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

张玉璞

[摘 要 ] 历 史 上 ,儒 、佛 、道 三 教 的 冲 突 始 终 不 绝 ,而 三 教 的 融 合 也 从 未 间 断 。 到 了 宋 代 ,

形 成 了 以 儒 为 主 、佛 道 为 辅 的 “
三教合一 ”
的基本格局。三教不同的社会文化功能和处 世 态

度 的 相 互 融 摄 、补 充 ,则 可 以 满 足 现 实 生 活 的 个 体 可 能 具 有 的 多 方 面 的 文 化 需 求 ,或 不 同 的 个

体 在 人 生 不 同 的 阶 段 、不 同 的 境 遇 中 可 能 具 有 的 不 同 的 文 化 需 求 。 宋 代 士 人 在 儒 、佛 、道 “

教合一 ”
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对三教中心义理 (
特别是其人生哲学 )
的 兼 摄 、融 通 ,使 其 处 世 心

态 有 着 不 同 于 前 代 的 表 现 :儒 家 积 极 进 取 的 入 世 思 想 使 他 们 精 神 振 奋 ,热 情 参 与 政 治 ,而 道 家

任 自 然 、轻 去 就 的 思 想 和 佛 家 追 求 自 我 解 脱 的 思 想 又 使 他 们 能 超 然 对 待 人 生 的 荣 辱 得 失 。

[关 键 词 ] 宋 代   儒 、佛 、道   三 教 合 一   士 人 心 态   文 学 表 现

[中 图 分 类 号 ] B244  B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02-
2627(
2005)
02-
0086-
16

儒 、佛 、道 是 中 国 传 统 思 想 文 化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 历 史 上 ,三 教 的 冲 突 始 终 不 绝 ,而 三
教 的 融 合 也 从 未 间 断 ,并 在 不 断 的 冲 突 、融 合 中 形 成 了 以 儒 为 主 、佛 道 为 辅 的 “
三教合一 ”
的基本格局。本文论述的是三教的互融互摄对宋代士人处世心态的影响及其在文学领域
中的表现。

宋代以前已有 “
三教鼎立 ”
、“三教融合 ”
之 说 ,实 际 上 则 是 三 教 各 成 体 系 ,立 足 本 教 以
融 通 外 教 ,从 而 充 实 、发 展 本 教 的 思 想 ,总 起 来 看 ,三 教 尚 处 于 兼 而 未 融 的 状 态 。 入 宋 以
后 ,儒 、佛 、道 三 教 在 新 的 社 会 环 境 中 出 于 生 存 、发 展 的 共 同 需 要 而 相 互 融 摄 、相 互 渗 透 、相
互 补 充 ,在 思 想 层 面 上 开 始 了 有 机 的 融 合 ,“
三教鼎立 ”
的 格 局 逐 渐 被 以 儒 为 主 、佛 道 为 辅
的“
三教合一 ”
所替代。 “
半 个 世 纪 多 以 来 的 研 究 表 明 ,宋学是在儒家思想同佛道两家思想

作 者 简 介 :张 玉 璞 (
1965—   )
男 ,山 东 临 朐 人 ,曲 阜 师 大 《
齐 鲁 学 刊 》编 辑 部 编 审 。 主 要 从 事 宋 代 文

化 与 文 学 研 究 。 山 东 曲 阜  273165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 87

既 互 相 排 斥 、冲 突 和 斗 争 ,又 互 相 作 用 、影 响 和 渗 透 之 下 的 一 个 产 物 ”


宋代的 “
三教合 一 ”
是 在 两 个 层 面 上 进 行 的 。 一 是 政 治 的 层 面 ,强 调 三 教 在 社 会 教
化 、国 家 治 理 方 面 的 功 用 是 一 致 的 。 如 天 台 宗 僧 人 智 圆 《
闲居编 》
卷十九 《
中庸子传 》
说:

儒 者 饰 身 之 教 ,故 谓 之 外 典 ;释 者 修 心 之 教 ,故 谓 之 内 典 也 。 蚩 蚩 生 民 ,岂 越 于 身 心 哉 !
嘻!儒乎ꎿ 释乎ꎿ 岂共为表里乎ꎿ ”
契嵩在其所著 《
辅教编 》
中更是 “
拟儒 《
教经 》
,发 明 佛
意 ”(《
孝 论 · 序 》)
。北宋曾任宰相的张商英在其 《
护法论 》 三 教 之 书 ,各 以 其 道 善
中 曰 :“
世 砺 俗 ,犹 鼎 足 之 不 可 缺 一 也 。”
最有名的是南宋孝宗的 《
原 道 论 》(
又名 《
三 教 论 》)
,他 认
为 :佛 教 “
立 戒 曰 :不 杀 不 淫 不 盗 不 妄 语 不 饮 酒 。 夫 不 杀 ,仁 也 ;不 淫 ,礼 也 ;不 盗 ,义 也 ;不
妄 语 ,信 也 ;不 饮 酒 ,智 也 ;此 与 仲 尼 又 何 远 乎 ꎿ ” 扬 雄 谓 老 氏 弃 仁 义 、绝 礼 乐 ,今 迹
又 说 :“
老 氏 之 书 ,其 所 宝 者 三 :曰 慈 ,曰 俭 ,曰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 孔 子 曰 :节 用 而 爱 人 ,老 氏 之 所 谓
俭 ,岂 非 爱 人 之 大 者 邪 ! 孔 子 曰 :温 良 恭 俭 让 ,老 氏 之 所 谓 不 敢 为 天 下 先 ,岂 非 让 之 大 者
邪 ! 孔 子 曰 :惟 仁 为 大 ,老 氏 之 所 谓 慈 ,岂 非 仁 之 大 者 邪 !”
这种政治层面上的 “
三教合一 ”
论 ,基 本 上 重 复 的 是 前 人 的 老 调 子 ,没 有 多 少 新 的 内 容 。 二 是 哲 学 的 层 面 ,主 要 是 三 教 中
心 义 理 的 相 互 融 摄 。 其 最 著 者 莫 过 于 宋 代 道 学 无 论 是 程 朱 理 学 ,还 是 陆 王 心 学 ,都 是 在 融
合 儒 、佛 、道 三 教 思 想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起 思 想 体 系 的 。 如 宋 明 道 学 的 开 山 祖 师 周 敦 颐 与 慧
南 、常 总 等 禅 师 往 来 密 切 ,自 称 “
穷禅之客 ”
,其 《
太极图说 》
就是典型的三教融合的产物;
张载曾 “
访 诸 释 、老 ,累 年 究 极 其 说 ”(《
宋 史 · 道 学 传 》)
;程 颢 的 学 术 乃 是 “
泛 滥 于 诸 家,
出 入 于 老 、释 者 几 十 年 ,返 求 诸 六 经 而 后 得 之 ”(
程颢 《
明 道 先 生 行 状 》)
;陆 九 渊 提 出 的

宇 宙 便 是 吾 心 ,吾 心 即 是 宇 宙 ”(《
陆 九 渊 集 · 杂 说 》)
的 哲 学 命 题 ,更 直 接 导 源 于 “
万法
尽 在 自 心 ,何 不 从 于 自 心 顿 现 真 如 本 性 ”(
敦煌本 《
坛 经 》)
的 禅 宗 理 论 ,所 以 ,朱 熹 曾 批 评
陆氏 “
假 佛 释 之 似 ,以 乱 孟 子 之 实 ” 陆子静 (
曰 :“ 九渊 )
之 学 ,自 是 胸 中 无 奈 许 多 禅 何 。”
(《
朱子语类 》
卷一二四 )
但朱氏自己提出的理气关系说与佛教华严宗的理事说并无本质
的 区 别 。 而 道 教 的 象 数 易 学 ,对 邵 雍 的 象 数 学 思 想 的 形 成 有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道 教 关 于
宇 宙 生 成 、万 物 化 生 的 思 想 ,对 二 程 的 学 说 也 有 明 显 的 影 响 。 三 教 由 相 互 争 衡 到 彼 此 融 合
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宋代的儒家学派大多数属于三教合一型。理学中的程朱学派和陆
王 学 派 以 及 与 之 有 渊 源 关 系 的 诸 多 学 派 ,大 多 带 有 三 教 合 一 的 倾 向 ② 。 从 此 ,以 儒 家 学 说
为基础的三教合一思潮逐渐成为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主流。
需要 说 明 的 是 ,所 谓 的 儒 、佛 、道 “
三教合一 ”
并 非 是 三 个 教 派 的 合 而 为 一 ,从 而 诞 生
一 种 新 的 宗 教 或 哲 学 流 派 ,也 不 是 三 教 各 自 思 想 的 消 解 、泯 灭 ,从 而 产 生 一 种 新 的 思 想 ,而
是 指 在 儒 、佛 、道 三 教 并 行 、各 自 基 本 特 质 不 变 格 局 下 的 三 教 思 想 的 相 互 融 摄 与 相 互 补 充 。
那 么 ,儒 、佛 、道 三 教 思 想 的 融 会 具 体 表 现 在 哪 些 方 面 ꎿ 方 立 天 先 生 认 为 ,三 家 的 融 会 主 要

① 宋学的发展和演变 》
漆 侠 :《 ,河 北 人 民 出 版 社 2002年 版 ,第 140页 。
② 宋元明清儒家学派的类型 》
蔡 德 贵 :《 ,《孔子研究 》
2000年 第 4期 。
88 孔 子 研 究  2005年 第 2期          

有 三 个 方 面 :(
一)对 人 的 生 命 价 值 的 关 切 ,构 成 三 家 融 会 的 基 础 。 儒 家 以 积 极 的 入 世 精
神 ,并 在 现 实 世 界 中 成 就 最 高 的 道 德 境 界 ,实 现 人 生 的 价 值 ,给 无 数 英 雄 豪 杰 带 来 精 神 鼓
舞 和 巨 大 满 足 。 道 家 重 视 人 作 为 个 体 的 存 在 价 值 ,主 张 因 顺 自 然 ,最 终 复 归 自 然 ,从 而 为
不 重 功 名 利 禄 者 或 默 默 无 闻 者 提 供 精 神 支 持 。 佛 家 则 关 心 人 的 生 老 病 死 ,关 心 愿 望 与 现
实 之 间 永 远 无 法 消 除 的 反 差 所 带 来 的 痛 苦 ,给 有 深 切 痛 苦 感 的 人 以 心 理 的 温 暖 和 情 感 的
慰 藉 。 在 历 史 上 ,三 家 各 以 其 自 身 的 文 化 特 质 发 挥 着 各 自 的 优 势 ,弥 补 着 彼 此 的 局 限 。
(
二)对 人 生 崇 高 境 界 的 追 求 ,是 三 家 相 通 的 理 想 目 标 。 儒 家 关 心 天 下 兴 亡 ,不 计 个 人 得
失 ,知 其 不 可 而 为 之 ;道 家 不 刻 意 人 为 ,追 求 自 然 、完 美 ;佛 家 无 私 无 欲 ,超 脱 自 在 ,这 都 是
在 不 完 善 的 社 会 环 境 中 ,各 自 以 自 己 的 方 式 追 求 和 保 持 完 善 的 人 生 境 界 。 三 家 追 求 超 越
是同 ,具 体 境 界 不 同 是 异 ,三 家 相 通 ,和 而 不 同 。 (
三)重视心性修养是三家思想的主要契
合 点 。 儒 、道 、佛 三 家 的 互 动 ,历 时 约 二 千 年 ,越 到 后 来 越 倾 向 于 融 合 。 “
儒 也 ,释 也 ,老
也 ,皆 名 焉 而 已 ,非 实 也 。 实 也 者 ,心 也 。 心 也 者 ,所 以 能 儒 能 佛 能 老 者 也 … … 知 此 乃 可 与
言 三 家 一 道 也 。”(《
紫柏老人集 》
卷九 )
三 家 一 道 归 结 为 三 家 同 心 ,心 性 修 养 是 三 家 成 就 理
想 人 格 的 根 本 ① 。 明 代 高 僧 憨 山 曾 说 :“
不知 《
春秋 》
,不 能 涉 世 ;不 精 老 庄 ,不 能 忘 世 ;不 参
禅 ,不 能 出 世 。 此 三 者 ,经 世 、出 世 之 学 备 矣 ,缺 一 则 偏 ,缺 二 则 隘 ,三 者 无 一 而 称 人 者 ,则
肖 之 而 已 。”(《
憨山大师梦游全集 》
卷 三 十 九 )“
涉世 ”
、“忘世 ”
、“出世 ”
集 中 体 现 了 儒 、佛 、
道 三 教 不 同 的 社 会 文 化 功 能 和 处 世 态 度 ,而 三 者 的 兼 备 ,则 可 以 满 足 现 实 生 活 的 个 体 可 能
具 有 的 多 方 面 的 文 化 需 求 ,或 不 同 的 个 体 在 人 生 不 同 的 阶 段 、不 同 的 境 遇 中 可 能 具 有 的 不
同 的 文 化 需 求 。 总 之 ,“
儒 、道 、佛 三 教 之 所 以 一 致 、必 须 兼 备 ,实 是 ‘人 ’、‘世 ’即 人 生 、社
会有此不同的文化需求而已 ”


