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热带医学杂志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ISSN 1672-3619,CN 44-1503/R

《热带医学杂志》网络首发论文

题目: 15 例曼氏裂头蚴病病例临床分析
作者: 宋文静,唐凤,吴伟,陈伟,仝德胜,季文翔
网络首发日期: 2021-04-08
引用格式: 宋文静,唐凤,吴伟,陈伟,仝德胜,季文翔.15 例曼氏裂头蚴病病例临床
分析.热带医学杂志.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4.1503.R.20210408.0923.002.html

网络首发:在编辑部工作流程中,稿件从录用到出版要经历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等阶
段。录用定稿指内容已经确定,且通过同行评议、主编终审同意刊用的稿件。排版定稿指录用定稿按照期
刊特定版式(包括网络呈现版式)排版后的稿件,可暂不确定出版年、卷、期和页码。整期汇编定稿指出
版年、卷、期、页码均已确定的印刷或数字出版的整期汇编稿件。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稿件内容必须符合《出
版管理条例》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学术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符合编
辑部对刊文的录用要求,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他侵权行为;稿件内容应基本符合国家有关书刊编辑、
出版的技术标准,正确使用和统一规范语言文字、符号、数字、外文字母、法定计量单位及地图标注等。
为确保录用定稿网络首发的严肃性,录用定稿一经发布,不得修改论文题目、作者、机构名称和学术内容,
只可基于编辑规范进行少量文字的修改。
出版确认:纸质期刊编辑部通过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签约,在《中国
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上创办与纸质期刊内容一致的网络版,以单篇或整期出版形式,在印刷
出版之前刊发论文的录用定稿、排版定稿、整期汇编定稿。因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是国家新闻出
版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连续型出版物(ISSN 2096-4188,CN 11-6037/Z),所以签约期刊的网络版上网络首
发论文视为正式出版。
网络首发时间:2021-04-08 10:16:00
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4.1503.R.20210408.0923.002.html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医学科研课题(H2018099);
作者简介:宋文静(1983-),女,学士,主管护师,从事寄生虫病的护理及基础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季文翔,E-mail:1287946866@qq.com

