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中國語文

模擬試卷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 2017 年 2
月)
卷一 考材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
中四(淺)

試卷一 閱讀能力考材

1 小時 30 分鐘完卷

考生須知:
(一)「閱讀能力考材」乃本試卷乙部設問依據。

(二)為便於設題,「閱讀能力考材」文章或曾經刪改。

(三)考試結束後,毋須交回「閱讀能力考材」。

版權所有,切勿公開展示或轉載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1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第一篇
1 理髮不是一件愉快事。讓牙醫拔過牙的人,望見理髮的那張椅子就會怵怵不安,兩
種椅子很有點相像。我們並不希望理髮店的椅子都是檀木螺鈿,或是路易十四式,但至
少不應該那樣的醜,方不方圓不圓的,死橛橛硬幫幫的,使你感覺到坐上去就要受人割
宰的樣子。門口擔挑的剃頭挑兒,更嚇人,豎着的一根小小的旗杆,那原是為掛人頭的
2 但是理髮是一種必不可免的麻煩。「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視,何必蓬頭垢面,然
後為賢?」理髮亦是觀瞻所繫。印度錫克族,向來是不剪髮不剃鬚的,那是「受諸父母
不敢毀傷」的意思,所以一個個都是滿頭滿臉毛毿毿的,滔滔皆是,不以為怪。在我們
的社會裏,就不行了,如果你蓬鬆着頭髮,就會有人疑心你是在丁憂,或是才從監獄裏
出來。髭鬚是更討厭的東西,如果蓄留起來,七根朝上八根朝下都沒有關係,嘴上有毛
受人尊敬,如果刮得光光的露出一塊青皮,也行,也受人尊敬,惟獨不長不短的三兩分
長的髭鬚,如鬃鬣,如刺蝟,如刈後的稻杆,看起來令人不敢親近,魯智深「腮邊新剃
暴長短鬚戧戧的好慘瀨人」,所以人先有五分怕他。鍾馗鬚髯如戟,是一副啖鬼之相。
我們既不想嚇人,又不欲啖鬼,而且不敢不以君子自勉,如何能不常到理髮店去?
3 理髮匠並沒有令人應該不敬重的地方,和劊子手屠戶同樣的是一種為人羣服務的職
業,而且理髮匠特別顯得高尚,那一身西裝便可以說是高等華人的標幟。如果你交一個
劊子手朋友,他一見到你就會相度你的脖頸,何處下刀相宜,這是他的職業使然。理髮
匠俟你坐定之後,便伸胳臂挽袖相度你那一腦袋的毛髮,對於毛髮所依附的人並無興趣
一塊白綢布往你身上一罩,不見得是新洗的,往往是斑斑點點的如虎皮宣。隨後是一根
布條在咽喉處一勒。當然不會致命,不過箍得也就夠緊,如果是自己的頸子大概捨不得
用那樣大的力。頭髮是以剪為原則,但是附帶着生薅硬拔的卻也不免,最適當的抗議是
對着那面鏡子獰眉皺眼的做個鬼臉,而且希望他能看見。人的頭生在頸上,本來是可以
相當的旋轉自如的,但是也有幾個角度是不大方便的,理髮匠似乎不大顧慮到這一點,
他總覺得你的腦袋的姿勢不對,把你的頭扳過來扭過去,以求適合他的刀剪。我疑心理
髮匠許都是孔武有力的,不然腕臂間怎有那樣大的力氣?
4 椅子前面豎起一面大鏡子是頗有道理的,倒不是為了可以顧影自憐,其妙在可以知
道理髮匠是在怎樣收拾你的腦袋,人對於自己的腦袋沒有不關心的。戴眼鏡的朋友摘下
眼鏡,一片模糊,所見亦屬有限。尤其是在刀剪晃動之際,呆坐如僵屍,輕易不敢動彈
對於左右坐着的鄰客無從瞻仰,是一憾事。左邊客人在挺着身子刮臉,聲如割草,你以
為必是一個大漢,其實未必然,也許是個女客;右邊客人在噴香水擦雪花,你以為必是
佳麗,其實亦未必然,也許是個男子。所以不看也罷,看了怪不舒服。最好是廢然枯坐
5 其中比較最愉快的一段經驗是洗頭。濃厚的肥皂汁滴在頭上,如醍醐灌頂,用十指
在頭上搔抓,雖然不是麻姑,卻也手似鳥爪。令人着急的是頭皮已然搔得清痛,而東南
上一塊最癢的地方始終不曾搔到。用水沖洗的時候,難免不泛濫入耳,但念平夙盥洗大
概是以臉上本部為限,邊遠陬隅輒弗能屆,如今痛加滌蕩,亦是難得的盛舉。電器吹風
卻不好受,時而涼颸習習,時而夾上一股熱流,熱不可當,好像是一種刑罰。
6 最令人難堪的是刮臉。一把大刀鋒利無比,在你的喉頭上眼皮上耳邊上,滑來滑去
你只能瞑目屏息,捏一把汗。Robert Lynd寫過一篇《關於刮臉的講道》,他說: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2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當剃刀觸到我的臉上,我不免有這樣的念頭:『假使理髮匠忽然瘋狂了呢?』很幸
運的,理髮匠從未發瘋狂過,但我遭遇過別種差不多的危險,例如,有一個矮小的法國
理髮匠在雷雨中給我刮臉,電光一閃,他就跳得老高。還有一個喝醉了的理髮匠,舉着
剃刀找我的臉,像個醉漢的樣子伸手去一摸卻撲了個空。最後把剃刀落在我的臉上了,
他卻靠在那裏鎮定一下,靠得太重了些,居然把我的下頰右方刮下了一塊鬍鬚,刀還在
我的皮上,我連抗議一聲都不敢。就是小聲說一句,我覺得,都會使他喪膽而失去平衡
我的頸靜脈也許要在他不知不覺間被他割斷,後來剃刀暫時離開我的臉了,大概就是法
國人所謂Reculer pour mieux sauter(退回去以便再向前撲)我趁勢立刻用夢魘的聲音叫
起來:『別刮了,別刮了,夠了,謝謝你』……」
7 這樣的怕人的經驗並不多有。不過任何人都要心悸,如果在刮臉時想起相聲裏的那
段笑話,據說理髮匠學徒的時候是用一個帶茸毛的冬瓜來做試驗的,有事走開的時候便
把刀向瓜上一剁,後來出師服務,常常錯認人頭仍是那個冬瓜。刮臉的危險還在其次,
最可惡的是他在刮後用手毫無忌憚的在你臉上摸,摸完之後你還得給他錢!
梁實秋《理髮》