宋型 文 化 是 一 种 成 熟 的 文 化 ,这 种 成 熟 表 现 在 政 治 、哲 学 、文 学 、艺 术 等 各 个 领 域 ,儒
佛道三教由 “
一致 ”
到“鼎立 ”
再到宋代的 “
合一 ”
,正 是 成 熟 的 宋 型 文 化 在 哲 学 领 域 的 具
体 表 现 。 与 此 相 关 ,宋 代 的 士 人 也 是 更 为 成 熟 、全 面 的 文 化 人 ,他 们 大 都 是 集 官 僚 、文 士 、
学 者 甚 至 艺 术 家 于 一 身 的 复 合 型 人 才 ,其 知 识 、思 想 结 构 淹 博 宏 大 ,能 够 兼 容 并 包 、融 摄 吸
纳 各 种 思 想 文 化 。 宋 代 士 人 在 儒 、佛 、道 “
三教合一 ”
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对三教中心义理
(
特别是其人生哲学 )
的 兼 摄 、融 通 ,使 其 处 世 心 态 有 着 不 同 于 前 代 的 表 现 。
对于历史人物 (
宁 宗 一 先 生 说 :“ 其 中 当 然 包 括 古 代 作 家 、艺 术 家 )
,古 代 的 史 学 家 记
载 的 大 多 是 他 们 的 外 在 事 迹 ,比 如 思 想 、学 说 、著 述 、政 绩 等 等 。 而 其 丰 富 的 心 灵 世 界 和 精
神 历 程 ,这 本 应 是 他 们 所 有 事 迹 的 出 发 点 ,却 恰 恰 被 一 般 的 史 家 所 不 介 意 ,而 又 常 常 成 为
无聊 文 人 们 拿 来 虚 构 和 演 绎 故 事 的 素 材 。 在 这 样 认 识 的 局 限 下 ,那 些 波 澜 起 伏 的 时 代 心
潮 ,那 些 在 各 种 各 样 物 欲 和 意 志 支 配 下 活 动 着 、较 量 着 的 文 士 们 ,他 们 的 心 路 历 程 和 心 态

① 中华文化的三大传统 》
方 立 天 :《 ,《光明日报 》
2004年 1月 13日 。
② 诸子百家与儒道佛三教的社会文化功能 》
李 存 山 :《 ,《中国哲学史 》
1998年 第 1期 。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 89

变 迁 的 历 史 似 都 不 见 了 。 其 实 ,历 史 过 程 和 发 展 及 诸 种 生 活 方 式 影 响 着 人 们 的 心 灵 ,而 心
理 结 构 正 是 浓 缩 了 的 人 类 历 史 文 明 ,文 人 的 创 作 则 又 是 打 开 时 代 灵 魂 的 心 理 学 。 基 于 这
一 点 ,历 史 从 一 定 意 义 上 说 应 是 人 类 的 心 灵 史 。 … … 我 们 似 应 看 到 文 学 实 质 上 是 人 的 灵
魂 学 和 人 的 性 格 学 ,而 一 部 文 学 发 展 史 ,从 有 机 整 体 的 观 念 来 看 ,它 是 一 部 生 动 的 、形 象
的 、细 腻 的 ‘心 史 ’。”

下 面 ,我 们 就 从 “
谪居 ”
和 “
吏隐 ”
两 个 方 面 ,通 过 对 文 学 作 品 的 分
析 ,来 探 讨 一 下 儒 、佛 、道 三 教 融 摄 对 宋 代 士 人 处 世 心 态 的 影 响 。

宋代实行的是 “
与士大夫治天下 ”
的 文 官 政 治 ,文 人 受 到 广 泛 重 用 。 但 封 建 朝 廷 为 防
止 文 官 专 权 ,又 采 用 三 省 分 权 制 衡 的 体 制 和 台 谏 监 督 弹 劾 制 度 。 台 谏 是 指 御 史 台 和 谏 议
院 ,御 史 台 “
掌 纠 察 官 邪 ,肃 正 纲 纪 ”
,谏 议 院 “
掌 规 谏 讽 谕 。 凡 朝 政 阙 失 、大 臣 至 百 官 任 非
其 人 、三 省 及 百 司 事 有 违 失 ,皆 得 谏 正 ”(《
宋 史 · 职 官 志 》)
。 因 此 ,官 吏 们 稍 不 留 心 ,就 可
能 遭 到 言 官 的 弹 劾 而 被 免 职 、贬 官 。 宋 代 又 是 朋 党 之 争 异 常 激 烈 的 时 代 。 党 争 虽 涉 及 是
非 曲 直 ,但 往 往 夹 杂 着 意 气 ,动 辄 相 互 残 酷 倾 轧 。 朝 臣 之 间 党 同 伐 异 ,势 同 水 火 ,一 派 得
势 ,则 对 异 己 竭 尽 排 挤 、打 击 之 能 事 。 正 如 王 夫 之 所 说 ,宋 代 的 朋 党 之 争 ,“
一 唱 百 和 ,唯
力 是 视 ,抑 此 伸 彼 ,唯 胜 是 求 。 天 子 无 一 定 之 衡 ,大 臣 无 久 安 之 计 ,或 信 或 疑 ,或 起 或 仆 ,旋
加 诸 膝 ,旋 坠 诸 渊 ,以 成 波 流 无 定 之 宇 ”(《
宋论 》
卷四 )
。贬谪闲置是宋代士人政治生活中
经 常 性 且 有 普 遍 性 的 现 象 。 那 么 ,宋 代 士 人 的 谪 居 心 态 是 怎 样 的 呢 ꎿ 我 们 不 妨 先 看 一 下
他们对唐代士人谪居心态的看法。
唐代 “
前 期 结 束 南 北 朝 相 承 之 旧 局 面 ,后 期 开 启 赵 宋 以 降 之 新 局 面 。 关 于 政 治 社 会
经 济 者 如 此 ,关 于 文 化 学 术 者 亦 莫 不 如 此 ”

。 唐 代 中 期 ,是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的 转 型 期 ,这 种
政 治 社 会 经 济 和 文 化 学 术 上 的 转 型 ,对 士 人 心 态 的 影 响 是 巨 大 的 。 就 迁 谪 心 态 而 言 ,在 中
唐 ,可 以 韩 愈 、柳 宗 元 与 白 居 易 为 两 种 典 型 范 式 ,而 后 者 对 宋 代 士 人 的 迁 谪 心 态 影 响 至 巨 。
中 唐 时 期 ,士 人 对 待 迁 谪 仍 表 现 出 悲 切 凄 恻 的 情 感 。 如 韩 愈 因 谏 宪 宗 迎 佛 骨 而 被 贬
为 潮 州 刺 史 ,在 去 往 贬 所 的 路 上 ,当 其 侄 孙 韩 湘 前 来 送 行 时 ,他 无 限 凄 凉 地 说 :“
知汝远来
应 有 意 ,好 收 吾 骨 瘴 江 边 。”(《
左 迁 至 蓝 关 示 侄 孙 湘 》)
到 贬 所 后 ,更 是 “
戚 戚 嗟 嗟 ,日 与 死
迫 … … 怀 痛 穷 天 ,死 不 闭 目 。 瞻 望 宸 极 ,魂 神 飞 去 ”(《
潮 州 刺 史 谢 上 表 》)
;柳 宗 元 在 “

王八司马 ”
事 件 后 ,先 是 被 贬 湖 南 永 州 ,后 又 被 贬 更 为 偏 远 的 广 西 柳 州 ,“
一身去国六千
里 ,万 死 投 荒 十 二 年 ”(《
别 舍 弟 宗 一 》)
,其 精 神 上 的 抑 郁 痛 苦 可 想 而 知 。 他 曾 言 自 己 在 贬
所“
神 志 荒 耗 ,前 后 遗 忘 ”(《
寄 许 京 兆 孟 容 书 》)
,“每 闻 人 大 言 ,则 蹶 气 震 怖 ,抚 心 按 胆 ,不

① 关注古代作家的心态研究 》
宁 宗 一 :《 ,《文学遗产 》
1997年 第 5期 。
② 论韩愈 》
陈 寅 恪 :《 ,载 《
金明馆丛稿初编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80年 版 。
90 孔 子 研 究  2005年 第 2期          

能 自 止 ”(《
与 杨 京 兆 凭 书 》)
。 宦 海 的 凶 险 ,谪 居 的 苦 闷 ,令 他 们 心 惊 胆 寒 ,度 日 如 年 ,精 神
已到 了 崩 溃 的 边 缘 。 这 种 不 善 处 穷 的 谪 居 精 神 状 态 颇 为 后 来 的 宋 人 所 诟 病 ,欧 阳 修 在 滁
每 见 前 世 有 名 人 ,当 论 事 时 ,感 激 不 避 诛 死 ,真 若 知 义
州 贬 所 写 给 好 友 尹 洙 的 信 中 说 :“
者 ;及 到 贬 所 ,则 戚 戚 怨 嗟 ,有 不 堪 之 穷 愁 形 于 文 字 。 其 心 欢 戚 ,不 异 庸 人 。 虽 韩 文 公 不 免
此 累 。”(《
与 尹 师 鲁 书 》)
胡仔 《
苕溪渔隐丛话 》
前集卷四十一说韩愈 “
正 色 立 朝 ,抗 疏 谏 佛
骨 ,疑 若 杀 身 成 仁 者 ;一 经 窜 谪 ,则 忧 愁 无 聊 ,概 见 于 诗 词 ”
。金代文学家王若虚也曾有这
韩 退 之 不 善 处 穷 ,哀 号 之 语 ,见 于 文 字 。”(《
样 的 评 价 :“ 滹 南 遗 老 集 · 臣 事 实 辨 》)
宋人蔡
子 厚 之 贬 ,其 忧 悲 憔 悴 之 叹 ,发 于 诗 者 ,特 为 酸 楚 。 闵 己 伤 志 ,固 君 子 所 不 免 ,然
居 厚 云 :“
亦 何 至 是 。 卒 以 愤 死 ,未 为 达 理 也 。”(
郭绍虞 《
宋 诗 话 辑 佚 · 蔡 宽 夫 诗 话 》)
刘弇以为柳宗
元“
戚嗟于放弃之湘南 ”
,与 “
缘宦人取宠 ”
的 元 稹 、“
便僻规进 ”
的 吕 温 一 样 ,“
皆其气之不
完 者 ”(《
云龙集 》
卷十八 )

但 白 居 易 的 谪 居 心 态 则 异 于 韩 、柳 。 元 和 十 年 (
815)
,白 居 易 因 越 职 言 宰 相 武 元 衡 被
刺事件而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去往江州贬所途中作 《
舟行 》 帆 影 日 渐 高 ,闲 眠 犹 未
诗 曰 :“
起 。 起 问 鼓 枻 人 ,已 行 三 十 里 。 船 头 有 行 灶 ,炊 稻 烹 红 鲤 。 饱 食 起 婆 娑 ,盥 漱 秋 江 水 。 平
生 沧 浪 意 ,一 旦 来 此 游 。 何 况 不 失 家 ,舟 中 载 妻 子 。”《
唐宋诗醇 》
卷 二 十 一 评 此 诗 曰 :“

