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已獲著作權人授權利用,由

法源資訊重新校編

刊登於月旦裁判時報第 32 期,2015 年 2 月,第 14-22 頁。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
一二號民事判決

陳聰富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案例事實
甲以乙名義,偽造汽車新領牌照登記書等文件,向臺北市監理所申請核發汽車牌照,
臺北市監理所承辦人員丙,明知上開文件係屬偽造,於公路監理資訊系統上進行車身號
碼修改,對偽造不存在的車輛予以車籍登記後,核發汽車牌照。甲持上開汽車牌照,向
丁銀行辦理貸款,丁銀行貸與一千一百七十萬元。該貸款於受償一百餘萬元後,其餘貸
款未受清償。因該等車輛不存在,丁銀行無從依動產擔保予以拍賣受償,乃起訴請求臺
北市監理所為丙之行為負國家賠償責任。

爭點
本案之爭點在於,承辦人員丙故意偽造車籍資料,核發實際上不存在之汽車的汽車
牌照,致丁銀行受有貸款債權無法獲得清償之損失,是否應依侵權行為法負損害賠償責
任?又加害人丙服務於臺北市監理所,後者是否因丙之侵權行為,而應負國家賠償責任?

判決理由

壹、原審判決
丁銀行主張丙利用執行審核汽車新領牌照業務之機會,進行車身號碼修改等與職務
相關連之行為,符合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二項規定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之行為,固屬可
採。
惟按國家損害賠償,除依國家賠償法規定外,適用民法規定。而民法第一八四條第
一項前段與後段,為相異之侵權行為類型,前段保護之法益為私法上權利,包括人格權、
身分權、物權及智慧財產權等,至於債權或純粹經濟財產上之損失,則不包括在內。蓋
因債權僅具相對性而不具典型公開性,僅得對特定債務人行使,如第三人侵害債權,尚
不致使債權消滅,所侵害者,僅為債權不能受清償之利益,即純粹經濟上之損失,須第

1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已獲著作權人授權利用,由
法源資訊重新校編

三人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為之,始成立侵權行為。是債權等純粹經濟財產之利益
受侵害者,僅得依保護一般法益之該項後段規定,請求賠償。
【月旦裁判時報第 32 期,2015
年 2 月,第 14 頁】

茲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二項前段規定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既限於公務員於執行
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是該項前段保護之客體,
係人民自由與權利,亦不包括純粹經濟上之損失。查丙與甲等人偽造不實車籍資料,登
載及核發不實牌照之行為,並非侵害丁銀行之自由或權利之行為,丁銀行縱因誤信而核
貸,而有貸款債權未能受清償,其仍保有對於各該貸款人之借款或損害賠償債權,丁銀
行自不得就此項純粹經濟上之損失,依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二項前段規定,請求賠償。

貳、最高法院判決
倘上訴人(丁銀行)於核貸時確實審核,而非僅以書面審查為主要或唯一依據,並
確實核對車身及引擎號碼,即可輕易查知申請貸款之標的車輛並不存在,將不致核准貸
款及撥款,故丙不實製作審核通過文件在先之所為,通常不致發生丁銀行之損害,即難
認有相當因果關係存在。

解析
債權為權利的一種,應受侵權行為法保護,屬於侵權行為法保護的客體,在學說上
並無爭議。所生爭議者為,在侵權責任法上,如何適度保護債權。在我國民法第一八四
條規定分為三個侵權類型後,在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1,故意侵害債權時,被害人得依民
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後段,請求損害賠償,在學說上並無爭議。有爭議者為,債權是否
成為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保護的客體,亦即第三人因過失不法侵害他人債權時,
是否成立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的侵權責任,成為學說與實務爭論的核心。例如,
出賣人甲於訂立汽車買賣契約後,因過失而遲延交付汽車於買受人乙,致乙亦遲延交付
汽車於次買受人丙。丙得否依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請求甲負損害賠償責任?
關於債權是否為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的「權利」,學說如下:

一、肯定說
基於權利不可侵的義務,任何權利既受法律保護,當不容任何人侵犯,物權為然,
債權何獨不然。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所保護的客體為權利,凡是私法上所承認之
權利,均屬該條權利之範圍。從文義解釋,債權為私法上的一種權利,應解釋為該條項

