

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及其现实运用
王 来 顺

摘 要:职业选择 与 职 业 发 展 是 职 业 心 理 教 育 中 的 一 个 查表。此后‚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 (Ho


ll
and)创立了 “人格
重要问题。自 从 1908年 Pa
rso
ns开 展 职 业 心 理 教 育 与 培 类型论 ”‚该理论除了源于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外‚美国波士
训以来‚职业选择理论便形成了诸多学术流派。各学派都 顿大学教授弗兰克 ·帕森斯 (Fr
ankPa
rso
ns‚
1909) “特质 -因
[2]
从不同角度阐述 了 职 业 选 择 的 相 关 问 题‚但 是‚关 于 职 业 素 ”论也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 《
选择一个职业 》
的著作
兴趣对职业选择的影响的研究当属霍兰德 (Ho
llnd)职业
a 中‚弗兰克 ·帕森斯提出 “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
理论最为深刻。其实‚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职业者的职业兴 点 ”的观点。帕森斯的理论旨在为人们提供一种最基本的 “人

趣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本文着重阐 职相配 ”的职业选择指导原则。霍兰德在帕森斯观点的基础


上‚提出人格类型理论‚并认为职业生涯的选择为个人人格的
述了霍兰德的职 业 兴 趣 理 论‚并 在 此 基 础 上‚探 讨 了 霍 兰 [3]
反应与延伸‚Ho
ll
and甚至认为兴趣就是人格。
德职业兴趣理论的价值与现实运用‚旨在为高校学生职业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认为个人的兴趣组型即是人格组
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参考。
型‚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
关键词:霍兰德职 业 选 择 理 论;职 业 兴 趣;职 业 选 择 与 发
与问题会有相类似的反应方式‚进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

为此‚霍兰德将个体类型划分为六种人格类型:社会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型、常规型、实际型、调研型和艺术型。其中:(1)社会型 (S)的
文章编号:1001-490X(2009)7-160-02 共同特征是喜欢与人交往、善言谈、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
作 者:张家界航 空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高 级 政 工 师;张 自己的社会作用‚典型的职业是:教育职业者、社会咨询及公
427000
家界‚ 关人员;(2)企业型 (E)的共同特征是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
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典型职业是企业管理者、政府官员等;
(3)常规型 (C)的共同特点是尊重权威与规章‚喜欢按计划办
一 引 言
事‚细心、有条理‚较为谨慎和保守‚典型职业是秘书、办公室
职业选择与发展一直是职业心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 人员等;(4)实际型 (R)的共同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偏好于具
题。哪些差异容易导致人的调适或职业变动等‚发展论和 “人 体任务‚不善言辞‚缺乏社交能力‚典型职业是技术型、技能型
与环境 ”调适论都缺乏深入研究。就连后起的社会认知职业 职业者;(5)调研型 (I)的共同特点是抽象思维能力强‚善思
理论关于职业兴趣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其 考‚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典型职业是科学研究人
实‚相关调查研究表明:职业兴趣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起到至 员、教师、医生等;(6)艺术型 (A)的共同特点是富有创造力‚
关重要的作用‚如个体从事的工作与其职业兴趣相吻合‚将激 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典型职业是艺术家、文学家等。
发个体全部才能的 80% -90%得到发挥‚并能长时间保持高 霍兰德所划分的六大类型有明晰的边界。为此‚他以六
效工作而不疲劳;反之‚职业者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 20% - 边形标示出六大类型的关系。
30%‚而且还容易感到厌倦。有关职业兴趣对职业选择与发
展的研究‚霍兰德 (Ho
ll
and)职业理论做出了详尽地阐发与运
[1]
用。 该理论对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将起到现实引导作用。

