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9

单位代码 1 0 4 75


学 号 1 04 7 5 4 1 7 0 5 63

分 类 号 J6 1 6 2

 .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 专 业 学 位 

舒 曼声 乐 套 曲 《 诗 人之 恋 》 的 风格 特征 与 演 唱 实 践


以 个 人 音 乐会 六首 选 曲 为 例


专 业 学 位 领域 : 音乐 声乐

专 业学 位类 别 : 艺 术硕士

申 请 人 : 孔令宇


学 业 导 师 : 冯安君 副教授

二 〇 二〇 年七 月


The Style Features and Singing Practice of Schumann's Vocal Music Suite
<Dichterliebe>
——Take the Six Best Songs for Individual Concerts as an Example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the


Graduate School of Henan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Arts

By
LingYu Kong
Supervisor: Associate Prof.AnJun Feng
July, 2020
关 于 学 位 论 文 独 创 声 明 和 学 术诚 信 承 诺

本人 向 河 南 大 学提 出 硕 士 学位 申 请 。 本人郑 重 声 明 :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是 本 人在 导

师的 指 导 下独立完 成 的 ,
对所 研 究 的 课题 有 新 的 见 解 据 我 所 知 。

除文 中 特 别 加 以 说明 

标 注 和 致谢 的 地 方 外 ,
论文 中 不 包 括其 他 人 已 经 发 表 或 撰 写 过 的 研 究 成 果 ,
也 不 包 括其


他人 为 获得任何教 育 、 科研机构 的 学 位或 证 书 而 使用 过的 材料 。 与 我

同 工作的 同 事 

本 研 究 所 做 的 任何 贡 献 均 已 在 论 文 中 作 了 明确 的说明 并表示 了 谢 意 

在此 本人郑 重 承诺 : 所 呈 交 的 学 位 论 文 不 存 在 舞弊 作 伪 行 为 ,
文责 自 负 

学 位 申 请人 ( 学 位论 文作 者 ) 签名 : 交 子

202 0 年 7 月 23 

关 于 学 位论 文 著 作 权 使 用 授 权 书

本 人经 河 南 大 学 审 核 批 准 授 予 硕 士 学 位 。 作 为 学位论文 的作 者 ,
本人完 全 了 解并 同

意河南 大 学 有关保 留 、 使 用 学位论 文 的 要 求 ,


即 河南 大学 有权向 国 家 图 书 馆 、
科研信 息

机构 、 数 据 收 集 机 构 和 本 校 图 书 馆 等提供 学 位 论 文 ( 纸质 文本和电子文 本 ) 以 供公众检




索 、 查 阅 。 本人 授权 河 南 大 学 出 于 宣 扬 、 展 览 学 校 学 术 发 展 和进 行 学 术 交 流 等 目 的 ,



以 采取 影 印 、 缩印 、 扫 描 和拷 災 等 复 制 手 段保 存 、 汇 编 学 位 论文 ( 纸质 文 本和电子文 本 ) 

( 涉 及保 密 内 容 的 学 位 论 文 在 解 密 后 适 用 本 授权 书 

学 位 获得 者 ( 学 位论 文 作 者 ) 签名 :

猶


2020 年 7 月 23 日

学 位 文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

2020 年 7月 23 日


摘 要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是由 19 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乐派代表人物罗伯特·舒曼所创
作的。在欧洲音乐史中《诗人之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推动了德国及整个欧洲艺术
歌曲的发展。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奉行自由主义的舒曼才华横溢,将自身艺术修养与文
学修养相结合,擅长运用丰富的情感变化来表现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
区别于钢琴曲、咏叹调、交响乐及室内乐的风格特点,舒曼作品的音乐风格呈现主
观性强、自由浪漫的特点,节拍与速度运用独特,钢琴伴奏在演奏时的地位得到进一步
提升。笔者演唱时尊重原谱,在准确表达歌曲中音乐标记术语的同时,结合个人情感进
行二度创作。在德奥艺术歌曲个人独唱音乐会圆满结束后,笔者结合对舒曼艺术歌曲风
格特征的演唱实践感悟,将音乐会中六首选曲从声乐演唱者的视角进行阐释,对音乐风
格特征进行总结,运用科学的演唱技巧与情感构思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在文中笔者结合
音乐理论基础,通过舞台实践后对演唱的认识、经验来阐述个人对舒曼套曲《诗人之恋》
的见解。为各位声乐学者在研究演唱舒曼套曲时出具有可操作意义的学术建议。

关键词:《诗人之恋》,风格,演唱,实践

I
ABSTRACT

The vocal suite<Dichterliebe> was created by Robert Schumann,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German

Romantic School in the 19th century. In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music, <Dichterliebe> is like a bright pearl,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rt songs in Germany and throughout Europe. Through the study, the author

found that Schumann, who pursues liberalism, is talented, combines his artistic cultivation and literary

cultivation, and is good at using rich emotional changes to express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

music.

Different from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piano music, aria, symphony and chamber music, the music

style of Schumann's works is subjective, free and romantic, and the use of beat and tempo is unique. The

status of piano accompaniment in performance is further improved. The author respects the original score

when singing, and expresses the song's music tagging terms accurately, and combines the personal

emotions to create the second degree. After the successful solo concert of German-Austrian art songs,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Schumann's artistic song style characteristics, explained the six

preferred songs in the conce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l singers, and summarized the musical style

characteristics. Use scientific singing skills and emotional conception for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Combin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usic, through the stage practice and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singing, it expounds personal views on Schumann's suite <Dichterliebe>. For vocal scholars to make

operable academic suggestions when studying and singing Schumann's first set of songs.

Key words: <Dichterliebe>, style, singing, practice

III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目 录 ....................................................................................................................................... V
绪 论 ........................................................................................................................................ 1
(一)选题意义 ................................................................................................................. 1
(二)研究现状 ................................................................................................................. 1
(三)研究方法 ................................................................................................................. 2
一、《诗人之恋》创作背景 ...................................................................................................... 5
(一)时代背景 ................................................................................................................. 5
(二)情感背景 ................................................................................................................. 6
二、《诗人之恋》风格特征 ...................................................................................................... 9
(一)旋律走向主观个性 ................................................................................................. 9
(二)节拍、速度运用新颖 ........................................................................................... 11
(三)节奏型运用灵活 ................................................................................................... 12
(四)人声与伴奏相辅相成 ........................................................................................... 14
三、演唱实践的阐述 .............................................................................................................. 17
(一)《灿烂鲜艳的五月里》 ......................................................................................... 17
(二)《从我的眼泪中》 ................................................................................................. 19
(三)《当我凝望着你的眼睛》 ..................................................................................... 20
(四)《我愿把我灵魂陶醉》 ......................................................................................... 22
(五)《莱茵河,圣洁的河流》 ..................................................................................... 24
(六)《笛子和小提琴》 ................................................................................................. 26
四、演唱实践的感悟 .............................................................................................................. 29
(一)刻苦研究作品 ....................................................................................................... 29
(二)加强演唱技术 ....................................................................................................... 30
结 语 ...................................................................................................................................... 33

V
参考文献 .................................................................................................................................. 35
附 录 ...................................................................................................................................... 37
附录 A 学业音乐会节目单 ............................................................................................. 37
附录 B 学位音乐会节目单 ............................................................................................. 39
致 谢 ...................................................................................................................................... 41

VI
绪 论

绪 论

(一)选题意义

舒曼创作的艺术歌曲在世界艺术歌曲的发展中占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笔者
在独唱音乐会中演唱了套曲《诗人之恋》中的作品。《诗人之恋》中舒曼采用第一人称
的创作视角,每首歌的情感相互关联且结构相对独立。套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进一步提
升,出现了钢琴长篇幅的独自演奏。在音乐会中笔者精心选取了《诗人之恋》中六首最
具风格特点的歌曲,分别是第一首《灿烂鲜艳的五月里》、第二首《从我的眼泪中》、第
四首《当我凝望着你的眼睛》、第五首《我愿把我灵魂陶醉》、第六首《莱茵河,圣洁的
河流》、第九首《笛子和小提琴》。在音乐会准备前期,笔者对整首套曲有过一定的学习,
在音乐理论的基础上注重演唱实践技巧,最终在论文中总结阐述个人对舒曼艺术歌曲的
见解,结合歌曲风格特点将六首歌唱的演唱实践进行逐一探究。
通过对这六首歌曲前期的材料收集、中期与导师的共同研究及后期在个人独唱音乐
会的舞台实践,笔者对罗伯特·舒曼的创作思想及作品风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诗人
之恋》是声乐艺术套曲中重要的作品,笔者的导师多次教导笔者要深度的理解音乐风格
特点及背后的成因,在演唱中需上升到舒曼的思维境界,唱出艺术歌曲的涵养。带着老
师的教导,笔者认真系统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被套曲情感走向的温文尔雅所震撼。
六首艺术歌曲的音域起伏没有咏叹调歌曲般跌宕起伏,恰恰相反它稳定的音域及精致的
诗词将文学艺术与歌唱艺术完美结合,让钢琴与歌者在平等地位的配合中将艺术歌曲的
音乐风格特征推至高潮。所以德奥艺术歌曲无论在文化涵养方面还是声乐演唱实践方面
都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笔者对舒曼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与演唱进行研究,旨在理论与
音乐会实践的研究中提高演唱德国艺术歌曲的专业水平,将学术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二)研究现状

