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zwwx@overseaen.

com
ISSN 1009-5039
) 第 11 期 (2023 年 6 月上) http://www.overseaen.net
Overseas English 海 外 英 语
Overseas English 海 外 英 语
Tel:+86-551-65690811 65690812

论《林中之死》中动物的象征意义

唐润,包家余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00)

摘要:舍伍德·安德森在《林中之死》中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描绘了一位老妇人多舛的一生,表达了对残酷社会
及冷漠人性的批判以及对底层妇女和劳动人民的同情。小说故事背景发生在美国 20 世纪上半叶,当时美国正处于由农
业经济转型为工业经济的社会变革时期,农副产业被资本工业经济挤占了大量的生存空间,导致了如格兰姆斯夫人这样
的底层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在这本写于特殊时期的小说中反复出现,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形象,例如鸡、马和狗
都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象征;林中之死;舍伍德·安德森;动物;动物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23)11-0215-03

象征是指用具体事物表示某些抽象意义,既包括 有得到她应得的尊重和关爱,最后也只能在冷漠风雪
字面意义也包括内涵意义(金莉、张剑,2010) ;
《林中 的围观中孤独又绝望地离去。联系故事发生的时代
之死》是美国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他 背景,受社会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剥削不公对待下的底
以平实的故事与冷静的笔触展现了一位底层农妇从 层劳动人民也遭受着同样的命运,他们绝望又小心翼
幼年到老年所经历的痛苦与挫折。她是孤儿,她是别 翼地为生活痛苦奔波和劳作,却被丑恶资本剥夺了劳
人的所有品,她从未为自己活过,她一生都在勤勤恳 动价值和劳动成果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面对冷
恳地给动物喂食,甚至死后也给狗留下了食物,而人 漠又残酷的社会环境所能做的只有无奈地叹息, “他
们和社会却对她冷言冷语,漠不关心,反而在她死后 们哪有力气和头脑去反抗那些人呢?他们的劳动成
给了她毫无生气的关心,这样的现象引起了读者的 果从来不属于他们自己,大多数人最终选择逃荒或者
深思。 (约翰·斯坦贝克,2003) 。格兰姆斯夫
认命于人祸。”
1 鸡与鸡蛋的象征意义 人和底层人民的境遇引起了作者强烈的感叹和同情,
也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1.1 鸡象征了格莱姆斯夫人及广大底层农民穷苦悲惨
1.2 鸡蛋象征了底层民众对压迫的无奈和无力的反抗
的宿命
文中提到的鸡和鸡蛋,难免会让读者想到舍伍
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的格莱姆斯夫人毕生都在
德·安德森的另一短篇著作《鸡蛋的胜利》。结合两篇
盘算着喂食,而其中喂食鸡对她的生存来说是最为重
著作中作者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有了新的角度去认识
要的。文中提道:“ 如果她不喂鸡,它们怎么能生蛋
文中的鸡和鸡蛋。格兰姆斯夫人的鸡受到了无微不
呢?没蛋可卖的话,她又怎能到镇上去买那些维持生
至的细心照料,所产的鸡蛋也不负所望,能给格兰姆
计和农场所需的东西呢?”(舍伍德·安德森,2015) 格
斯一家换来赖以生存的材料。格兰姆斯夫人既然懂
莱姆斯夫人的鸡蛋就是她生存下去的最重要的生存
得鸡蛋的价值,那她为什么不像《鸡蛋的胜利》一文中
资本,她对鸡的照料甚至超过了她自己。尤其到了冬
的父亲:“ 鸡生蛋,蛋生鸡,循环以往,财富将源源不
天,鸡蛋数量减少且容易冻裂,她更是一丝不苟地极
(舍伍德·安德森,2021) 用来经商创造财富呢?
断。”
力保护这些鸡和鸡蛋。然而,当无用又暴戾的格兰姆
对此,一方面,从格兰姆斯夫人自身的角度来说,她从
斯父子回家吵嚷着要食物时,她又只能将这些鸡杀
小无父无母,没有受到良好的呵护和教育。此外,她
掉,送入剥削者的口中。鸡一辈子都在为这个家默默
从记事起就源源不断地受到社会和生活的不公平对
努力地付出,到死却还只能沦为微不足道的应急菜
待,而她没有反抗只是逆来顺受。久而久之,她的处
肴。与鸡左右相伴的格莱姆斯夫人也是如此,她为格
世之道也是唯命是从地埋头劳作,完全没有抓住机会
莱姆斯家付出了所有,到死甚至死后还在喂狗,却没

