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

九七至九八年度中六級上學期期考
中國語文及文化(卷一)

姓名:ˍˍˍˍˍˍˍ( )班別:中文 ˍˍ 時限:二小時

(一) 本試卷包括甲、乙兩部:甲部為實用文類寫作,佔全科總分百分之三十
乙部為閱讀理解,佔全科總分百分之二十。
(二) 甲部實用文類寫作,有一題,考生須全答,並須將文章寫在文格紙上。
(三) 乙部閱讀理解,共有兩題,考生必須全答,並須將答案寫在試卷上。

甲部 實用文類寫作

本部有一題,考生須全答。
注意:如文中須用姓名或機構名號而題目又未有提供者,可用「某某」、「XX」、
「OO」、「ZZ」等代替。

一、假設你是同龍村屋村辦事處經理,試就以下一封刊登於報紙的投訴信致函報
館作覆。全函不得多於300字,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編輯先生:
我們是同龍村東龍樓的住戶,不滿房屋署遲遲未有更換本樓的舊電梯。
本樓樓高十三層,居民上落靠三部電梯。由於入伙已近二十年,電梯陳舊,
運作緩慢,經常發生故障。而且,除地下大堂裝有電梯運行指示燈外,樓上各層
電梯門口均無指示燈,使乘客無法知道電梯當時的運行情況。有時久候不見電梯
到來,惟有徒步下樓,引起諸多不便。
我們於今年一月曾致函房屋署要求更換電梯,獲覆正計劃進行更換工程。但
我們苦候了半年,只聞樓梯響,不見電梯換,未知房屋署是否企圖拖延。我們希
望房委會本樓從速更換新型電梯,即或暫時無法施工,也要盡快在本樓各層大
堂安裝電梯運行指示燈,以免浪費乘客的時間。
同龍村東龍樓住戶啟

乙部 閱讀理解
試用自己文句解答下面所附問題。

(一)
友人約我去美國費城郊區一個小的大學裡看花。汽車走了一個鐘頭的樣子,
到了校園;校園美得像首詩,也像幅畫,依山起伏,古樹成蔭,綠蔭爬滿了一
幢一幢的小樓,綠草爬滿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鳥語,沒有聲音。像一個夢,
一個安靜的夢。
花圃有兩片,裡面的花,種子是從中國來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
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樹叢裡,閃爍著如星光的丁香,這些花全是從中國來的吧。
由於這些花,我自然而然的想起中國公園裡的花花朵朵,表面看來,簡直
沒有兩樣。然而,不知為什麼,我總覺得這些花不該出現在這裡。它們的背景應
該是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應該頤和園的諧趣園,應該是故官的石階,或亭閣
的柵欄。大概因為背景變了,花的顏色也褪了,香氣也淡了,人的情感也落了。
淚,不知為什麼流下來……
十幾歲就在外面飄流,淚從來也未這樣不知不覺的流過。在異鄉見過與童年
完全相異的東西,也見過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總未因異鄉
事物而想過家。到渭水濱,那水,是我從來沒有看過的,我只感到好奇,並不感
覺陌生;到咸陽城,那城,是我從來沒有看過的,我只感覺它古老,並不感覺
傷感。我曾在秦嶺中撿過與香山上同樣紅的楓葉,在蜀中,我也曾看到與太廟中
同樣老的古松,我也並未因而想起過家;雖然那些時候,我曾窮苦得像個乞丐,
而胸中卻總是有嚼菜根用以自勵的精神。我曾驕傲的說過:「我,到處可以為
家。」
然而,自至美國,情感突然變了。在夜裡的夢中,常常是家裡的小屋在風雨
中坍塌了,或是母親的頭髮一根一根的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愛看
與故鄉不同的東西,而又不敢看與故鄉相同的東西。我這時才恍然悟到我所謂的
到處可以為家,是因為蠶未曾離開那片桑葉;等到離開國土一步,即到處均不
可以為家了。
如今,看著這些花,使我想起前些時碰到的一位來自唐山、居美半生的華人
他對我說:「我穿起稱身的西裝,說著流利的英語,然而,我依然不能讓自己與
本地人混合,而他們也總是拿另一種眼光看我。我的心很不舒服,感覺苦痛。這
裡終究不是自己的土地!」剎那間,我有了一種明悟:花跟人一樣,有著同樣的
需要,缺乏了,不待風雨折磨,即形枯萎了。
花搬到美國來,我們看著不順眼;人搬到美國來,也是同樣不安心;這時
候才憶起,故鄉土地之芬芳,與故鄉花草的艷麗。我曾記得,八歲時肩起小簾刀
跟著叔父下地去割金黃的麥穗。而今這童年的彩色版畫,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繪
圖。
在沁涼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織女的故事,才顯得星光晶亮;在群山萬壑
中,有竹籬茅舍,才顯得詩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顯得
純樸可愛。祖國的山河,不僅是花木,還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的詩歌,
是兒童的喧嘩笑語與祖宗的靜肅墓廬,把它點綴美麗了。
古人說,人生如萍,在水上亂流;那是因為古人未出國門,沒有感覺離開
之苦。萍總還有水流可藉;以我看人生如絮,隨風飛散,最終只飄零在此萬紫千
紅的春天。
陳之藩《失根的蘭花》
為便於設題,部分文字曾經刪改