在国内,笔者从中国知网等学术交流网站调查到关于《诗人之恋》的论文有数十篇,
多为短篇 CN 期刊论文。专门撰写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与演唱思维相结合的文章
屈指可数,将演唱思维与深入研究舒曼自身情感、阶级等特点相结合的文献更是甚少,
其中像赵茜在《黄钟》2006 年增刊 01 期发表的《舒曼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处理》更

1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将重点从曲式分析等理论方面去研究,文中出现结合演唱实践技巧研究较少的现象。现
有文献或过多注重研究理论而忽视现实中的舞台实践,或偏向舞台实践而缺少兼顾舒曼
更深入的情感背景、阶级背景等因素的探索,或欠缺在演唱前对浪漫主义歌曲风格深入
的反思。所以笔者从歌者的独特视角出发,通过分析《诗人之恋》歌曲的音乐风格特点
及影响其创作的原因后,将研究重点放在个人德奥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的演唱实践中,
得出的研究成果属于笔者的独立观点,故本文具有一定创新性。
在国外,西方国家在德奥艺术歌曲方面的研究相对完善,像 Lorraine·Gorrell 的<The
Nineteenth-Century German Lieder >(19 世纪德国艺术歌曲)、Richard· Stokes 的<The
book of Lieder>(艺术歌曲的书)这些书籍对德奥艺术歌曲有比较深入的诠释。关于舒
曼声乐套曲研究的文章有: Barbara·Turchin 的<Schumann's SongCycles: The Cycle within
the Songs>(舒曼的声乐套曲:套曲中的歌)等等。国外对德奥艺术歌曲的研究较早,但国
内翻译过来的相关文献、著作、期刊数量有限,阅读研究国外德奥艺术歌曲的相关文章
具有一定局限性。

(三)研究方法

文献整理法:本文通过知网、万方等国内权威平台收集文献资料,在图书馆借阅以
及个人购买图书资料,对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歌曲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进行探索。
实践总结法:通过分析作者在个人音乐会曲目中《诗人之恋》的选曲,从歌曲的曲
调、音乐元素、历史背景、歌词内容、歌曲内涵等方面,结合笔者自己的理解及在音乐
会中的实践心得,阐述笔者在演唱实践中如何做到准确把握《诗人之恋》的风格特点并
总结提炼。
本文进行四个部分的详细论述:文中第一部分对罗伯特·舒曼的创作溯源研究中笔
者发现舒曼情感变化丰富且受欧洲新思想的影响,在双重人格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其创作
的艺术歌曲风格独特。文中第二部分从歌者的角度对歌曲风格做了最直观的音乐风格阐
述与总结。舒曼情感表现的极其细腻,将强烈的感染力灌注在灵活的节奏与曲调中,讲
究将钢琴伴奏与歌唱者的地位平等。在琴声与歌声绕梁交织的过程中展现真挚的情感,
像马克思列宁主义般用最简洁的语言阐释出最深奥的理论。本文第三部分是笔者结合歌
曲风格特征经过反复演唱实践总结出的声乐技巧阐释,演唱艺术歌曲追求的是崇高的情

2
绪 论

操,笔者在学习本首套曲初期曾误入过演唱艺术歌曲的误区,后经导师的指导及自身学
习感悟后及时进行了改正。文中第四部分是笔者对个人音乐会中音乐实践感悟的总结,
相信只有在理论研究与演唱实践的结合下,得出的研究成果才会更加科学,才能对音乐
学科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3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4
一、《诗人之恋》创作背景

一、《诗人之恋》创作背景

(一)时代背景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创作于 1840 年德国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德国音乐多


呈现出多愁善感的感情色彩。音乐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多受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所以笔
者首先对舒曼当时所处政治文化等相关时代背景进行研究。
罗伯特·舒曼于 1810 年出生在德国小城——茨维考(Zwickau)的一个书商家庭。
其家庭成员在德国属于典型的小资产阶级,这种阶级立场是影响罗伯特·舒曼创作的重
要因素。1830 年政治事件“法国大革命”冲击了当时处于封建诸侯统治下的德意志各邦,
在 1789 年至 1793 年的反封建斗争与群众运动中,德意志各邦中受启蒙运动影响的知识
分子非常支持新的斗争运动。例如歌德、康德、黑格尔等人都积极响应了此次革命,甚
至表现出积极拥护革命的态度,对后期德国资产阶级的发展进行了铺垫。
随着拿破仑对德国的入侵,首先在占领区宣告了资产阶级进行自由发展,保证资产
阶级利益并提高资产阶级在整个德国社会阶级中的地位。他力求限制德意志各城市封建
阶级利益,减轻农民负担。随后通过 1808 年普鲁士政府颁布《城市法规》进一步解放
资产阶级的权利,使城市摆脱封建阶级的控制。意料之外的是由于德国农业人口众多,
且人数远多于资产阶级的人群,长期的利益纠纷及利益分配问题使社会矛盾众多,德意
志各国各城市间发展失衡使得在夹缝中的封建势力残余非常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拿
破仑战败后由三十多个德意志各国组成的德意志联盟加剧了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
盾,但随之出现了一个奇特的趋势——两者开始相互融合。曾经积极拥护过 1789 年大
革命的歌德在面对 1830 年七月革命爆发的消息时却表露出惊人的冷淡。舒曼及大多同
一时期艺术家的家庭出身属于当时的德国小布尔乔亚阶层,这种小资产阶级有明显的妥
协性,这也是促成德国浪漫主义带有妥协又多愁善感特点的原因之一,知识分子在革命
过程中一度束手无策,逐渐显现出了胆怯与力不从心,他曾称自己为“一个耽于幻想的
艺术家”①。
套曲《诗人之恋》选取德国著名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长诗《抒情的间奏》,其创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北京:音乐出版社,1960 年,第 1 页。

5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作于 1822-1823 年。此时的文学艺术作品体现了德国独特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因里希·海
涅在临终前哀叹共产主义者“将砍掉我的月桂树丛,并在那里种植土豆”。

(二)情感背景

如舒曼的性格一样,他是浪漫的“自由派”。由于自身小资本主义阶级所趋他并不
是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舒曼所属的德国小布尔乔亚阶层由于反抗旧封建势力与大资产
阶级的压迫,对政治的变革一般是赞赏的,学生时代的舒曼就说过“也许政治自由是艺
术的真正的乳母”。当他得知三月革命推翻了奥地利帝国首相克莱门斯·梅特涅时,甚
至激动到写出了三首带有革命色彩的歌曲。可例如产生暴力时,他们往往又站在革命的
对立,对革命中的激进行为予以反对。例如对于 1848 年的革命,他一边用雀跃的心情
欢呼“革命的伟大的一年”、“这是人民的春天”,随后知道有人员伤亡时又用极其批判
的语气称是“所出现的恐怖事件”。
舒曼情感世界丰富且受双重人格情感的影响,这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在舒曼所想
象的组织“大卫同盟社”中,舒曼想象出两个重要的盟友:一个是温文尔雅沉默的幻想
家约塞比乌斯(Eusebius),一个是冲动直率热情善变的批评家弗洛列斯坦(Florestan),
“在自己想象中反对当时音乐届非艺术倾向的庸俗陈腐,传承古代审美的创作。”①在所
创的《新音乐报》中把自己想法通过两种人物性格表现出来,无论是死人还是活人都可
以随时参与“活动”,甚至还会将肖邦、莫扎特等符合自己音乐主张的作曲家都加入这
个从来没有实体的组织。
在 1828 年 4 月在与好友吉尔伯特·罗森去往慕尼黑旅行的途中便与海涅结识,因
为两人才华横溢且志同道合而相见恨晚,成为莫逆之交。②这之后罗伯特·舒曼经常使
用海涅的诗歌进行谱曲,结合诗词中的文字把浪漫主义乐派表现的淋漓尽致。仅在 1840
年舒曼的“歌曲之年”,其 125 首歌曲中竟然有四分之一的歌曲从《诗歌集》中所创作。
1840 年 5 月 24 日从《诗歌集》65 首中的第二部分《抒情的间奏》中选取了 20 首爱情
诗歌,并在 6 月 1 日完成,取名《诗人之恋》,此时的舒曼正在追求克拉拉并与克拉拉
父亲“斗争”的过程,终在 1844 年出版时以爱情故事情节为主线重新进行整理,减少
其中的 4 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版本。③