1 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致債權人之債權無從實現時,係屬債務不履行,屬於契約法的問題,債權人不得依侵權行
為法請求損害賠償。最高法院 43 年台上字第 752 號判例:
「侵權行為,即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行為,屬於所謂違
法行為之一種,債務不履行為債務人侵害債權之行為,性質上雖亦屬侵權行為,但法律另有關於債務不履行之規
定,故關於侵權行為之規定,於債務不履行不適用之。」

2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已獲著作權人授權利用,由
法源資訊重新校編

的權利,加害人過失侵害債權,亦成立該條項的侵權責任2。學說上甚至認為,民法第一
八四條第一項前段所規定之權利,包含利【月旦裁判時報第 32 期,2015 年 2 月,第 15 頁】
益,因此該條所稱之權利,是否包含債權,乃是「虛假的議題」
,並無必要,行為人具有
過失等責任要件,即足以成立侵權責任3。

二、限制的肯定說(又稱「折衷說」)
孫森錢教授認為,在通常情形,第三人之行為固不足以構成侵害債權之結果,惟如
第三人行為足以使債權歸於消滅或導致債務人因而免除給付義務者,則有民法第一八四
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適用。反之,如第三人之侵害,不致於使債權消滅或債務人因而免
給付義務者,無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之適用,須符合同條項後段規定,具備故意
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時,始成立侵權責任4。

三、否定說
王澤鑑教授主張,債權係屬相對權,只能對抗債務人,第三人不負任何義務。債權
不具典型的社會公開性,第三人難以知悉,同一個債務人的債權人有時甚多,加害人的
責任將無限擴大,不合社會生活上損害合理分配原則。為維護債務人的意思自由及社會
經濟生活的競爭,應作限制性解釋。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後段,足可作為侵害債權的
規範基礎,無須適用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的規定5。
上述學說爭議,就肯定說而言,其認為若債權非屬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所規
定的權利,「將導出債權非權利之結果,滋生概念上之無限混淆」6。惟查,債權係屬權
利,上開否定說並未予以否認,在法學方法論上,應探究者為,該條項前段所稱之權利,
是否應做目的性限縮,而不包含債權。
以下就侵害債權的相關案例分析之。

壹、故意侵害債權
一、二重買賣
甲出賣某屋予乙,又出售該屋予丙,並移轉登記予丙,乙得否依侵權行為法之規定,
向丙請求損害賠償?
依肯定說之見解,本案有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適用,但因丙之行為不

2 王伯琦,民法債編總論,1997 年,73 頁;姚志明,侵權行為法研究(一),2002 年,25 頁;姚志明,侵權行為


法,2014 年,63 頁。
3 陳忠五,侵權債權的侵權責任-學說與實務現況分析,收錄於:民法研究基金會編,孫森焱前大法官八秩華誕祝
壽論文集,民事法之思想啟蒙與立論薪傳,2013 年,608-609 頁;陳忠五,第三人侵害債權的侵權責任,收錄於:
司法院謝前副院長在全七秩祝壽論文集,物權與民事法新思維,元照,2014 年,361 頁。
4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 ,2012 年,214-215、243 頁。
5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2010 年,219 頁。
6 邱聰智,債編總論,2000 年,161 頁。

3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已獲著作權人授權利用,由
法源資訊重新校編

具備「違法性」
,因此不構成侵權行為。依限制的肯定說,出賣人甲依民法第二二六條規
定對買受人乙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僅導致給付標的內容或性質變更,並未導致債權消滅
或債務人免給付義務,故不適用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而不成立侵權責任。
但若丙專以損害他人之債權為主要目的,有背於善良風俗時,應負侵權責任。至於否定
說則認為,基於經濟上自由競爭,發揮物之效用,無論丙是否知【月旦裁判時報第 32 期,
2015 年 2 月,第 16 頁】悉甲與乙間的契約存在,均無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
適用,而不成立侵權責任。但若丙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乙,則應依同
條項後段規定負侵權責任7。
最高法院三十一年上字第八九一號判例謂:
「被上訴人甲雖於民國二十七年二月間,
已將訟爭之稻田二畝二分賣與被上訴人乙,至同年十二月問始重賣於上訴人,然如被上
訴人乙所受所有權之移轉未經登記,而上訴人所受之移轉已經登記,則依上開說明,自
不得以被上訴人乙受移轉在先,遂認上訴人所受之移轉為無效。……至上訴人如果明知
被上訴人乙已受所有權之移轉,乘其未經登記,唆使被上訴人甲更行移轉於自己而為登
記,致被上訴人乙受其損害,誠係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依民法第
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後段之規定,應負賠償責任。」
最高法院係以後買受人明知前買受人已經買受系爭土地,且「唆使」出賣人更行出
售並移轉系爭土地,而構成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後段規定的侵權責任,其結論與限制
的肯定說及否定說相同。