收稿日期:2022-08-06 修回日期:2022-08-25
作者简介:唐润(2002—) ,男,四川省安岳县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包家余(2001—) ,男,重庆市綦江区人,本科,主要研
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215

一一一一一一一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 力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
Overseas English 海 外 英 语 第 11 期 (2023 年 6 月上)

的能力和意图去经商和致富。而考虑到当时的时代 层农民劳动价值的资本集团,而村落农民没有围剿格
背景,在“美国梦”破碎之前, “当时的美国社会的阶层 兰姆斯父子的缘由也是他们自处困境,再没有额外的
固化现象已经十分严重,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实现阶层 精力去追究,暗示了当时的底层农民受社会工业化,
跃升的梦想越来越难以实现,他们很难有机会升入社 资本化洪流的影响,已经疲惫不堪的处境。此处马受
会中产阶层,更不用说跻身上流社会。” (黎敏,2017) 不公掠夺和买卖的境况也象征了当时底层民众无力
而在阶层固化之外,考虑到社会的教育障碍, “底层农 反抗这种不公,只能屈服于资本的压迫。
民由于缺少教育环境和资源,他们向上流动的概率越 另一方面,从偷马的现象来看,马在当时一直是
来越小。”(乔尔·斯普林,2010) 这当然也是当时社会 美国传统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
转型时期美国底层民众的通病,而正因如此,他们辛 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代步工具。马匹不仅受
苦劳作的成果,不能帮助他们翻身,反而最终只能成 到严密的保护,还受到极高程度的重视和照料,马匹
为中上流社会资本游戏的牺牲品。另一方面,从格兰 也从来不会被轻易偷走。 “ 聪明的农民绝不会让马挨
姆斯夫人所处环境的角度来看,受精心照料的鸡所产 饿,更不会让马逃走。” (詹姆斯·M·麦克弗森,1993)
全部的鸡蛋换来的生存材料也只能勉强维持格兰姆 换句话说,马匹的地位本应是很高的,马匹的生活质
斯家的运作,而本该撑起这个家的家主格兰姆斯父子 量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写照的。据
却甚至还怀着不满的态度消耗着这一切,甚至为了满 此,我们不难去联想到当时底层农民的窘迫。受社会
足饥饿的欲望将鸡宰杀。同样,放眼当时的社会环 工业化影响,在经济大萧条之前, “农场主常常不得不
境,资本和工业化的力量是不可逆的,它们不仅贪婪 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市场上抛售农产品,而以高
地压榨剥削了底层民众的财富和生存空间,还满怀鄙 价购买农机具、化肥等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资料。例
夷地将他们归为“不懂生活变通的下等人”。 (斯塔夫 如,由于内战后到 1879 年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民
里阿诺斯,2010) 而底层民众没有生产资料的后盾,也 生产一蒲式耳小麦成本为 65 美分,而售价只有 42 美
没有知识的武器,他们的力量又是分散且弱小的,仅 分,生产一蒲式耳玉米成本为 20 美分,而售价只有 10
仅是维持自己的生存就消耗掉了全部的精力,甚至消 美,而耕犁的价格在企业合并后却比合并前提高了
耗全部精力依然不能满足生活温饱的情况也时有出 100%。因而,农场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抛售农产
现。如此看来,鸡和鸡蛋生财之路的未来看似有力而 品,却在受高关税保护,垄断组织控制的市场上购买
丰满,运用到实际实则难以跨越苦难的鸿沟,底层民 工业品;作为买方和卖方,农场主都受‘剪刀差’的盘
众对社会生存压力和社会不公的反抗在时代变革的 剥。由此可见,19 世纪后期农业现代化的蓬勃发展,
洪流中显得弱小而无力,微不足道。 对于农民来说并不意味着‘黄金时代’的到来。” (刘自
2 马的形象象征了底层农民受资本压迫的疲惫 强,2006) 而在经济大萧条之后,底层传统农民的境况
更加困顿, “ 从 1920 年到 1929 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
不堪
只上升了 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 55%。
不论在《林中之死》,还是在舍伍德·安德森的其 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
他作品例如《穷白人》 《俄亥俄州的温斯堡》中,作者都 跌、租税和生活费用的日益上升而正在减少。1910
表现出了对底层民众的关怀和对社会丑恶的批判。 年,每个农场工人的收入还不到非农场工人收入的
文中格兰姆斯夫人就是受作者感叹和同情的人物形 40%,而到 1930 年时,这一比例已低于 30%。农村的
象,与之相对的,格兰姆斯父子则是受作者批判和谴 这种贫穷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当时农业人口占总
责的无赖。而除了无赖,杰克·格兰姆斯在众人眼中 人口的五分之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2010) 农业经济
的另一身份则是偷马贼。文中提道: “ 有人说女人的 受到严重打击,农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也发生了翻天
丈夫是偷马贼,把偷来的马赶到别的村子去卖。时不 覆地的变化。底层劳动人民更是走投无路,四面受
时就会有人丢马,那个男人也会跟着消失。” (舍伍德· 难,这也是为什么文中本应受到细心照料的马匹会显
安德森,2015) 一方面,从偷马的行为来看,偷马在当 得如此不值一提和疲惫不堪,文中马的形象就是底层
时的美国中西部是要遭受绞刑的重罪: “ 每个偷马的 劳动人民受资本剥削受社会打压的形象,马的不幸也
酒鬼都会被村里的壮汉绑到那棵老树下然后吊死 象征了底层劳动人民的无奈和绝望。
(拉·麦克默特里,1994) 但是格兰姆斯父子却并
的。”
3 狗与狗之狼性的象征意义
没有受到当地农民的围剿,反而能够肆无忌惮地将马
迁到另外的村落进行具有剥削农民劳动价值性质的 3.1 狗象征了当时社会所渴求和期望的忠实和人性
交易。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习惯和 文中反复出现的狗对格兰姆斯夫人和格兰姆斯
情感意向来分析,不难联想到此处格兰姆斯父子就是 家都显得十分忠诚,即便大雪纷飞,狗也和格兰姆斯
在当时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毫不留情地剥削和压榨底 夫人形影不离,为可悲可怜的她驱逐孤独,带来一丝