姚亚平主编:《西方音乐通史教程》,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年 6 月,第 6 页。

马冰洁:《浅谈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点及演唱》,拉萨:西藏大学,2010 年,第 5 页。

琚燕飞:《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演唱与研究》,太原:山西大学,2011 年,第 9 页。

6
一、《诗人之恋》创作背景

另一个方面《诗人之恋》受克拉拉与罗伯特·舒曼爱情故事的影响。克拉拉的父亲
一直不同意他们两人的感情,尽管情路坎坷,但在 1840 年 8 月通过法院的胜诉,其父
亲终于让步,最终在 9 月 12 日两人修成正果。在结婚不到两个星期后,他们相互翻旧
帐并吵的不可开交,门德尔松不得不经常出面调解。舒曼饱受爱情的“酸甜苦辣”,至
此由十六首声乐套曲组成的版本《诗人之恋》应运而生。诗歌主线描写的是主人公获得
爱情的喜悦与之后失去的痛苦,在舒曼丰富情感的影响下有很强的自传性,“可谓是罗
伯特·舒曼的私人‘爱情传记’。”①


王彬:《从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探究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青岛:青岛大学,2016 年,第 17 页。

7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8
二、《诗人之恋》风格特征

二、《诗人之恋》风格特征

《诗人之恋》的音乐极具感染力,将人声与伴奏结合的惟妙惟肖,犹如自传诗歌般
形象鲜明、生动感人,反映了德国艺术歌曲的浪漫色彩。“舒曼的创作灵感的来源是一
方面从民歌和简单民间舞曲里摄取乐曲的形式,一方面从人民生活中找寻乐曲的灵感”。

在学习这部作品时本人深刻感受到舒曼文学素养的高深,在琴声伴奏与人声演唱相辅
相成的关系下,带给世人强烈的浪漫主义艺术体验。舒曼创作主观个性,善于在不破坏
音乐功能性关系的情况下“革新”古典主义范畴,乐句组成形式自由奔放,力度、速度
变化强烈,通过多变的节奏运用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笔者在个人独唱音乐会的演唱
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舒曼套曲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演唱过后笔者从艺术硕士的视角出
发,以科学客观的现实为依据,从以下四个方面将套曲带给笔者的风格特征感受进行论
述。

(一)旋律走向主观个性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旋律进行更像是舒曼的浪漫灵魂,通过婉转连绵的旋律走
向衬托出艺术歌曲的高雅修养,在演唱时带给笔者梦一般的遐想。《诗人之恋》乐句旋
律组成趋向自由化的不对称形态,不受固定形式的约束。在平稳进行与生动变化的旋律
结合下,呈现的抒情性强、伸缩性大。
平稳的音阶进行是艺术歌曲表达情感走向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一般连续上行音阶大
多表现的是情绪增进以及积极豁然的感情色彩,连续下行音阶大多表现的是情绪衰减以
及消极失落的感情色彩。在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舒曼善于运用细腻优雅的平稳旋律
进行来表达音乐的抒情性与幻想性。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第四首《当我凝望着你的眼睛》运用的是单二部曲式结构,
总特可分为两个大段加钢琴伴奏的尾奏,将二十一个小节以每三段为一个乐句,共分成
七个乐句。谱例 2-1 的第一个乐句中,人声旋律声部第一小节的五个音进行平稳保持,
保持到第二小节首个音才有了一个上行小三度的级进变化,且随后又回到了原来的音阶
上,这种平稳旋律进行呼应了歌词“当我凝视着你的眼睛”的抒情性,唯一的上行小三


管谨主编:《西方声乐艺术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年 8 月(2007 年 3 月重印),第 213 页。

9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度变化则是为了突出心中“克拉拉”的重要地位而特意设计的。

谱例 2-1

本句后半句从第二小节中最后一个音也进行了保持,直至下一小节才进行了上行小
三度的级进变化,最终回到了原来的音阶上。这种级进规整平稳,体现舒曼音乐创作主
观自由的同时也表达了艺术歌曲的幻想性,犹如舒曼心中温文尔雅又敏感的幻想家约瑟
比乌斯的出现。

谱例 2-2

再如,第十一小节中连续平稳的进行二度上行级进后只出现了一个下行级进的一个
大二度,随后保持了整个小节,这种保持不变的旋律可表现出舒曼深情的爱意,出现的
大二度变化犹如画龙点睛之笔让人陶醉其中。这种主观的写作手法在舒曼艺术歌曲中大
量出现,细腻的音乐旋律推进处处体现了旋律走向的梦幻个性。
另一个方面,舒曼笔下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将重复与变化结合的惟妙惟肖,旋
律灵动而简短,在增加作品发展倾向的同时避免了单调枯燥,这种生动诗意的旋律变化

10
二、《诗人之恋》风格特征

体现出舒曼强烈、自由、奔放的主观情感中,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端庄的音乐风格
形成强烈的对比。再如套曲中第一首《灿烂鲜艳的五月里》,这是一个四行共八句的诗
词,每一句诗词对应了一个乐句。在钢琴演奏前奏时,舒曼用升 f 小调带给人婉转柔和
的情感,将朦胧的环境中映射了即将出现的诗人形象。随之进入人声后歌曲转变成了 A
大调,将歌曲诉说的主线由朦胧的环境转移到明朗的人物形象中,最终巧妙的融入了歌
词的意境。然而舒曼的感情是丰富多变的,在羞涩情感的背景下将旋律又转换成升 f 小
调,在个人强烈的情感斗争中又转回 A 大调,最后又回归升 f 小调的钢琴伴奏中。在如
此间简短的曲子中舒曼作了四次转调处理,丰富的旋律变化体现情感的强烈碰撞,打破
了古典主义时期严格的极富逻辑性的曲式结构,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的风格体现出浪
漫主义的生动诗意,也表明舒曼拥有高超的艺术涵养。

(二)节拍、速度运用新颖

节拍与速度的变化直接牵动人物情绪的走向,舒曼善于用新颖的创作手法借速度及
节拍变化来抒发内心活动。不同情绪的增减直接关乎着速度与节拍的变化,一般快速的
音乐带给人兴奋激情的情感体验,慢速的音乐带给人深情稳重的情感体验。舒曼的感情
世界极为丰富,甚至表现出多重人格交替的情感,这种特殊的情感使舒曼的艺术歌曲带
有强烈的幻想性色彩,在大胆革新中突出了作品中浪漫主义的新精神。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可以发现舒曼在创作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时,按照诗词意境进
行了仔细斟酌。套曲的十六首歌曲速度以慢与快的交替出现为主,推动套曲中故事情节
发展的同时也增强了感情的推动性。四三拍多用于旋律灵动的音乐,但套曲第四首《当
我凝望着你的眼睛》运用慢板(Langsam)的同时运用四三拍,用 “强-弱-弱” 鲜明
的节奏感进行深情诉说,结合慢板舒缓的速度让人感到舒曼眼中的克拉拉是不可取代
的。最后一句结尾的歌词 “我会痛苦悲泣”更是通过极其缓慢带给人们悲痛的归属感。
随后第五首《我愿把我灵魂陶醉》则换成轻快的(Leise)速度,将曲子用四二拍进行谱曲。
歌声开始时没有钢伴的铺垫,直接以轻快的人声承接上首歌曲的悲情。这轻快的音乐色
彩好似与舒曼幸福的灵魂,独特的作曲风格巧妙的打破了德国一向保守甚至古板的古典
主义音乐风格。舒曼将这种极富张力变化的情感运用的淋漓尽致,再如套曲中第六首《莱
茵河,圣洁的河流》,整首曲子用相当慢(Ziemlich langsam)速度的同时曲子标记成二
二拍演奏,巧妙的运用二二拍使整首歌曲在相当慢的速度中产生优雅细腻的音乐线条。