二 对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阐发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当兴趣指向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时‚就称为职业兴趣。职业兴
趣在人的职业选择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职业兴趣主要影
响个体的职业定向、激发人的探索与创造、增强人的职业适应
性和稳定性。兴趣测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世纪初‚桑代克
(1912)对兴趣和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1915年詹穆士
发展了一个关于兴趣的问卷‚标志着兴趣测验进入了系统研
1927年‚斯特朗编制了斯特朗职业兴趣调查表‚是一
究阶段;
份最早的职业兴趣测验;库德又在 1939年发表了库德爱好调 图 1 人格类型间的一致性与区分性

160
(1)相邻关系‚如 I
R、RI
、AI
、IA、S
A、AS、ES、S
E、CE、EC、 免职业选择中的盲目行为。对于即将步入社会从事职业活动
RC及 CR。相邻关系的的几种类型的个体之间有着诸多的共 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尚缺乏职业经验‚而且对自己的未来职业
同点;(2)相隔关系‚如 RA、RE、I
C、I
S、AR、AE、S
I、S
C、EA、ER、 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和认识‚为此‚通过霍兰德的职业兴趣
CI及 CS‚相隔关系的的几种类型的个体之间的共同点相对较 理论对大学生职业性向和职业兴趣进行可能的测试‚并帮助
少;(3)相对关系‚相对关系的个体处于六边形的对角位置‚如 他们做好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职业模拟
E、RS、S
I R、AC、CA及 EI
‚相对关系的人格类型共同点少‚因 与选择‚并促使他们调整职业性向‚使大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
此‚一个人同时对位于相对关系的两种职业环境‚而且对这两 发展自己的职业能力。
种相对位置的职业都感兴趣的案例较为少见。 其次‚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为 “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成
通常情况下‚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我兴趣性向相匹配的 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提供理论依据。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
职业环境。但现实生活中‚由于个体本身通常是诸多兴趣性 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过程与职业者个人的职业爱好与职业
向的结合体‚而且影响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因素是不确定且多 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为自己
方面的‚所以‚职业者在选择职业时‚不可能完全依据他的兴 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把自我认知与职业选择结合起来‚是大
趣类型‚他还必须参照社会的职业需求及获得职业的现实可 学生职业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从本质上来看‚准确定位自己
能性因素‚于是‚个体的职业选择与其职业爱好经常情况是不 就是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兴趣、价值观和性格等作
可能完全对应的。现实职业选择时‚个体可能会向环境不断 一个全面的了解‚认清自己的职业适应性‚达到主客观的统
妥协‚寻求与相邻职业环境、甚至相隔职业环境相对应的职 一。为此‚学生工作中‚要明确学生的职业性向‚引导他们确
业‚于是‚个体需要经历一个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但如 定正确的职业方向。职业方向是由职业者所学专业与职业兴
果个体寻找的职业环境与自我兴趣完全背离‚那么他工作起 趣共同确定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并不能
来可能难以适应‚或者找不到工作的快乐。 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
从霍兰德人格类型六角形理论可以看出‚相关程度较高 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调整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个性‚修正自
的职业性向是相邻关系‚其次是相隔关系‚那些极不相关的则 己的专业定位‚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
是位于六角形中对角线位置的相对关系。比如‚实际型与研 第三‚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为职业者的职业选择与职业
