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原则

——小学四年级华文阅读教材评论
《藏不住的绿意》
林庆佳
(新山天猛攻依布拉欣师范学院,柔佛)

1.0 教学资源简介
本文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原则评析《小学四年级华文 (修订版) 》,《藏
不住的绿意》中的深广阅读教材,并依据教学资源多元开发的创新原则提出建议以提
升其市场价值。据倪文锦的针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所提出的原则: 文化性、审美性、地
域性和多功能性方面的原则进行评论。

2.0 针对四年级阅读教材的评价:《藏不住的绿意》
从文化层面看,《藏不住的绿意》基本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具有文化性。文章
显示作者通过描写住家的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对于 10 岁儿童的自然生活经验息息相
关,唯独对于一些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学生,教师则须借助影片、生活经验等方式来引
导学生投入及陶醉于篇章情景中。因此符合文化性原则。
地域性原则方面,虽然全文没有提到作者家乡的具体位置,但从“西红柿、西番
连”和片段句子具有中国大陆区域的用词色彩,可让学生思考并推断出位于中国的一
个小镇里;
《藏不住的绿意》最独特的地方在于蕴含着作者乡间纯朴的生活写意,其中也包
括拟人修辞手法、段与段前后呼应,人、事、物的细致描写。同时,《藏不住的绿
意》与《赞颂温情·月光晚餐》(页 17) 在内容上、表现手法上都有相似之处。如:两
者都采用拟人手法表达对自然环境的优美;前者属于抒情记叙文,后者属于现代诗歌,
两者体裁虽不相同,但同样可以表现作者自家蒸煮的佳肴带来出的满足感,因此整体
上符合审美性原则 (表 1.0)。

评价依据 语文课程资源 针对四年级阅读教材的评价:


开发基本原则 《藏不住的绿意》
文化性原则 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倪文锦 审美性原则 文章里蕴含着作者动人的写意生活,其中也包括拟人
《语文课程资源 修辞手法、段与段前后呼应,人、事、物的细致描
开发的原则》 写,具有文学代表性和审美价值。
地域性原则 全文没有提到作者家乡的具体位置,但从“西红柿、
西番连”和片段句子可推断出是位于中国的一个小镇
里。
多功能原则 本文可让学生进行默读感悟,然后引导学生说出本文
蕴含的内容和情感。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
感、进行片段仿写或课后练习。因此符合多功能原
则。
表 1.0

3.0 多元开发的建议
3.1 整合教材
吴天武 (2005) 认为充分认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含义和意义,可从校内至校外
扩展,由书本到生活经验。因此,本文建议在编排第一课时内,让学生进行默读感悟 、
赏析篇章;以作者的写作手法为线索进行比对,让学生带着默读任务完成以下表格进
行总结,如表 2.0、图 1.0 所示:
篇章 体裁 写作手法 主题思想
单元一 (第三课):  现代诗歌  描写事物具体形象  “家”给作者所
《赞颂温情·月光晚餐》  比喻、比拟 带来的温情
(页 17)  词句优美
 结构严谨
深广 (单元三):  抒情记叙文  描写事物具体形  作者相与邻居
《藏不住的绿意》 (具散文色彩) 象、细致 建立良好关系
(页 173-176)  比喻、比拟 的美好向往
 词句优美
 段与段前后呼应
表 2.0
图 1.0
李觉 (2018) 曾指出,构建群文可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其中“读后仿写”可将阅
读和写作相紧密结合。因此,本文在教学中以 “写作手法”为线索进行整合, 让学
生鉴赏以上两篇后可得出一个结论: 在不同体裁中使用的拟人修辞手法各具特色,同
时可运用在作文中以提升其文学性 。

3.2 以《来玩写作的游戏》作为补充
片段练习是习作的阶梯,课文又是片段练习的拐杖 (沈淑媛 ,2019)。因此,在
第二课时,《来玩写作的游戏》作为课外资源开发的“补充”部分 (下图 2.0)。然后
让学生进行片段式的拟人仿写训练。