谪 远 行 ,绝 不 作 牢 骚 语 ,非 实 有 见 地 者 不 能 。 如 谢 灵 运 《
初发石首城 》
便 云 :‘苕 苕 万 里 帆 ,
忙 忙 将 何 之 ’,岂 复 成 胸 襟 耶 ꎿ ”
作于江州司马任上的 《
香 炉 峰 下 ,新 卜 山 居 ,草 堂 初 成 ,偶
题东壁五首 》
,“触 景 怡 情 ,及 时 行 乐 ,迁 谪 之 感 毫 不 挂 怀 ,全 是 一 团 真 趣 流 露 笔 墨 间 ”(《

宋诗醇 》
卷二十一 )
。其 《
与元九书 》 今 虽 谪 佐 远 郡 ,而 官 品 至 第 五 ,
也 颇 为 知 足 地 说 道 :“
月 俸 四 五 万 ,寒 有 衣 ,饥 有 食 ,给 身 之 外 ,施 及 家 人 ,亦 可 谓 不 负 白 氏 之 子 矣 。”
他甚至 “

笑 灵 均 不 知 命 ,江 篱 丛 畔 苦 悲 吟 ”(《
咏 怀 》)
。元和十四年 (
819)
,白 居 易 擢 升 忠 州 刺 史 ,
但 实 际 上 仍 是 谪 官 ,况 且 忠 州 乃 蜀 中 山 区 小 县 ,自 然 环 境 和 经 济 条 件 都 很 差 ,可 他 依 然 自
足 自 乐 ,闲 暇 时 “
种桃杏 ”
、“种花 ”
、“种柳 ”
、“种荔枝 ”
。 在 他 看 来 ,“
无 论 海 角 与 天 涯 ,大
抵 心 安 即 是 家 ”(《
种 桃 杏 》)
。 谪 居 江 州 、忠 州 并 没 有 给 白 居 易 带 来 多 大 的 精 神 苦 闷 ,他 并
不 像 韩 、柳 那 样 不 善 处 穷 ,“
唐 世 士 大 夫 ,达 者 如 乐 天 寡 矣 ”(
苏辙 《
书 白 乐 天 集 后 二 首 》)

这 样 的 谪 居 心 态 颇 受 宋 代 士 人 的 青 睐 ,白 居 易 的 诗 歌 也 因 此 被 看 作 是 消 解 谪 居 苦 闷 的 药
石。宋太宗淳化二年 (
991)
,王 禹 偁 被 贬 为 商 州 团 练 副 使 ,李 宗 谔 写 信 劝 他 “
看 书 除 庄 、老
外 ,乐 天 诗 最 宜 枕 藉 ”(
王禹偁 《
得昭文李学士书报以二绝 》
诗题下自注 )
。而王禹偁也在

自贺 》
诗的自注中言 “
予 自 谪 居 ,多 看 白 公 诗 ”
。 黄 庭 坚 被 贬 黔 州 时 ,曾 摘 白 居 易 诗 句 成

谪居黔南十首 》
,表 示 要 效 仿 白 居 易 随 缘 自 适 的 旷 达 情 怀 ;谪 居 宜 州 时 ,虽 备 受 困 折 ,仍
怡 然 自 得 ,“
虽 迁 谪 处 忧 患 而 未 尝 戚 戚 也 ,视 韩 退 之 、柳 子 厚 有 间 矣 ”(
范寥 《
宜州家乘·
序 》)
。 一 生 饱 经 磨 难 、备 尝 坎 壈 的 苏 轼 ,更 是 经 常 把 白 居 易 引 为 同 调 、知 己 。 元 丰 二 年
(
1079)
,苏 轼 因 “
乌台诗 案 ”
而 被 责 贬 黄 州 团 练 副 使 。 谪 居 黄 州 后 ,苏 轼 始 自 号 “
东坡居
士”
,“东坡 ”
之号即取义于白居易在忠州任上所作的 《
东坡种花 》
、《步东坡 》
、《别种东坡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 91

花树 》
等诗。清人赵翼 《
瓯北诗话 》 香 山 在 忠 州 ,城 东 有 东 坡 ,尝 种 花 于 其 上 ,故 有 《
云 :“ 东
坡种花 》
诗 :‘持 钱 买 花 柳 ,城 东 坡 上 栽 。’又 有 《
步东坡 》
诗 … … 苏 子 瞻 在 黄 州 ,以 东 坡 为 号
盖 本 于 此 。 子 瞻 生 平 慕 香 山 ,屡 形 吟 咏 ,如 《
赠善相程杰 》
云 ‘我 似 乐 天 君 记 取 ’,《
送程懿
叔》
云 ‘我 甚 似 乐 天 ,但 无 素 与 蛮 ’,《
入待迩英 》
云 ‘定 似 香 山 老 居 士 ’,《
守杭州 》
云 ‘出 处
依 稀 似 乐 天 ’。 洪 容 斋 所 谓 子 瞻 景 仰 香 山 者 ,不 止 一 再 言 之 ,非 东 坡 之 名 偶 尔 暗 合 也 。”

轼取乐天诗义而以 “
东坡 ”
名 号 ,是 其 景 慕 白 居 易 的 一 种 具 体 表 现 。 “
我似乐天 ”
的一再认
同 则 表 明 ,东 坡 居 士 是 自 觉 地 从 白 居 易 身 上 汲 取 那 种 处 忧 患 而 自 适 的 精 神 力 量 的 。 那 么 ,
在 谪 居 这 段 生 命 低 潮 期 ,白 居 易 是 如 何 调 适 自 己 的 心 态 的 呢 ꎿ
白居易在 《
醉吟先生墓志铭 》
中曾说自己 “
外 以 儒 行 修 其 身 ,中 以 释 道 治 其 心 ,旁 以 山
水风月歌诗乐其志 ”
。 《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
序云自己乃 “
外 服 儒 风 ,内 宗 梵 行 ”
者。好友
刘禹锡 《
酬乐天醉后狂吟十韵 》
一 诗 也 这 样 形 容 、评 价 白 居 易 :“
散 诞 人 间 乐 ,逍 遥 地 上 仙 。
诗 家 登 逸 品 ,释 氏 悟 真 诠 。 吏 隐 情 兼 逐 ,儒 玄 道 两 全 。”
以激赏的口吻简要地道出了白居
易 儒 、佛 、道 兼 容 的 思 想 和 潇 洒 脱 俗 的 性 格 。 在 谪 居 期 间 ,白 居 易 就 是 积 极 从 佛 、道 两 家 思
想 中 汲 取 有 益 的 精 神 营 养 来 涵 养 、调 适 自 己 的 谪 居 心 态 的 。 《
旧唐书·白居易传 》
:“居易
儒 学 之 外 ,尤 通 释 典 ,常 以 忘 怀 处 顺 为 事 ,都 不 以 迁 谪 介 意 。 在 湓 城 ,立 隐 舍 于 庐 山 遗 爱 寺
… … 与 凑 、满 、朗 、晦 四 禅 师 ,追 永 、远 、宗 、雷 之 迹 ,为 人 外 之 交 。 每 相 摧 游 咏 ,跻 危 登 险 ,极
林 泉 之 幽 邃 。 至 于 翛 然 顺 适 之 际 ,几 欲 忘 其 形 骸 。 或 经 时 不 归 ,或 逾 月 而 返 。”
就连正月
十 五 元 宵 节 ,他 还 在 东 林 寺 学 禅 :“
新 年 三 五 东 林 夕 ,星 汉 迢 迢 钟 梵 迟 。 花 县 当 君 行 乐 夜 ,
松 房 是 我 坐 禅 时 。”(《
正 月 十 五 日 夜 ,东 林 寺 学 禅 ,偶 怀 蓝 田 杨 六 主 簿 ,因 呈 智 禅 师 》)
自觉
赖 学 禅 门 非 想 定 ,千 愁 万 念 一 时 空 。”(《
参 禅 为 乐 天 带 来 了 莫 大 的 收 益 :“ 晏 坐 闲 吟 》)“

从 苦 学 空 门 法 ,销 尽 平 生 种 种 心 。”(《
闲 吟 》)
一旦悟到了 “
马头觅角生何日ꎿ 石火敲光住
几 时 ꎿ 前 事 是 身 俱 若 此 ”(《
自 题 》)
的 道 理 ,也 就 不 再 执 著 于 当 下 的 生 存 环 境 ,“
心泰身宁
是 归 处 ,故 乡 可 独 在 长 安 ꎿ ”(《
香 炉 峰 下 ,新 卜 山 居 ,草 堂 初 成 ,偶 题 东 壁 五 首 》)“
此地何
妨 便 终 老 ,匹 如 元 是 九 江 人 ”(《
九 江 春 望 》)
。 在 江 州 时 ,他 不 仅 经 常 光 顾 大 林 寺 、东 林 寺 、
西林 寺 、遗 爱 寺 、宝 称 寺 、大 云 寺 ,与 禅 师 们 探 讨 佛 禅 义 理 ,还 与 “
王道士 ”
、“李道士 ”
、“郭
道士 ”
、“韦炼师 ”
、“萧炼师 ”
等 道 教 徒 过 从 密 切 ,并 从 道 士 郭 虚 舟 学 习 炼 丹 。 《
唐才子传 》
公 好 神 仙 ,自 制 飞 云 履 ,焚 香 振 足 ,如 拨 烟 雾 ,冉 冉 生 云 。 初 来 九 江 ,居 庐 阜 峰 下 ,
卷 六 :“
作 草 堂 烧 丹 。”
不 过 ,白 居 易 炼 丹 服 食 并 不 成 功 ,“
漫 把 参 同 契 ,难 烧 伏 火 砂 ”(《
对 酒 》)
,

阅 水 年 将 暮 ,烧 金 道 未 成 ”(《
浔 阳 岁 晚 ,寄 元 八 郎 中 、庾 三 十 二 员 外 》)
。炼丹服食以求
长 生 久 视 毕 竟 是 一 种 宗 教 妄 想 ,智 者 的 理 性 使 白 居 易 很 快 便 从 这 种 宗 教 迷 狂 中 解 脱 出 来 ,
而 老 庄 安 时 处 顺 、穷 通 委 运 的 人 生 哲 学 对 他 的 影 响 则 越 来 越 深 。 “
官 舍 悄 无 事 ,日 西 斜 掩
门 ;不 开 庄 老 卷 ,欲 与 何 人 言 ꎿ ”(《
早 春 》)“
常 闻 南 华 经 ,巧 劳 智 忧 愁 ;不 如 无 能 者 ,饱 食 但
遨 游 。 平 生 爱 慕 道 ,今 日 近 此 流 。”(《
咏 意 》)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道 家 哲 学 是 一 种 困 境 哲 学 ,
其 主 要 精 神 就 是 引 导 人 们 如 何 在 乱 世 或 险 境 中 全 身 远 祸 ,如 何 在 困 境 或 逆 境 中 求 得 解 脱 ,
92 孔 子 研 究  2005年 第 2期          

