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試卷二 寫作能力

第一題

第 五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準確回應寫作要求,描述與「我」一起成長的一心,通過記述她從孩童到青少年時期的幾
件事,刻畫她時刻秉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家訓,流露「我」對她的欣賞之情。立意
明確 , 取材 切 當, 描 寫 能 兼及「律己」與「待人」,內容具體、豐富 。

考生以一心「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家訓引入,順時序記述幾件事件以刻畫一心的言行。
孩童時期,在一次書法班上,一心對「我」形容為「鐵劃銀鈎」的書法作品不滿意,要求自
己做到盡善盡美;卻包容「我」表現遜色,並以「寫得很好」作鼓勵,通過對一心言與行的
描 繪 , 具 體 反 映 一 心 對 己 對 人 的 標 準 有 「 嚴 寬 」 之 別 。 到 「 花 樣 年 華 」,「 我 」 與 一 心 一 起 組
織學生會,在「我」愛理不理,正想放棄之際,一心卻從沒抱怨,認為「你們已經做得很
好 , 接 下 來 讓 我 來 吧 ! 」 一 直 一 力 擔 起 重 責 ,「 我 」 深 受 一 心 「 嚴 己 寬 人 」 的 表 現 所 感 動 , 重
新燃起鬥志。藉一心的行為和說話,以及與「我」的對比,凸顯一心的美德。及後記述在一
次 義 工 探 訪 中 , 一 心 細 心 地 教 導 孩 子 寫 書 法 , 更 珍 藏 那 些 「 只 可 稱 得 上 『 看 得 到 』」 的 書 法 作
品 , 與 之 前 對 自 己 的 要 求 截 然 不 同 。 通 過 一 心 的 解 惑 ,「 我 」 終 於 明 白 到 一 心 「 嚴 己 寬 人 」,
既可使自己進步,同時又顧及他人。由此「我」深刻體會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的
道理,明白這種美德值得學習。事件進一步凸顯了一心的形象,亦對「嚴以律己,寬以待
人」有深刻的理解,深化「我」對一心的欣賞之情。全文以「我」反復唸「嚴以律己,寬以
待人 」 作結 , 呼應 文 首。

綜觀全文,內容豐富、具體,考生取材自三件事件,通過記述一心的言和行,在「律己」與
「待人」上作「嚴」與「寬」的對照,焦點集中,能突出人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美
德, 而 對這 種 美德 的 思考 ,亦 算 深刻 。

表達 字詞運用大致恰當,文句通順流暢,表達手法妥貼。全文善用修辭,尤其對比襯托手法,以
「我 」 的言 行 凸顯 一 心「 嚴己 寬 人」 的 美德 , 人物 形象 鮮 明。

如以「她恍如一隻憤怒的獅子向着(把)獵物撕成一小一小塊。」刻畫一心自責未能寫得一
手 好 字 的 表 現 , 比 喻 妥 貼 。 又 作 者 認 為 一 心 的 字 「 鐵 劃 銀 鈎 」、「 充 滿 朝 氣 」。 作 者 的 評 語 與 一
心的 「 自責 」 形成 強 烈對 比, 更 能凸 顯 一心 對 自己 要求 甚 高, 要 事事 做 到盡 善盡 美 的特 點 。

結構 段落區分明晰,起承轉合過渡自然,輕重詳略得宜。全文按時序敍事,由「孩童時期」到
「 花 樣 年 華 」, 再 到 「 高 中 最 後 一 次 義 工 探 訪 」。 又 由 敍 事 引 發 個 人 體 會 , 體 會 亦 隨 事 件 深
化,從只見表面言行,到深受感動,以至思考這種處事態度的意義,流露對一心的欣賞之
情。各段重點清晰,層層推進。最後以一遍又一遍重讀一心的家訓收結,緊扣題旨,與首段
呼應 。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晰 ;標 點 符號 運用 平 穩。
字體
第一題