第二篇
1 天下有沒有傻瓜?有的,但卻不是被別人稱作「傻瓜」的人,而是認為別人是傻瓜
的人,這樣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
2 我先把我的結論提到前面明確地擺出來,然後再條分縷析地加以論證。這有點違反
胡適之先生的「科學方法」。他認為,這樣做是西方古希臘亞里士多德首倡的演繹法,
是不科學的。科學的做法是他和他老師杜威的歸納法,先不立公理或者結論,而是根據
事實,用「小心的求證」的辦法,去搜求證據,然後才提出結論。
3 我在這裏實際上並沒有違反「歸納法」。我是經過了幾十年的觀察與體會,閱盡了
芸芸眾生的種種相,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以後,才提出了這樣的結論。為了凸現它的重
要性,所以提到前面來說。
4 閑言少敘,書歸正傳。有一些人往往以為自己最聰明,他們爭名於朝,爭利於世,
錙銖必較,斤兩必爭。如果用正面手段,表面上的手段達不到目的的話,則也會用些負
面的手段,暗藏的手段,來蒙騙別人,以達到損人利己的目的。結果怎樣呢?結果是:
有的人真能暫時得逞,「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大大地輝煌了一陣,然
後被人識破,由座上客一變而為階下囚。有的人當時就能丟人現眼。《紅樓夢》中有兩
句話說:「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話真說得又生動,又真實。我絕不
是說,世界上人人都是這樣子,但是,從中國到外國,從古代到現代,這樣的例子還算
少嗎?
5 原因何在?原因就在於:這些人都把別人當成了傻瓜。
6 我們中國有幾句盡人皆知的俗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時候一到,一切皆報。」這真是見道之言。把別人當傻瓜的人,歸根結底,會自食其果
古代的統治者對這個道理似懂非懂。他們高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想把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3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老百姓當傻瓜,但又很不放心,於是派人到民間去采風,采來了不少政治諷刺歌謠。楊
震是聰明人,對向他行賄者講出了「四知」。他知道得很清楚:除了天知、地知、你知
我知之外,不久就會有一個第五知:人知。他是不把別人當作傻瓜的,還是老百姓最聰
明。他們中的聰明人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他們不把別人當傻瓜。
7 可惜把別人當傻瓜的現象,自古亦然,於今猶烈。救之之道只有一條:不自作聰明
不把別人當傻瓜,從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哪一個時代,哪一個社會,只要能做到這一
步,全社會就都是聰明人,沒有傻瓜,全社會也就會安定團結。
季羨林《傻瓜》