11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第四首《当我凝望着你的眼睛》前两个乐句(1~8)的旋律呈现传统对称的特点,仿佛
表达的是舒曼对克拉拉的痴情。但这种对称并没有一直保持下去,音乐进行到最后一句
时,开头三个音做保持处理是之前旋律的再现。随后出现上行三度的升高,把时值谱成
二分音符并伴有一个四分休止。此时的变化能突出情感落脚点,就像朗诵歌词时“当我
对你说”之后做的语气停留那样,通过灵活控制节拍与速度增进主人公情感。这种趋向
不对称的自由化形态充分体现出艺术歌曲中浪漫主义自由个性的特点。也许舒曼心中的
浪漫主义“世界”时刻都在进行着喜与悲、冰与火的碰撞。在德国艺术歌曲中,运用个
性的写作技法既能起到丰富自传故事情节的感情因素的作用,也塑造出舒曼艺术歌曲独
特新颖的艺术风格。

谱例 2-3

(三)节奏型运用灵活

灵活的节奏型是舒曼灵魂抒发情感的载体,是旋律流动最核心的表现手段。舒曼在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这部作品中将节奏型应用的灵活巧妙。笔者在演唱时感受到附点
节奏型与三连音节奏型运用的最具个性化,显现出刚柔相济的节奏运用特点。这种刚柔
并济体现舒曼矛盾内心变化的同时,也让整首套曲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性色彩。
套曲第六首《莱茵河,圣洁的河流》中,人声旋律声部是灵活运用附点节奏型最典
型的例子。谱子标记运用相当慢(Ziemlich langsam)的速度,谱中上半部分(1-28 小
节)运用时值较长的复附点二分音符,“表现强烈的情绪与情感活动往往要用强的音响
来表现”,①营造出科隆城的庄严神圣和教堂的肃穆气氛。


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北京:中央音乐
学院出版社,2004 年,第 68 页。

12
二、《诗人之恋》风格特征

谱例 2-4

但从歌曲的下半部分开始形容克拉拉似圣母一样使人着迷时(见谱例 2-4),连续运
用了七个附点四分音符,与此曲前半首大量出现的复附点二分音符形成鲜明变化。与此
曲前半首大量出现的复附点二分音符形成鲜明变化。这种灵活的节奏型运用,将在神圣
庄严环境下注入了一束暖阳,结合创作背景可以理解为是在赞美克拉拉。

谱例 2-5

套曲《诗人之恋》灵活的节奏型也体现在三连音运用中,第二首《从我的眼泪里面》
与第五首《我愿把我灵魂陶醉》运用的最为精妙。《从我的眼泪里面》采用“四句式”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加上整首是不快的(Nicht schnell)速度,这种对称的作曲手法
极易出现古板保守的古典主义感觉。于是舒曼巧妙运用离调的和声技法,将人声与琴声
运用重叠式与补充式相结合的方法,推动音乐的进行。在音乐进行最后结尾时,如何演
唱才能打破这种和谐对称的结构呢,此时三连音作为整首歌曲的“点睛之笔”出现了(见
谱例 2-5)。舒曼借歌词内容,表明要将自己一切献给克拉拉的同时,从听觉角度上又加
深对观众的暗示,在音乐若隐若现的幻想性中将歌曲告一段落。

13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谱例 2-6

第五首《我愿把我灵魂陶醉》结尾部分人声声部中的三连音特点表现更为明显。这
首歌曲是轻快的(Leise)的速度并采用一部曲式结构,钢琴的旋律律动感特别强。在人
声旋律的最后一句灵活加入三连音的运用(见谱例 2-6),即没有破坏整首歌曲和谐性又
加深了情感,使歌曲在创新中向结束过度。这种节奏型刚柔相济的灵活结合正是舒曼感
情敏感性的体现,人声部进行到最后,还有潋滟不断的琴声做结尾,留给歌者与观众细
细品味。

(四)人声与伴奏相辅相成

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与人声有很多种相铺相成的关系构成。例如在人声演唱部分停
止后,钢琴伴奏紧紧相随构成的“重叠式”关系;在人声演唱后钢琴伴奏以变奏演奏的
“卡农式”轮奏关系;以人声演唱声部与钢琴伴奏旋律齐行并进的“重唱式”关系;以
人声单独无伴奏“清唱”后,钢琴伴奏才出现紧跟人声旋律做的“补充式”关系等等。
《诗人之恋》中人声与钢琴伴奏相铺相成写作手法主要作用是表现人物心理刻画、环境
写意、声部模仿等等。通过人声与伴奏的齐头并进、相互对答、反衬等过程,将钢琴伴
奏与人声给予平等地位,甚至有的部分让人感到是在欣赏钢琴独奏的感觉。“舒曼的钢
琴伴奏不仅起到伴奏和陪衬背景下的作用,而且还如同声乐与钢琴的二重唱一样,参与
分担了歌唱的旋律部分”。①由于克拉拉擅长演奏钢琴,这种人声与伴奏平衡的演唱演奏
地位也许是舒曼对克拉拉情感的独白,将不受古典主义约束的自由特点运用抒情性的浪
漫主义音乐风格刻画出来。
套曲《诗人之恋》中第九首《笛子和小提琴》的人声旋律声部与钢琴伴奏声部的关


玉良著:《西方音乐文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 302 页。

14
二、《诗人之恋》风格特征

系构成最有特点。给歌者最直观的感觉是本首人声部分与钢琴伴奏部分为两种相互关联
又相对独立的节奏律动,就像双人舞中的男女舞者,人声部分更像是朴实有力的男舞者,
钢琴伴奏声部更像是华丽灵动的女舞者。在舒曼脑海中将两者互相结合,带给人超越古
典音乐的浪漫性色彩。这首歌中钢琴旋律声部先出现,运用类似于华尔兹舞曲的旋律伴
奏进行引导式环境写意,仿佛模仿小提琴、小号、笛子等乐器为婚礼进行着明快的音乐
演奏。紧随其后展开的人声仿佛是舒曼自身的人物形象,伴随着钢琴音乐逐渐欢快,当
得爱慕的“克拉拉”即将不属于自己后,由初期焦虑的心态逐步转为悲伤。这首歌中将
人声与琴声伴奏的动与静、快与慢相结合,最终转换成情感的喜与悲,把舒曼内心的悲
伤刻画的极其细腻。
“舒曼的艺术歌曲中有时候歌声的旋律和钢琴伴奏的旋律相互交织,
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种乐思。有时钢琴甚至还处于主要地位”①这场婚礼在相互
对答、相互反衬的过程中,既保持了人声、琴声两部分相对独立的共同推进,又采用“补
充式”使两者若隐若现相互补充。在听觉感官上有琴声环绕人声,人声贯穿琴声的效果,
二者共同塑造出艺术歌曲的精华所在。本曲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尾奏,作为前
奏和间奏的延续,在歌曲中占了很长的篇幅。正如之前所说,舒曼的艺术歌曲会让人有
欣赏钢琴独奏的感觉,大篇幅的钢琴尾奏能带给人艺术歌曲高雅的冲击感。


王文俐:《欧洲艺术歌曲及其钢琴伴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年 6 月,第 31 页。

15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16
三、演唱实践的阐述

三、演唱实践的阐述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情感表达细腻且丰富多变,罗伯特·舒曼在海因里希·海涅
的长诗《抒情的间奏》中找到创作灵感,将每一个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融合进诗句中,
每一首皆是经典。“舒曼把音乐和诗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以诗人的眼光把握诗歌的意
境,用音乐增添诗歌的魅力,为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①作为德国艺术歌曲,演唱思维
艺术性永远放在首位,本文笔者选择其最具艺术性的六首歌曲进行解析,在音乐会演唱
时为德国歌词,为了方便论述文中部分以中文歌词为标记进行阐述。在结合套取风格的
基础上将演唱歌曲的构思与情感理解进行研究,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