第 四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準確回應寫作要求,描述較我年長三歲的哥哥,通過記述他在家裏、學校和工作上的三件
事,刻畫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美德,成為「我」的榜樣,並為他感到自豪。 立意明
確, 描寫能兼及「律己」與「待人」, 取材恰當 , 內容 較 為具體 ,體會一 般 。

文 章 先 交 代 哥 哥 做 到 「 嚴 以 律 己 , 寬 以 待 人 」, 是 一 個 人 品 好 又 容 易 相 處 的 人 , 然 後 鋪 述 三 件
相關事件。首先,記述哥哥對於爸爸常常發脾氣且滿口髒話的表現,並不如家人般反感,反
而安撫爸爸的情緒,在「我」細問之下,明白哥哥嚴格要求自己不說粗俗的語言,卻因爸爸
工作辛勞加上教育水平不高,包容他的行為。通過哥哥的話,凸顯他對己待人的要求有
「寬」與「嚴」之別。之後,再記述哥哥在學校繪畫班裏,對出言批評和諷刺的思賢處處禮
貌 地 回 應 , 藉 哥 哥 的 解 說 , 刻 畫 哥 哥 要 求 自 己 做 到 「 內 省 不 疚 」, 時 刻 改 善 自 己 以 求 進 步 , 並
能 虛 心 接 納 他 人 意 見 , 不 會 反 駁 別 人 的 批 評 。 事 件 側 重 描 述 哥 哥 「 嚴 以 律 己 」, 亦 暗 含 對 他 人
無理批評的寬待。最後,寫哥哥成為教師,他體諒學生為籌備表演而延遲交功課的日期,卻
嚴 格 要 求 自 己 在 短 時 間 內 準 時 並 具 質 素 地 完 成 批 改 工 作 。 對 學 生 「 寬 」 卻 克 己 甚 「 嚴 」, 對 比
明確 。 全文 以 認定 哥 哥為 榜樣 作 結。

文章取材適當,能配合立意,考生取材自三件事件,通過「我」的敍述和哥哥的解說,能刻
畫人物「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美德。文末以哥哥既是親人,又是學習榜樣,並以他「為
豪」 作 結, 見 欣賞 之 情, 體會 一 般。

表達 字 詞 運 用 恰 當 , 如 「 雞 毛 蒜 皮 」、「 大 發 雷 霆 」、「 千 篇 一 律 」 等 等 。 文 句 通 順 , 惟 句 子 偶 有 沙
石,如「他批評哥哥的繪畫風格如出一轍、沒有變化、畫功死板、根本不值得為校參賽。」
意思 重 複, 略 嫌累 贅 。

就相同情況、相類事件,作對己「嚴」與待人「寬」的對比,人物描寫恰當。惟主要通過
「我 」 敍述 事 件, 輔 以哥 哥的 解 說來 塑 造人 物 形象 ,描 述 較為 平 面, 技 巧一 般。

結構 事件的鋪排具條理,詳略輕重能配合題旨。全文記述了哥哥在家庭、學校繪畫班和作為老師
的表現,各段重點清晰,內容能圍繞主題而發。最後以流露對哥哥的欣賞之情作結,結構完
整。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晰 ;標 點 符號 運用 平 穩。
字體
第二題

第 五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 明 確 回 應 寫 作 要 求 , 記 述 人 生 不 同 階 段 經 歷 的 「 苦 惱 」, 說 明 我 們 都 應 以 積 極 正 面 的 態 度 ,
微 笑面 對 , 方 能 跨過 難 關 。 立意 明 確 , 能 凸顯「微笑」所反映的態度或人生觀, 取材與 立 意 之
間聯 繫 緊密 。