第三篇
1 京師有女醫,主婦女孩稚之疾。其為人不識文字,不辨方脈,不能名藥物,不習於
炮煉烹煮之用。以金購太醫求婦女孩稚之劑,教之曰:「某丸某散。某者丸之,某者散
之。」載而歸。人有召者,攜所購以往,脈其指,灸其面,探藥囊中與之。雖誤投以他
藥,弗辨也。
2 然而婦女之愛其身若子者,舉其軀付之無疑焉。幸而不至於喪敗,捐穀帛金珠予之
不少吝。其恆喪且敗者,曰:「命也」。且傳引譽之於鄰里;而不足,則譽之鄉黨;而
不足,則又譽之姻戚識知之人。鄰里、鄉黨、姻戚,凡識知之人有疾者,皆樂而求之。
幸而不至於喪敗,則又引譽之。其喪且敗者,則又曰:「命也」。非女醫之所治者,雖
名家術士未嘗信之。其強而治之者,雖治亦弗之貴也。其不幸而喪且敗者,則悔且咎之
曰:「不用女醫之過也。」雖士大夫家亦不免焉。其愚不明亦甚矣!嗚呼,豈獨女醫哉
李東陽《記女醫》

注釋:
若:和、及。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4
中國語文
模擬試卷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 2017 年 2
月)
卷一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姓名
班別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 班號

(2017年2月)
中四(淺)
試卷一 閱讀能力 考核重點:
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試題答題簿 2 辨析中心句,掌握文章內容重

考試時間:一小時三十分鐘 3 找出關鍵詞,歸納描寫對象的
特點
4 理解文章主題
5 理清篇章結構
6 掌握襯托法
7 掌握舉例說明的方法
8 掌握比喻說明的方法
考生須知: 9 掌握對比論證的方法
(一) 在本試題答題簿首頁之適當位置填寫 10 評價作品內容,提出見解
考生的姓名、班別及班號。
(二) 本試卷分為甲、乙兩部分,甲部根據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設問;乙部根 考生得分
據兩篇文章設問。甲部佔30分,乙部
甲部
乙部
第一篇佔28分,乙部第二篇佔22分, 第一篇
乙部第三篇則佔20分,總分額100分, 乙部
佔考試成績百分之二十四。 第二篇
(三) 全部問題均須作答,必須根據各有關 乙部
第三篇
文章回答問題。 總 分
(四) 乙部兩篇文章見另行派發的「閱讀能
力考材」。
(五) 各題答案必須寫在本試題答題簿指定
橫線上或空格內。選擇題每題限選答
案一個,多選或漏答者該題0分。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5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甲部 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30%)
《岳陽樓記》、《勸學》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帶點的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5分)考核重點:掌握文言
字詞的意義;評核能力:解釋【參考2018年文憑試樣本試卷第1題】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 越:等到/及(1分)
(2)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岳陽樓記》) 會:聚集(1分)
(3)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勸學》) 已:停止(1分)
(4) 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勸學》) 彰:清晰/明顯(1分)
(5)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勸學》) 假:借助/憑藉(1分)

