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藍田聖保祿中學 2018-2019 下學期

中一級 中國語文科 閱讀考試


日期:2019 年 6 月 19 日
時間:上午 8:15-9:15
負責老師:許、甄、余老師 姓名: 班級:中一 ( )

同學須遞交第三頁至第六頁。

閱讀能力考材 第一篇
段落
(1)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民以食爲天」的說法。中國人在飲食上追求
美感與愉悅,講究色、香、味、形俱佳。中國飲食不僅內容豐富,其背
後藴含的文化也非常豐厚。
(2) 中國疆域遼闊,地形多樣,加上氣候多變,這就為中國人的飲食提
供了大量的動植物原料,並形成了漢民族的基本飲食結構特徵:以糧食
作物爲主食,以豐富的動植物作爲副食[1]。
(3) 米食和麪食是漢族主食的兩大類型。南方因氣候濕熱,多種植稻類,
故以米食爲主:北方氣候相對乾冷,多種植小麥,則以麪食爲主。
(4) 與豐富的主食相對,作爲副食,中國菜餚在長期烹飪中出現了許多
流派,並形成不同類型的地方菜系。其中,粵菜、川菜、魯菜、淮揚菜、
浙菜、閩菜、湘菜、徽菜被稱爲「八大菜系」 。不同的菜系,其口味具有
很大的不同。過去,人們常把中國人的口味概括爲南甜、北鹹、東辣、
西酸。此說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國飲食文化的地區差異,也反映了人
們的口味與地理環境存在着相應的關係。比如,喜辣的飲食習俗多與東
部地區氣候潮濕有關,經常吃辣可以驅寒去濕;過去新鮮蔬菜在北方是
罕見的,人們習慣把菜腌制後慢慢食用,這樣,北方大多數人就養成了
吃鹹的習慣。
(5) 除了地理環境因素外,各地的烹煮方法,包括配料、調味、火候、
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餚類型的重要因素。我們在品嘗美味
佳餚時,往往會說這道菜好吃,然而,若要進一步細究爲甚麽「好吃」,
恐怕一般人就講不清楚了。這說明,中國飲食似乎有着一種難以言傳的
奧妙。這種奧妙,關鍵在於它的味道。與西方「菜生而鮮食分而餐[2]」
的飲食傳統相比,中國烹飪更講究調和之美,這是中國烹飪藝術的精妙
之處。美味的產生在於調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調料,交織融合在
一起,使之達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
(6) 中國很早就有「禮樂文化始於食」的觀念。從古到今,中國人喜歡
把飲食與節慶、禮儀活動結合在一起,每逢年節或婚喪壽辰,都會舉辦
各種宴請活動。在節日裏,人們通過相應的飲食活動,既可加强親友聯
繫,又可活躍節日的氣氛。過節的菜餚也有講究,經常通過諧音、雙關
等方式,表達吉祥、祝福的寓意,如「鴻運當頭」、「全家福」等。
(7) 一個地區的飲食禮俗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近
年來,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吃的方面已
不滿足於吃飽、吃好,而是對「吃甚麽」和「怎麽吃」講究起來。顯然,
這已不單是爲滿足口欲而吃,主要是爲健康、長壽而吃了。
俞水生《民以「食」爲天》(節錄)
[1] 副食:營養學中的一個分類,指主食以外的食物。
[2] 菜生而鮮食分而餐:指西餐習慣在食物未烹調至熟透,甚至未烹調的狀態下食用,並且將食
物等分於各人面前。

第二篇

眉山蘇洵,少不喜學,壯歲猶不知書。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舉進士,又舉茂

1 。曰:「此未足為吾學也。」焚其文,閉戶讀書,五六年,乃大究《六
才,皆不中○

2 二子軾、轍至京師。歐陽文忠公獻其書於朝,士大
經》、百家之說。嘉佑初,與○

3 天下,
夫爭持其文,二子舉進士亦皆在高第。於是,父子名動京師,而蘇氏文章擅○

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才識》
【注釋】


1 中:中舉


2 與:和


3 擅:獨步,獨擅

第三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
1 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