一、
(1) 作者見到異鄉的事物,不論是否與故鄉相同,從未流淚,現在看見大
學花圃的花,卻不自覺的流起淚來。他的情感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3
分)他怎樣利用譬喻去解釋這種變化?(2分)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2) 作者看著大學花圃的花,為什麼會聯想起他不久前碰到的那位華人?
(3分)那位華人的感受反映了些什麼?(3分)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3) 試據文意說明「人生如萍」(第31行)、「人生如絮」(第32行)的
涵義。(4分)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二)

夫建設文化之必要,孰不知之。吾國數千年來,以地理關係,凡其鄰近,
皆文化程度遠遜於我,故孤行創造,不求外助,以成此燦爛偉大之文化。先民之
才智魄力,與其慘淡經營之功,蓋有足使吾人自豪者。今則東西郵通,較量觀摩
凡人之長,皆足用以補我之短。乃吾文化史上千載一時之遭遇,國人所常歡舞慶
幸者也。然吾之文化既如此,必有可發揚光大,久遠不可磨滅者在。非如菲律賓
夏威夷之島民,美國之黑人,本無文化可言,遂取他人文化以代之,其事至簡
也。而歐西文化亦源遠流長,自希臘以迄今日,各國各時,皆有足備吾人採擇者
二十世紀之文化,又烏足包括歐西文化之全乎?故改造固有文化,與吸收他人
文化,皆須先有徹底研究,加以至明確之評判,副以至精當之手續,合千百融
貫中西之通儒大師,宣導國人,蔚為風氣,則四五十年後,成效必可睹也。今則
以政客詭辯家與夫功名之士,創此大業,剽襲喧嚷,僥倖嘗試。乘國中思想學術
之標準未立,受高等教育者無多之時,挾其偽歐化,以鼓起學力淺薄血氣未定
之少年。故提倡方始,衰象畢露。明達青年,或已窺底蘊,覺其無有,或已生厭
倦,別樹旗幟,其完全失敗,早在識者洞鑒之中。夫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勢
所必然,無足怪者。

二、
(1) 作者為什麼認為中國文化值得國人「自豪」(第3行)?(3分)他為
什麼說國人應該「歡樂慶幸」(第5行)?(3分)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2) 作者認為該怎樣改造中國文化?(5分)他在結句引用「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第16行)這句話,是要引證文中甚麼道理?(4分)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ˍ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中學
九七至九八年度中六級上學期期考
中國語文及文化(卷一)
評卷參考

甲部 實用文類寫作

一 覆投訴信

項目 最高分數
(1)內容 扼要作覆:如引據紀錄,說明電梯操 10 40
作正常。
就以下各項指摘作出回應
1.遲遲未有更換舊電梯 10
2.未有安裝大堂電梯指示燈 10
正視問題,說明日後的計劃 10
(2)修辭用語 30
(3)結構 20
(4)標點正確、字體端正 10

扣分
(5)以下各項倘有缺漏、錯誤或格式久當者,須予扣分(但本部之扣分,
全題不多於10分):
1.欠寫稱謂或稱謂不當者,最多扣 3
2.欠寫署名或署名不當者,最多扣 3
3.欠寫日期者,最多扣 3
日期如以阿拉伯數字表示,不扣分;
若所寫日期欠完足,須酌量扣分,例如
三月一日,欠年份,扣2分;
一九九七年三月,欠日子,扣2分;
一九九七.三.一,欠「年」、「月」、「日」,扣1分;
1.3.97,欠「年」、「月」、「日」及「19」,扣1分。
添加不必要的部分,每項扣 2
例如覆函並非採用公函形式,卻在下款之前多寫「此致」二字,扣2
分。
(附以標題,無需扣分,但標題若寫在「敬啟者」之前,則扣2分。)
(6)錯別字每個扣1/2分(簡化字須合乎規範),重錯者不另扣,最
多只扣5分。
(7)連標點符號計算在內,字數多於300者,每多足20字扣1分,
最多只扣10分