2 試根據《勸學》一文,判斷以下陳述。(2分)考核重點:理解篇章內容;評核能
力:重整、伸展【參考2018年文憑試樣本試卷第3題】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荀子舉青出於藍為例,目的在說明學習可使我們的
○ ● ○
學識比前人更優勝。
(2) 荀子認為君子的資質使他們比一般人更善於學習。 ○ ○ ●
分析:
(1) 荀子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為例,目的是要說明學習的重要,指出我
們可以藉由後天學習改變本質,提升自己,使自己超越原來的水平,就像靛青
染料的顏色比蓼藍更青一樣。
(2) 荀子只在文中提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的觀點,意謂學習的關鍵不在
於天資的優劣,只要懂得善用外物,就能事半功倍,但沒有提及君子是否比一
般人更善於學習。

3 在《勸學》中,荀子如何善用對比手法指出學習之法重在堅持?試從文中摘錄有關
句子,並略加說明。(4分)考核重點:掌握對比論證的方法;評核能力:重整
【參考2018年文憑試試題舉隅第6題】
(1) 句子: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舍,金石可縷。(2分)

(2) 說明:荀子以良馬和劣馬的速度和行走距離作對比,突出「不舍」的重要,指
出良馬一跳未能跨越十步距離,而劣馬雖然腳程較慢,但持續奔騰也可到達很
遠的地方,說明學習要持之以恆,才能有所成就。(2分)/荀子以雕刻的態
度和結果作對比,指出雕刻時半途而廢,就連朽木也不能雕斷,但若能堅持不
放棄,即使是堅硬的金石亦能成功雕刻,突出「不舍」的重要,說明學習要持
之以恆,才能有所成就。(2分)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6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4 在《勸學》中,荀子以下列三種事物作比喻,說明對學習的哪方面看法?(6分)
考核重點:掌握比喻說明的方法;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5年文憑試第7題】
學習 學習 學習
意義 方法 態度
(1) 輮木為輪 ● ○ ○
(2) 登高招手 ○ ● ○
(3) 螾和蟹 ○ ○ ●
分析:
(1) 荀子以「輮木為輪」為喻,指出木材經火烤扭壓後,可彎曲製成車輪,說明學
習可改變個人素質,提升智慧和避免犯錯,這是學習的意義。
(2) 荀子舉出「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的比喻,說明學習的方法在於
善用外物,例如登上高處招手就能令遠處的人也看見,論述只要懂得善用外物
學習就能事半功倍。
(3) 荀子以螾(蚯蚓)和蟹這對比喻,指出前者雖然體弱,但因為用心專一,所以
能自力維生,相反螃蟹因為浮躁,只能寄居於鮎魚或鱔魚的洞穴,藉此說明學
習的態度,指出學習應持之以恆、專心致志。

5 在《岳陽樓記》中,范仲淹記述以下人物悲憂與喜樂的不同原因,試就有關內容完
成下表。(4分)考核重點:理解篇章內容;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5年文憑試
第17題】
人物 悲憂的原因 喜樂的原因
(1) 在陰天時登樓,因陰鬱景象而
在晴天時登樓,感到心曠神怡,
遷客騷人 感懷身世,有去國懷鄉、擔心
忘卻一切榮辱得失。
讒言的感傷。(2分)
(2) 因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而
古之仁人 無論做官或退隱都憂國憂民。
感到喜悅。(2分)