文章記述了人生四個階段面對的不同困境,說明「微笑」的力量,它能令我們成長,讓我們
更 積 極 地 面 對 下 一 個 挑 戰 。 文 首 以 「 跨 欄 比 賽 」 比 喻 人 生 , 面 對 「 令 人 苦 惱 的 欄 杆 」, 每 個 人
有 不 同 選 擇 , 但 「 我 」 認 定 「 微 笑 」 是 「 萬 能 的 鑰 鎖 ( 匙 )」, 對 人 生 無 往 而 不 利 。 能 明 確 點
出立意。考生先憶述孩提時學自行車遇上小意外,當時難忍疼痛之感,無知地以大哭面對,
但若能明白痛楚令人學會堅強,便應積極地微笑以對,則疼痛也會消散。藉孩提時不懂「微
笑 」, 設 想 微 笑 以 對 的 好 處 。 繼 而 寫 到 青 春 期 , 遭 心 儀 的 對 象 拒 絕 , 一 般 人 會 以 淚 洗 面 , 但
「 我 」 卻 勸 少 年 「 一 笑 而 過 」, 要 明 白 勉 強 不 會 帶 來 幸 福 , 應 另 覓 傾 慕 你 的 對 象 。 例 子 能 呈 現
微笑的積極意義。又敍述在社會工作,有時會大失預算,被公司辭退,心中定有惶恐、擔
憂 , 但 若 能 微 笑 面 對 , 知 道 人 生 有 圓 缺 , 便 可 迎 向 谷 底 上 的 「 世 外 桃 源 」。 從 兩 種 結 果 的 對
比 , 突 出 微 笑 的 正 面 價 值 。 到 踏 進 遲 暮 之 年 , 面 對 死 亡 , 既 然 無 法 改 變 ,「 我 」 會 選 擇 「 微 笑
面 對 」, 抱 感 恩 的 心 為 不 完 美 的 人 生 拉 下 完 美 的 「 謝 幕 」。 由 此 說 明 「 微 笑 」 亦 是 一 種 處 之 泰
然的態度,能讓人釋懷。最後,考生指出城市人或許忘卻了「微笑」這表情,但仍期望我們
努力 嘗 試, 不 論「 欄 杆」 有多 高 ,都 以 「微 笑 」跨 過。

綜觀全文,內容豐富,對「微笑」的理解、詮釋合乎情理,能明確連繫至積極正面的待人處
世 態 度 ;取材 自人 生 中常 遇上 的 境況 , 容易 引 起共 鳴; 闡 述合 理 明確 , 體 會 尚算 深 刻。

表達 字詞 運 用準 確 ,文 句 通順 ,表 達 手法 妥 貼。

善 用 不 同 句 式 , 如 長 短 句 「 選 擇 權 永 遠 都 掌 握 在 我 們 的 手 中 , 是 哭 、 是 怒 、 是 笑 … … 」, 反 問
句「我明白艷麗的鮮花都會有凋謝的一天,摧燦(璀璨)的煙火都會有散落的一天,何況是
人類 ? 」等 , 富於 變 化, 亦有 助 情感 表 達。

善用修辭,如以「跨欄比賽」比喻人生,高低的「欄杆」比喻不同的難關,意念豐富,貼切
恰當 。 又以 「 深凹 的 谷底 」與 谷 底上 的 「世 外 桃源 」對 比 , 凸 顯 微 笑 的 意義 。

結構 段落區分明晰,輕重詳略得宜。全文按時序書寫,涵蓋孩提時代、青春男孩、工作階段、遲
暮之年,依次記述各階段的經歷,各段重點清晰,層次分明。最後呼應文首,以跨欄的比喻
收結 , 結構 完 整。

標點 字體 端 正美 觀 ;標 點 符號 運用 準 確 。
字體
第二題

第 四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準確回應寫作要求,以人生不同階段面對的「順逆」為例,說明事情的好壞全在個人的主
觀 心 境, 我 們 應 學 會 微笑 以 對 ,讓 人 生 更 美 好 。 立 意明確,能呈現「微笑」所反映的態度或人
生觀,取材與立意之間的關聯大致明確 。