母,去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日昃○
2 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
「當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注釋】


1 適:嫁


2 日昃:太陽偏西,約下午二時左右

2
姓名: 班級:中一 ( ) 績分: / 60

第一篇

1 本文共有 7 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然後概述各部
分的內容大意,把答案寫在下表內(5x1 分=5 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第一 (1) 說明中國飲食
第1段
部分 。

第二 第 2-4 段 (2) 介紹中國飲食的基本結構特徵,並


部分 。

第三 第5段 (3)
部分 。

第四 第6段 (4)
部分 。

第五 (5)
第7段
部分 。

2 以下哪兩項符合作者對漢民族飲食的描述?(2 分)
 主食原料種類豐富多樣
 有豐富的動植物原料
 飲食習慣受到地理和氣候的影響
 基本飲食可分為米食和麪食兩類
A 只有、 A B C D
B 只有、    
C 只有、
D 只有、
3 在第 4 段,作者提及「比如,喜辣的飲食習俗多與東部地區氣候潮濕有關,經常吃辣可以驅
寒去濕」,目的是說明甚麼?(4 分)

3
4 根據第 6 段和<故宮博物館>下列引文,分別運用了哪些不同的說明方法(2 分)和說明了甚
麼(2 分)?
「進了太和門,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 7 米多高的
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杆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鳳流雲,四角和望柱下面
伸出 1000 多個圓雕鼇頭,嘴裏都有一個小圓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故宮博物館>引文

第一篇第 6 段運用了 說明方法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宮博物館>引文運用了 說明方法來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4 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中國當代的飲食禮俗已隨着經濟的快速   
發展變得面目全非。
(2) 人們愈來愈重視飲食健康。   

6 第 5 段主要運用了甚麼說明方法來說明中國飲食的烹煮特點?(2 分)這樣寫有甚麼好處?
(2 分)

第二篇、第三篇
7 請寫出以下句子中帶的字的意思。(5 分)
(1) 此未足為吾學也 (第二篇) 足:

(2) 乃大究《六經》(第二篇) 大:

(3) 父子名動京師 (第二篇) 動:

(4) 感泣辭母 (第三篇) 辭:

(5) 慨然有志於天下 (第三篇) 志:

8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4 分)
(1) 少不喜學,壯歲猶不知書 (第二篇)

4
(2) 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第三篇)

9 根據第二篇,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4 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蘇洵閉門讀書,只讀儒家六經。   

(2) 蘇氏三父子都是嘉祐年間的進士。   

10 蘇洵和范仲淹在求學上有甚麼相同之處?(1 分) 引例並加說明。(4 分)

人物 蘇洵 范仲淹
相同之處
蘇洵和范仲淹對求學的態度同樣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例子 蘇洵 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 (2 分)

11 根據第二篇和<賣油翁>,賣油翁會否認同蘇洵的求學方法? 請舉例說明。(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兩文的說理方法有何不同?(2 分) 又有何好處呢?(2 分)

第二篇的說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

好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賣油翁>的說理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好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

5
*12
請根據<曾子殺豬>,解答以下問題
有人說:「曾子教導孩子的方法是不合時宜的。你看,就以使用手提電話來說,父母一方面
要求子女不要濫用手提電話,另一方面,在車廂、酒樓等公眾地方,你看到不少父母提供「電子
奶咀」(即讓幼童使用手提電話),或父母經常「打機」。試問如何以身教教好孩子呢?」
你是否同意以上說法呢(關鍵字:不合時宜 / 身教)?請以不得多於 120 字(標點符號包括在內),
引用日常事例並加說明。 (6 分)

12x10 字=120 字
乙:古詩文 (5 分)
13 〈夜雨寄北〉中,運用了___________的方法,借描寫 的秋風秋雨,
抒發 之情。亦由於作者李商隱一生顛沛流離、仕途崎嶇,詩人也寄託著對家國責
任的鬱結孤憤。