15 例曼氏裂头蚴病病例临床分析
宋文静,唐凤,吴伟,陈伟,仝德胜,季文翔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江苏 无锡 214064)
摘要 目的 分析 15 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
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 2016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确诊的 15 例
曼氏裂头蚴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 结果 15 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中,男性 8 例,
女性 7 例。患者年龄 3-61 岁,平均年龄(34.0±19.6)岁。10 例来自江苏省,5 例来自其他
省份。8 例表现为单纯皮下结节,1 例表现为腹腔感染伴皮下结节,3 例表现为颅内感染,2
例表现为腹腔感染,1 例表现为肺部感染。因生食蛙肉感染者 6 例,生食蝌蚪感染者 2 例,
有河水游泳、幼时捉蝌蚪、生食蛇胆、常年国外出差史者各 1 例,无明确感染原因者 3 例。
11 例患者采用手术取虫加吡喹酮口服治疗,4 例患者根据感染部位不同给予不同剂量吡喹酮
口服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结论 生食蛙肉、蝌蚪仍是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原因,
应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关键词:曼氏裂头蚴病;临床特点;治疗;预防
Clinical analysis of 15 cases of sparganosis mansoni
SONG Wen-jing, TANG Feng, WU Wei, CHEN Wei,TONG De-sheng,JI Wen-xiang*
(Jiangsu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Wuxi, Jiangsu 21406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 Wen-xiang, E-mail:1287946866@qq.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5 cases of sparganosis
mansoni,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Methods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15 cases of sparganosis mansoni diagnosed by Jiangsu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9. Results Among the 15 cases,
there were 8 males and 7 females. The patient was 3 ~ 61 years ol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4.0 ± 19.6) years. Ten cases were from Jiangsu province and five were from
other provinces. Eight patients presented as simple subcutaneous nodules, three as
intracranial infection, two as abdominal infection, one as abdominal infection with
subcutaneous nodules, and one as pulmonary infection. There were 6 cases infected
from raw frog meat, 2 cases infected from raw tadpole, 3 cases with no clear cause of
infection. There were 1 case with the history of swimming in river, 1 case with the
history of catching tadpoles when young, 1 case with the history of eating snake gall,
and 1 case with the history of traveling abroad all the year round. And 11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raziquantel, 4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raziquantel, and 1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praziquantel and albendazole, all the 15 cases obtained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Conclusion Eating raw frog meat and tadpoles are the main causes
of metacercariae infection.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people's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Key words] Sparganosis mansoni; Clinical feature; Therapy; Prevention
曼氏裂头蚴病为曼氏迭宫绦虫的中绦期裂头蚴在人体寄生所致疾病。曼氏迭宫绦虫第一
中间宿主为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为蛙、蝌蚪等,蛇、鸟类等多种脊椎动物可作为其转续宿
主[1];其终末宿主主要为猫、犬等哺乳动物;人可成为其第二中间宿主、转宿主甚至是终末
宿主[2]。人体感染曼氏裂头蚴的途径主要有 2 种:一是通过皮肤、黏膜侵入感染,如局部贴
敷生蛙肉、蛙皮、蛇肉、蛇皮等;二是消化道感染,如吞食活蛙、蝌蚪或食用未煮熟的蛙肉、
蛇肉,误食被原尾蚴感染的剑水蚤等[3]。曼氏裂头蚴通常寄生在人类宿主的皮下、眼部、内
脏、中枢神经系统等多个组织和部位,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裂头蚴病,裂头
蚴进入人脑后,其代谢产物会对脑组织产生影响,虫体的不断游走也会给脑组织带来不可修
复的损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曼氏裂头蚴病呈全球性分布,多见于东亚和东南亚各国[4]。目前我国已有数千例曼氏裂
头蚴病病例报道[5],广东、吉林、湖南、福建、海南、四川、上海云南、河南、江苏等均有
病例报道,其中广东报道的病例数位居首位[6],近年来江苏也有不少病例报道[7-8]。本研究
回顾性分析了 2016-2019 年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确诊的 15 例曼氏裂头蚴病病例,对
其流行病学资料以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预后等情况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2016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确诊的 15 例曼氏裂
头蚴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确诊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裂头蚴病的诊断》 (WS
[9]
438-2013)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曼氏裂头蚴 IgG 抗体。
1.2 资料收集 收集上述病例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籍贯、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
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转归等信息。
1.3 统计分析 采用 Excel 2010 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基本情况及检查结果 15 例确诊病例中,男性 8 例,女性 7 例,男女性别比为 1.14∶
1。患者年龄 3-61 岁,平均年龄(34±19.6)岁。因寄居部位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可
表现为皮下结节、腹部症状、颅内占位、肺部症状等,1 例患者无自觉症状,因车祸导致头
部外伤后行头颅 CT 检查时被发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南京 2 例病例为姐妹关系,其他病例
无家庭聚集性。免疫检查示血清曼氏裂头蚴 IgG 抗体均为阳性,其中 2 例患者交叉囊虫 IgG
抗体阳性,1 例患者交叉细粒棘球蚴绦虫 IgG 抗体阳性。病理学检查示 11 例虫体均为曼氏
裂头蚴。患者具体资料见表 1。
表 1 15 例曼氏裂头蚴病患者资料
Tab.1 Data of 15 cases of sparganosis mansoni
病理学检 免疫学 预后随访
病例 性 年龄 查 检查(曼
年份 籍贯 流行病学史 寄生部位 临床症状 治疗
编号 别 (岁) 氏裂头
蚴 IgG)
咳嗽、咯血伴胸腔积 无 + 治愈
1 女 4 云南 生食蛙肉 肺部 吡喹酮

幼时生食蛙 虫体片段 + 治愈
2 女 20 安徽 皮下 腹部皮下结节 手术+吡喹酮

江苏 活吞蛙 40 余 腹痛、腹胀,腹部皮 完整虫体 + 治愈
2016 3 男 61 腹腔+皮下 手术+吡喹酮
江阴 只 下游走性结节
江苏 食用未煮熟 腹部皮下游走性结 完整虫体 + 治愈
4 男 56 皮下 手术+吡喹酮
丹阳 的蛙肉 节
江苏 完整虫体 + 治愈
5 男 10 幼时捉蝌蚪 皮下 腹部皮下结节 手术+吡喹酮
无锡
无明确流行 右大腿内侧皮下游 完整虫体 + 治愈
6 女 51 江西 皮下 手术+吡喹酮
病 走性结节
江苏 活吞蝌蚪数 无 + 治愈
7 女 52 腹腔 发热、腹痛、腹胀 吡喹酮
南京 次
江苏 活吞蝌蚪数 无 + 治愈
2017 8 女 50 腹腔 发热、腹痛、腹胀 吡喹酮
南京 次
江苏 虫体片段 + 治愈
9 男 42 生食蛇胆 皮下 大腿皮下结节 手术+吡喹酮
盐城
发热、头痛、抽搐、 完整虫体 + 治愈
10 女 44 重庆 生食蛙肉 颅内 手术+吡喹酮
意识障碍
头痛、抽搐、意识障 完整虫体 + 随访治疗
2018 11 男 13 安徽 河里游泳 颅内 手术+吡喹酮
碍 中
江苏 无明确流行 无 + 随访治疗
12 男 40 颅内 无症状 吡喹酮
无锡 病史 中
江苏 无明确流行 腹部皮下游走性结 完整虫体 + 治愈
13 男 3 皮下 手术+吡喹酮
苏州 病史 节
2019
江苏 非洲、孟加拉 腹壁皮下游走性结 完整虫体 + 治愈
14 男 35 皮下 手术+吡喹酮
南京 国等出差史 节
江苏 食用未煮熟 完整虫体 + 治愈
15 女 31 皮下 右大腿内侧结节 手术+吡喹酮
无锡 的蛙肉