保 持 一 种 安 时 处 顺 、随 遇 自 适 的 精 神 状 态 。 《
庄子 》 吾 以 为 得 失 之 非 我 也 ,而 无 忧 色
云 :“
而已 。”(《
田 子 方 》)“
得 者 ,时 也 ;失 者 ,顺 也 。 安 时 而 处 顺 ,哀 乐 不 能 入 也 。”(《
大 宗 师 》)
这 种 思 想 ,在 谪 居 时 期 的 白 居 易 的 诗 歌 中 有 着 非 常 集 中 的 表 现 。 如 《
读 〈庄 子 〉》
:“去国辞
家 谪 异 方 ,中 心 自 怪 少 忧 伤 。 为 寻 庄 子 知 归 处 ,认 得 无 何 是 本 乡 。”《
咏怀 》
:“冉求与颜渊,
卞 和 与 马 迁 ;或 罹 天 六 极 ,或 被 人 刑 残 。 顾 我 信 为 幸 ,百 骸 且 完 全 ;五 十 不 为 夭 ,吾 今 欠 数
年 。 知 分 心 自 足 ,委 顺 身 常 安 ;故 虽 穷 退 日 ,而 无 戚 戚 颜 。”《
我身 》
:“昔 为 意 气 郎 ,今 作 寂
寥 翁 。 外 貌 虽 寂 寞 ,中 怀 颇 冲 融 。 赋 命 有 厚 薄 ,委 心 任 穷 通 。”《
遣怀 》
:“荣销枯去无非命,
壮 尽 衰 来 亦 是 常 。 已 共 身 心 要 约 定 ,穷 通 生 死 不 惊 忙 。”《
答 崔 侍 郎 、钱 舍 人 书 问 ,因 继 以
诗》
:“旦 暮 两 蔬 食 ,日 中 一 闲 眠 ;便 是 了 一 日 ,如 此 已 三 年 。 心 不 择 时 适 ,足 不 拣 地 安 ;穷
通 与 远 近 ,一 贯 无 两 端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谪 居 时 期 的 白 居 易 在 接 受 佛 、道 思 想 的 过 程 中 ,
已 认 识 到 两 家 思 想 在 调 适 人 的 精 神 方 面 有 其 一 致 之 处 ,并 开 始 有 意 识 地 将 二 者 加 以 融 会 ,

为 学 空 门 平 等 法 ,先 齐 老 少 死 生 心 ”(《
岁 暮 道 情 二 首 》)
。元和十二年 (
817)
春 ,他 在 庐
山 香 炉 峰 下 筑 草 堂 ,其 间 陈 放 “
儒 、道 、佛 书 各 三 两 卷 ”(《
草 堂 记 》)
。其 《
睡起晏坐 》
诗云:

后 亭 昼 眠 足 ,起 坐 春 景 暮 。 新 觉 眼 犹 昏 ,无 思 心 正 住 。 淡 寂 归 一 性 ,虚 闲 遗 万 虑 。 了 然
此 时 心 ,无 物 可 譬 喻 。 本 是 无 有 乡 ,亦 名 不 用 处 。 行 禅 与 坐 忘 ,同 归 无 异 路 。”
诗末自注
道 书 云 ‘无 何 有 之 乡 ’,禅 经 云 ‘不 用 处 ’,二 者 殊 名 而 同 归 。”
曰 :“
与 前 代 人 如 屈 原 、贾 谊 甚 至 同 代 人 如 韩 愈 、柳 宗 元 相 比 ,白 居 易 “
不以迁谪介意 ”
的人
生 态 度 的 确 是 对 传 统 贬 谪 心 态 的 一 种 背 离 ,但 由 于 处 在 由 盛 唐 文 化 向 宋 型 文 化 转 变 的 过
渡期 ,其 谪 居 心 态 也 就 难 免 带 有 过 渡 期 的 色 彩 。 他 虽 然 援 佛 、道 而 进 行 精 神 自 救 ,但 他 始
终没有解决 “
兼济 ”
与“独善 ”
的 矛 盾 ;他 虽 一 再 声 明 “
行 藏 与 通 塞 ,一 切 任 陶 钧 ”(《
江南谪
居十 韵 》)
,但 “
所 恨 凌 烟 阁 ,不 得 画 功 名 ”(《
题 旧 写 真 图 》)
的遗憾使其一直未能忘情于仕
宦 。 所 以 ,宋 人 葛 立 方 这 样 评 价 白 居 易 :“
白 乐 天 号 为 知 理 者 ,而 于 仕 宦 升 沉 之 际 ,悲 喜 辄
系 之 。 自 中 书 舍 人 出 知 杭 州 ,未 甚 左 也 ,而 其 诗 曰 :‘朝 从 紫 禁 归 ,暮 出 青 门 去 。’又 曰 :‘委
顺 随 行 止 。’又 曰 :‘退 身 江 海 应 无 用 ,忧 国 朝 迁 自 有 贤 。’自 江 州 司 马 为 忠 州 刺 史 ,未 为 超
也 ,而 其 诗 曰 :‘正 听 山 鸟 向 阳 眠 ,黄 纸 除 书 落 枕 前 。’又 云 :‘五 十 专 城 未 是 迟 。’又 云 :‘三
车 犹 夕 会 ,五 马 已 晨 装 。’及 被 召 中 书 ,则 曰 :‘紫 微 今 日 烟 霄 地 ,赤 岭 前 年 泥 土 身 。 得 水 鱼
还 动 鳞 鬣 ,乘 轩 鹤 亦 长 精 神 。’观 此 数 诗 ,是 未 能 忘 情 于 仕 宦 者 。 东 坡 谪 琼 州 诗 云 :‘平 生
学 道 真 实 意 ,岂 与 穷 达 俱 存 亡 。’要 当 如 是 尔 。”(《
韵语阳秋 》
卷 十 一 )“
未能忘情于仕宦 ”
是 无 可 厚 非 的 ,仕 进 本 来 就 是 古 代 知 识 分 子 实 现 自 身 社 会 价 值 最 基 本 的 也 是 最 主 要 的 途
径 ,是 儒 家 积 极 进 取 精 神 的 反 映 。 但 “
仕 宦 升 沉 之 际 ,悲 喜 辄 系 之 ”
则是士人心态和人格
尚 不 健 全 的 表 现 ,从 某 个 方 面 也 反 映 出 儒 、佛 、道 三 教 文 化 精 神 还 没 有 在 士 人 身 上 圆 融 地
会 通 起 来 ,这 与 当 时 三 教 争 衡 、兼 而 未 融 的 思 想 格 局 也 正 相 符 合 。 与 在 成 熟 的 宋 型 文 化 环
境 中 培 养 出 来 的 士 人 如 苏 轼 的 谪 居 心 态 相 比 ,白 居 易 的 谪 居 心 态 显 然 还 不 够 旷 达 高 迈 。

在 白 居 易 身 上 ,表 现 更 多 的 是 一 种 基 于 恐 惧 心 理 的 对 人 生 忧 患 的 逃 避 ,基 于 知 足 心 理 的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 93

与世 无 争 和 现 实 享 乐 ”
,而 在 苏 轼 、黄 庭 坚 等 宋 代 士 人 身 上 ,“
则主要表现为对人生价值和
意 义 的 全 面 反 思 ,对 是 非 荣 辱 和 狭 隘 小 我 的 淡 漠 遗 忘 ,对 人 世 苦 难 的 自 觉 承 受 ,并 在 承 受
中超 越 苦 难 ,达 到 了 一 种 高 雅 脱 俗 、物 我 同 一 的 自 由 境 界 ”

。 尽 管 如 此 ,白 居 易 在 中 国 迁
谪史上的意义仍是不容低估的,其援 佛、道 而 进 行 精 神 自 救 的 行 为 方 式,为 宋 人 消 解 并 进 而
超越谪居苦闷开启了一大法门。 “
宋代文人在谪居岁 月 里 一 面 仔 细 地 反 思 着 丰 厚 的 儒 家 文
化,一面深刻地探求道、释 两 家 的 文 化 要 义,并 真 正 将 三 者 有 机 融 合,从 而 形 成 了 一 种 很 宽
厚、很富于适应性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既积极又淡泊,既执著又通达,既乐生又超脱 ”


宋 初 士 大 夫 文 人 的 谪 居 心 态 还 不 十 分 稳 定 ,这 是 宋 型 文 化 尚 不 成 熟 的 具 体 表 现 。 如
王禹 偁 的 谪 居 心 态 就 较 为 激 烈 、褊 躁 。 王 禹 偁 为 人 耿 介 ,遇 事 敢 言 ,一 生 三 次 遭 贬 。 第 一
次是在淳化二年 (
991)
,被 贬 为 商 州 (
今陕西商州 )
团 练 副 使 ;第 二 次 是 在 至 道 元 年 (
995)
,
被贬知滁州 (
今安徽滁州 )
;第 三 次 是 在 至 道 三 年 (
997)
,被 贬 为 黄 州 (
今湖北黄州 )
刺史。
八 年 而 三 黜 ,难 怪 王 禹 偁 情 绪 非 常 激 动 ,写 下 了 颇 有 牢 骚 的 《
三黜赋 》
。赋末信誓旦旦地
屈 于 身 兮 不 屈 其 道 ,任 百 谪 而 何 亏 ꎿ 吾 当 守 正 直 兮 佩 仁 义 ,期 终 身 以 行 之 。”
说道 :“ 孔子
所谓的 “
君子谋道不谋食 ”
、“忧道不忧贫 ”
,在 此 时 的 王 禹 偁 身 上 体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 这 篇
赋作 于 临 去 黄 州 前 ,充 满 了 郁 勃 不 平 之 气 与 “
不屈其道 ”
的精神。第一次贬谪商州时写的

谪居 》
诗 ,与 此 赋 精 神 相 一 致 。 诗 中 云 :“
直 道 虽 已 矣 ,壮 心 犹 在 哉 ! 端 居 寡 俦 侣 ,怀 抱 向
谁开ꎿ ”
谪 居 滁 州 时 ,依 然 牢 骚 满 腹 ,《
诏知滁州军州事因题二首 》
将牢骚以感激的语气表
达 出 来 ,更 见 出 王 禹 偁 心 下 之 郁 勃 压 抑 和 无 可 奈 何 。 到 谪 居 黄 州 时 ,王 禹 偁 的 心 情 已 不 再
像 以 前 那 么 狂 躁 ,情 绪 不 再 那 么 激 烈 ,儒 家 积 极 用 世 的 思 想 渐 消 ,而 佛 老 随 缘 任 运 、得 丧 若
一的思想却越来越强烈。 《
朝簪 》 一 载 朝 簪 已 十 年 ,半 居 谪 宦 半 荣 迁 。 壮 心 无 复 思 行
云 :“
道 ,病 眼 唯 堪 学 坐 禅 。”《
月波楼咏怀 》 身 世 喻 泡 幻 ,衣 冠 如 赘 瘤 。 放 意 无 何 乡 ,谁 分 亲
云 :“
与 仇 。 寓 形 朝 籍 中 ,毁 誉 任 啁 啾 。”
在 黄 州 期 间 ,王 禹 偁 还 建 了 两 间 小 竹 楼 ,“
公 退 之 暇 ,披
鹤 氅 ,戴 华 阳 巾 ,手 执 《
周易 》
一 卷 ,焚 香 默 坐 ,消 遣 世 虑 。 江 山 之 外 ,第 见 风 帆 沙 鸟 、烟 云
竹 树 而 已 。 待 其 酒 力 醒 ,茶 烟 歇 ,送 夕 阳 ,迎 素 月 ,亦 谪 居 之 胜 概 也 ”(《
黄州新建小竹楼
记 》)
。 这 样 的 谪 居 生 活 情 趣 与 自 适 心 态 ,已 与 北 宋 中 期 以 后 成 熟 的 谪 居 心 态 相 近 了 。
最能 代 表 宋 代 士 人 成 熟 的 谪 居 心 态 的 是 苏 轼 ,论 者 以 为 其 谪 居 心 态 达 到 了 中 国 封 建
士人 “
贬谪心态的最高层次 ”
。他 “
在 黄 州 、惠 州 、儋 州 的 长 期 贬 谪 生 活 中 ,咀 嚼 尽 孤 独 、窘
困 、凄 苦 等 种 种 况 味 ,并 从 佛 老 哲 学 中 寻 求 过 摆 脱 、超 越 悲 哀 的 思 想 武 器 ,以 保 持 对 生 活 、
对 美 好 事 物 的 信 心 和 追 求 ,坚 持 对 自 我 价 值 的 肯 定 。 就 其 成 熟 和 典 型 而 言 ,代 表 了 封 建 文
人士大夫人生思考的最 高 境 界 ”

。苏轼曾在 《
自 题 金 山 画 像 》中 概 括 自 己 一 生 成 就 说 :