文章先指出在成長階段,我們總會遇上起跌,但事情的好壞往往不在於客觀條件,而在於主
觀的心境。考生先以幼童時代為例,在牙牙學語、蹣跚踏步、學習寫名字時,母親和老師的
微 笑 , 顯 得 「 和 睦 」, 讓 人 感 到 鼓 舞 , 由 此 肯 定 「 微 笑 面 對 生 活 」 是 應 有 的 人 生 態 度 。 再 舉 青
年時期面對選科、公開試,我們只要心境豁達,不忘微笑,事情會不如想像的複雜,困惑也
可以消除。所寫處境真實,闡述大致明確。之後,寫踏入社會,上班族面對加班壓力,與其
抱怨僱主刻薄,不如從正面思考,微笑以對,事情自然輕鬆多了。所寫處境能具體呈現微笑
是 種 積 極 態 度 。 最 後 , 考 生 以 「 燭 火 」 喻 人 生 ,「 風 兒 」 喻 心 境 , 樂 觀 開 朗 地 帶 着 微 笑 , 是
「清 爽 又柔 和 」的 風 ,可 使燭 火 「昇 華 」,讓 人 生 溫暖 。

綜觀全文,對「微笑」的理解、詮釋合乎情理,能連繫至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學習和工
作上的處境,以及「燭火」的比喻說明「微笑以對」的意義,闡述大致明確。惟對「微笑以
對」 的 思考 較 表面 , 體會 一般 。

表達 字詞 運 用大 致 恰當 , 文句 大致 通 順。

善用問句,如反問「不同的處境,是好是壞,不就取決於我們人生的決策者 ——自己的心境
嗎 ? 」, 如 設 問 「 是 因 為 人 在 笑 起 來 顯 得 更 和 睦 嗎 ? 理 固 而 ( 宜 ) 然 。 」 句 式 富 於 變 化 , 有 助
說明 事 理。

文 末 以 「 燭 火 」 喻 人 生 ,「 風 兒 」 喻 心 境 ,「 自 怨 自 艾 而 暗 淡 的 心 境 」 是 「 狂 亂 又 混 濁 的 風 」,
令 燭 火 「 可 憐 而 不 堪 入 目 」;「 樂 觀 開 朗 而 帶 着 微 笑 的 心 境 」 是 「 柔 和 的 風 」, 令 燭 火 昇 華 至
「裊 裊 炊 煙 的 懷舊 美 也及 不至 的 境界 」, 比喻 尚 算 恰當 , 但意 思 較為 含 糊, 效果 一 般。

結構 段落區分明晰,詳略輕重能配合題旨。全文大致按時序書寫,由幼童時代、青年,到踏入社
會,各段重點清晰,能圍繞主題而發。文末的比喻能回應題旨,惟未加以深化。最後以美好
的清 晨 呼應 文 首作 結 ,結 構完 整 。

標點 字體 端 正, 筆 畫清 晰 ;標 點符 號 使用 平 穩。
字體
第三題

第 五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立 意 明 確 , 準 確 回 應寫 作 要 求 ,見 解合理 。從送 禮的正面意 義和負面現象 ,以及應有 態度等 角


度論 述, 內容 豐 富 ,具說服力 。

文章以中國人重禮引入,指出「禮」受推崇,而且送禮大有學問。第二段以中學生畢業時送
禮給老師、節日向父母、親人及伴侶送禮,甚至古有唐玄宗千里送荔枝為例,具體說明送禮
的意義,對不同對象均有潤澤關係的作用。舉例恰當,闡述清晰。第三段從另一⻆度論述送
禮有時被濫用,成為一種「投資」謀利的手段或是形式化的行為。如六七十年代貪污事件、
「打工仔」送禮給上司,都是求將來得到回報的手段。又以節日胡亂送禮為例,說明送禮成
為形式。例子生活化,論述平穩。第四段回應中國人重禮,析述「仁」與「禮」的關係,所
謂 「 內 情 外 禮 」, 缺 一 不 可 。 對 送 禮 有 較 深 刻 的 討 論 。 由 此 帶 出 「 禮 尚 往 來 」 和 「 禮 多 人 不
怪」之說,說明送禮當以心意為重,須量力而為,適可而止。最後總結送禮可以是正面或負
面, 全 視乎 送 禮者 的 本心 。呼 應 引子 , 重申 關 鍵點 。