(一)
《灿烂鲜艳的五月里》

本首曲子是整首套曲的第一首,以#f 小调为开头,和声给人的感觉在温暖和谐中夹
杂一丝忧伤。演唱过程中笔者设身处地感受舒曼的音乐世界,首先是对爱情的向往。
“发
声前首先要有精神活动,使大脑机构首先进入登台演出时的‘角色’中。”②在歌者开口
演唱之初音乐转入 A 大调,此时音值为弱起的十六分音符。笔者在演唱时首先找到鼻腔
共鸣的打开状态,在哼鸣的状态上找“i”母音的发声位置。演唱的首音与伴奏首音第相
同,演唱前需提前记住音高,
“Im”可以慢慢哼唱出来。由于舒曼的音乐风格婉转优雅,
此时的弱起演唱尽可能用“轻声高位置”进行处理。“鲜艳的五月”几个词的时值需要
演唱速度平稳均匀,“里”的气息保持住。随后的八分休止符进行快速换气,再同样微
弱均匀的气息的唱“所有的”。
“花朵开放”需要有一定的情感增强进行情感推进,要求
增加横膈膜的推送,因为此句描写的是景物铺垫下面的情感,还需演唱出诗意的押韵,
体现出舒曼歌曲风格情感的细腻。

谱例 3-1


姚亚平主编:《西方音乐通史教程》,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年 6 月,第 137 页。

马秋华:《声乐演唱艺术与思维》,北京:中国音乐,1999 年 3 月,第 54 页。

17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在我温暖的心理”这句海涅开始带入主角的情感,正如谱例 3-1 中舒曼在此处将音乐


创作为级进的音阶推动故事主线,笔者演唱此处时音量逐渐通过横膈膜的支撑运动缓慢
增加音量,尤其是之后的“aufge”,虽然不是最高音但是此处有渐强标记,此处我加入
的是后腰的力量进行过渡,对横膈膜进行横向的挤压助力。这样的过度相对自然,最终
将情感落在“升起”当中,此处最后一个音的音量相变弱,处理时融入舒曼音乐细腻的
幻想主义风格特点,要注意歌词“aufgegangen”在拼读演唱时是需要发后鼻音的 gang,
然后才是 en,稍微不注意就会唱成前鼻音的 gan,gen。随后的间奏把舒曼将幻想主义发
挥到了极致,音乐线条走走停停,婉转含蓄仿佛随时都会停止。此处笔者理解的舒曼正
如他对克拉拉由友情转化为爱情之初的懵懂,心中有了爱意准备在第二段进行诉说。

谱例 3-2

谱例 3-2 中第二段第一句“灿烂鲜艳的五月里”的演唱可以参照开头的演唱,注意
“Im”上方标记的“P”为弱处理。这句词海涅继续加入的鸟儿歌唱的形象,在梦幻中
中增添了几分欢闹,需在歌唱时通过对气息和咬字的精准控制,本句结束的最后两个音
“歌唱”可稍微加上一些咏叹调中叹息的语气,为的是让观众在聆听中产生似断非断的
感觉,并对后面的歌词产生期待,也侧面烘托出舒曼性格的丰富。最后一句“我向她诚
恳的表白”终于在此鼓起了勇气,舒曼将此处“诚恳”谱成带符点的前八后十六的同时
还加入了渐强符号,笔者演唱这两个词时内心是激动的,但艺术歌曲不同于咏叹调应该
控制好演唱的音量推动歌词及情感的前进。由于唱到了最后,演唱歌词“表白”时要减
小音量,唱出歌曲中舒曼对克拉拉表白的内心活动铺垫,引出最后一句全曲主旨“我思
恋爱慕的情意”。 虽然整首曲子感情较为平和,但“思恋爱慕”是渐强的情感,此处作
为“画龙点睛”之笔,在演唱之前要提前进行构思设计。舒曼对克拉拉的爱慕沉积了多
年之后才将其告之,在其双重人格影响下内心是多变纠结的,就好像有潜台词“她是否
会答应”等一系列内心深处的挣扎,在演唱时要有情感变化之处。全曲最后的“情意”

18
三、演唱实践的阐述

需唱出结束感,并在强弱对比中增强情感,让观众带着对整个爱情故事的好奇去品味舒
曼音乐的独特风格, 这里的“情意”也就是“Verlangen”在演唱时同样要注意唱成后鼻音
的“lang”,再唱“en”,并不是“lan”再唱“gen”。海涅写的诗词非常押韵,自始至终将
歌词押韵在“en”上,需要在前期开谱时进行读音练习,在演唱时结合音高在舞台中展
现出来。

(二)
《从我的眼泪中》

从整个爱情故事发展的角度来说第一首结尾处是舒曼对克拉拉的告白,但出人意料
的是第二首歌曲迎来了情感变化转折,从曲名《从我的眼泪中》诉说着由对爱情的憧憬
转为对情感的失落,通过“大起大落”的情感对比突出情感张力,烘托出舒曼套曲的风
格特色。在音乐会开始前的学习过程中,笔者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世人的普遍看法是
这首歌曲描写了作者更深层次含蓄的爱恋。这种强烈的情感张力除了上述原因外,也可
能与舒曼内心深处的双重人格情感有一定关系。

谱例 3-3

第二首歌曲的开头由原来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突然话锋一转变成带有忧伤情感的柱
式和弦伴奏形式,运用一段体的曲式在 A 大调的旋律进行中刻画出舒曼内心活动。因为
是套曲的缘故这首歌曲没有前奏,钢琴和人声同时出现,在此需要提前记住第一个音
“Aus”的音准,并要和钢琴伴奏进行紧密配合。谱例 3-3 中第一句开口音“ao”处有
弱唱标记,所以笔者建议采用“轻声高位置”的方法去演唱,咽腔及牙关在吸气时提前
虚开,可以运用“打哈欠”的发声方法进行带入。第一句与上首的情感对比张力很大,
舒曼选用悲伤的诗歌做第二首能衬托出舒曼的音乐带有双重人格的音乐色彩,使舒曼的
感情从祥和转化为悲伤,将眼泪里鲜艳的花比做对克拉拉的爱,即使痛苦但又浪漫。在
没有得到对方回答之前,舒曼通过浪漫主义色彩来表现他的情感碰撞。在唱这句时笔者

19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投入舒曼的悲伤里,更准确的唱出舒曼音乐的独特风格。在“sprieBen”之后的休止符
处进行快速换气,此处音断情不断,在换气后通过精准咬字将忧郁的情感表现在“开出
许多鲜艳的花”之中。“而我的叹息变为夜莺的歌唱”在演唱时需要平稳气息的支持,
“chor”处标注了自由延长符号,笔者演唱时在此处做了一个浅慢的处理。渐慢处理过
程中可以做减弱起到若影若现的听觉效果。两句歌词相互押韵,在演唱前需进行朗诵歌
词来掌握歌词的韵律,结合歌曲风格特色带给观众德国艺术歌曲的魅力。“啊,亲爱的
假如你爱我”除最后两个音高外其他各音高都相同,笔者演唱时为了更近一步突出感情,
在演唱处理时演唱时进行缓慢加速,逐渐增加横膈膜推动的力量,旨在此过程中推动情
感的抒发突出舒曼对克拉拉的爱慕。“我把花都给你”此句前四个音高时值都相同,笔
者认为此处表现了舒曼真挚感情的迫切,所以此处的演唱笔者在呼吸时加大了小腹的用
力,并像朗诵诗词般陈述这段诗词,以“花”代“情”烘托氛围。

谱例 3-4

舒曼把谱例 3-4 中“Fenster soll”处的三个音铺成了三连音,此处特别能触动了听者内


心。歌词将自己的爱慕又比作夜莺的歌唱,在演唱中可以轻声弱唱,并与钢琴的弹奏相
呼应,显现出舒曼谱曲时将人声与钢琴伴奏放在平等地位的风格特点。

(三)
《当我凝望着你的眼睛》

谱例 3-5 中四三拍歌曲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弱”,但《当我凝望着你的眼睛》中的
四三拍不同于圆舞曲的律动感,而有捎带宣叙调的感觉。舒曼将第一个强拍给了钢琴,

谱例 3-5

歌曲由钢琴的柱式和弦做开头。笔者演唱的开口音是第一拍的后半拍,需弱起拍朦胧的
效果来呼应前面的钢琴声,用均匀的气息推动第一小节五个相同的音高,可在此运用横
膈膜向上的均匀推送使气息平稳进行。“Au”处的音为上方级进小三度变化,用“哼鸣”