二、誘使債務人違約
在職場上,甲明星球員與乙球隊訂立球員契約後,丙球隊進行「挖角」行為,使甲
球員跳槽,丙球隊是否應負侵權貴任?
此類挖角跳槽行為,乙球隊的債權雖因而受侵害,但無論依限制的肯定說或否定說,
丙均不構成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侵權責任。至於肯定說,則以丙之行為具
備違法性,而成立同條項前段之侵權責任8。
在本案,因丙球隊故意誘使違約,形成不正當競爭,係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
害予乙,應依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後段規定負侵權責任。英國法採相同見解,經典案
例為 Lumley v. Gye 案,該案原告與著名歌劇家 Johana Wagner 訂立獨家演唱契約,但被
告歌劇院以高額演唱費引誘 Johana 違約至其劇院演唱。本案法院判決,原告除得向 Johana
歌唱家請求違約之損害賠償,並得向被告請求損害賠償,蓋原告的契約上權利確實受到
侵害9。

7 孫森焱,同註 4,216 頁;王澤鑑,同註 5,221 頁。


8 陳忠五,第三人侵害債權的侵權責任,同註 3,379 頁。
9 (1853) 2 E. & B. 216.

4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已獲著作權人授權利用,由
法源資訊重新校編

三、合謀脫產
最高法院一般認為,第三人如知悉債權存在,而與債務人合謀,以詐害行為,使債
權人之債權無法實現者,債權人得請求第三人損害賠償10。例如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
上字第二一九四號民事判決;
「查債權之行使,通常雖應對特定之債務人為之,但第三人
如與債務人合謀,使債權人之債權無法實現時,【月旦裁判時報第 32 期,2015 年 2 月,第
17 頁】債權人因此所受之損害,自得依侵權行為之法則,向該第二人請求賠償。上訴人
主張:何○正欠伊二千一百萬元未還,與知情之何○志通謀為虛偽之意思表示,將何○
正所有系爭房地移轉登記予何○志,何○志並將之設定最高限額六百萬元之抵押權予台
○銀行,致伊無從就系爭房地取償而受有損害等語,倘非虛妄,依首開說明,其自得依
侵權行為之法則,請求何○志塗銷登記或以金錢賠償其所受之損害。」
在本件案例,第三人與債務人合謀,將買賣標的物移轉登記,並設定抵押權於台○
銀行,使債權人之債權無法獲得滿足。最高法院固然肯定債權人得依侵權行為法則,請
求第三人賠償,但未說明法律基礎。按本案之債權並未消滅,依限制的肯定說或否定說
之見解,均須於符合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後段規定,即第三人出於故意行為,始成立
侵權責任11。
至於債權人得否向債務人請求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最高法院採取否定說,於七十
五年度台上字第二二六九號及七十年度台上字第三一六八號判決謂:
「債務人與第三人通
謀移轉其財產權,其目的雖在使真正債權人之債權無法行使,而負債務不履行之責任,
但債務人處分自己之財產,原得自由為之,不得謂為故意不法侵害債權人之權利,債權
人如本於侵權行為訴請塗銷登記時,僅得向登記名義之第三人為之,不得以債務人為共
同被告一併為請求。」惟債務人既自行勾串第三人合謀而侵害債權,顯係故意以背於善
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債權人,仍應依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後段規定,負賠償責任,
較為合理。

四、侵害債權歸屬:第三人清償
第三人非真正債權人,卻以債權受領人自居,而受領債務人的清償,因而侵害真正
債權人的債權者,如甲持有乙債權人簽名的收據,受領債務人丙的清償,致乙的債權消
滅(民法三○九 II),乙得否請求甲負侵權責任?
限制的肯定說認為,由於債務人之清償有效,債權人乙對於原來債務人丙已無債權
可資行使,債權歸屬受到侵害,因而成立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侵權責任12。

