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圬者王承福傳〉補充資料

王基倫 編 2023.9.25
顧炎武〈古人不為人立傳〉

列傳之名始於太史公,蓋史體也。不當作
史之職,無為人立傳者。故有碑有誌有狀
而無傳。梁任昉《文章緣起》言:『傳始
於東方朔作〈非有先生傳〉。』是以寓言
而謂之傳。韓文公集中傳三篇,〈太學生
何蕃〉,〈圬者王承福〉,〈毛穎〉。
(又有〈下邳侯革華傳〉,是偽作。)
柳子厚集中傳六篇,〈宋清〉,〈郭橐駝〉,
〈童區寄〉,〈梓人〉,〈李赤〉,〈蝜
蝂〉。何蕃僅採其一事而謂之傳。王承福之輩
皆微者而謂之傳。〈毛穎〉、〈李赤〉、〈蝜
蝂〉則戲耳,而謂之傳。蓋比於稗官之屬耳。
若〈段太尉〉則不曰傳,曰逸事狀。子厚之不
敢傳段太尉,以不當史任也。自宋以後,乃有
為人立傳者,侵史官之職矣。 ( 《日知錄》第
二十一卷 )
《論語•陽貨》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
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
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
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
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
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
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
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
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
司馬光〈訓儉示康〉

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
人言者耳。
《孟子•滕文公上》

……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
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
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
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
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
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義也。 ( 〈有為神
農之言者許行章〉 , 參見課本 210 頁注解
21 。 )
疑辭、決辭之說明

• 柳宗元〈復杜溫夫書〉:

…… 但見生用助字,不當律令,唯以此奉
答。所謂乎、歟、耶、哉、夫者,疑辭也;
矣、耳、焉、也者,決辭也。今生則一之。
宜考前聞人所使用,與吾言類且異,慎思
之則一益也。」(《柳宗元集》第三十四
卷)

* 再參見韓愈〈爭臣論〉、〈祭十二郎文〉
《老子》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
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老子》第五十八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
《孟子•盡心上》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論語•里仁》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
長處樂;仁者安人,知者利人。」

•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
足與議也。」
《論語•憲問》

•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 子曰:「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
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
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
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
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
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
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
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問題討論

1 . 韓愈為何為圬者王承福立傳?
問題 1 參考答案

1. 圬者王承福有品德。
2. 圬者王承福立身處世有見地。
(1) 社會成員「宜乎各致其能以相生
也。」
(2) 社會須責任分工。
(3) 相信天殃報應。 ( 天殃其實就是人事的禍
福。 )
3. 此文有規世之意。
問題討論

2. 圬者王承福的品德優點在哪裡?他有哪些
行為表現足堪後人借鑒?
問題 2 參考答案

圬者王承福的品德優點:業圬而心安,不
追求生活慾望,不貪不邪,不患得患失。

他的行為可供那些只享富貴而不勞力者、
居勞心之位而不勞心者、居勞力之職位而
不勞力者借鑒。
問題討論

3. 圬者王承福的品德出現了什麼問題?
問題 3 參考答案

《論語•子罕》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
懼。」
• 朱注:「明足以燭理,故不惑;理足以
勝私,故不憂;氣足以配道義,故不
懼。」
問題討論

4. 程端禮說:「韓文當以此為第一」,茅坤
評論此文「非韓文之佳者」,孰是孰非?
問題 4 參考答案
• 第一段末尾說:
有餘,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 第四段末尾說: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賢者也,
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
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過少。其學楊
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毛而利
天下。而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一動其
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乎哉?
問題討論

5. 該怎麼修改文字?
問題 5 參考答案
1. 刪除第一段末尾文字:
有餘,則以與道路之廢疾餓者焉。
2. 刪改第四段末尾文字:
愈始聞而惑之,又從而思之,蓋賢者也,
蓋所謂「獨善其身」者也。然吾有譏焉,
謂其自為也過多,其為人也不足。 ( 過少。
其學楊朱之道者邪?楊之道,不肯拔我一
毛而利天下。而 ) 夫人以有家為勞心,不肯
一動其心以蓄其妻子,其肯勞其心以為人
乎哉?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