2.2 治疗及转归情况 8 例单纯皮下结节的患者给予手术切除病灶取出虫体,经眼科检查、


CT 扫描排除眼部、脑部寄生虫后,给予吡喹酮口服治疗(40mg·kg-1·d-1, tid·5 d)
,连续
治疗 2-4 个疗程,随访 1 年未见新发病灶,血清曼氏裂头蚴 IgG 抗体转为阴性,表明均已治
愈。1 例腹腔感染伴皮下结节的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取出虫体,并给予吡喹酮口服治疗
2-4 个疗程(50 mg·kg-1·d-1, tid·5d)。颅内感染的 3 例患者中,出现头痛、频发抽搐症状
的 2 例患者给予开颅手术,取出完整虫体,术后给予吡喹酮口服治疗 4-6 个疗程(50
mg·kg-1·d-1, tid·10d)
,治疗后患者头痛及抽搐症状减轻,近期随访复查,患者血清裂头
蚴 IgG 抗体 1 例已转阴,1 例为弱阳性,头痛、抽搐未再发作。1 例无临床症状颅内感染患
者给予长时程大剂量吡喹酮口服(60 mg·kg-1·d-1, tid·10d)治疗,现已服药治疗三个疗
程,患者第一疗程服药治疗时出现头痛症状,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对症缓解,其后服药治
疗未出现明显不适,2020 年 7 月随访该患者,CT 显示脑部感染部位水肿消退,病灶缩小、
钙化,恢复良好。腹腔、肺部感染的 3 例患者给予吡喹酮口服治疗(50 mg·kg-1·d-1, tid·5
d),连续治疗 2-4 个疗程,症状逐渐减轻、消失,复查血曼氏裂头蚴 IgG 抗体已转阴。
3 讨论
人类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原因是食用生或未煮熟的蛙肉、蝌蚪或用蛙肉、蛇皮敷伤口
等,本次调查发现,因生食蛙肉、蝌蚪感染的患者有 8(53.3%)例,主要感染原因为患者
听信民间偏方,认为生食蛙、蝌蚪有清热、祛毒、治疗疾病的效果。因此,在防治中应加强
对公众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不生食蛙、蛇、蝌蚪,不用蛙肉、蛇皮等贴敷伤口,
不饮用生水,不去野外游泳,杜绝使用无治疗效果的偏方等;对于有过此类生食、误食的人
群,一旦出现发热、腹痛、头痛、游走性结节,应及早就诊、正规治疗,避免产生严重的危
害。此外,本研究中有 3 例患者无明显相关流行病学史,提示有必要对曼氏裂头蚴病可能的
感染方式进行更为详尽的调查。
曼氏裂头蚴寄生部位最常见于人体皮下,近年来由于 CT、MRI 等先进仪器的使用,颅
内感染的确诊病例在逐年增多。曼氏裂头蚴在人体可存活 12 年,甚至有超过 36 年的报道[10],
其对人体的危害远大于成虫,其严重程度因裂头蚴移行和寄居部位不同而异,皮下裂头蚴病
一般表现为游走性皮下结节,常累及皮下表浅部位,如四肢、腹部、背部、乳房、颈部等的
皮下,结节可呈椭圆形、不规则条索状,若有炎症时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或触痛,或
有荨麻疹。肺部裂头蚴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发热、胸闷、胸腔积液等,
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时容易出现误诊[11]。中枢神经系统裂头蚴病主要见于脑部,
病灶常为单个,临床表现类似脑瘤,CT 、MRI 等影像学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裂头蚴病有较
高的诊断价值[12]。CT 检查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内不规则形、境界不清的低密度影,其内可见
结节状或条带状等稍高密度影;MRI 增强扫描出现小环状、串珠状或匐行管状强化,特别
是特征性的环套环的“绳结”状强化,通过 MRI 特征性表现有利于此病的诊断并可与颅内
肿瘤进行鉴别[13]。
曼氏裂头蚴患者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率高,本研究的 15 例患者血清免疫学检查均为阳
性。血清免疫学检测方法创伤小,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简单、快速、经济,是一种有效的
辅助诊断方法[14]。ELISA 检测曼氏裂头蚴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可达到 85.7-100%和
95.7%[15],本次研究中确诊的 15 例患者血曼氏裂头蚴 IgG 抗体检测均为阳性,但曼氏裂头
蚴血清免疫学检测易与其他寄生虫(囊虫病、包虫病、并殖吸虫病等)存在交叉反应[16],
如本研究中 2 例交叉囊虫 IgG 抗体阳性,1 例交叉细粒棘球绦虫 IgG 抗体阳性,提示在临床
诊治过程中应充分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寄生虫检测抗体进行诊断。
目前治疗曼氏裂头蚴的首选方法是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取出虫体,取虫时注意虫体的完整
性,尤其是头节是否取出,否则术后易复发。术后需结合药物治疗,一般选用吡喹酮口服。
吡喹酮对曼氏裂头蚴杀虫效果较好,有研究显示,采用吡喹酮(总剂量 1 800 mg/kg,4d)
治疗裂头蚴感染小鼠 1 周后其减虫率为 70.83%[17]。林炳亮等[18]应用吡喹酮治疗 8 例皮下结
节型裂头蚴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见复发。有研究表明,小鼠感染曼氏裂头蚴不同剂
量阿笨达唑治疗后最大减虫率仅为 36.4%[19],单独使用阿笨达唑治疗曼氏裂头蚴感染效果不
佳,临床治疗中可选用吡喹酮与阿苯达唑联合使用。对于部分裂头蚴病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
的患者可给予单纯药物口服治疗,本次研究中对 1 例肺部感染、2 例腹腔感染、1 例颅内无