① 从执著到超越 》
尚 永 亮 :《 ,载 《
贬谪文学论集 》
,中 国 文 联 出 版 社 1999年 版 。
② 宋代文人的谪居心态 》
张 海 鸥 :《 ,《求索 》
1997年 第 4期 。
③ 元祐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 》
王 水 照 :《 ,载 《
王水照自选集 》
,上 海 教 育 出 版 社 2000年 版 。
94 孔 子 研 究  2005年 第 2期          


问 汝 平 生 事 业 ,黄 州 、惠 州 、儋 州 。”
黄 、惠 、儋 三 州 ,皆 为 苏 轼 谪 居 之 地 ,而 他 竟 将 谪 居 三
州 视 为 一 生 事 业 之 辉 煌 时 期 ,其 中 固 然 饱 含 着 历 尽 人 生 艰 难 后 的 感 慨 与 无 奈 ,更 反 映 了 他
不 以 穷 通 得 失 为 念 、超 然 对 待 人 生 坎 壈 的 旷 达 情 怀 。
苏 轼 一 生 两 次 遭 贬 ,屡 经 宦 海 浮 沉 ,但 他 都 能 以 超 迈 旷 达 、随 缘 自 适 的 心 态 坦 然 面 对 。
先是 元 丰 年 间 因 “
乌台 诗 案 ”
被 贬 黄 州 ,“
轼 与 田 父 野 老 ,相 从 溪 山 间 ,筑 室 于 东 坡 ,自 号
‘东 坡 居 士 ’”
。 绍 圣 初 ,又 坐 元 祐 党 祸 而 贬 宁 远 军 节 度 副 使 ,惠 州 安 置 。 “
居 三 年 ,泊 然 无
所 蒂 芥 ,人 无 贤 愚 ,皆 得 其 欢 心 ”
。 再 贬 琼 州 别 驾 ,居 昌 化 。 “
昌 化 ,故 儋 耳 地 ,非 人 所 居 ,
药饵 皆 无 有 。 初 僦 官 屋 以 居 ,有 司 犹 谓 不 可 ,轼 遂 买 地 筑 室 ,儋 人 运 甓 畚 土 以 助 之 。 独 与
幼 子 过 处 ,著 书 以 为 乐 ,时 时 从 其 父 老 游 ,若 将 终 身 ”(《
宋 史 · 苏 轼 传 》)
。是什么力量支
撑着苏轼能在 “
非人所居 ”
的贬所心平气和地生存下来呢ꎿ 胡仔 《
苕溪渔隐丛话 》
前集卷
凡 人 能 处 忧 患 ,盖 在 其 平 日 胸 中 所 养 。 韩 退 之 ,唐 之 文 士 也 ,正 色 立 朝 ,抗 疏
四十 一 谓 :“
谏 佛 骨 ,疑 若 杀 身 成 仁 者 ;一 经 窜 谪 ,则 忧 愁 无 聊 ,概 见 于 诗 词 。 由 此 论 之 ,则 东 坡 所 养 ,过
退 之 远 矣 。”
那 么 ,东 坡 “
能处忧患 ”
所依赖的 “
胸中所养 ”
是什么ꎿ 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
融 摄 儒 、佛 、道 三 家 思 想 而 形 成 的 人 生 哲 学 和 文 化 人 格 ,只 不 过 三 家 思 想 在 其 不 同 的 人 生
阶 段 有 所 偏 重 而 已 ,“
任 职 时 期 ,以 儒 家 思 想 为 主 ;贬 居 时 期 ,以 佛 老 思 想 为 主 ”


苏轼 《
西 山 诗 和 者 三 十 余 人 ,再 用 前 韵 为 谢 》
诗中有 “
愿 求 南 宗 一 勺 水 ,往 与 屈 、贾 湔
余哀 ”
两 句 ,意 谓 要 用 超 然 的 禅 宗 精 神 来 化 解 屈 原 、贾 谊 以 来 无 数 迁 客 的 不 尽 烦 恼 ,这 是
东 坡 消 解 谪 居 苦 闷 、“
求所以自新之方 ”
的一个重要方法。 《
黄州安国寺记 》
云 :“
元丰二年
十 二 月 ,余 自 吴 兴 (
湖州 )
守 得 罪 ,上 不 忍 诛 ,以 为 黄 州 团 练 副 使 ,使 思 过 而 自 新 焉 。 其 明
年 二 月 至 黄 ,舍 馆 初 定 ,衣 食 稍 给 ,闭 门 却 扫 ,收 召 魂 魄 。 退 伏 思 念 ,求 所 以 自 新 之 方 。 反
观从 来 举 意 动 作 ,皆 不 中 道 ,非 独 今 之 所 以 得 罪 者 也 。 欲 新 其 一 ,恐 失 其 二 ,触 类 而 求 之 ,
有 不 可 胜 悔 者 。 于 是 喟 然 叹 曰 :‘道 不 足 以 御 气 ,性 不 足 以 胜 习 ,不 锄 其 本 而 耘 其 末 ,今 虽
改 之 ,后 必 复 作 。 盍 归 诚 佛 僧 ,求 一 洗 之 。’得 城 南 精 舍 ,曰 安 国 寺 ,有 茂 林 修 竹 ,陂 池 亭
榭 。 间 一 二 日 ,辄 往 焚 香 默 坐 ,深 自 省 察 ,则 物 我 相 忘 ,身 心 皆 空 ,求 罪 始 所 从 生 而 不 可 得 。
一 念 清 净 ,染 污 自 落 ,表 里 翛 然 ,无 所 附 丽 。 私 窃 乐 之 ,旦 往 而 暮 还 者 ,五 年 于 此 矣 。”
贬官
海 南 后 ,他 对 佛 禅 思 想 的 参 究 、接 受 更 加 深 入 ,“《
楞严 》
在 床 头 ,妙 偈 时 仰 读 ”(《
次韵子由
浴 罢 》)
。 不 过 ,苏 轼 是 一 个 “
有意参禅 ”
而“无心证佛 ”
的 士 大 夫 文 人 ,他 对 佛 学 的 接 受 持
一 种 分 析 的 态 度 。 他 归 心 佛 禅 的 真 正 目 的 ,并 非 是 为 了 “
出 生 死 ,超 三 乘 ”
,而 是 “
期于静
而达 ”
,是 “
取其粗浅假说以自洗濯 ”
。至于 “
世之君子所谓超然玄悟者 ”
,他 便 自 称 “
不识
也”
。 他 曾 将 友 人 清 言 佛 禅 义 理 比 作 食 龙 肉 ,而 将 自 己 实 实 在 在 地 学 佛 禅 比 作 食 猪 肉 ,二
者 所 得 是 不 同 的 ,“
终 日 说 龙 肉 ,不 如 仆 之 食 猪 肉 实 美 而 真 饱 也 ”(《
答 毕 仲 举 书 》)
。要
之 ,他 是 要 摄 取 佛 禅 思 想 的 内 在 精 神 以 充 实 、完 善 自 己 的 思 想 境 界 ,在 人 事 纷 扰 的 世 间 求

① 苏轼选集·前言 》
王 水 照 :《 ,上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1984年 版 。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 95

得精神的超越和生活的闲适。
谪 居 期 间 ,老 庄 思 想 也 是 东 坡 排 解 忧 患 、调 整 心 态 的 精 神 食 粮 。 庄 子 “
齐物 ”
、“道通
为一 ”
、“万物皆一 ”
的 相 对 主 义 哲 学 ,破 除 了 事 物 之 间 的 绝 对 差 异 ,启 发 人 们 从 相 对 的 、变
换 的 角 度 看 问 题 ,故 而 不 偏 执 一 端 ,自 陷 其 中 。 《
东 坡 事 类 》卷 十 九 《
林下偶谈 》
:“《
庄子
·内篇·德充符 》
云 :‘自 其 异 者 视 之 ,肝 胆 楚 越 也 ;自 其 同 者 视 之 ,万 物 皆 一 也 。’东 坡 《

壁赋 》
云 :‘盖 将 自 其 变 者 观 之 ,虽 天 地 曾 不 能 以 一 瞬 ;自 其 不 变 者 观 之 ,则 物 与 我 皆 无 尽
也 。 而 又 何 羡 乎 ꎿ’盖 用 《
庄子 》
语 意 。”《
前赤壁赋 》
是 东 坡 谪 居 黄 州 时 夜 游 赤 壁 所 作 ,借
眼前 “
逝 者 如 斯 ,而 未 尝 往 也 ”
的江水与 “
盈 虚 者 如 彼 ,而 卒 莫 消 长 也 ”
的 明 月 ,阐 发 了 一 通
天地万物 “
变”与“
不变 ”
的 道 理 ,极 富 老 庄 哲 学 的 玄 妙 义 理 ,从 中 也 能 体 会 到 东 坡 陶 然 自
适 、旷 达 乐 观 的 谪 居 心 态 。 他 在 垂 老 之 年 谪 居 海 南 时 ,更 是 不 断 反 躬 自 省 ,从 超 越 的 哲 学
高 度 俯 视 社 会 人 生 ,调 适 自 己 的 观 照 视 点 和 思 维 方 式 ,其 对 人 生 问 题 的 思 考 更 带 有 老 庄 哲
学的意味。其 《
在儋耳书 》 吾 始 至 南 海 ,环 视 天 水 无 际 ,凄 然 伤 之 ,曰 :‘何 时 得 出 此 岛
云 :“
耶 ꎿ’已 而 思 之 ,天 地 在 积 水 中 ,九 州 在 大 瀛 海 中 ,中 国 在 少 海 中 ,有 生 孰 不 在 岛 者 ꎿ 覆 盆
水 于 地 ,芥 浮 于 水 ,蚁 附 于 芥 ,茫 然 不 知 所 济 。 少 焉 水 涸 ,蚁 即 径 去 ,见 其 类 ,出 涕 曰 :‘几
不 复 与 子 相 见 ,岂 知 俯 仰 之 间 ,有 方 轨 八 达 之 路 乎 ꎿ’念 此 可 以 一 笑 。”
一 切 都 是 相 对 的 ,既
然人 寰 无 不 为 海 水 所 环 绕 ,又 何 必 为 穷 处 海 南 而 伤 悲 呢 ꎿ 只 要 一 念 清 净 ,随 遇 而 安 ,到 处
都是 “
方轨八达之路 ”

苏辙 《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
中 说 ,苏 轼 “
谪 居 于 黄 ,杜 门 深 居 … … 后 读 释 氏 书 ,深 悟
实 相 ,参 之 孔 、老 ,博 辩 无 碍 ,浩 然 不 见 其 涯 也 。”
这种三教杂糅的思想使苏轼既不至于弃
世 、避 世 ,也 不 至 于 在 人 世 浮 沉 中 患 得 患 失 、无 所 适 从 ,而 是 以 一 种 超 然 物 外 、随 遇 而 安 的
心 态 看 待 一 切 人 生 挫 折 ——— “
雨 洗 东 坡 月 色 新 ,市 人 行 尽 野 人 行 。 莫 嫌 荦 确 坡 头 路 ,自 爱
铿 然 曳 杖 声 。”(《
东 坡 》)“
先 生 食 饱 无 一 事 ,散 步 逍 遥 自 扪 腹 。 不 问 人 家 与 僧 舍 ,拄 杖 敲
门 看 修 竹 。”(《
寓 居 定 惠 院 之 东 ,杂 花 满 山 ,有 海 棠 一 株 ,土 人 不 知 贵 也 》)“
神仙知在何
处 ,富 贵 非 吾 志 。 但 知 临 水 登 山 啸 咏 ,自 引 壶 觞 自 醉 。 此 生 天 命 更 何 疑 。 且 乘 流 ,遇 坎 还
止 。”(《
哨 遍 》)“
蜗 角 虚 名 ,蝇 头 微 利 ,算 来 着 甚 干 忙 。 事 皆 前 定 ,谁 弱 又 谁 强 。 且 趁 闲 身
未 老 ,须 放 我 、些 子 疏 狂 。”(《
满 庭 芳 》)
在 南 北 对 峙 的 南 宋 ,士 大 夫 被 贬 谪 大 都 与 主 战 与 主 和 之 争 有 关 。 在 主 和 的 阴 霾 笼 罩
朝 野 上 下 时 ,抗 战 志 士 的 处 境 是 可 想 而 知 的 ,主 和 派 必 欲 置 他 们 于 死 地 而 后 快 ,极 尽 打 击 、
迫 害 之 能 事 ,因 此 他 们 的 谪 居 处 境 要 比 北 宋 人 凶 险 得 多 。 即 便 如 此 ,谪 居 者 也 总 能 找 到 化
解谪居苦闷的方法。
李 光 在 高 宗 朝 历 官 至 参 知 政 事 ,因 主 张 抗 战 ,受 秦 桧 及 其 党 羽 排 挤 ,先 后 贬 迁 藤 州 、琼
州 、昌 化 军 等 边 鄙 之 地 。 《
宋 史 · 李 光 传 》载 ,李 光 谪 居 昌 化 军 ,“
论 文 考 史 ,怡 然 自 适 ”