20
三、演唱实践的阐述

的演唱方法带入舒曼内心的悲伤。此处在强拍上又有附点时长的加持,可在此音归韵时
通过放松横膈膜来减弱推动,抬起笑肌打开上颚的技能来稳定音高。下句“就消失我所”
的音高相同可采用相同的方法去演唱,但需要有叙述感。第二句开头的柱式和弦有了明
显变化,为的是推动音乐向前进行。歌词“当我亲吻了你的唇”要像热恋中的人一样,
演唱此处时情感要产生微妙变化,将声音由原来的悲伤瞬间变成短暂的喜悦,控制演唱
速度逐渐增快且音量缓慢递增。

谱例 3-6

谱例 3-6 中“就使我焕发又精神”类似宣叙调的感觉且“ganz’’为高音,演唱之前
可运用“偷气”的方式吸气并保持住。
“so”的音高与上一句结束音高相同,演唱本小节
时用哼鸣的位置将三个级进下行的音高进行推送。演唱“ganz’’之后用增加音量增快速
度的方式唱出歌词中“精神”的效果。
“ganz’’是高音换声区,但艺术歌曲不能像咏叹调
一样“放声高歌”,所以要像舒曼幻想主义性格般“含蓄”着唱,减少音量直至结束。
舒曼将“当我长依在你胸怀,我好比享受天堂愉快”这句歌词塑造成幸福甜蜜的转折,
在演唱低沉忧伤情绪时可通过“快吸慢呼”的方法,将腔体打开的稍微大一些。艺术魅
力是神奇的,正如所唱的那样,在舒曼去世前的最后一刻他真的躺在克拉拉的怀里,被
精神疾病折磨多年的他早本已认不出任何人。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竟喊出了克拉拉的名
字,在“当我长依在你胸怀,我好比享受天堂愉快”中逝去。

谱例 3-7

在演唱谱例 3-7 中“但当你说”之后要稍作停顿,笔者在个人音乐会演唱时除了感


受到浪漫主义手法所表现的深情外,还感受到此处的感情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假如获得
对方肯定,舒曼要怎样表现呢?那就是感动到“痛哭悲泣”!独特的思维方式是舒曼认
可海涅诗词的原因,这些独特的技法共同塑造出舒曼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谱例 3-7 中

21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我爱你”笔者在音乐会中运用的方法是“断声不断气”,通过“强弱”对比的演唱突
出舒曼想要得到答案时的幻想主义,再用“挺直胸腔夹紧后背”的演唱技巧给横膈膜借
力,逐渐增强音响效果,恢复原速后将“哭泣”做渐慢的结束处理。“浪漫主义的艺术
侧重感情,理性属于次要地位,对整个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都通过个人的主观
感受来表现。因此,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就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之
一。”①笔者唱完歌词后舒曼将主观感受继续交给钢琴,尾奏中每一个柱式和弦就像舒曼
的哭泣,此时的舞台表演不能有一丝放松,笔者把情感寄托在钢琴伴奏的旋律中,此处
的抒情性像对自己演唱的回应,直至琴声结束后才把情感从歌曲中逐渐抽离出来。

(四)
《我愿把我灵魂陶醉》

本首曲子作为整首套曲中的第五首,节奏上由之前的四三拍变成四二拍,如谱例 3-8
所示将音乐弱起的开头完全留给了人声,钢琴伴奏在第二个音才进行伴奏。此处演唱的
难点是第一个音的音准,可以在脑海中记住上一首歌曲旋律的结束音,再通过自己的构
唱找到第一个音的音高。谱例中首音有“P”的标记,需要进行“半声”演唱的弱起处理。

谱例 3-8

歌曲开头第一句的内容与题目相同,后半句又加入百合花,体现出德国诗人的浪漫
主义。本首钢琴伴奏用了三十二分音符的分解和弦,表面听上去曲调的流动性强,后期
经过反复聆听和学习后发现在音乐推动前进中暗藏着丰富的装饰音,这也是舒曼的作品
的魅力所在。海涅在第二句将歌声比作百合花,演唱时音乐带给人的总体观感与第一句
相似,在演唱其下行三度级进过程中需谨慎把握自己气息的流动。前两句没有明显的换
气口,此处难点是如何在不换气的情况下将整句完美的诠释出来。“那百合要清脆地散
步”的演唱处理需唱出疑问的语气,之后的“我情人所唱的歌”就是对前半句的回答。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 年,第 173 页。

22
三、演唱实践的阐述

这句歌词处于较高音域,在演唱时歌唱状态很容易产生紧绷感,在此处通过放松喉头将
每一个音高保持在哼鸣的位置上,在轻松科学的歌唱位置上演唱。

谱例 3-9

谱例 3-9“这歌声微弱的颤动”中的“颤动”也就是“be ben”是本句歌词的点睛之
笔,演唱“be”时先找到胸腔共鸣后再找头腔共鸣的高位置。因为此句前部分音乐时值
较长所以“ben”的时值容易保持不够,所以演唱之前要对演唱进行科学安排。舒曼创作
的歌曲流线性很强,在观摩其他歌唱家的演唱视频后笔者发现大部分歌唱家是一口气唱
完的。“wie der KuB von”的音高相同,初学时需要多聆听歌唱家的情感处理,为本句
结尾处“Mund”也就是“吻”做弱起的铺垫。在演唱歌词“Mund”的归韵处理时,时
值较长容易出现气息不足,身体做伸展运动的同时咬清歌词,逐渐增强气息推动来克服
声带拉力不够导致发声抖动的错误状态。

谱例 3-10

演唱谱例 3-10 中“像她在美妙的瞬间”需表达出艺术歌曲高雅的音乐风格特点,


此时的钢琴伴奏美妙绝伦,在演唱表演中注意流露出幸福的眼神。“所给我的吻一样”
演唱时有很大难度,首先唱“in”之前用偷气的方法进行换气,不能打破与前半句的连
贯。舒曼巧妙地将歌词“给我的”运用三连音暗示整首曲子即将结束,在三连音的变化
过渡中让笔者的演唱在本句淡出歌曲。笔者在演唱时做了弱声渐慢处理,将此时舒曼对
克拉拉心理活动的变化唱给观众。正如题目“把我灵魂陶醉”那样,演唱至最后结尾处

23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作为歌者的我深深体会到舒曼对于这份爱情的陶醉。笔者演唱结尾处“su ber Stund”把


“Stund”运用半声的演唱效果,
声音处理成安宁祥和的氛围,可将气息吸浅减少胸腔共鸣,
直至剩下鼻腔共鸣位置。随着人声演唱结束,舒曼想要将剩下的舞台交给地位平等的钢
琴。钢琴伴奏的旋律一直持续了六个小节,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没有钢琴伴奏的的歌
曲开头,这种强烈的对比不禁让人思考,是笔者的演唱为钢琴伴奏还是钢琴的演奏为笔
者进行辅助。这段旋律从音响效果角度看更像是感情自传后的回味,人声部分虽然结束,
但钢琴伴奏依然使人陶醉,让人久久不能释怀。如此美妙的旋律,做为钢琴家的克拉拉
怎么不会被感动呢。

(五)
《莱茵河,圣洁的河流》

本首歌曲作为整首套曲中的第六首,音乐从被灌醉的灵魂变成速度相当慢的二二
拍,带给观众庄严的感觉。在演唱实践随音乐的改变演唱也要有音色的变化,正如沈湘
教授所说:“唱的时候,声音不能总是一种音色。因为,音色是人的情绪的反应。情绪
变,音色也要有变化。”①如歌词内容所写的在莱茵河旁有圣洁的教堂那样,我们在开篇
就演唱出教堂的庄严。

谱例 3-11

通过谱例 3-11 可以看到第一个音本是弱起节拍,但舒曼为了突出歌曲中教堂的威


严性,在歌曲开始的人声部分加入了“f”的强拍符号,演唱前可运用胸腹呼吸法深吸气。
笔者演唱时将气息吸入后,憋住气息保持了几秒钟再张开嘴找哼鸣位置“i”,最后才推送
气息在哼鸣位置上清晰的咬字。在演唱第一句时可理解为分别在“莱茵”、
“河圣”、
“洁
的”之间带有感叹稍作停顿的演唱。在真声的位置上输送气息,把“圣洁的河流”中圣
洁的形象诠释出来。换气过后用“一词一顿”的演唱处理进一步强化,为下文中教堂的