14 〈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表面是斥責賣唱的歌女,實質是指責
那些只顧徵歌逐色,不問 ____________的達官貴人。詩中「不知」和_______這兩個詞語,含意
深刻,顯示出詩人沉痛的感慨。

全卷完

6
參考答案

1 本文共有 7 個段落,按結構可分成五個部分,試指出各部分由哪些段落組成然後概述各部分
的內容大意,把答案寫在下表內(5 分)。

部分 段落 內容大意

(1) 說明中國飲食的主要特徵(0.5 分),指出其背後藴含豐厚的文化(0.5


第一部分 第1段
分)

第 2-4 段 (2) 介紹中國飲食的基本結構特徵,並分別說明中國飲食中的主食(0.5 分)


第二部分
與副食的類型(0.5 分) 。

(3) 說明中國飲食的烹飪特點 / 調和(0.5 分)


第三部分 第5段
烹飪藝術精妙處(0.5 分)

(4) 說明中國飲食與禮樂文化的關係。
(1 分)
第四部分 第6段
(禮樂文化始於食 0.5 分)

(5) 說明中國飲食禮俗 / 習俗隨時變遷。(1 分)


第五部分 第7段
(或隨著生活水平提升,飲食變得更健康 0.5 分)

2 以下哪兩項符合作者對漢民族飲食的描述?(2 分)【整合】
 主食原料種類豐富多樣
 有豐富的動植物原料
 飲食習慣受到地理和氣候的影響
 基本飲食可分為米食和麪食兩類
A 只有、 A B C D
B 只有、    
C 只有、 ⚫
D 只有、

3 在第 4 段,作者提及「比如,喜辣的飲食習俗多與東部地區氣候潮濕有關,經常吃辣可以驅
寒去濕」,目的是說明甚麼?(4 分)

作者舉出例子(1 分) / 就是喜辣的飲食習俗跟東部潮濕的氣候有關(1 分),目的

是說明人們口味與地理環境 (1 分)/ 有緊密的關係(1 分)。

7
4 根據第 6 段和<故宮博物館>下列引文,分別運用了哪些不同的說明方法(2 分)和說明了甚麼(2 分)?
「進了太和門,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 7 米多高的

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杆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鳳流雲,四角和望柱下面
伸出 1000 多個圓雕鼇頭,嘴裏都有一個小圓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故宮博物館>引文
第一篇第 6 段運用了描述 (1 分)說明方法來說明人們把飲食與慶祝活動結合在一起(1 分)。
或舉例 (1 分)說明方法來說明過節的菜餚名稱是跟節慶意義結合在一起(1 分)。
<故宮博物館>引文分別運用了數字(1 分)說明方法來說明三大殿的規模 / 外貌特色(1 分)。
或描述 (1 分)說明方法來說明三大殿的建築特色(1 分)。

5 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4 分)
【整合】【引申】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中國當代的飲食禮俗已隨着經濟的快速   
發展變得面目全非。 ⚫
(2) 人們愈來愈重視飲食健康。   

答案分析:
(1) 分析第 7 段「一個地區的飲食禮俗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句可知,
禮俗大體上是相對穩定,並沒有變得「面目全非」,故陳述錯誤。
(2) 本文末段指出現今人們不滿足於吃飽、吃好,主要是為了健康、長壽而吃,可知人們重視飲
食健康,故陳述正確。

6 第 5 段主要運用了甚麼說明方法來說明中國飲食的烹煮特點?(2 分)這樣寫有甚麼好處?
(2 分)【整合】

作者運用了比較說明的方法 / 來說明了中國烹調的特點(2 分),通過跟西方的飲

食傳統作比較,/ 突顯中國飲食講求調和的精妙(2 分)

7 請寫出以下句子中帶的字的意思。(5 分)(錯別字 0 分)
(1) 此未足為吾學也 (第二篇) 足:值得

(2) 乃大究《六經》(第二篇) 大:深入

(3) 父子名動京師 (第二篇) 動:震動 (驚動 0.5 分)