6 承上題,范仲淹記敍遷客騷人的感受,對於刻畫古仁人的形象有甚麼作用?試略加
說明。(4分)考核重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襯托法;評核能力:伸展
【參考2015年文憑試第18題】
范仲淹藉遷客騷人在不同的天氣下登樓,會有不同的感受,(1分)反襯(1分)古
仁人不會因外在環境和個人際遇而影響心情,(1分)突顯古仁人超然物外的廣闊
襟懷,以及以天下國家為念的偉大情操。(1分)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7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7 在《岳陽樓記》中,「古仁人之心」指的是甚麼?試綜合全文加以析述。(5分)
考核重點:理解篇章內容;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4年文憑試第12題】
「古仁人之心」是指古仁人忘卻自身、心繫國家百姓的胸襟情操。(1分)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會受外在環境或個人得失影響心情,是一種處之泰然
的心態。(2分)他們只會以天下百姓的福祉為己任,無論身在「廟堂」或是「江
湖」,都會憂國憂民,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2分)
評分原則:
 對古仁人之心的理解是否準確;
 有否根據文本內容作分析;理據是否充分,闡釋是否完備。
 本題分三品評分,評品考生的理解及表達能力,可注意下列原則:
評品 原則
上品 準備理解古仁人之心的意思,並能根據文本內容作分析;闡述清
5分 晰完備,條理分明。
中品 能理解古仁人之心的意思,尚能根據文本內容作分析 ;闡述一
3-4分 般,條理尚可。
下品
大致理解古仁人之心的意思,惟未能根據文本內容作分析,或理
1-2分 據不充分;闡述粗疏,條理略見混亂。
 錯誤理解古仁人之心的意思,分析與文本內容矛盾,給 0 分。

乙部 閱讀理解(70%)
第一篇
8 第一篇共有7個段落,按內容大意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
(5分),然後概述各部分的內容大意,並把答案填寫在下表內。(8分)考核重點
理清篇章結構;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6年文憑試第1題】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第一 (1) 第 1 段(1 描述作者對理髮店的椅子和門口旗杆的印象,指出理髮
部分 分) 不是愉快的事情。

第二 (2) 第 2 段(1 (6) 舉例說明不理髮不剃鬚有礙觀瞻,反面指出理髮是必


部分 分) 不可免的麻煩。(2分)

第三 (3) 第 3-4 段(1 (7) 描寫剪髮的過程,記述作者遭理髮匠種種的粗魯對


部分 分) 待,生起不舒服的感覺。(2分)

第四 (4) 第 5 段(1 (8) 描寫洗頭和吹頭的過程,作者認為這是理髮過程中較


部分 分) 為愉快的一環,但當中也有令人難受的地方。(2分)

第五 (5) 第 6-7 段(1 (9) 引述外國文章和相聲笑話,指出刮臉的危險之處,並


部分 分) 說明刮臉令人難堪的原因。(2分)
9 作者認為「理髮不是一件愉快事」的主要原因是甚麼?(2分)考核重點:理解作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8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者的思想感情;評核能力:伸展【參考2018年文憑試樣本試卷第12題】
A 默然枯坐,感覺百無聊賴。
B 常出意外,刮臉暗藏危機。
C 刀剪晃動,腦袋被隨意擺弄。 A B C D
D 洗頭之際,搔不到頭皮癢處。 ○ ○ ● ○
分析:
選項A錯誤,作者在第5段說理髮時「最好是廢然枯坐」。選項B錯誤,作者雖曾引
述《關於刮臉的講道》和相聲笑話,提到刮臉的危機,但卻認為「這樣的怕人的經
驗並不多有」(第7段)。選項D錯誤,根據第5段的內容,頭皮最癢的地方不曾搔
到雖然令人着急,但洗頭已是「比較最愉快的一段經驗」。

10 在第3段,作者主要藉着哪方面的描寫,刻畫理髮匠的形象?(1分)試舉一例略加
說明。(2分)考核重點:找出關鍵詞,歸納描寫對象的特點;評核能力:重整
【參考2016年文憑試第2題】
(1) 描寫(答案須是兩個字)(1分)
行 動

(2) 例子:以理髮匠隨意用白綢布罩到客人身上,用力在咽喉處箍緊,不顧客人會
否被勒痛,(1分)刻畫他粗魯莽撞的形象。(1分)/以理髮匠為客人剪頭髮
時,偶然會扯痛客人的頭皮,並隨意轉動客人的頭頸來遷就自己的刀剪,(1
分)刻畫他不顧慮客人的粗率形象。(1分)