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 年,第 57 页。

24
三、演唱实践的阐述

严肃性做铺垫。在演唱实践中唱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舒曼创作音乐时情感思维的强烈变
化,上一首歌让观众的灵魂从陶醉在爱情的甜蜜,到了本首画风突变犹如狂风暴雨来般
将圣洁肃穆的气氛引入了进来,这种强弱的音乐风格变换让唱者与听者的心都被紧紧的
牵动着。第一句最后一个词“Well’n”占了一整拍,由于前半句的感情处理比较强,需
要更多的气息,在唱的时候需提前预留好气息来支撑这个词一整个小节的音乐时值。笔
者在音乐会的演唱中就稍显费力,所以此处在平时要多加练习,必要时要通过体育运的
方式增加肺活量。第二句中除了音时值上及“li”的临时变音的不同外,其他旋律大致相
同。海涅在本句诗词中引出高耸云霄的教堂,舒曼用带有低沉效果的八度音程钢琴弹奏
暗示教堂的威严,演唱实践中可通过近似咏叹调的处理技巧将“神圣”的气氛营造出来。

谱例 3-12

谱例 3-12 中第三句歌词开头带有“P”的弱处理,第一个音“Im”与第二个“Dom”
两者之间是小六度,演唱此处时的开口音轻一些,气息推送也要缓和一些,唱“Dom”
的时候稳定住气息要来稳住音高。本句转弱的原因是因为歌词中写到“在教堂里面有一
幅绘在金皮上的画”,从原来庄严的教堂形象变成一幅祥和的画卷。所以在演唱外国歌
曲前要充分了解歌词内容和创作背景,舒曼结合诗词内容将克拉拉比作冰冷肃穆教堂中
温暖的画卷,突出与克拉拉爱情的温暖。歌词“在我空虚的生命里它射进那温暖的光”
中间没有换气口,在演唱前需要将气息吸满,吐气均匀且缓慢,让整句演唱的完整性得
到保障。唱完第一段后的间奏较长,笔者在调整气息的同时在心中哼唱着钢琴伴奏的旋
律,第一个音先找到元音“a”的发声位置,再带入整个词“Es”。第二段音乐风格呈现
出丰富的变化,在演唱时演唱状态容易变的僵硬,要注意音乐的流动性与气息的推动性,
在哼鸣的位置上进行演唱。

25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谱例 3-13

谱例 3-13 中“那眼睛,那嘴唇,那脸庞”为排比句,舒曼借用海涅的诗词刻画克
拉拉在心中的形象,演唱时用赞美的语气去表现给观众,使观众在台下有欣赏自传体小
说的快感。海涅在最后半句“恰像我最亲爱的人”点名主旨,点明整首诗歌为了赞美所
爱的人。这与舒曼想表达的情感完全一致,演唱时要逐渐放低语速,在最后一个音做渐
弱处理。在演唱实践中可加入眼神的流露,尤其在歌词“最亲爱的”这部分要与台下观
众进行眼神的交流。笔者唱完歌词后钢琴将刚刚人声部分的旋律像映射一样在次进行演
奏,经过一系列加花延伸,钢琴旋律声部最终才像人声演唱一样逐渐停止。直至歌曲结
束,笔者的思绪才逐渐从音乐的情感中抽离出来。

(六)
《笛子和小提琴》

本歌曲为整首套曲中的第九首,本首歌曲音乐风格独特所以音乐会中选取了本首歌
曲。歌曲采用舞曲的音乐体裁,将圆舞曲欢快的节奏旋律用复调的写作手法来对比婚礼
欢乐氛围与主人公内心的焦虑。如华尔兹舞曲的伴奏旋律推动音乐前进,烘托出婚礼的
喜庆氛围。人声部分如舒曼的自传,用来诉说自己内心的情感。舒曼双重的情感色彩在
本首歌曲中有所体现,音乐律动忽强忽弱、忽起忽落,越到歌曲最后音乐越悲伤感情越
忧愁。本首歌曲在语言上要注意咬字的押韵,韵脚以“en”和“ein”为主,歌曲节奏采用
了八三拍,由 d 小调开始的钢琴做伴奏展开,在第十九小节的尾奏中回归原调。
如谱例 3-14 中音乐开头运用不太急促的速度,旋律起起伏伏连绵不断。人声出现
在第五小节最后一个弱起拍,开口音“Das”做稍强的处理,开口音的发声需打开后咽壁,
在歌词“那笛子,小提琴”逐渐增强气息流动,通过上行级进的旋律体现出舒曼现身婚
礼现场后内心的焦急。

26
三、演唱实践的阐述

谱例 3-14

“Trom”处舒曼标记了“f”的强处理记号,开口演唱前笔者主观意识上将气息吸在小腹
的位置上,收紧小腹让横膈膜向上推送,因为音乐是向高音区进行,所以演唱时需注意
放松歌唱状态。“还有那小号在响,还有那小号在响”是两个重复的句子,演唱前半句
时已经做了强处理,在后半句就应做减弱处理的对比。此时钢琴伴奏模仿笛子、小提琴、
小号等等乐器的演奏,在婚礼热闹的音乐中加重了舒曼的焦急心情。海涅随后把描写对
象转移到了心爱的人上,舒曼运用艺术歌曲独特的音乐风格将钢琴与人声放在了同样的
地位,所以第一段结尾处钢琴的间奏较长。

谱例 3-15

谱例 3-15 中第二段开口音“da”标记成弱处理,笔者在演唱实践中让自己呈“内松
外紧” 的积极演唱状态。此时的现实生活中克拉拉父亲不同意他们两个的感情,舒曼
巧妙的借歌词“人们跳着婚礼舞蹈,我心爱的也参加”来表达内心的苦闷。演唱实践中
除了要唱出苦闷的情感,也要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加入双手的肢体动作。第二段开始之初
依旧延续着上一段结束时的弱声处理,仿佛回到了歌曲开头的情绪。在演唱时将音色设

27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计出患得患失的感觉,将情绪彻底转化为悲伤与痛苦,笔者运用虚开上口盖抬笑肌的方
法找到咽腔共鸣,歌唱中在腰部与横膈膜的推动下给予充足的气息支撑来保持强音时
值。接下来的部分舒曼将这种痛苦发泄变成无奈的叹息,音乐会笔者中用高位置弱声演
唱,通过舒缓的气息流动与之前强位置强音形成鲜明对比,让音色变得暗淡体现舒曼的
叹息,为歌曲人声演唱部分的结束做铺垫。
“钢琴的前奏、间奏和尾奏都起着充分揭示诗意和抒发声乐未尽之情的作用,钢琴
伴奏位人声提供了完美的补充。”①本首歌曲巧妙安排钢琴伴奏与人声演唱演绎歌曲,钢
琴左手弹奏的伴奏像歌词中小号的形象,右手弹奏伴奏模仿长笛与小提琴。通过钢琴左
右手的配合,带给笔者在演唱中意犹未尽的情感补充。尾奏的下行半音一次次呼应人声
演唱的情感,笔者将本首歌曲作为从套曲中选择的最后一首歌曲,旨在人声结束后使连
绵的思绪不断延伸,使观众陶醉在舒曼的情感世界中。人声与伴奏相辅相成的音乐风格
特点在本首歌曲中达到巅峰。


沈旋,谷文娴,陶辛著:《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年 5 月,第 212 页。

28
四、演唱实践的感悟

四、演唱实践的感悟

声乐学习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在学习套曲《诗人之恋》之初通过全面的
挖掘歌曲资料、分析歌曲本体,直至最后上台进行演唱实践,对每一步的学习都进行了
总结反思。“古今中外,歌唱的学习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训练或者即使有一些看似技
巧的内容,其实也是在不断检验、调整和完善其心理结构”。①笔者音乐会中演唱的六首
选曲艺术特征鲜明,每首音乐丰富风格都有不同的特点,需要不同演唱的实践技巧。音
乐会演唱实践结束后,笔者在学习、演唱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反思与总结,总体可将自身
体会感悟分为两个方面。