10 參見最高法院 87 年度台上字第 426 號民事判決:「查債務人於將受強制執行之際,以詐害行為將其所有不動產移


轉登記與第三人,使債權人之債權無法實現,如第三人知悉債權之存在及其侵害之事實,而與之合謀,難謂無故
意不法侵害他人權利之情事,債權人似非不得依侵權行為之法則請求其賠償損害。」
11 孫森焱,同註 4,216 頁;王澤鑑,同註 5,221 頁。
12 孫森焱,同註 4,214 頁。

5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已獲著作權人授權利用,由
法源資訊重新校編

依否定說,本案加害人甲明知其無債權,故意趁丙不知情,而受領清償,致債權消滅,
係屬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應依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後段規定成
立侵權責任。
再如,甲對乙有價金債權,讓與於丙。乙於接獲債權讓與通知前,仍向甲為給付,
甲受領之,致丙之債權因而消滅(民法二九七 I),丙得否向甲請求損害賠償?
在此例,限制的肯定說認為,債權歸於消滅,係屬債權歸屬之侵害,應成立第一八
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侵權責任。惟依否定說,甲係故意受領乙之清償,應依民法第一
八四條第一項後段規定成立侵權責任。

貳、過失侵害債權【月旦裁判時報第32期,2015年2月,第18頁】
一、侵害債務人人身或給付標的物
第三人侵害債務人生命、身體或健康,或毀損給付標的物,致債務人無法對債權人
履行債務者,如醫護人員因醫療疏失致病患病情惡化,無法及時返回工作崗位,因此耽
誤雇主的正常業務營運。又如甲歌手與乙餐廳訂有演唱合約,甲於途中被丙開車撞傷,
致乙餐廳顧客減少,受有損害。再如,甲出售房屋予乙,嗣後丙不慎燒毀系爭房屋,致
甲無法如期交屋,乙因而受損害。
依限制的肯定說,病患、歌手或房屋出賣人等債務人均依民法第二二五條第一項規
定免除給付義務,加害的第三人(醫師、駕駛人,失火人)因過失而侵害債權,應負民
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侵權責任13。肯定說認為,在本案例,可認為第三人無
法遇見債權是否存在、債權人為何人、債權內容或範圍如何等,並無「故意或過失」
,而
不成立侵權責任14。否定說則認為,加害的第三人不成立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
侵權責任,但於第三人故意侵害債權人,如加害人故意使乙餐廳無法營業,使甲出賣人
無法如期交屋,致買受人受損害時,得成立同條項後段規定的侵權責任。
對此,最高法院採取否定說之見解,認為須加害人故意加損害於他人時,始負侵權
責任。在最高法院五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五○四號判決:
「債權亦具有不可侵性,依故意
或過失侵害他人之債權者,固應負侵權行為上之責任,但此以第三人之行為對債權之存
續或其法律上效力有直接影響者為限。例如第三人以侵害他人之債權之意思,毀滅其特
定之標的物件時,或故意對債務人之身體加以拘束使其不能為債權標的之特定給付時等
是。」
又在最高法院於七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二一一一號判決,法院認為加害人故意以妨害
自由之方式(即挖掘深溝、架設鐵絲網、圍籬等)
,以強暴妨害他人行使權利,使承租人

13 孫森焱,同註 4,214-215 頁。
14 陳忠五,第三人侵害債權的侵權貴任,同註 3,382 頁。

6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已獲著作權人授權利用,由
法源資訊重新校編

無法使用承租之土地,因而受有損害者,加害人之侵害行為,已導致承租權受有損害,
承租人就已支付之租金損失,得請求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
關於租賃權之侵害,致損失已支付之租金,最高法院以「承租權」受有侵害,所生
租金之損失(經濟上損失)
,作為判決基礎。本案係加害人明知而故意以非法方法侵害租
賃權,而成立侵權責任。