11 試根據文意,判斷以下陳述。(4分)考核重點:理解篇章內容;評核能力:重整
伸展【參考2016年文憑試第4題】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印度錫克族的習俗令作者意識到髮型與社會觀念的
● ○ ○
聯繫。
(2) 作者藉記述理髮時的一些經歷,表現對理髮匠服務
○ ● ○
馬虎而生的憤慨之情。
分析:
(1) 作者在第2段指出,印度錫克族因髮鬚受諸父母,不敢毀傷,所以「一個個都
是滿頭滿臉毛毿毿的,滔滔皆是,不以為怪」,這是他們的風俗使然;但若是
在我們的社會裏,不剪髮不剃鬚就不行了,「會有人疑心你是在丁憂,或是才
從監獄裏出來」,可見社會觀念不同,同樣的髮型會帶來不同的觀感。
(2) 作者在文中記述剪髮、洗頭、吹頭和刮臉的經歷,當中提及理髮匠粗心大意的
行徑,如剪髮時被扭頭頸、洗頭時水沖入耳、吹頭時熱不可當等,但他只是以
幽默諷刺的筆觸抒發對理髮的感受,並未有對理髮匠表達憤慨之情。

12 作者在文中列舉了不少例子。他借以下例子說明了甚麼道理?試根據文意加以分析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9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以完成下表。(6分)考核重點:掌握舉例說明的方法;評核能力:伸展【參考
2016年文憑試第7題】
例子 說明的道理
(1) 從魯智深和鍾馗不剪髮不剃鬚的模樣,看起來十分怕人,
魯智深和鍾馗
反面說明即使理髮不是愉快的經驗,但也有光顧的必要。
(第2段)
(3分)
(2) 說明刮臉令人驚懼的原因,過程中只能任由理髮師的手和
《關於刮臉的講道》 刮刀在自己的臉上滑來滑去,雖然內心不好受,但又不敢
的記述
妄動,怕對方會因此失手刮傷自己,感覺像是行刑似的任
(第6段)
人宰割。(3分)

第二篇
13 第二篇共有7個段落,假若把結構分成四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
(4分)考核重點:理清篇章結構;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4年文憑試第1題】
部分 組成段落
第一部分 (1) 第 1-3 段(1分)

第二部分 (2) 第 4 段(1分)

第三部分 (3) 第 5-6 段(1分)

第四部分 (4) 第 7 段(1分)

14 承上題,以下為本文結構的分析,試指出各個部分的作用。(只須把四個正確選項
的英文字母填寫在橫線上。)(8分)考核重點:理清篇章結構;評核能力:重整
選項:
A 運用駁論,重申論點。
B 概括前文,啟迪作結。
C 引用論據,拓展觀點。
D 承上啟下,轉入重點。
E 舉述故事,帶出話題。
F 開門見山,闡明題旨。
G 引經據典,訂立方向。
(1) 第一部分的作用是 F ; (2) 第二部分的作用是 D 。
(3) 第三部分的作用是 C ; (4) 第四部分的作用是 B 。

15 以下引文運用了甚麼修辭手法?(1分)又這種修辭手法如何加強說理效果?試以
引文為例,略加說明。(2分)考核重點:辨識寫作手法;評核能力:重整【參考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10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2018年文憑試樣本試卷第4題】
「天下有沒有傻瓜?有的,但卻不是被別人稱作『傻瓜』的人,而是認為別人是傻
瓜的人,這樣的人自己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第1段)
(1) 修辭手法:設問。(1分)

(2) 說理效果:先提出「天下有沒有傻瓜」這一問題,以引起讀者注意,然後自問
自答,指出「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能起強調作用,突出作
者的觀點。(2分)