同 时 ,他 还 参 悟 佛 理 ,学 习 道 家 养 生 之 术 ,保 持 一 种 乐 观 、积 极 的 生 活 态 度 。 其 作 于 绍 兴 二
十年 (
1150)
的 《
水调歌头·昌化郡长桥词 》 昌 化 郡 城 之 北 ,长 桥 跨 江 ,风 月 之 夕 ,气
序 云 :“
96 孔 子 研 究  2005年 第 2期          

象 甚 胜 。 庚 午 八 月 望 夜 ,士 友 悉 赴 郡 会 。 杖 策 独 游 ,颇 怀 平 生 故 人 ,作 水 调 歌 以 自 释 。 予
自长 年 ,粗 闻 养 生 之 术 。 放 逐 以 来 ,又 得 司 马 子 微 叙 王 屋 山 清 虚 洞 所 刻 《
坐忘论 》
一 编 ,因
得 专 意 宴 坐 ,心 息 相 依 。 虽 不 敢 仰 希 乔 松 之 寿 ,度 未 即 死 ,庶 有 会 合 之 期 。”
专意养生求长
寿 ,是 为 了 能 在 贬 谪 期 满 后 再 与 “
平生故人 ”
相 会 合 ,生 活 态 度 相 当 积 极 。 谪 居 海 南 期 间 ,
对 故 乡 、故 人 的 思 念 是 李 光 最 强 烈 的 精 神 折 磨 ,但 他 却 能 超 然 地 看 待 人 生 的 悲 欢 离 合 ,这
与 他 深 究 佛 理 ,参 透 人 世 间 的 穷 通 得 失 大 有 关 系 。 他 在 《
渔 家 傲 》词 序 中 说 :“
予顷在琼
山 ,见 桃 李 甚 盛 ,但 腊 月 已 开 尽 ,三 春 未 尝 见 桃 花 ,每 以 为 恨 。 今 岁 寓 昌 江 ,二 月 三 日 与 客
游 黎 氏 园 ,偶 见 桃 花 一 枝 。 羊 君 荆 华 折 以 见 赠 ,恍 然 如 逢 故 人 。 归 插 净 瓶 中 ,累 日 不 凋 。
予既 作 二 小 诗 ,同 行 皆 属 和 。 忽 忆 吾 乡 桃 花 坞 之 盛 ,每 至 花 发 ,乡 中 人 多 醵 会 往 游 。 醉 后
歌 呼 ,今 岂 复 得 ,缅 怀 畴 昔 ,不 无 感 叹 ,因 成 长 短 句 ,寄 商 叟 、德 矩 二 友 。 若 悟 此 空 花 ,即 不
复以 存 没 介 怀 也 。”
一 旦 悟 到 万 事 本 来 皆 空 的 道 理 ,也 就 不 以 “
存没介怀 ”
了。 他 有 一 首

水调歌头 》
,是 清 明 时 节 ,忽 起 故 园 之 情 而 作 。 词 云 :“
自 笑 客 行 久 ,新 火 起 新 烟 。 园 林 春
半 风 暖 ,花 落 柳 飞 绵 。 坐 想 稽 山 佳 处 ,贺 老 门 前 湖 水 ,欹 侧 钓 鱼 船 。 何 事 成 淹 泊 ,流 转 海 南
边 。 水 中 影 ,镜 中 像 ,慢 流 连 。 此 心 未 住 ,赢 得 忧 患 苦 相 缠 。 行 尽 荒 烟 蛮 瘴 ,深 入 维 那 境
界 ,参 透 祖 师 禅 。 宴 坐 超 三 际 ,潇 洒 任 吾 年 。”
此 前 留 恋 仕 宦 ,但 功 名 事 业 却 如 “
水 中 影 、镜
中像 ”
,一 无 所 得 ,只 “
赢得忧患苦相缠 ”
,而 今 谪 居 海 南 ,“
深 入 维 那 境 界 ,参 透 祖 师 禅 ”
,把
世 俗 的 一 切 都 看 淡 了 ,只 打 算 如 何 潇 洒 闲 适 地 安 度 有 生 之 年 。

儒 、道 、佛 三 教 融 摄 对 宋 代 士 大 夫 文 人 仕 宦 心 态 的 养 成 也 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仕隐问题自士阶层产生以来便是一直困扰士人身心的一大问题。孔子所谓的 “
邦有
道 ,则 仕 ;邦 无 道 ,则 可 卷 而 怀 之 ”(《
论 语 · 卫 灵 公 》)
、“天 下 有 道 则 见 ,无 道 则 隐 ”(《
论语
· 泰 伯 》)
、“用 之 则 行 ,舍 之 则 藏 ”(《
论 语 · 述 而 》)
,孟 子 所 谓 的 “
可 以 仕 则 仕 ,可 以 止 则
止 ,可 以 久 则 久 ,可 以 速 则 速 ”(《
孟 子 · 公 孙 丑 上 》)
,看 似 机 变 、通 达 ,“
无可无不可 ”
,实
际上其最终的目的还是 “
仕”,“
隐”不过是一种暂时的退避策略。如果现实社会不能为士
实现其 “
弘道 ”
、“兼济天下 ”
的 政 治 使 命 和 社 会 责 任 提 供 必 要 的 基 础 和 保 障 ,那 么 士 只 能
避 世 隐 居 以 全 其 身 、养 其 性 ;而 一 旦 现 实 社 会 为 其 实 现 政 治 理 想 提 供 了 必 要 的 政 治 环 境 ,
那么士仍然希望在现实社会 中 有 所 作 为。这 也 就 是 孔 子 所 谓 的 “
隐 居 以 求 其 志 ,行 义 以
达 其 道 ”(《
论 语 · 季 氏 》)

。 道 家 思 想 虽 也 重 视 平 治 天 下 ,但 更 强 调 治 身 ,“
道之真以治

① 隐 居 求 志 ,行 义 达 道 ,若 伊 尹 耕 莘 ,而 乐 尧 舜 之 道 ,及 汤 三 聘 而 行 其 君
清 人 刘 宝 楠 解 释 此 句 曰 :“
臣 之 义 ,以 达 其 所 守 之 道 也 。 … … 夫 子 处 无 道 之 世 ,周 游 诸 侯 ,栖 栖 不 已 ,而 又 言 天 下 有 道 则 见 ,无 道 则
隐 。 隐 者 ,即 此 隐 居 求 志 之 谓 也 ,非 如 隐 而 果 于 忘 世 也 。”(《
论 语 正 义 · 季 氏 》)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 97

身 ”(《
庄 子 · 应 帝 王 》)
,以 遁 隐 为 尚 。 虽 然 庄 子 也 说 “
隐 ,故 不 自 隐 。 古 之 所 谓 隐 士 者 ,
非 伏 身 而 弗 见 也 ,非 闭 言 而 不 出 也 ,非 藏 其 知 而 不 发 也 ,时 命 大 谬 也 。 当 时 命 而 大 行 乎 天
下 ,则 一 反 其 迹 ;不 当 时 命 而 大 穷 乎 天 下 ,则 深 根 宁 极 而 待 。 此 存 身 之 道 也 ”(《
庄子·缮
性 》)
,这 与 儒 家 机 变 、通 达 的 仕 隐 观 似 有 相 通 之 处 ,但 其 真 实 用 意 则 是 主 张 “
隐”,而 绝 意
于“
仕” 古 之 所 谓 得 志 者 ,非 轩 冕 之 谓 也 ,谓 其 无 以 益 其 乐 而 已 矣 。 今 之 所 谓 得 志 者 ,轩
:“
冕 之 谓 也 。 轩 冕 在 身 ,非 性 命 也 ,物 之 傥 来 ,寄 者 也 。 寄 之 ,其 来 不 可 圉 ,其 去 不 可 止 。 故
不 为 轩 冕 肆 志 ,不 为 穷 约 趋 俗 ,其 乐 彼 与 此 同 ,故 无 忧 而 已 矣 。”(《
庄 子 · 缮 性 》)“
夫欲免
为 形 者 ,莫 如 弃 世 。 弃 世 则 无 累 ,无 累 则 正 平 ,正 平 则 与 彼 更 生 ,更 生 则 几 矣 。”(《
庄子·
达 生 》)
原 始 的 印 度 佛 教 是 一 种 极 端 出 世 型 的 宗 教 ,传 入 中 国 后 ,在 其 不 断 中 国 化 的 过 程
中 ,虽 然 日 渐 世 俗 化 ,入 世 的 色 彩 越 来 越 浓 ,但 其 本 质 上 仍 然 是 一 种 出 世 的 人 生 哲 学 ,它 并
没有 以 入 世 作 为 最 终 目 的 ,入 世 只 是 出 世 的 方 便 法 门 。 儒 、道 、佛 三 家 关 于 人 生 出 处 的 不
同 方 略 ,左 右 着 士 人 的 人 生 选 择 ,使 他 们 在 出 与 处 、仕 与 隐 之 间 很 难 有 一 个 明 确 、果 断 的 抉
择。 “
仕”是 士 阶 层 应 尽 的 社 会 职 责 ,是 其 本 分 ,“
不 仕 无 义 。 长 幼 之 节 ,不 可 废 也 ;君 臣 之
义 ,如 之 何 其 废 之 ꎿ … … 君 子 之 仕 也 ,行 其 义 也 ”(《
论 语 · 微 子 》)
。而 “
仕”的负面作用
则是士人个体人格的独立与自由也就不得不屈从于个体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尽的政治责任
和 道 德 义 务 。 若 想 保 持 个 体 人 格 的 独 立 与 自 由 ,则 只 能 从 “
隐”中 求 得 。 但 是 ,这 既 与 士
之“
欲 平 治 天 下 ,当 今 之 世 ,舍 我 其 谁 ”(《
孟 子 · 公 孙 丑 上 》)
的 经 世 态 度 相 背 离 ,“
欲洁其
身 ,而 乱 大 伦 ”(《
论 语 · 微 子 》)
,同 时 也 意 味 着 失 去 了 国 家 政 权 提 供 的 经 济 和 物 质 保 障 ,
要时常陷于衣食无着的窘境。像 “
一 箪 食 ,一 瓢 饮 ,在 陋 巷 ,人 不 堪 其 忧 ,回 也 不 改 其 乐 ”
的“
贤 者 ”(《
论 语 · 雍 也 》)
,毕 竟 是 少 数 ,这 也 不 是 士 人 人 生 理 想 之 所 在 。 虽 然 晋 代 以 来