究型和常规型相关性较强‚而与社会型相关性很弱。霍兰德 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1)大学生职业选择首先是认识自
认为‚职业者如果能够选择职业兴趣与职业环境相一致‚他才 己。大学生要认识自我‚必须根据自己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了
能达到工作的最佳状态‚劳动者的才能与积极性才会得以高 解自身的能力、兴趣、资源、以及自己对成功的期望与夙求‚采
水平地发挥。大多数人实际上都并非只有一种性向‚如果他 用各种测试工具和手段进行心理测量‚对自己的能力倾向、家
具有的两种职业性向是紧挨着的‚那么他将会很容易选定种 庭背景、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工作经历等各方面的自身信息
职业;如果职业者的职业性向是相互对立的‚这时多种兴趣将 进行客观综合的衡量与评价‚充分显现自身的实践经验、兴趣
会驱使他在多种不同的职业之间去进行选择‚于是‚他在进行 爱好以及社会工作水平与能力等‚对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一
职业选择时就会犹豫不定。 个比较客观清晰地认识‚明确其职业发展目标‚确定自己的行
业选择范围和职业发展方向。大学生职业兴趣的测试可以以
三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价值与运用
霍兰德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和自我导向搜寻表两种专业的职
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从个体兴趣爱好的角度探索职业 业兴趣测量表为测查工具‚采取各种科学手段对职业者的各
者的职业性向问题‚他明确提出了职业兴趣的人格观‚使人们 种心理特质及心里倾向进行评估与测量‚结合职业特点‚分析
对职业兴趣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反 个人特质‚帮助职业者进行职业选择与职业调整。 (2)认识社
映了他长期专注于职业指导的实践经历‚他把对职业环境的 会各职业的行业性质与从业环境‚即明确社会有哪些紧缺行
研究与对职业兴趣个体差异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先后编 业、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者、有哪些职业具有良好发展前
制了职业偏好量表 (Vo
cat
Ion
aIPr
efe
ren
cel
nve
nto
ry)和自我导 景以及个体心目中理想的职业以及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与
向搜寻表 (S
elf-d
ire
cte
dSe
arh)两种职业兴趣量表‚作为职业
c 条件等。 (3)寻求职业与个体的理想契合点‚以满足并力争实
兴趣的测查工具‚霍兰德力求为每种职业兴趣找出两种相匹 现 “人职匹配 ”的职业原则。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配的职业能力‚为职业者的兴趣测试和能力测试的结合在职 就是在认清自我、认清职业的基础上‚实现人职匹配‚即个人
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的实际操作中起到了促进作用。 人格类型与职业选择相一致或相近的工作环境。根据霍兰德
首先‚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对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具有 职业兴趣理论‚职业者所选择从事的理想行业应根据自己人
重要引导作用。职业兴趣是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 格类型中与 Ho
ll
and理论中的六角形的一个顶点相一致‚若不
素‚职业兴趣测验与评价可以帮助职业者认清自己的职业性 能重合‚则应该根据自己的人格类型‚选择与之相邻的两个顶
向和职业兴趣爱好‚从而获得个体最适宜的职业情境并给予 点之一类型的工作。职业定位过程中要考虑性格与职业的匹
最大的能力投入。根据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个体的职业 配、特长与职业的匹配、专业与职业的匹配等‚良好的职业定
兴趣性向影响其对职业的满意程度‚当个体职业兴趣类型和 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
所从事的职业相匹配时‚职业者的潜在能力将得到最充分的 据的。 (4)职业的校正与调整。其实‚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与发
发挥‚工作业绩也大为提高。在职业兴趣测试的帮助下‚个体 展应该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试错的过程
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类型和在职业选择中的主观 中‚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天资、需要、能力等慢慢
倾向‚从而在纷繁的职业机会中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避 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选择与发展相关的 (下转 116页 )