16 在第6段中,作者指楊震和老百姓「聰明」的原因是甚麼?試加以說明。(3分)考
核重點:理解篇章內容;評核能力:伸展【參考2016年文憑試第9題】
楊震和老百姓能明白「惡有惡報」的道理,知道做壞事最終會自食其果。(1分)
而且,他們不把別人當傻瓜,知道做了壞事必定會有人知曉,(1分)因此楊震拒
絕收受賄賂,老百姓也緊守「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古訓,不會心存僥倖,
以為做了壞事可以瞞騙別人,(1分)所以作者說他們「聰明」。

17 為甚麼作者認為「不自作聰明,不把別人當傻瓜」,「全社會也就會安定團結」?
試綜合全文加以析述。(4分)考核重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評核能力:伸展
根據作者的論述,自作聰明的人會爭名奪利、斤斤計較,不擇手段地去達成目的。
如果人人都能不自以為聰明,腳踏實地,就能減少社會上你爭我奪、損人利己的行
為,做到互不相欺,建立團結互信的社會。(2分)此外,不把別人當傻瓜,意即
明白事情最終會被人識破,無法永遠蒙騙別人。有了這層認知,大家就會有所忌憚
警惕自己不要做壞事,以免自食惡果。(2分)因此作者說「不自作聰明,不把別
人當傻瓜」,社會就能安定團結。

第三篇
18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3分)考核重點:掌握語譯的技巧;評核
能力:解釋
人有召者,攜所購以往。
人們請女醫治病,她就帶着買來的藥前往。(3分)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11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19 作者所描寫的「女醫」行徑如何?(2分)考核重點:找出關鍵詞,歸納描寫對象
的特點;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6年文憑試第15題】
不學無術
臆斷處方
拜師學醫
自我吹噓
A
B
C A B C D
D ● ○ ○ ○
分析:
選項正確,作者在第1段描述女醫「不識文字,不辨方脈,不能名藥物,不習於炮
煉烹煮之用」,可見女醫全然不通醫理。選項正確,女醫花錢從太醫處買來藥丸藥
散,胡亂給病人服用。雖然太醫曾指導女醫怎樣運用藥劑,但從文中「雖誤投以他
藥,弗辨也」一句,可見女醫只是隨意從藥囊中取藥,並非對症下藥。

20 眾人的行事如何體現「其愚不明亦甚矣」?試舉一例加以說明。(4分)考核重點:
理解篇章內容;評核能力:重整【參考2016年文憑試第19題】
女醫是個不識字、不辨方脈、不懂製藥方法,連藥名也說不出的騙子,看病時只是
胡亂地把從太醫處買來的丸散給病人服用,(2分)但眾人竟然都相信她醫術高明
甚至認為她的醫術勝過名家術士,不覺察她不學無術、行騙詐財,可見眾人的愚昧
無知。(2分)/女醫的聲名遠播,眾人輕易聽信她的醫名,未有對她的醫術稍加
懷疑,爭相請她治病。(2分)女醫碰巧治好了病人,就得到豐厚的報酬;治壞了
就推諉說是命中注定,但眾人竟然相信女醫的藉口,沒有想過會是庸醫誤人,可見
眾人的愚昧無知。(2分)

21 綜觀全篇,本文運用了甚麼說理手法?(2分)考核重點:掌握寫作手法;評核能
力:重整【參考2018年文憑試樣本試卷第24題】
A 層層遞進
B 借古諷今
C 正反論證 A B C D
D 借事說理 ○ ○ ○ ●

22 作者借「女醫」一事諷刺了甚麼?試略加說明。(4分)考核重點:理解篇章內容;
評核能力:伸展【參考2018年文憑試樣本試卷第25題】
作者藉不通醫理的女醫,裝模作樣地為病人把脈針灸,並靠着從太醫買來的丸散招
搖撞騙,胡亂給病人服用,卻博得良醫的名聲,(2分)諷刺眾人和士大夫受到女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12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醫言行的蒙蔽,只因女醫名聲大噪便輕易信任她,忽視實際,甚至有些人因誤信女
醫的醫術,而令病情轉重甚至死亡,自食苦果。(2分)