例子 1:大象
他是一个勇敢的消防员,
灵活的橡皮管随身带着走。
整天东奔西跑。
遇到失火赶紧大显身手。

例子 2: 风
秋天一到,打落叶、小落叶到处
乱跑。风哥哥拿起扫帚赶落叶,
从早忙到晚,没完没了,不知如
何是好。

图 2.0
接着,让学生课后应用拟人手法描写在自己家观察到某个事物的一个片段。任务由书
本到生活经验,使教材资源再度开发更具生活化,同时促使学生学以致用。

4.0 针对多元开发建议所设计的替代方案
(一)以“写作手法” 为线索,找出《藏不住的绿意》《赞颂温情·月光晚餐》的共
同点 ---------- “拟人”手法

首先,教师向学生简介《藏不住的绿意》和《赞颂温情·月光晚餐》之间在写作手
法上有共同之处,并以“写作手法”为线索进行默读、比较异同和总结。
教师通过《藏不住的绿意》中的第七自然段落为例,让学生确认并说出“拟人”
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
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接着,学生以“拟人”的写作手法为线索,找出《赞颂温情 ·
月光晚餐》中使用“拟人”的句段并与前者(指第七自然段落)进行比较。在讨论的过
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并说出《藏不住的绿意》中使用拟人手法时有使用“像、看
似、仿佛”,但《赞颂温情·月光晚餐》作为现代诗歌较为精简,在第一节里以“躲在、
流进”为“太阳、月亮、月光”进行人格化的补充。因此,师生总结“拟人”手法中
不一定有使用“像、看似、仿佛”等字眼,同时通过人物动作进行修饰也能达到“拟
人”的效果 (图 1.0)。

(二) 以“拟人”手法中不用“仿佛、好像”的特点带出《来玩写作的游戏》
接着,教师以过渡语引导学生:“从刚才两个作品就可以看出作者‘把无情物变
有情人’刚好这里的《来玩写作的游戏》同样不用“仿佛‘好像”的词语展现拟人效
果,你能猜得出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事物?”,并通过演示文稿逐一展示,在学生口
头回答后揭晓正确答案“大象、风”。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并说出这两个例子 (图
2.0) 与《赞颂温情·月光晚餐》中的例子一样以动词“走、东奔西跑、大显身手、拿起
扫帚赶落叶”的人物动作修饰本体(指大象、风)。在此,教师向学生说明在使用“拟
人”时须注意句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指本体和喻体),如:“灵活的橡皮管随身带
着走”是指大象的鼻子,“遇到失火赶紧大显身手”和“他是一个勇敢的消防员”前
后相呼应,与大象的特征相紧密贴切。

(三)学生在课后完成表现性任务
在本课结束前,师生总结出在不同体裁的作品所展现的拟人手法不尽相同;在拟
人手法中可选择使用“像、看似、仿佛”等字眼,或通过人物动作、情感、外貌特征
进行修饰以达到“拟人”的效果;其二,通过相似点能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并且
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师生总结完毕后,学生在课后应用拟人手法描写在自己家观察到
某个事物的一个片段,并以的四年级书写技能之内容标准和学习标准为据 (如下表
3.0),与此替代方案相应的完整教材如附录 A 所示。

表 3.0

内容标准 :3.2 培养书面表达能力,进行基础写作,学习掌握叙述、描写和说明


等基本表达手法。要求从生活中提炼写作材料,不拘形式地进行写作,
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养成书面表达的信心
和兴趣。

学习标准 :3.2.3 进行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进行写作,做到内容具体,思想


健康,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初步养成书面表达的信心和兴趣。

5.0 结语
综上所述,《藏不住的绿意》基本符合教学资源开发原则,但在多元开发方面没
有提供贴切学生的表现性任务,同时需要另加写作参考材料、整合教材才可达到以读
促写,并针对拟人描写手法提供素材和范例;该教材再度开发反映教师可通过整合教
材和再度开发写作素材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手法,在写作上奠好
基础。

(约 1840 字)

参考文献
马来西亚教育部。小学四年级华文课程标准。吉隆坡:马来西亚教育发展局。
李 觉 (2018)。如何让群文阅读成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助推剂。湖南:
川山坪镇川山小学。页 244。
沈惠芳 & 张婷崴 (____)。来玩写作的游戏 - 第三集。快乐学习丛书 (三)。吉隆坡: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沈淑媛 (2019)。阅读写作比翼飞——浅谈群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语文课堂。福建省
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
吴天武 (2005)。关于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思考。课程开发。四川宜宾学院。
附录 A:
无情“物”变有情“人”

选文一:《藏不住的绿意》
选文二:《月光晚餐》

(一)《藏不住的绿意》 和《月光晚餐》虽
然体裁不同,但都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作品 拟人修辞手法
《藏不住的绿意》 

《月光晚餐》 

(二)来玩写作的游戏
读一读下面这两个句子,是不是很有意思?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大象 风
他随身带着灵活的橡皮管。整天东奔 秋天一到,打落叶、小落叶到处乱跑。风
西跑,遇到失火赶紧大显身手。 哥哥拿起扫帚赶落叶,从早忙到晚,没完
没了,不知如何是好。

你也来试试,用拟人修辞手法写一写你观察到的一种动物或自然现象。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