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

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竹下翁

竹下翁 http://blog.sina.com.cn/u/1649376504 2013-03-05 19:45:51

1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今日“惊蛰”,阳光灿烂。上午
参观“聚宝盆”番禺南粤苑。

李三素:《天机一贯青囊奥语》

竹下翁前言:

2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竹下翁在博文《李三素:得诀归来好看书(3)》
说过下面这段话——
李公在“得诀归来好看书”最后一句说:“爰取诸书而观
之,注释尽为改正,岂敢故为好辨哉?亦为使天下仁人孝
子,皆避火坑而已。”那么,这本书可能就是注释之书
《天机一贯》!
竹下翁今将原载宝文重新上博,并定博文之名为——“李
三素:《天机一贯青囊奥语》”,既使之与《天机贯旨红
囊经》书名保持一贯风格,也有利对李三素堪舆著述有兴
趣者搜索。但若要复校宝文内容,最好办法是找到《罗传
烈通书》;因为发现此文之老者,得此宝文源于“偶读
《罗传烈通书》”。
为便于习惯简化字者阅读,特将繁体字之原载宝文改用简
化字;对文内字眼有明显不合者予以改正,断句及标点符
号也作调整;为使宝文内容更醒目,原本《青囊奥语》用
四号楷体,李三素释注用小四号楷体。
感谢“天机圭旨”博客为竹下翁提供原载宝文。

天机一贯青囊奥语

杨筠松原本 李三素释注

《天玉经》为罗经解之祖。“挨星”为花甲;“五行之

3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主”即纳音;“兼前兼后”,即三七二八;“共路两
神”,即乙与丙交、辛与壬会。杨以传曾要诀,画于此
矣。末即又云:“更有收山出杀法,亦兼为汝说。”盖山
之神煞论水,而水之神煞论局,故又受之奥语。

坤壬乙,文曲从头出;
艮丙辛,位位是廉贞;
巽庚癸,尽是武曲位;
乾甲丁,贪狼一路行。

此言认龙立穴,而先之审局也。
《天玉经》以震、兑、坎、离分四卦,即指金、木、水、
火。盖万物之理,人生用之,实不外乎五行;故山水茫
茫,无从认辨,惟审生旺墓绝之矣。文曲者,水也;申子
辰三合水局,而坤申同宫、壬子同宫、乙辰同宫,故亦为
水。廉贞者,火也;寅午戌三合火局,而艮寅同宫、丙午
同宫、辛戌同宫,故亦为火。武曲者,金也;巳酉丑三合
金局,而巽巳同宫、庚酉同宫、癸丑同宫,故亦为金。贪
狼者,木也;亥卯未三合木局,而乾亥同宫、甲卯同宫、
丁未同宫,故亦为木。不言土,河图之数土居中也,其局
与水同。
《天玉经》云:“甲庚丙壬俱属阳,顺推五行详;乙辛丁
癸阴俱属阴,逆排五行寻”。甲庚丙壬,龙也;乙辛丁
癸,水也。龙属阳为夫,水属阴为妻。只有阴从阳,阳不

4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从阴也。龙之生处,即水之旺处;龙之旺处,即水之生
处;同归于墓,是为三合。《玉尺经》云:“四生三合是
天机,双山五行全秘诀。”四生以龙言,三合以局言,五
行以纳音言;双山,通指二十四山。正干正支正维之外,
又有平分三七合双山,而甲子分布于其下。故《天玉经》
云:“先定来山后定向,联珠不相放;须知细觅五行踪,
富贵结全龙。”双山之下认取六甲納音,即五行踪也。又
云:“排星仔细认五行,看自何卦生者。”分别震、兑、
坎、离也。龙合向、向合水,总不出三卦之外,是为联珠
联贯而不走动也。《天玉》之旨,必龙、向、水同归一
路,而后不为出卦;知三合者,即知出卦不出卦矣。

左行为阳,子丑至戌亥;
右行为阴,午巳至申未。

阳生于子,甲庚丙壬阳也,顺行而至于亥;阴生于午,乙
辛丁癸阴也,逆行而至于未。知阴阳之顺逆,而后知顺生
者为阳、为夫,逆生者为阴、为妇。故下文雌雄二字申言
之。

雌与雄,交会合元空;
雄与雌,元空卦内推。

独阳不生,孤阴不长。故杨公之法,先看雌

5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雄。元空者,山神、水神各有所司,而无形可见;元空作
用,元之又元。交会者,以癸会甲,以丁会庚,以乙会
丙,以辛会壬。甲庚丙壬,自起于乾卦也。纳音木,震也
是为甲;纳音金,兑也,是为庚;纳音火,离也,是为
丙;纳音水,坎也,是为壬。《天玉经》云:“排音仔细
看五行,看自何卦生。”即从四卦之所属,推出龙神;又
从龙神之所配,推出水神。元空所以为天卦也,一雌一雄
元窍相通,而后阴阳万物得。文言之,“其路两神为夫
妇,认取真神路”;质言之,则曰“乙丙交而趋戌,辛壬
会而聚辰,斗牛纳庚丁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