寫作指導
1. 細閱信件,了解其投訴事項及要求。
2. 正視問題,作出具體回覆。

參考答案

編輯先生: 稱謂:
關於七月二十八日貴報刊登署名「同龍村東龍樓住 正文:
戶」就電梯問題的投訴信,本辦事處已派員實地視察及 1. 開端:指明所
作出調查,謹覆如下: 覆何事。
查同龍村東龍樓是於一九七八年入伙,三部電梯 2. 主體
均在入伙前安裝,操作至今已達十六年。這幾部電梯與 ──扼要作覆。
新型電梯比較,雖然未免陳舊及運作緩慢,但性能良
好,操作仍然正常。
電梯公司每年均為上述樓宇的電梯進行年檢,並 ──引據紀錄,說
每月定期維修保養,確保電梯安全。根據紀錄,該三部 明電梯操作正常。
電梯最近一次年檢在本年四月完成;而由去年田月至
今年三月期間,接獲的電梯故障投訴僅六宗。
房屋署現正有計劃地為各公共屋村更換電梯。按計 ──講述更換電梯
劃本村約在一九九六年才開始電梯更換工程。對於住戶 的計劃,及解釋不安裝
要求在樓宇各層大堂裝置電梯運行指示燈,由於樓宇 指示燈的理由。
結構問題、安裝費用龐大及耗時甚久,故不會考慮。惟
本處在將來更換電梯時會詳加檢討及作出改善。
又本村將於本年底進行外牆及公眾地方髹漆工 3. 結尾:補充作
程,屆時也會將電梯重新髹漆。 結。
同龍村辦事處經理
汪行儉謹覆 職銜、簽署及啟告語
一九九四年八月七日
日期

乙部 閱讀理解

一.
(1) 作者見到異鄉的事物,不論是否與故鄉相同,從未流淚,現在看見大
學花圃的花,卻不自覺的流起淚來。他的感情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3
分)他怎樣利用譬喻去解釋這種變化?(2分)
(2) 作者看著大學花圃的花,為什麼會聯想起他不久前碰到的那個華人?
(3分)那位華人的感受反映了些什麼?(3分)
(3) 試據文意說明「人生如萍」(第31行)、「人生如絮」(第32行)的
涵義。(4分)

注意:考生作答,不得只錄原文而不作任何分析或說明。

(1) 作者情感有此變化是由於:
過往飄流異鄉,總在自己的國土之內(1.5分),見到異鄉事物,不
覺陌生,不感憂傷,並不思家(1.5分),所以從未流淚;
現在身處異國(1.5分),不敢面對現實(不愛看與故鄉不同的事物,
也不敢看鄉相同的事物),常常思念家鄉(夢見家裡小屋坍塌,母親白
髮)(1.5分),看見大學花圃裡種子來自中國的花,就不自覺的流
起淚來。
(共6分)

作者利用譬喻解釋他情感的變化:
以蠶未離開桑葉,比喻人沒有離開國土(蠶喻自己,桑葉喻自己國土);
(2分)
人需生活在自己的國土,就像蠶賴桑葉以生存。(2分)
(共4分)

(2) 作者由花聯想起那位華人的原因:
──花的種子從中國來,那位華人也是從中國來的;(2分)
──花植根於外國的土壤,使人看著不順眼,因為顏色褪了,香氣淡了;
那位華人居美半生,對外國社會仍感格格不入,活得不舒服(不安
心);(2分)
──花與人都同樣需要生活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花的土壤,人的國
土。(2分)
(共6分)

那位華人的感受,可以反映:
──僑居異地的中國人不易適應當地生活;(2分)
──種族與文化間的隔閡不易消除;(2分)
──去國遊子總會思念家鄉。(2分)
(共6分)

(3) 「人生如萍」、「人生如絮」的涵義。
「人生如萍」,指遊子飄泊無定,猶幸未出國門,仍足踏國土,猶如浮萍
般有流水可以憑藉。(2分)
正如文中所述,作者早期曾在渭水、蜀中等地方流浪,不覺陌生、傷感,
反而驕傲地說「到處可以為家」。(2分)
「人生如絮」,指遊子移居外國,如柳絮般飄零,離開母體,無處可依。
(2分)
正如文中所述,作者搬到美國後生活得不安心,情感突然變了,到處均
不可以為家了。(2分)
(共8分)

二.
(1) 由於鄰近諸國的文化皆遠遜於中國,中國先民只能在不假外求的情況
下,憑自己的才智魄力,慘淡經營,終於成就了一個燦爛偉大的文化,
因而值得國人自豪。(3分)

作者認為國人應該「歡樂慶幸」的原因:
──如今東西交通發達,有利中外文化的交流。(1分)
──我國文化積累深厚,正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1分)
──當前正是發揚光大舊有文化的大好時機。(1分)

(2) 作者認為該使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方法來改造中國文化。具體
施行時,須注意:(1分)

──歐西文化源遠流長,國人吸取他人文化時,必須先作徹底研究和明確
的判別選擇。(2分)
──要在詳細的計畫下,結合各通儒大師,共同努力,一旦蔚成風氣,假
以時日,便能成功。(2分)
作者是要指出,那些政客、詭辯家和熱衷功名的人(1分)趁國人思想學
術的標準未建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尚少(1分)的時候,揚言向西方取
法,改造舊有文化,但是實質是不分糟柏精華,徒以西化為幌子,無補於
文化。(1分)這樣的改革,自然是無法持之以久。(1分)
(共9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