坐 而 获 逸 ,遂 其 宿 心 ”(《
晋 书 · 王 羲 之 传 》)
的新型仕隐观开始逐渐消融了仕隐之间的
界 线 ,但 两 者 之 间 的 根 本 矛 盾 并 没 有 得 到 很 好 的 解 决 。
宋代的士大夫文人在仕隐之间同样面临着两难选择。即以宋代士大夫文人的代表人
物 苏 轼 为 例 。 在 仕 途 上 数 度 起 落 、备 尝 坎 壈 的 苏 轼 早 有 归 隐 的 打 算 :“
几 时 归 去 ,作 个 闲
人 。 对 一 张 琴 ,一 壶 酒 ,一 溪 云 。”(《
行 香 子 · 述 怀 》)“
底 事 区 区 ,苦 要 为 官 去 。 尊 酒 不 空
田 百 亩 ,归 来 分 得 闲 中 趣 。”(《
蝶 恋 花 · 述 怀 》)
但 这 种 有 酒 盈 樽 、有 田 百 亩 的 田 居 生 活 他
却 一 直 未 能 得 到 ,只 是 一 味 地 感 叹 :“
长 恨 此 身 非 我 有 ,何 时 忘 却 营 营 。”(《
临江仙·夜归
临 皋 》)“
江 山 清 空 我 尘 土 ,虽 有 去 路 寻 无 缘 。”(《
书 王 定 国 所 藏 烟 江 叠 嶂 图 》)
那 么 ,究 竟
是什 么 原 因 使 他 不 能 “
忘却营营 ”
、“无缘 ”
归 隐 呢 ꎿ 其 实 主 要 原 因 无 非 就 是 两 点 ,一 是 缺
我 亦 恋 薄 禄 ,因 循 失 归 休 。 不 须 论 贤 愚 ,均 是 为 食 谋 。 谁 能 暂
少 归 隐 的 物 质 生 活 保 障 :“
纵 遣 ꎿ 闵 默 愧 前 修 。”(《
除 夜 直 都 厅 ,囚 系 皆 满 ,日 暮 不 得 返 舍 ,因 题 一 诗 于 壁 》)“
无可奈
何 新 白 发 ,不 如 归 去 旧 溪 山 ,恨 无 人 借 买 山 钱 。”(《
浣 溪 沙 · 感 旧 》)“
不 如 归 去 ,二 顷 良 田
98 孔 子 研 究  2005年 第 2期          

无 觅 处 。 归 去 来 兮 ,待 有 良 田 是 几 时 ꎿ ”(《
减 字 木 兰 花 · 送 东 武 令 赵 晦 之 》)
二是牵挂于应
岂 敢 便 为 鸡 黍 约 ,玉 堂 金 殿 要 论 思 。”(《
承 担 的 社 会 责 任 :“ 次 韵 蒋 颍 叔 》)
在当时士大夫
文 人 中 ,如 苏 轼 这 种 心 态 和 处 境 者 ,绝 不 在 少 数 ——— “
归 田 不 待 老 ,勇 决 凡 几 个 ꎿ ”(
苏轼

迁 居 临 皋 亭 》)
如 果 不 是 老 而 致 仕 ,又 有 几 人 能 有 勇 气 与 官 场 彻 底 决 绝 而 归 园 田 居 呢 ꎿ

唯 惭 恋 禄 俸 ,未 去 耕 田 畴 ”(
王禹偁 《
月 波 楼 咏 怀 》)
,这 大 概 是 当 时 士 大 夫 文 人 的 普 遍 心
态。
法国作家蒙田 (
Mont
aine)
g 与隐逸最相反的脾气 就 是 野 心。光 荣 和 无 为 是 两
曾 说 :“
种 不 能 同 睡 一 张 床 的 东 西 。”

在 他 看 来 ,隐 逸 与 仕 宦 、事 功 、积 极 进 取 是 一 对 无 法 调 和 的
矛 盾 ,是 水 火 难 容 的 。 宋 人 就 处 在 这 种 两 难 选 择 中 ——— “
归 田 未 果 决 ,怀 禄 尚 盘 桓 ”(
王禹
偁 《
扬 州 池 亭 即 事 》)
,一 方 面 舍 不 得 世 俗 的 牵 挂 ,一 方 面 又 想 获 得 隐 逸 之 趣 。 既 然 如 此 ,
就 总 得 有 个 两 全 其 美 的 方 法 来 消 弭 其 对 立 、化 解 其 矛 盾 ,而 在 儒 、道 、佛 三 教 融 通 作 用 下 愈
发成熟的 “
吏隐 ”
这 种 生 存 方 式 ,使 仕 与 隐 “
同睡一张床 ”
成为了可能。
中 国 的 隐 逸 文 化 在 其 不 断 发 展 过 程 中 ,精 神 化 倾 向 日 趋 增 强 。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凿 岩 穴
居 、餐 霞 饮 露 的 “
形隐 ”
,已 越 来 越 朝 着 注 重 心 性 主 体 精 神 化 修 炼 的 “
道隐 ”
方向发展。人
们 只 要 能 把 握 隐 逸 的 精 神 实 质 而 涵 养 自 己 的 隐 逸 品 格 ,不 必 高 卧 林 泉 、脱 离 尘 世 即 可 获 得
隐逸的乐趣。晋王康琚 《
反招隐 》 小 隐 隐 陵 薮 ,大 隐 隐 朝 市 。”
诗 云 :“ 隐之为道,
邓 粲 曰 :“
朝 亦 可 隐 ,市 亦 可 隐 。 隐 初 在 我 ,不 在 于 物 。”(《
晋 书 · 邓 粲 传 》)
后来白居易觉得大隐和
小 隐 都 有 不 尽 如 人 意 的 地 方 ,不 如 “
中隐 ”
:“大 隐 住 朝 市 ,小 隐 入 邱 樊 。 邱 樊 太 冷 落 ,朝 市
太 嚣 喧 。 不 如 作 中 隐 ,隐 在 留 司 官 。 似 出 复 似 处 ,非 忙 亦 非 闲 。 不 劳 心 与 力 ,又 免 饥 与 寒 。
终 岁 无 公 事 ,随 月 有 俸 钱 。 君 若 好 登 临 ,城 南 有 秋 山 。 君 若 爱 游 荡 ,城 东 有 春 园 。 君 若 欲
一 醉 ,时 出 赴 宾 筵 。 洛 中 多 君 子 ,可 以 恣 欢 言 。 君 若 欲 高 卧 ,但 自 深 掩 关 。 亦 无 车 马 客 ,造
次 到 门 前 。 人 生 处 一 世 ,其 道 难 两 全 。 贱 即 苦 冻 馁 ,贵 则 多 忧 患 。 惟 此 中 隐 士 ,致 身 吉 且
安 。 穷 通 与 丰 约 ,正 在 四 者 间 。”(《
中 隐 》)
小 隐 林 泉 太 冷 清 ,大 隐 朝 市 又 太 喧 闹 ,最 理 想 的
隐居方式是 “
中隐 ”
——— 远 离 朝 廷 这 个 政 治 权 力 中 心 ,到 州 郡 做 地 方 官 ,或 者 干 脆 做 个 清
闲 的 散 官 ,边 官 边 隐 ,似 出 似 处 ,与 现 实 政 治 保 持 着 若 即 若 离 的 关 系 ,这 样 既 能 获 得 世 俗 的
享 乐 ,又 可 体 会 隐 逸 的 乐 趣 :“
山 林 太 寂 寞 ,朝 阙 空 喧 烦 ;唯 兹 郡 阁 内 ,嚣 静 得 中 间 ”(
白居
易 《
郡 亭 》)
;“遑 遑 干 世 者 ,多 苦 时 命 塞 。 亦 有 爱 闲 人 ,又 为 穷 饿 逼 。 我 今 幸 双 遂 ,禄 仕 兼
游 息 ”(
白居易 《
咏 怀 》)
;“君 不 见 ,南 山 悠 悠 多 白 云 ;又 不 见 ,西 京 浩 浩 唯 红 尘 。 红 尘 闹 热
白 云 冷 ,好 于 冷 热 中 间 安 置 身 ”(
白居易 《
雪 中 晏 起 ,偶 咏 所 怀 ,兼 呈 张 常 侍 、韦 庶 子 、皇 甫
郎 中 杂 言 》)
。 这 一 以 仕 求 隐 的 隐 逸 观 ,较 之 魏 晋 时 期 “
居 官 无 官 官 之 事 ,处 事 无 事 事 之

① [法 ] 蒙 田 :《
蒙田随笔 》
,梁 宗 岱 、黄 建 华 译 ,湖 南 人 民 出 版 社 1987年 版 ,第 126页 。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 99

心 ”(《
晋书·刘 传 》)
的 仕 宦 态 度 ,显 然 要 积 极 得 多 ,它 更 圆 融 通 达 地 调 谐 了 身 与 心 、职
与 事 、仕 与 隐 的 矛 盾 ,是 白 居 易 “
外 以 儒 行 修 其 身 ,中 以 释 道 治 其 心 ”(《
醉吟先生墓志
铭 》)
人 生 哲 学 的 具 体 体 现 。 但 白 居 易 的 所 谓 的 中 隐 属 于 太 平 盛 世 之 隐 ,晚 唐 五 代 是 一 个
军 阀 混 战 的 时 期 ,不 具 备 中 隐 的 社 会 条 件 。 直 到 宋 代 ,中 隐 观 念 才 在 士 大 夫 文 人 阶 层 得 遇
知音。 “
我 今 方 吏 隐 ,心 在 云 水 间 ”(
王禹偁 《
游 虎 丘 》)
;“既 知 吏 可 隐 ,何 必 遗 轩 冕 ”(
司马
光 《
传家集 》
卷四 )
;“小 隐 即 居 山 ,大 隐 即 居 廛 。 夫 君 处 其 中 ,政 尔 当 留 连 ”(
张孝祥 《

隐 》)
;“未 成 小 隐 聊 中 隐 ,可 得 长 闲 胜 暂 闲 ”(
苏轼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其五 )
;“从
容 吏 隐 间 ,游 戏 僧 俗 里 。 孤 月 浪 中 翻 ,吾 心 正 如 此 ”(
曾几 《
上 饶 方 君 小 倅 官 而 不 婚 ,宦 居
偏 户 间 ,静 无 官 宦 之 事 ,舍 后 梯 城 而 上 ,即 棚 为 亭 ,尽 得 溪 山 之 胜 ,名 之 曰 “
快哉 ”
,为 作 四
小诗 以 快 哉 此 风 为 韵 》
其三 )
。 不 惟 士 大 夫 文 人 如 此 ,即 如 当 时 名 僧 契 嵩 也 将 仕 而 隐 者 称
为“
天隐 ”
,乃 是 隐 者 最 高 的 层 次 。 他 认 为 :“
与 其 道 在 山 林 ,曷 若 道 在 天 下 ꎿ 与 其 乐 与 猿
猱 麋 鹿 ,曷 若 乐 与 君 臣 父 子 ꎿ 其 志 远 而 其 节 大 ,为 之 名 也 赫 赫 掀 天 地 、照 万 世 ,不 亦 盛
哉 !”(《
镡津文集 》
卷八 《
西 山 移 文 》)
宋 人 吏 隐 心 态 的 养 成 ,有 着 多 方 面 的 原 因 ,其 中 儒 、佛 、道 三 教 的 融 会 合 一 则 是 形 成 这
种 心 态 的 哲 学 基 础 。 前 面 我 们 已 论 述 过 ,宋 学 是 在 不 断 融 会 儒 、佛 、道 三 家 思 想 的 基 础 上
形 成 的 ,“
复合性 ”
是其 重 要 的 特 征。这 种 “
复合性 ”
思 想 极 具 张 力 ,富 有 弹 性 ,涵 容 性 极
强 。 儒 、佛 、道 三 教 不 同 的 人 生 哲 学 ,实 现 着 一 种 互 补 ,它 可 以 使 士 大 夫 文 人 在 不 同 的 人 生
阶 段 或 不 同 的 生 存 环 境 中 提 高 自 身 的 协 调 能 力 ,自 由 转 换 心 境 ,从 而 得 到 充 足 的 精 神 支
持 ,保 持 一 种 最 佳 的 生 存 心 态 。 “
儒家所提倡的积极入世有为有时会在现实中遇到挫折,
甚 至 难 以 实 现 ,那 么 道 家 和 道 教 避 世 法 自 然 的 人 生 理 想 可 以 作 为 一 个 补 充 ,其 提 倡 的 随 顺
自 然 常 常 可 以 成 为 调 控 心 境 的 重 要 手 段 。 若 入 世 不 行 ,避 世 也 不 成 ,佛 教 则 可 以 发 挥 一 定
的 作 用 。 特 别 是 中 国 佛 教 提 供 的 随 缘 任 运 、心 不 执 著 ,有 时 既 可 以 给 逆 境 中 或 欲 求 得 不 到
满足的人以精神安慰 (
有时是麻醉 )
,也 可 以 帮 助 人 以 出 世 的 心 态 来 超 然 处 世 ,化 解 入 世
与 避 世 的 矛 盾 对 立 ,使 人 不 至 于 过 分 沉 溺 于 世 俗 的 物 欲 而 不 能 自 拔 ,不 至 于 为 此 生 此 世 的
不如意而过分地烦恼 ”