二、履行債務遲延
如出賣人甲與買受人乙訂立汽車買賣契約,甲因過失而遲延交付汽車於人乙,致乙
亦遲延交付汽車於次買受人丙。丙得否依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請求甲負損害賠
償責任?
在本案,依限制的肯定說,買受人丙並無權利受侵害,蓋其仍得向乙請求債務不履
行之損害賠償,尚未發生債權消滅或債務人乙免除給付義務之情事,不構成第一八四條
第一項前段規定之侵權責任。又丙所受損害係屬純粹經濟上【月旦裁判時報第 32 期,2015
年 2 月,第 19 頁】損失,且前買受人乙僅因過失而遲延交付汽車,並無故意侵害債權之
情事,亦不成立同條項後段規定之侵權責任。此項結論,與否定說完全相同。至於肯定
說,則會以甲之行為欠缺故意或過失,而不成立侵權責任。

綜合檢討
茲就上開案例,整理於下表。
在二重買賣案件,肯定說認為,雖適用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但第三人非故
意買受時,因不具備「不法性」
,而不成立侵權責任。在限制的肯定說及否定說,原則上
第三人均不成立侵權責任,須符合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後段之規定,始成立侵權責任。
在誘使違約及合謀脫產的案件,加害第三人不僅故意侵害債權,且其行為均可認為
係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債權人,依限制的肯定說及否定說,被害人得依民
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後段規定,主張損害賠償。但依肯定說,則構成同條項前段規定之
侵權責任。
在第三人清償案件,肯定說及限制的肯定說均認為,債權歸屬受到侵害,而成立民
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侵權責任。但否定說則認為,加害第三人既有故意,應
成立同條項後段規定的侵權責任。
綜合觀之,在故意侵害債權之案例,無論何種學說,加害第三人侵權債權,均應負
侵權責任,僅是適用的法條依據不同而已。肯定說認為,一概適用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
段規定,但於行為人無故意時,則以「過失」或「不法性」要件不具備,而不成立侵權
責任。
在過失侵害債權之案例,如過失侵害債務人人身或給付標的物,致債務人給付不能,

7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已獲著作權人授權利用,由
法源資訊重新校編

肯定說認為,縱使應適用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但因加害第【月旦裁判時報第 32
期,2015 年 2 月,第 20 頁】三人不構成「過失」或「不法性」要件,而不成立侵權責任。
限制的肯定說認為,此情形得以成立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之侵權責任。反之,否定說
則認為,既不適用同條項前段規定,亦不符合同條項後段規定,因此不成立侵權責任。

案例類型 肯定說 限制的肯定說 否定說

1.二重買賣 §184(I)前段/無「不法性」 §184(I)後段 §184(I)後段

2.誘使債務人 §184(I)前段 §184(I)後段 §184(I)後段


違約

3.合謀脫產 §184(I)前段 §184(I)後段 §184(I)後段

4.第三人清償 §184(I)前段 §184(I)後段 §184(I)後段

5.過失侵害債 §184(I)前段/無「故意或 §184(I) 前段/成立 非權利/非故意/


務人人身或給 過失」
、無「不法性」/不 侵權責任 不成立侵權責任
付標的物 成立侵權責任

6.過失履行債 §184(I)前段/無「故意或 非權利/非故意/ 非權利/非故意/


務遲延 過失」
、無「不法性」/不 不成立侵權責任 不成立侵權責任
成立侵權責任

在過失履行債務遲延,致債務人無法給付對債權人之債務時,肯定說認為,雖適用
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但因不具備「過失」或「不法性」要件,而不成立侵權責
任。反之,限制的肯定說及否定說則認為,既不適用同條項前段規定,亦不符合同條項
後段規定,因此不成立侵權責任。
綜合言之,肯定說認為,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包含「權利」及「利益」
,再以
該條項規定的其他要件(過失或不法性)
,作為判斷侵權責任是否成立的基礎,形同放棄
第一八四條對於權利客體進行區別待遇的價值判斷,而將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的
「權利」要件完全排除,不再作為侵權責任成立的要件。此項見解,無非係受到法國法
及日本法的影響所致。該二國民法關於侵權責任之成立,即無權利與利益之區別,而以
「違法性」
(法國法的「過錯」
、日本法的「不法」)作為價值衡量標準15。此項論述,固
有所據,但與我國法的侵樣責任類型規定不符,尚難採取。
就限制的肯定說而言,在故意侵害債權的案例(二重買賣、誘使債務人違約、合謀
脫產、第三人清償)
,其法律適用與判斷結果,與否定說大致相同。唯一不同者,在於第
三人清償之案例。限制的肯定說認為,第三人清償時,債權歸屬受侵害,應依第一八四