23 作者在末段以「豈獨女醫哉」抒發了對世情的感慨。你同意他的看法嗎?試舉生活
例子,說明你的看法。(5分)考核重點:評價作品內容,提出見解;評核能力:創
意【參考2016年文憑試第20題】
我同意作者的看法。眾人愚昧不明的現象並不僅出現在女醫一事。譬如現實生活中
有不少電話騙案,騙徒冒充內地或本港執法人員,詐稱事主的身分遭盜用作郵寄違
禁品或製造假護照,要求事主提供個人資料、銀行戶口及密碼,以證清白。有些人
單憑來電者自稱是執法人員,就輕易相信其說話,沒有主動查證或向相關機構核實
其身分,遭詐騙金錢。(5分)(答案僅供參考)
評分原則:
 對作者看法的理解是否準確;
 所舉的例子是否以現今為背景;
 理據是否充分,闡釋是否完備。
 本題分三品評分,評品考生的理解及表達能力,可注意下列原則:
評品 原則
上品 立場明確,準確理解作者看法;例子具體恰當;闡述清晰完備,
5分 條理分明。
中品 立場明確,準確理解作者看法;例子恰當;闡述一般,條理尚
3-4分 可。
下品 立場尚算明確,對作者看法的理解片面;尚能列舉零碎的生活例
1-2分 子;闡述粗疏,條理略見混亂。
 立場含糊,錯誤理解作者看法,見解與文本內容有矛盾,給 0 分。

第三篇《記女醫》語譯
京師有位女醫生,主治婦女孩童的疾病。這個人不識字,不能分辨藥方脈象,說不
出藥物的名稱,不熟悉炮煉烹煮藥材的方法。她花錢向太醫購買醫治婦女孩童疾病的藥
劑,太醫教她說:「這是某某丸,這是某某散。某病用這種藥丸,某病用這種藥散。」
女醫生就帶着藥回去。人們請她治病,她就帶着買來的藥前往,在病人的指上把脈,在
病人的臉上針灸,然後從藥囊中拿藥給病人。就算是拿錯了其他藥,她也分辨不出來。
不過,愛惜自己和子女的婦女,都甘願把他們的身體交託給女醫生(診治)而毫不
懷疑。僥倖沒有(因女醫生胡亂診治而)病重死亡的人,毫不吝嗇地向女醫生贈送糧食
布帛和財寶。對那些病重死亡的人,(女醫生)就說:「這是命中注定的。」(那些病
癒的人)向鄰人稱譽女醫生;自覺不夠,進而向鄉人稱譽她;自覺不夠,又進而向親戚
朋友稱譽她。(於是病人的)鄰人、鄉人甚至親戚朋友患病的話,都樂於找女醫生診治
僥倖沒有病重死亡的人,又再向別人稱譽女醫生。對那些病重死亡的人,(女醫生)則
又說:「這是命中注定的。」並非由女醫生所診治的人,即使是有名的醫生也不相信。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13
培生高中中國語文 文憑考試模擬試卷(2017 年 2 月)中四(淺) 卷一 評卷參考

有些人不得已而找這些名醫診治,即使是治好了,也不會重視這些名醫。那些(經其他
醫生診治卻)不幸病重死亡的人,家人都感到後悔,並怪罪醫生,說:「這是沒有找女
醫生診治的過錯呀!」即使是士大夫家亦不免(誤信女醫生)。這些人實在太愚昧無知
了。唉!(眾人愚昧不明的現象,)豈止發生在女醫生一事之中呢!

閱讀能力分析量表
題號 復述 解釋 重整 伸展 評鑒 創意
甲部 1 /5
2 /1 /1
3 /4
4 /6
5 /4
6 /4
7 /5
乙部 8 /13
9 /2
10 /3
11 /2 /2
12 /6
13 /4
14 /8
15 /3
16 /3
17 /4
18 /3
19 /2
20 /4
21 /2
22 /4
23 /5
總計 /0 /8 /61 /26 /0 /5

— 試卷完 —

© 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 2017 1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