整 體 而 言 , 文 章概 念 準 確, 能就送 禮的傳 統文化 意義 分析, 由表面 現象到 深層 價值, 並從正反


兩面論述,焦點集中,能凸顯立意 ;論據妥貼,能具體闡述或說明有關見解 。

表達 用詞 大 致準 確 ,文 句 通順 達意 , 說理 手 法運 用 妥貼 。

善用日常生活例子,如中學生畢業時送謝師卡或相簿給老師、父親節母親節買小禮物向父母
盡孝心等,易引起共鳴。又舉史例,如唐玄宗千里送荔枝予楊貴妃表愛意、雷洛及葛柏貪污
案,都是為人熟悉且恰當的例子。用反問句,如「沒有外禮的表達,對方又怎知道你的心
意? 」 有助 說 明事 理 。

結構 結 構 完 整 , 分 段 明 晰 。起 承轉 合平穩, 先 肯定送 禮 的意 義 ,再 論述社 會上 的不良 現象 ,最後提


出送禮的應有態度。詳略 得宜 , 論點 和 論據 安 排井 然有 序 。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楚 ;標 點 符號 運用 準 確。
字體
第三題

第 四 級 示例
項目 評語

內容 能準確回應寫作要求,考生從送禮背後的意義、回禮的必不可缺、過量送禮造成的環境問
題, 以 及送 禮 與收 禮 的應 有態 度 四方 面 說明 個 人看 法, 內 容較為豐富、具體,見解一般 。

文章第一段是引言,指出從古至今,送禮和收禮都十分普遍,更是現今我們日常生活必不可
缺的一環。第二段論述送禮的意義,考生舉節日、結婚和生日送禮為例,說明中西方送禮均
代表對別人的尊重和祝福,我們不應視之為程序、必然,而忽略其意義。論點明確,闡述一
般。之後論述回禮是送禮必不可少的部分,代表對送禮者的友好和重視,也是禮儀,考生以
中國送陶瓷予德國作回禮為例,舉例恰當。再以農曆新年送曲奇、巧克力等為例子,並舉環
保組織的數據論述過量送禮造成浪費,對環境帶來損害。最後提出送禮與收禮的應有態度:
送禮者應重視心意而不是數量;收禮者應重視禮物背後的意義而不是其用處和價值。觀點明
確, 惟 闡述 較 簡單 。 第六 段總 結 全文 , 指出 送 禮並 非必 然 ,須 重 視送 禮 者的 心意 。

整體而言,考生從送禮的本意和現象,就不同⻆度論述與送禮相關的看法,論點合理,間有
舉例 以 證, 但 多為 泛 泛之 談; 論 據妥貼,尚具說服力。

表達 用 詞 準 確 , 文 句 通 暢 , 雖 偶 有 以 疑 問 句 引 入 下 文 , 如 「 送 禮 的 意 義 是 甚 麼 呢 ? 」「 我 們 又 應 如
何取 捨 呢? 」 句式 仍 少有 變化 ; 文章 多 用事 例 以助 說理 , 論說 手 法較 為 平常 ,變 化 不多 。

結構 結構完整,段落區分明晰。先說明送禮背後的意義,再由送禮談及回禮,以至造成的環境問
題 , 最 後 討 論 送 禮 的 應 有 態 度 作 結 , 逐 步 開 展 話 題 ; 又 以 「 誠 然……除 此 之 外……無 可 否 應
(認 ) … … 那麼 … … 總 括而 言 」 連 接各 段 ,條 理 清晰 。

標點 筆畫 尚 算清 楚 ;標 點 符號 運用 平 穩。
字體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