216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 力
) 第 11 期 (2023 年 6 月上) Overseas English 海 外 英 语

丝温暖;即便常常得不到喂食,甚至受到虐待和殴打, 了狼。而狗其实是由人类社会长久以来对狼的驯化
它们也从未离开过格兰姆斯家。甚至在与其他牲畜 得来,如今,狗又变成了狼,实际上是一种脱离人为控
的对比中,狗也显得更加具有人性: “畜棚里的牲口饿 制,重新回归自然与本初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值得为
得对她惨叫,狗只是默不作声跟在她身后转悠。” (舍 之喜悦和兴奋。而这种回归又可以和格兰姆斯夫人
伍德·安德森,2015) 在格兰姆斯夫人生命的最后一 的死相互对应,她一生都活在苦难之中,如今生命结
刻,她的身边没有人,只有狗的陪伴。在她死后,狗即 束在象征静谧和本初的自然之中,又何尝不是一种解
便长期挨饿,瘦骨嶙峋,也没有碰过她的尸体,表现出 脱和回归呢。此外,从宗教的角度出发,值得一提的
了对她的尊重和理解,只是撕扯谷袋的时候无意撕扯 是,格兰姆斯家的四条狗加上其他三条农场里的狗,
掉了她的衣服。反观人,德国农场主只想占有她的身 刚好凑成了七条狗,而数字“七”在《圣经》中代表“完
体;格兰姆斯家的儿子和丈夫只会打她,把她当仆人 整”和“完美”,同时基督教教义提到,上帝创造世界用
使唤。就简单以格兰姆斯夫人的生活为聚焦点,人和 了七天,第七天是安息日。狗的狼性的回归以及“七”
狗的行为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不再有人性,而不 的“完美”与“安息”是对格兰姆斯夫人之死的回应与
起眼的狗身上却荒诞地体现了人性的温暖。此外,在 祝福。此处也表达和体现了作者安德森先生对格兰
格兰姆斯夫人归于风雪的弥留之际,狗为她做的“死 姆斯夫人及广大苦难之中的底层民众的关怀与同情,
亡仪式”也很值得考究。文中提道: “ 冬日的月光中, 同样也是我们作为读者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地方。
它们构成了一幅古怪的画面,它们就这样无声地跑 4 结束语
着,踩着松软的雪绕着圈跑着。狗没有发出一点儿声
本文从美国 20 世纪初社会工业化和资本化的背
音。它们就一圈一圈地跑着。”以及, “ 狗的奔跑或许
景出发,对《林中之死》中鸡,马和狗等动物形象的象
就是一场死亡仪式。” (舍伍德·安德森,2015) 又高又
征意义作了简要的分析与解释。作者舍伍德·安德森
瘦的猎犬古怪诡异地绕着将死之人奔跑,此情此景不
先生通过出色的写作技巧和象征手法,让我们感受到
禁让人联想到中美洲神话里先吠叫,绕圈奔跑,后将
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对底层人民的同情。社会的残酷
死去之人的灵魂驮着渡过冥河,引导他们前往来世的
和人性的冷漠可能才是杀死格兰姆斯夫人的元凶,而
“Xoloitzcuintli”,而谷袋里面的碎肉和汤骨便是格兰
其中的关联和影响也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和体会的。
姆斯夫人用来讨好和感谢这群使者将自己的灵魂带
到一个更加美好而充满希望的世界的“行贿品”。与 参考文献:
此同时,狗所做的“圆圈”也有其深意。 “根据古老的神 [1] 舍伍德·安德森 . 林中之死[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
话, 传统的文学描写和宗教仪式, 根据以柏拉图、亚里 [2] 舍伍德·安德森 . 鸡蛋的胜利[M]. 东来,译 . 北京:人民文学出
士多德、托勒密等人为滥觞的天文学、宗教神学和哲 版社,2021.
学 传 统 , 圆 形 运 动 表 达 了 完 美 、至 善 甚 至 永 恒 的 寓 [3] 詹姆斯·M·麦克弗森 . 火的考验[M]. 陈文娟, 等译 . 北京:商
意。”(罗益民,2005) 格兰姆斯夫人的一生与“完美”毫 务印书馆,1993.
[4] 勒芬•斯塔夫洛斯•斯塔夫里阿诺斯 .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
不沾边,而这些身上容纳着温暖人性的狗却在其弥留
21 世纪[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之际将“完美”的“圆圈”带给了她。尽管这一生历经 [5] 金莉,张剑 . 文学原理教程[M].2 版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磨难,她的生命终究结束在“完美”之中,也许她的灵 版社,2010.
魂和来生也将会在这个“圆圈”中走向美好。狗不仅 [6] 斯坦贝克 . 愤怒的葡萄[M]. 胡仲持, 译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在最后时刻给予格兰姆斯夫人以陪伴和尊重,还将其 社,2003.
灵魂带到了远离冷漠与痛苦的彼方,象征了当时贪婪 [7] 麦克默特里 . 野牛姑娘[M]. 李小蓉, 译 .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冷漠的社会所稀缺和渴望的美好人性。 社,1994.
[8] 乔尔·斯普林 . 美国学校:教育传统与变革[M]. 史静寰,等
3.2 狗的狼性象征了“本初”与“回归” 译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小说中提道:“ 过了一段时间,所有狗都回到了空 [9] 罗益民 . 岸与圈:一个天文学的隐喻——沈从文的《边城》与
地。它们对某样东西兴奋起来。类似这样清冷、明 安德森的《林中之死》[J]. 外国文学研究,2005,27(3):143-149,
朗、月悬当空的夜晚,对狗来说是个好时光。或许一 175.
[10] 黎敏 . 远处的那道绿光——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社
种源自冬夜聚集在林子里的狼的古老本能,现在在狗
会的阶层固化现象[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7(4):33-36.
的身上激活了。”
“我们现在不再是狼了。我们现在是
[11] 刘自强 .19 世纪后期美国农业现代化对农民的影响[J]. 社
狗,是人的仆人。活下去,人类!人死之后,我们就又 会科学家,2006(5):36-39.
(舍伍德·安德森,2015) 人死之后,狗就成
会变成狼。” 【通联编辑:王 力】

217

一一一一一一一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 力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