15 陳聰富,論侵權行為法之違法性概念,收錄於:侵權違法性與損害賠償,2008 年。

8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已獲著作權人授權利用,由
法源資訊重新校編

條第一項前段成立侵權責任。但此時,第三人係故意受領債權致債權消滅,依否定說,
成立同條項後段規定的侵權責任,無須成立前段之侵權責任,說理上並無不妥。
在過失侵害債權案例中,就過失履行債務遲延案例,限制的肯定說與否定說,並無
不同。但就過失侵害債務人人身或給付標的物案例,限制的肯定說認為,應依第一八四
條第一項前段成立侵權責任。惟按加害之第三人無從知悉債權存在,卻令其負責,不免
過度擴大侵權責任。基於維護行為人活動自由,應採取否定說,以加害人故意以背於善
良風俗之方法,致人損害,始成立同條項後段規定之侵權責任,較為合理。
按我國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侵權責任,與法國民法及德國民法之規
定,均有不同,採取德國法嚴格限制該條項規定,限於絕對權,固無必要,但肯定說採
取法國法或日本法之見解,而以不法性作為替代權利與利益區別的判斷標準,亦與我國
明文規定不符。至於限制的肯定說,與否定說的差異,在於第三人清償及過失侵害債務
人人身或給付標的物之案例,為保護行為人的活動自由,應以否定說較為可採。
基於我國民法第一八四條規定之侵權責任類型化,權利與利益的區別作為一項侵權
責任成立的判準,難以認為該條第一項前段規定之權利得以包含利益,否則侵權責任類
型的判準將因而喪【月旦裁判時報第 32 期,2015 年 2 月,第 21 頁】失。至於債權作為相
對權,欠缺社會上典型的公開性,為維護行為人的活動自由及市場競爭秩序,債權之侵
害所生損害,通常為給付利益的喪失,性質上類似於純粹經濟上損失,該條第一項前段
規定之權利應不包含債權在內,以符合公平原則。
此項否定說之見解,逐漸為我國實務界近年判決所採取16。例如最高法院九十九年
度台上字第一七○四號判決,被告為 A 公司負責人,以 A 公司名義向原告公司下單大量
採購產品,迅即轉售。被告再自 A 公司領取大量現金及財物,掏空 A 公司資產後,該公
司宣布停止營業,原告乃依侵權責任請求被告賠償損害。
最高法院判決:
「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
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定有明文。本
項規定前後兩段為相異之侵權行為類型,前段保護之法益為權利,後段則為一般財產上
利益。而債權為相對權,存在方他、當事人問,因不具公示性,原則上並非該項前段所
稱之權利,即不得作為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之客體,惟第三人若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
方法,使債權人無法自債務人處獲得清償,該第三人即應就債權人不能受清償之利益,
依後段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據此,倘 A 公司已無資產足以給付該公司之貨款本息,
則被告將存款提領一空,卻未能示明提領之必要及其目前所在,應構成故意以背於善良
風俗方法加損害於原告之侵權責任。

16 陳忠五,侵權債權的侵權責任,同註 3,598 頁。

9
「債權侵害之侵權責任-評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已獲著作權人授權利用,由
法源資訊重新校編

結論
在上開最高法院一○二年度台上字第三一二號民事判決,原審法院採取限制的肯定
說及否定說之見解,認為丙與甲等人偽造不實車籍資料,登載及核發不實牌照之行為,
並非侵害丁銀行之自由或權利之行為,丁銀行縱因誤信而核貸,而有貸款債權未能受清
償,其仍保有對於各該貸款人之借款或損害賠償債權,丁銀行所受損害係屬純粹經濟上
損失,不得依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二項前段規定,請求賠償。
然而本案丙係故意核發不實汽車牌照,目的在於協助甲以不實車籍資料,向丁銀行
申請貸款,顯係以故意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丁銀行,無論依限制的肯定說或否
定說之見解,亦應認為丙之行為,構成民法第一八四條第一項後段規定之侵權責任。但
因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二項前段規定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以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
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為限,不包括純粹經濟上之損失,從
而本案被告臺北市監理所無須為丙之行為負責。
上述結果,使公務員行使公權力致侵害人民純粹經濟上損失時,國家並無損害賠償
責任,在立法論上是否妥當,值得檢討。【月旦裁判時報第 32 期,2015 年 2 月,第 22 頁】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