(一)刻苦研究作品
在音乐风格感悟方面,应将音乐风格分析总结之后巧妙的在实际加以运用。笔者在
音乐会中演唱时多用稳定的气息推动表达优雅的平稳级进,将喉头与上口盖稳定放松,
在哼鸣的歌唱位置上咬字。舒曼创作的声乐套曲中经常出现总时值较长的句子,笔者认
为在演唱前要对谱子做好充足的文案工作,例如演唱中音乐时值长短、换声点、换气口、
强弱变化等等需提前在谱子中标注好。
舒曼《诗人之恋》音乐风格中旋律的结合非常丰富,给笔者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是人
声旋律声部婉转悠扬,每一句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当然也要保证对情绪准确的把握
和人声演唱的音准问题。首先科学充足的气息支持、良好的歌唱技能是保证音准的前提。
再通过系统研究舒曼的个人经历及人物性格,设身处地分析总结音乐风格。笔者首先学
习舒曼幻想主义的表现思维,打好基础后对音乐风格的感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加入
演唱技能的同时,将歌曲中每一个音乐片段中舒曼对克拉拉的感情变化分析透彻才有利
于提高整体的舞台表现力。
舒曼在《诗人之恋》中节拍、速度运用独特,打破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保守。首先通
过灵活的速度变化将艺术歌曲中的浪漫主义风格准确表现出来,再加入舒曼情绪的敏感
表现与节奏型的刚柔相济,在演唱之初要构思出细致到每一个词的二次创作,最后通过
感悟音乐风格受益于笔者的演唱实践。当然在学习中也是有阻力的,例如学习之初由于
缺少对德国艺术歌曲的学习经验,套曲中第九首《笛子和小提琴》人声与钢琴呼应对答

吴碧霞:《论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北京:中国音乐,2009 年 2 月,第 108 页。

29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的感觉强烈,还有舒曼将人声与琴声伴奏放在相辅相成的地位是笔者之前没有接触到
的。《诗人之恋》中艺术歌曲音乐风格带给观众高雅的情操,大都为落落大方的稳重氛
围,从各国歌唱家演唱的视频来看演唱现场主要以小剧场表演为主。演唱中本人与钢琴
伴奏的配合是一个全新的体验,让人即兴奋又充满挑战。在练习中除了与钢琴伴奏多加
磨合之外,还要对谱子进行准确把握,将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反复总结经验。只有在感
悟并了解音乐风格之后,才能将隐藏在套曲《诗人之恋》背后的情感提炼精准、拿捏得
当,将两人的爱情色彩贯穿于整首套曲之中更有利于声乐的学习。

(二)加强演唱技术

“歌唱思维对歌唱艺术实践多侧面、多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高级反映过
程” 。①演唱实践的感悟包含从构思到演唱实践中很多方面的内容,主要表现对《诗人
之恋》二次创作的把握。首先感情表达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对谱子的准确诠释。因为套曲
的风格新颖浪漫,所以文中笔者提到了很多具体的歌唱处理方法,这也是对谱子基本的
诠释。在二次创作中,对歌曲演唱的声音处理、肢体表演、眼神与观众的互动都是演唱
实践的体现。艺术声乐套曲没有音乐剧和歌剧按照故事情节进行肢体表演与舞美布景,
运用简单大方的肢体动作把情感自然的流露出来即可,但与观众眼神的互动和演唱中表
情的变化不能忽视。
套曲中舒曼情感细腻且情绪丰富多变,音乐会声乐实践中眼神甚至一个微笑都必须
与要表达的情绪相关联。套曲中相邻的两句歌词可能需要两个不同的情绪,需在钢琴伴
奏的衬托下将情绪处理的恰到好处。在歌唱歌曲的完整性上,演唱情绪首先要始终保持
充沛,再加入科学的演唱技能与肢体的情感表达。笔者通过对《诗人之恋》的学习与演
唱,在“声”、
“台”、
“形”、
“表”四个方面的技能中有了很大提高,也让笔者对声乐套
曲艺术风格的审美有了更深地理解与沉淀。
艺术是抽象的,每个人对于“美”的观念都会不同,需将自身演唱思维与音乐美学
结合之后再用科学的技巧进行演唱处理。时代是进步的,音乐审美也是。在德国艺术歌
曲研究中,将二次情感创作在符合音乐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可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以舒曼
艺术风格为的基础在音乐会演唱实践演唱研究中进一步创新。
随着研究及演唱《诗人之恋》的深入,笔者感到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歌唱家,


彭晓铃:《声乐基础理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1 页。

30
四、演唱实践的感悟

拥有得天独厚的音乐天赋只是成功的前提。只有如舒曼乱世英雄般勇于挑战传统,用开
阔全面的视野及后天扎实的理论功底去挑战传统,诠释出心中迸发的音乐,将实践作为
检验真理唯一的标准,将作品留给后人去“百家争鸣”,最终定会将属于每个时代最精
华的人类艺术流芳千古造福人民。

31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32
结 语

结 语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音乐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身为演唱主体的我们
将舒曼所处的时代特征、阶级因素等结合其情感经历后,才能把握最准确的演唱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发现套曲的音乐风格旋律走向主观个性,将速度与节拍运用独特的处
理方法,结合灵活的节奏型特点以及琴声伴奏与人声演唱相辅相成的平等地位,这些都
使舒曼音乐风格独具魅力,也都是舒曼所处环境与自身主观愿望的缩影。
本文中笔者通过个人演唱的视角结合小资产阶级因素及自身情感特点角度,挖掘舒
曼乐套曲《诗人之恋》独特音乐风格的影响因素,将个人独唱音乐会中演唱经验及六首
歌曲的演唱实践进行从构想到最终实践的探索。运用形象、灵感及抽象的演唱思维意识
活动与舒曼作曲高雅的艺术魅力相融合,最终将演唱实践进行总结反思,把生活结晶于
艺术,使艺术回归于生活,让两者相铺相成,诠释出舒曼在《诗人之恋》中“诗人”的
浪漫主义形象。
《诗人之恋》作为德奥艺术歌曲中的精粹处处暗藏对爱情的渴望,如自传体音乐般
诉说自身情感经历,演唱时除了正确的演唱技巧,还要将自身放在舒曼敏感的情感中去,
进而提高整体演唱素质。通过本文还可发现笔者在独唱音乐会中演唱六首歌曲时把演唱
思维进行了大胆的构思,将创新的构想通过舒曼相关理论与美声演唱技巧为基础,通过
自身演唱实践时歌唱技巧的进行阐述,对《诗人之恋》进行多元的研究与审视,也可理
解为本文是六首歌曲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演唱的契合。因笔者学识尚浅,如有不足之处也
请专家及领导老师指正,笔者定会虚心学习,继续深入进行研究与探索。

33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3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专著类:
[1] 蔡玉良著.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2
[2] 管谨主编.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8(2007.3 重印)
[3] 彭晓铃.声乐基础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英语出版社,2001.1
[4] 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0.1
[5] 沈旋,谷文娴,陶辛著.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5
[6] 王文俐.欧洲艺术歌曲及其钢琴伴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
[7] 姚亚平主编.西方音乐通史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6
[8] 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对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关系的心理学与美学研究[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6
[9] 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1
[10] 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5

2. 硕博学位论文类:
[1] 琚燕飞.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演唱与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1.5
[2] 马冰洁.浅谈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点及演唱[D].新疆:西藏大学,2010.5
[3] 王彬.从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中探究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D].青岛:青岛大学,2016.1

3. 期刊论文类:
[1] 马秋华.声乐演唱艺术与思维[J].北京:中国音乐,1999.3
[2] 吴碧霞.论中外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思维方法[J].北京:中国音乐,2009.2

35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36
附 录

附 录

附录 A 学业音乐会节目单

37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38
附 录

附录 B 学位音乐会节目单

39
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风格特征与演唱实践——以个人音乐会六首选曲为例

40
致 谢

致 谢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我的专业成绩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首先感谢学校提供了一
个学术氛围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学校领导、学院领导给予了我充分的支持和锻炼的机会,
尤其是我的导师冯安君副教授,他对我学习上严格要求,通过学习与研究使我在专业理
论知识上和演唱技巧中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本学位论文是在导师冯安君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导师冯安君副教授对
笔者论文的帮助指导,感谢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及相关任课老师对我的培养,使我的梦想
在这片富有文化底蕴的土壤中盛开出灿烂的花朵。感谢我的同学朋友们在我遇到困难时
给予帮助,助我克服艰难。感谢我的家人永远无条件的支持,让我在学习中无所忧虑。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民族声乐传承与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孔令宇
2020 年 7 月

41
明 德 靳 民


止 

於 

至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