161
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这一切。通过传统和教育 定的全部的社会观念、思想和理论‚即包括全部的社会意识。
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
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 “如果意识形态包括全部社会意识‚那么就不能设想意识形态
1

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 这里的 “上层建筑 ”实质上是指意 的内容仅仅是虚假意识‚
它的对象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识形态。 “不同的占有形式 ”即包括私有制‚
也包括公有制。在私 它的功能仅仅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从逻辑上看‚意识形态
有制和公有制的不同的社会生存条件下‚耸立着的各种不同的 作为全部社会意识可以包括所有社会阶级的观点、思想或理论
“情感、 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就指全部
幻想、 体系‚
其内容可以是虚假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其功能可以是保
社会意识‚
即包括错误的意识‚
也包括正确的意识。因此‚
这里的 也可以是进步的。泛泛而言‚‘意识形态 ’这个词并不表
守的‚
意识形态便具有了中性的品格。 示任何特别的性质。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中性的意识形态概
3
1

除了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与《路易 ·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 念’” 。
中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概念之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概念得到 除了否定和中性的意识形态‚在马克思那里‚是否还有肯
最经典表述的是在 1
859年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中。马克 定的意识形态概念呢?在我们看来‚纯粹肯定的意识形态概
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 念在马克思那里是不存在的‚如果说有肯定的意识形态概念‚
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 那也是在中性中的肯定‚即中性的意识形态概念中包含着肯
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 定的一面。但是‚无论意识形态的涵义具有怎样的异质性‚是
济结构‚
即有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 否定的还是中性的‚他们的理论或实践旨趣都具有同一性‚都
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 是为产生自己的那个阶级服务的。
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
决定人们的存在‚
相反‚
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 注:
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 ①《
马克思恩 格 斯 全 集 》第 40卷‚人 民 出 版 社 1982年 版‚第
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 (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 236页。
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 ②③④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
第 23、
30、
1页。
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
2
1
〇 ⑤姚大志:《
现代意识形态理论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3年
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 在这里‚马克
版‚第 15页。
思通过高度抽象概括的方式‚
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
⑥⑦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上层建筑的矛盾解释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对历史唯物主 98、
100页。
义原理作了经典的阐述‚同时也论述了意识形态概念。作为历 ⑧周宏:《
理解与 批 判---马 克 思 意 识 形 态 理 论 的 文 本 学 研
史唯物主义的组成部分‚
意识形态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 究》
‚上海三联书店 2003年版。
中确证自己的意义。 《
序言 》
将社会从结构上划分为经济基础 ⑨《
马克思恩格 斯 全 集 》第 4卷‚人 民 出 版 社 1958年 版‚第
和上层建筑‚
其中经济基础就是社会的经济结构‚亦即社会存 485-486页。
在;
上层建筑则包括由政治、
法律组成的政治机构和政治制度以 ⑩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及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亦即社会意识。这样社会就 131、
611页。
2《
1
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32
被理解为一个由经济、
政治和意识形态三个领域组成的统一整
-33页。
体。在这三个基本领域中‚
经济处于基础的决定性的地位‚
上层
3 姚大志:《
1
〇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演变 》
‚《河北学刊 》
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变更。作为经济基础之上的观念的
1994年第 4期‚第 29页。
(责任编辑:章克团 )
上层建筑‚
作为社会存在基础上的社会意识‚
无论在外延上还是
内涵上都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包括正确的、错误的‚肯定的和否

(上接 161页 )
职业意识。随着个体对自身的认识不断加深‚职业者就会越 c
hol
ogya
ndLi
ter
atur
eandPs
ycho
log
y.Ne
w Yo
rk:Ox
for
dUni
ver
si
ty
发明显的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取向‚当职业者必须做 Pr
es‚1990‚
s 62-63.
[2] Ba
rakA.Vo
cat
iona
lint
ere
st:Ac
s ogni
ti
vev
iew.J
our
nalo

出决定时‚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具有核心
Vo
cat
iona
lBe
hav
io‚1981‚19:
r 1-14.
价值的东西或价值观‚就形成了职业者的 “职业锚 ” (Ed
ga.H.

[4] [3]No
r nN.Ho
ma llnd‚“Ps
a ycho
ana
lys
isa
sSc
ienc
e”‚ht
tp://

ehe
in)。 职业者通过自身 “职业锚 ”的不断完善逐步修正自
www.c
la.uf
s 1.e
du/
i a/
ps j
ouma
l/2004-ho
lla
nd08.s
ht .
mt
己的职业选择‚进而寻求到个体职业兴趣与职业环境的最佳 [4] [美 ]埃德加 ·施恩著‚《
职业锚:发现你的真正价值 》
‚中
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社会价值。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 1-5页。
(责任编辑:叶 子)
参考文献:
[1]No
r nN.Ho
ma llnd‚Ho
a llnd’Gui
a det
oPs
ycho
ana
lyt
icPs
y-

1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