山与水,俱要明此理;
水与山、祸福尽相关。

此理者,交会合元空之理。夫妇路遇眷属,一家皆从此理
中辨出;但丁癸乙辛,则以山为主,而水从之。吉凶祸
福,又以水为主,而山从之。故曰:“山无吉凶,以水为
吉凶;破旺冲生,皆出于水。”

明元空,只在五行中;
知此法,不须寻纳甲。

纳甲起于太阴,乃五行之一端,而非五行本体。纳音则每
支之下,各有河图;因而各有五干,各有五音。二气五行

6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之理,无处不有;其条分缕析,愈详愈密。昔吴克诚只知
卦气,见震龙奔腾入巽,垣局精奇;坤申破局,惑不敢
下。永决于乱山,乃知庚丁相配,坤为催官。此即纳音不
须寻纳甲之说也。

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
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

此专以作用,言元空之妙。东方有金,西方有木,南方有
水,北方有火,故曰“颠颠倒”。又曰“倒倒颠”,盖先
天以正体,则属老五行;后天以致用,则用挨星五行。不
知此道者,使水从墓绝来而生旺去,是为火坑。趋避之
法,惟从六十甲子辨纳音也。

认金龙,一经一纬义不同;
动不动,直待高人施妙用。

然珠宝、火坑,何从辨别?惟认金龙,则知之。金龙者,
四大水口也。流乙辰,则知其为水;流辛戌,则知其为
火;流癸丑,则知其为金;流丁未,则知其为木。入山观
水口,而结地之方位,纳音皆可逆料。故杨公看雌雄之
诀,必先自金龙始。二十四山为经,六十花甲为纬;以六
十龙分五行,然后二十四山起九星。一经一纬,而生旺休
囚系焉;妙用之施,惟待高人而巳。

7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近老矣始学理气,三年来渐窥门径。偶阅《罗传烈通
书》,前载《青囊奥语》;反复审视,方知此书注释之
妙。李三素深于《天玉经》者也,故所注引经而申明之,
字字金针。善读者,必玩索而有得焉。惜《天玉》首重分
经,制局引而不发,如之象耳。

(引自“天机圭旨”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
/blog_7931545b01017fyl.html)

竹下翁后语:
杨公筠松《青囊奥语》,李公三素所引用此版
本,与蒋公大鸿所引用版本,内容及篇幅有较大出入。
“三合玄空”与“三元玄空”所以分道扬镳,也许正源于
各执一词矣。
本版宝文最后一段,介绍老者得宝机缘。老者早年大约钟
情形峦而未涉及理气,故有“近老矣始学理气”之叹,也
有“三年来渐窥门径”之慰;更有得宝之喜,则缘来“偶
阅《罗传烈通书》”。
《罗传烈通书》源头,来自《罗家通书》。《罗家通书》
创始人乃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广东兴宁人罗庆辉。罗氏曾
供职于钦天监而精于推算历法,回乡后编纂有《兴宁罗家

8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推算通书》;雍正五年由钦天监上谕而被恩准为通书民间
式样,《罗家通书》得以在民间流行。罗庆辉之长子罗传
烈开枝散叶迁往他村,并在《罗家通书》基础上发扬光
大,另行编纂《崇道堂罗传烈通书》。流传至今,据说香
港《黄页》依然以《罗传烈通书》为遵循准则。
附录:以下为竹下翁博文《李三素:论罗经说(2)》内
段落,录在此以供比较——
李三素原文:
《天玉》之“挨星”,即花甲也;
《天玉》之“玄空”,即四局也;
《天玉》之“本卦”,即震、兑、坎、离也;
《天玉》之“联珠”,即三盘同归一卦也;
《天玉》之“零神正神”,即三七二八也;
《天玉》之“双山双向”,即四十八局也;
《天玉》之“三卦二父母”,即从生趋旺、自旺朝生也;
《天玉》之“共路两神为夫妇”,即乙丙交而趋戌、辛壬
会而趋辰、斗牛纳丁庚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也。
此今刻本始于大全,不识挨星为何物也。兴国有旧注,名
“拆骨体”,亦在疑似之间。余反覆寻绎(竹下翁注:读
音yi,意为“理出头绪”)不啻(竹下翁注:读音chi,
意为“止”)二十年,始悟为“罗经解”。
凡《青囊》、《玉尺》、《弹子》书及前贤歌诀,无非发
明《天玉》之旨;则《天玉》实为大宗,而诸书皆为余
绪,余之所以废群言而独尊《天玉》也。

9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10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11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12 of 13 20-May-16 9:22 PM
http://blog.sina.com.cn/main_v5/ria/print.html?blog_id=blog_624f7cf80101acuo

本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f7cf80101acuo.html
所属分类:无
相关评论:
阅读次数:

竹下翁 总访问次数:

13 of 13 20-May-16 9:22 P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