宋诗纪事 》
卷五十七引杨万里 《
赞功甫像 》
,这 样 描 绘 南 宋 文 人 张 镃 的 形 象 :“
香火斋
祓 ,伊 蒲 文 物 ,一 何 佛 也 ! 襟 带 诗 书 ,步 武 琚 ,又 何 儒 也 ! 门 有 朱 履 ,坐 有 桃 李 ,一 何 佳 公
子 也 ! 冰 茹 雪 食 ,凋 碎 月 魄 ,又 何 穷 诗 客 也 !”
这 种 集 佛 徒 、儒 者 、佳 公 子 、诗 客 于 一 身 的 复
合型 形 象 ,在 宋 代 文 人 群 体 中 是 颇 有 代 表 性 的 。 在 宋 代 士 大 夫 文 人 身 上 ,僧 与 俗 、山 林 气
与 头 巾 气 是 那 么 和 谐 统 一 ,丝 毫 看 不 出 造 作 的 痕 迹 。 士 大 夫 文 人 禅 僧 化 ,禅 僧 士 大 夫 文 人

① 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的异同与互补 》
洪 修 平 :《 ,《社会科学战线 》
2003年 第 5期 。
100 孔 子 研 究  2005年 第 2期          

化 ,是 宋 代 一 个 非 常 有 意 思 的 文 化 现 象 。 当 时 的 士 大 夫 文 人 纷 纷 以 “
居士 ”
名 号 ,就 是 这
种 文 化 现 象 的 一 个 鲜 明 表 征 ①。

当 吏 隐 成 了 官 人 的 自 觉 意 识 ,成 了 他 们 刻 意 追 求 的 生 活 理 想 ,它 就 会 日 益 渗 透 到 日
常 生 活 中 去 ,使 仕 宦 生 活 中 的 一 切 ——— 风 景 、官 署 、斋 室 等 都 与 吏 隐 之 名 联 系 起 来 ”

。廖
景文 《
罨画楼诗话 》
卷 八 载 ,赵 抃 任 崇 安 令 ,官 署 遍 植 梅 花 ,花 时 香 闻 远 近 ;又 尝 啸 咏 武 夷
山 中 ,结 吏 隐 亭 于 金 鸡 洞 下 。 即 以 宋 代 私 家 园 林 艺 术 的 兴 盛 而 言 ,便 与 士 大 夫 文 人 的 吏 隐
心态有着直接的联系。苏轼 《
灵璧张氏园亭记 》 古 之 君 子 ,不 必 仕 ,不 必 不 仕 。 必 仕
云 :“
则 忘 其 身 ,必 不 仕 则 忘 其 君 。 譬 之 饮 食 ,适 于 饥 饱 而 已 。 然 士 罕 能 蹈 其 义 、赴 其 节 。 处 者
安 于 故 而 难 出 ,出 者 狃 于 利 而 忘 返 。 于 是 有 违 亲 绝 俗 之 讥 ,怀 禄 苟 安 之 弊 。 今 张 氏 之 先
君 ,所 以 为 子 孙 之 计 虑 者 远 且 周 ,是 故 筑 室 艺 园 于 汴 、泗 之 间 ,舟 车 冠 盖 之 冲 。 凡 朝 夕 之
奉 ,燕 游 之 乐 ,不 求 而 足 。 使 其 子 孙 开 门 而 出 仕 ,则 跬 步 市 朝 之 上 ;闭 门 而 归 隐 ,则 俯 仰 山
林 之 下 。 于 以 养 生 治 性 ,行 义 求 志 ,无 适 而 不 可 。”
在“舟车冠盖之冲 ”
修建园林的目的未
必 都 如 东 坡 先 生 所 说 ,是 为 了 出 仕 而 不 妨 归 隐 之 乐 ,但 公 事 之 余 ,徜 徉 于 园 林 中 的 竹 木 山
石 之 间 ,确 实 能 得 山 林 隐 逸 之 趣 。 开 门 而 出 仕 ,闭 门 而 归 隐 ,园 林 艺 术 成 了 化 解 仕 隐 矛 盾
的途径。
不 仅 徜 徉 园 林 能 得 山 林 之 趣 ,就 是 在 斗 室 之 中 ,同 样 可 获 江 湖 之 乐 。 南 宋 高 宗 绍 兴 三
十一年 (
1161)
,陆 游 从 敕 令 所 删 定 官 调 升 为 大 理 寺 司 直 ,住 在 临 安 的 “
百 官 宅 ”(
下级官员
居所 )
,有 两 间 小 屋 子 ,因 其 “
甚 隘 而 深 ,若 小 舟 ”
,故 名 之 曰 “
烟艇 ”
,并 作 《
烟艇记 》
以记其
事 、抒 其 怀 。 其 中 云 :“
予 少 而 多 病 ,自 计 不 能 效 尺 寸 之 用 于 斯 世 ,盖 尝 慨 然 有 江 湖 之 思 ;
而 饥 寒 妻 子 之 累 ,劫 而 留 之 ,则 寄 其 趣 于 烟 波 洲 岛 苍 茫 杳 霭 之 间 ,未 尝 一 日 忘 也 。 使 加 数
年 ,男 胜 锄 犁 ,女 任 纺 绩 ,衣 食 粗 足 ,然 后 得 一 叶 之 舟 ,伐 荻 钓 鱼 而 卖 芰 芡 ,入 松 陵 ,上 严 濑 ,
历 石 门 、沃 洲 而 还 ,泊 于 玉 笥 之 下 ,醉 则 散 发 扣 舷 为 吴 歌 ,顾 不 乐 哉 ! 虽 然 ,万 钟 之 禄 ,与 一
叶 之 舟 ,穷 达 异 矣 ,而 皆 外 物 ;吾 知 彼 之 不 可 求 ,而 不 能 不 眷 眷 于 此 也 。 其 果 可 求 欤 ꎿ 意 者
使 吾 胸 中 浩 然 廓 然 ,纳 烟 云 日 月 之 伟 观 ,揽 雷 霆 风 雨 之 奇 变 ,虽 坐 容 膝 之 室 ,而 常 若 顺 流 放
棹 ,瞬 息 千 里 者 ,则 安 知 此 室 果 非 烟 艇 哉 !”
既想 “
效尺寸之用于斯世 ”
,又 “
慨然有江湖之

① 在 唐 代 ,以 “
居士 ”
名 号 者 ,只 是 个 别 现 象 。 著 名 文 人 中 ,也 只 有 李 白 、白 居 易 分 别 以 青 莲 居 士 、
香 山 居 士 名 其 别 号 。 在 宋 代 ,以 “
居士 ”
名 号 则 成 了 士 大 夫 文 人 的 一 种 风 尚 ,其 著 名 者 如 六 一 居 士 (
欧阳
修)
、笑 笑 居 士 (
文同 )
、东 坡 居 士 (
苏轼 )
、浮 休 居 士 (
张舜民 )
、淮 海 居 士 (
秦观 )
、后 山 居 士 (
陈师道 )
、清
真居士 (
周邦彦 )
、东 湖 居 士 (
徐俯 )
、石 林 居 士 (
叶梦得 )
、茶 山 居 士 (
曾几 )
、芦 川 居 士 (
张元干 )
、石 湖 居
士(
范成大 )
、遂 初 居 士 (
尤袤 )
、千 岩 居 士 (
萧德藻 )
、于 湖 居 士 (
张孝祥 )
、稼 轩 居 士 (
辛弃疾 )
、臞 轩 居 士
(
王迈 )
、后 村 居 士 (
刘克庄 )
等。 “
居士 ”
是 一 个 佛 教 名 词 ,用 以 称 呼 在 家 佛 教 徒 之 受 过 “
三归 ”
、“五戒 ”
者。 《
维摩诘经 》
称 ,维 摩 诘 居 家 学 道 ,号 称 维 摩 居 士 。 但 宋 代 的 文 人 “
居士 ”
却非 “
居家学道 ”
的身体力
行 者 ,而 是 倾 心 于 “
居士 ”
的 文 化 精 神 ——— 这 是 宋 代 文 人 士 大 夫 求 得 闲 适 人 生 与 诗 意 生 活 的 一 种 文 化 选
择。详见张玉璞 《
宋代文人 “
居士 ”
情结的社会文化阐释 》
,载 《
山东社会科学 》
2002年 第 3期 。
② 古典诗歌中的 “
蒋 寅 :《 吏 隐 ”》
,《苏州大学学报 》
2004年 第 2期 。
     三教融摄与宋代士人的处世心态及文学表现 101

思”
,之 所 以 没 有 挂 冠 而 去 ,是 因 为 “
饥寒妻子之累 ”
,也 就 是 说 ,还 得 靠 国 家 的 俸 禄 来 养 家
糊 口 。 那 么 ,如 何 来 化 解 这 一 矛 盾 呢 ꎿ 陆 游 以 为 ,只 要 胸 中 “
浩然廓然 ”
,“纳烟云日月之
伟 观 ,揽 雷 霆 风 雨 之 奇 变 ”
,虽 处 闹 市 小 屋 ,而 心 境 却 如 同 放 游 江 湖 一 般 。 这 就 是 南 宋 后
期的罗大经所谓的 “
士 岂 能 长 守 山 林 、常 亲 蓑 笠 ꎿ 但 居 市 朝 轩 冕 时 ,要 使 山 林 蓑 笠 之 念 不
忘 ,乃 为 胜 耳 ”(《
鹤林玉露 》
丙集卷五 )
。 实 际 上 ,这 也 是 一 种 “
吏隐 ”
心态。
儒 、释 、道 三 教 汇 融 兼 摄 ,极 大 地 影 响 了 宋 代 士 人 的 价 值 观 念 与 处 世 心 态 。 儒 家 积 极
进 取 的 入 世 思 想 使 他 们 精 神 振 奋 ,热 情 参 与 政 治 ,而 道 家 任 自 然 、轻 去 就 的 思 想 和 佛 家 追
求 自 我 解 脱 的 思 想 又 使 他 们 能 超 然 对 待 人 生 的 荣 辱 得 失 。 他 们 既 不 汲 汲 于 富 贵 ,也 不 戚
戚 于 贫 贱 ,穷 达 升 沉 ,皆 不 系 于 怀 。 居 官 时 大 多 能 勇 担 道 义 ,勤 于 政 事 ,“
先天下之忧而
忧 ,后 天 下 之 乐 而 乐 ”
;黜 落 时 也 能 “
不 以 物 喜 ,不 以 己 悲 ”
;贬 谪 时 也 不 怨 天 尤 人 ,而 是 随
遇 而 安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 在 宋 代 士 大 夫 看 来 ,个 体 的 生 命 价 值 既 可 以 通 过 外 在 的 事
功 来 实 现 ,也 可 以 在 内 心 的 适 意 与 自 足 、自 由 中 去 求 得 ,承 担 社 会 责 任 和 政 治 义 务 与 追 求
个 体 人 格 独 立 并 非 是 相 互 排 斥 的 两 极 ,二 者 并 不 矛 盾 。 正 是 基 于 这 种 旷 达 、超 越 的 人 生 态
度 ,宋 代 士 人 才 不 至 于 为 一 些 蜗 角 虚 名 、蝇 头 小 利 而 患 得 患 失 。 无 论 是 官 运 亨 通 ,还 是 仕
途 坎 坷 ,他 们 都 能 以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的“平常心 ”
坦然处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