(4) 感泣辭母 (第三篇) 辭:辭別

(5) 慨然有志於天下 (第三篇) 志:抱負(目標 0.5 分)

8
8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4 分)
(1) 少不喜學,壯歲猶不知書 (第二篇)

年輕時/不喜歡學習,壯年時/還不知道要讀書 (還不讀書)。
(2) 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第三篇)

有時/晚上昏睡疲倦,往往/以水洗面。

9 根據第二篇,判斷以下各題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多選者 0 分。
(4 分)
無從
正確 錯誤
判斷
(1) 蘇洵閉門讀書,只讀儒家六經。   

(2) 蘇氏三父子都是嘉祐年間的進士。   

10 蘇洵和范仲淹在求學上有甚麼相同之處?(1 分)引例並加說明。(4 分)
人物 蘇洵 范仲淹
相同之處
蘇洵和范仲淹對求學的態度同樣是 堅持好學/刻苦好學 (1 分) (勤力 0.5)

例子 蘇洵 燒毀自己的文章 /閉門讀書 范仲淹 不分晝夜學習 /整整五年不

/花了五、六年時間深入研究六 曾解開衣服好好睡覺 /疲倦時就用

經及各學派學說。 冷水洗臉。 (3 選 2,1 分 x2=2 分)


(3 選 2,1 分 x2=2 分)

11 根據第一篇和<賣油翁>,賣油翁會否認同蘇洵的求學方法? 請舉例說明。(4 分)
以下參考答案,同學只須言之成理,最高可得 4 分。
賣油翁會認同蘇洵的求學方法,因為賣油翁認同「熟能生巧」。(2 分)

而蘇洵對六經及各學派學說,閉門鑽研五、六年時間,後來人人爭相拜讀他的文章,

做到了熟讀經典後成一家之言。(2 分)


賣油翁會不認同蘇洵的求學方法,因為賣油翁認為不可恃才傲物。 (2 分)

蘇洵年輕時不學習,壯年又不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時沒有中舉,更說「這些文章不

值得學習」
,態度狂倣。(2 分)

9
另外,兩文的說理方法有何不同?(2 分) 又有何好處呢?(2 分)

第二篇的說理方法是 道理隱含在事件中 (1 分)

好處是 讀者透過理解事件而領悟,感受更為深刻(1 分)

<賣油翁>的說理方法是 以故事人物的對話來推動故事發展(1 分)

好處是 故事更生動 ,人物性格形象更為突出。 (1 分)

*12 請根據<曾子殺豬>,解答以下問題
有人說:「曾子教導孩子的方法是不合時宜的。你看,就以使用手提電話來說,父母一方面要求
子女不要濫用手提電話,另一方面,在車廂、酒樓等公眾地方,你看到不少父母提供「電子奶咀」
(即讓幼童使用手提電話),或父母經常「打機」。試問如何以身教教好孩子呢?」你是否同意
以上說法呢?(關鍵字:不合時宜 / 身教)請以不得多於 120 字(標點符號包括在內)
,引用日常事
例並加說明。 (6 分)

同學只須言之成理,例子 3 分 + 解釋 3 分

上品示例

我不同意是不合時宜的。

就以手提電話來說,父母可教導子女正確所使用手提電話,例如蒐集資料、關心世

界新聞甚至發明一些改善生活的軟件。父母在這資訊爆炸、道德價值觀含糊的網絡

時代,更應堅守身教。而曾子的身教只限一次,其實父母的身教應貫徹孩子終身。
(120 字)

乙:古詩文 (5 分)

13 〈夜雨寄北〉中,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借描寫巴山/四川的秋風秋雨,抒發相思/念

妻之情。 亦由於作者李商隱一生顛沛流離、仕途崎嶇,詩人也寄託著對家國責任的鬱結孤憤。
14 〈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表面是斥責賣唱的歌女,實質是指

責那些只顧徵歌逐色,不問國家前途 (政事/國事 0.5 分)的達官貴人。詩中「不知」和「猶」

/「猶唱」這兩個詞語,含意深刻,顯示出詩人沉痛的感慨。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