症状感染患者均采用了吡喹酮口服治疗,药物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病情、感染部位给予适当的
剂量,特别是颅内感染患者,要给予大剂量、长疗程的吡喹酮口服。
综上所述,生食蛙肉、蝌蚪仍是感染曼氏裂头蚴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健
康意识,降低感染曼氏裂头蚴的风险。曼氏裂头蚴病临床表现各异,容易误诊,对该病的诊
断应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免疫学检测、影像学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参考文献
[1] Lu G, Shi DZ, Lu YJ, et al. Ret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sparganosis in mainland
China from 1959 to 2012[J]. Epidemiol Infect, 2014, 142(12): 2654-2661.
[2] 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136-139.
[3] 王仁辉, 胡甲丰, 柳建发. 曼氏裂头蚴病研究进展[J]. 地方病通报, 2005, 20(2): 83-84,
101.
[4] 蔺西萌,王中全. 我国曼氏裂头蚴病临床特征概述[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 6(6):
467-468, 471.
[5] 唐贵文, 陈艳. 不同理化因素对曼氏裂头蚴感染性的影响[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
杂志, 2011, 29(5): 368-371.
[6] 林燕锋,杨普贤,徐国洪,等.清远市市售蛙类曼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J].热带医学杂
志,2014,14(12):1649-1650.
[7] 周菊静. 江阴市 3 例曼氏裂头蚴病病例报道[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1,23(1): 110.
Zhou JJ. Three cases report of sparganosis mansoni in Jiangyin City[J].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2011,23(1):110.
[8] 陈海峰, 华海涌, 唐凤, 等. 江苏省 1 例脑部曼氏裂头蚴病的诊治[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杂志, 2012, 24(6): 736-738.
[9]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裂头蚴病的诊断》:WS 438-2013[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12-01.
[10] 李莉莎,林金祥,张榕燕. 人体寄生曼氏裂头蚴超过 36 年报告[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25(8):830-831.
[11] 赵德军, 王悦虹. 肺曼氏裂头蚴病 6 例诊治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1): 20-21.
[12] Gao B,Wang XJ. Neuro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a child with cerebral
sparganosis[J]. J Neurosurg , 2006, 105(6): 470-472.
[13] 丁耀军, 柳健. 脑裂头蚴病的 CT、MRI 诊断[J]. 江西科学, 2017, 35(5): 698-701.
[14] 徐玉敏, 谢青, 李世波, 等. 曼氏裂头蚴病 12 例临床特点分析[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8, 7(3): 326-329.
[15] 徐芸, 万慧, 洪道俊, 等. 123 例曼氏裂头蚴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观察[J]. 江西医药,
2017, 52(4): 286-289.
[16] 仝德胜, 刘一新, 唐凤.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4 种寄生虫感染效果[J]. 中国血吸虫病
防治杂志, 2013, 25(3): 327-328.
[17] 李楠, 蔺西萌, 崔晶, 等. 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的疗效观察[J]. 中
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0, 22(1): 51-55.
[18] 林炳亮, 陈禄彪, 张晓红, 等. 广东 11 例裂头蚴病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3, 24(S1): 79-80.
[J].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2003,24(3):79-80.
[19] 崔晶, 王明明, 赵雨薇, 等. 阿苯达唑对曼氏裂头蚴感染小鼠的疗效观察[J]. 中国寄生
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2, 30(1): 71-7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