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2015 年第 11 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1, 2015

(总 第1  5期)
6   JOURNAL 
OF 
MUDANJ
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e
rial 
No. 165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

英汉动物隐喻的跨文化研究
——— 以十二生肖为例

尹丕安   雍   谦

(西安理工大学,西安  710054)

   [摘   要]  英汉两种语言中皆含有丰富的动物隐 喻 词 汇,但 由 于 文 化 的 制 约,看 似 相 同 的 动 物 隐 喻 却 带 着


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文章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以人们 熟 悉 的 十 二 生 肖 为 例 ,对 比 分 析 两 种 文 化 中 动 物 隐 喻
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期对跨文化交流起到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  隐喻;文化;十二生肖
[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
2015)
11-0025-02

   一、引言 构造另一种概念,是两种概念的叠加,将谈论一个概念方面
隐喻研究迄今为止 已 有 两 千 多 年 的 历 史,是 人 类 语 言 的词语用于 解 释 另 一 个 概 念 [1]7 。 实 体 隐 喻 是 指 人 们 将 抽
发展过程中一种特 殊 的 产 物,涵 盖 了 民 族 文 化、历 史 背 景、 象模 糊 的 情 绪、思 想、事 件、活 动 等 看 做 是 具 体 的 实 体 或 物
价值观等许多方面。传统的隐喻理论是把隐喻当做一种修 质 [1]25 。方位隐喻是指参照 空 间 方 位 而 组 建 的 一 系 列 隐 喻
辞手 段,一 种 简 单 的 语 言 表 达,可 以 使 语 言 更 生 动 形 象、言 概念,也称空间隐喻 [1]14 。如下图所示:
简意赅。莱考夫提出 的 概 念 隐 喻,为 隐 喻 研 究 开 启 了 一 个 分类 例子 始源域 目标域
全新的视角。他认为 隐 喻 不 仅 仅 是 一 种 语 言 现 象,还 是 人
结构隐喻 L
ife
 is
 jour
ney
  our
j ney
  l
ife
类的一种认知现象。 人 类 在 对 抽 象 事 物 的 认 知 过 程 中,总
是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经验域借用具体的经验域进行认知 实体隐喻 The 
old 
woman 
was
 ar
 ea
l d
ragon  d
ragon o
ld 
woman

表述。 方位隐喻 Happy


 is 
up 方向 up 情绪 happy
在人类认知的种种 隐 喻 现 象 中,动 物 隐 喻 是 其 中 重 要
   动物隐喻是实体 隐 喻 的 一 种,本 文 选 取 动 物 隐 喻 作 为
的一种。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研究对象,基 于 Kove
css提 出 的 人 类 思 维 和 语 言 中 存 在

通过与人长时间的接 触,我 们 会 发 现 动 物 的 某 些 特 征 与 人 “人是动物”这一概念隐喻进行研究。动物隐喻是将始源域
的行为或其他事物的某些特征相似或近之相同,因此,人们 动物 的 行 为、外 形、性 格 特 点 等 投 射 到 目 标 域 人 的 身 上 ,英
会将这些相似的特征 进 行 隐 喻 性 转 义,实 现 了 不 同 概 念 之 汉两种语言对始源域 有 不 同 的 理 解,因 而 导 致 了 对 目 标 域
间的意义转换。本文 以 十 二 生 肖 为 例,尝 试 着 从 概 念 隐 喻 的识解不同。
的角度比较英汉动物 隐 喻 所 涵 盖 的 文 化 异 同,以 增 进 对 民 三、十二生肖词汇英汉动物隐喻的对比分析
族文化的理解,促进英汉翻译及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英汉语言中含有大 量 的 动 物 习 语,但 由 于 各 民 族 的 历
二、概念隐喻理论 史背 景、地 理 环 境、民 族 文 化 和 思 维 方 式 的 不 同 ,各 自 对 隐
随着认知科学及认 知 语 言 学 的 发 展,学 者 们 对 隐 喻 的 喻的认知也不尽相同,用 人 们 熟 悉 的 十 二 生 肖 来 揭 示 英 汉
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莱考夫等人对隐喻的特征进行了高 动物隐喻存在的共性 和 个 性,可 以 对 跨 文 化 交 流 起 到 推 动
度的总结,他们认为 隐 喻 无 处 不 在,体 现 了 隐 喻 的 普 遍 性; 的作用。
它还贯穿在人类的 思 维 和 行 为 中,影 响 着 人 类 的 认 知。 同 由于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各民族经过长期的认知,彼
时提 出,隐 喻 是 一 种 跨 域 映 射,是 人 们 参 照 已 知 的、熟 悉 的 此都会有相似的经历 和 实 践,对 某 些 动 物 的 特 征 会 产 生 相
事物来认知陌生的、抽 象 的 概 念 认 知 方 式。 一 个 完 整 的 隐 同或相似的联想。因 此,两 个 民 族 的 动 物 隐 喻 也 会 有 相 同
喻结构包括本体和喻体两部分,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认知域: 的喻体和喻意,即用同一喻体动物去喻指同一事物,出现喻
目标域和始源域。前 者 对 于 我 们 是 陌 生 的,要 我 们 进 行 认 意重合现象。
识的事物;后者是我 们 所 熟 识 的,是 我 们 已 经 认 识 的 事 物。 十二生肖中,汉语和 英 语 里 从 动 物 的 基 本 属 性 所 使 用
莱考夫等人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 的动物词汇来看,概念隐喻大都有相同和相似之处,如蛇和
实体隐喻、方位隐喻。 结 构 隐 喻 是 指 以 一 种 概 念 的 结 构 来 snake,猪和 p
ig,猴 子 和 monkey。 汉 语 中 蛇 留 给 人 的 是 一

[收稿日期]2015-04-18
[作者简介] 尹丕安( 1969- ),男,西安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 25 ·
种阴险狡诈、忘恩负义 的 印 象,这 层 意 思 主 要 来 自 于 “农 夫 汉语 的 习 惯。 如:ta
lk hor
se(吹 牛 ),
a wil
ling 
horse(孺 子
与蛇”的故事,大多与蛇有关的习语都是贬义,如“蛇不打死 牛),You 
canle
ad
    a hor
seto
   wat
er,but
  ou
y   can’t make
 it
害众人,虎不打死 留 祸 根”“蛇 走 无 声,奸 计 无 形”。 而 在 英 d
rink 老牛不饮水,不能强按头)等。

语中,蛇也有狡猾、邪恶的寓意。《圣经》一书中邪恶的蛇曾 虎,盛产于亚洲,很 早 就 居 住 在 华 夏 大 地 上,中 国 虎 以
引诱夏娃偷食禁果,以致夏娃和亚当被赶出伊甸园。因此, 华南虎和东北虎闻 名,并 享 有 百 兽 之 王 的 称 号。 人 们 常 常
蛇在英语中用来指那些阴险、卑鄙的小人,与蛇有关的英语 用虎 来 比 喻 勇 猛 威 武,比 如 燕 颔 虎 头、如 龙 似 虎、谈 虎 色 变
习语也大 都 是 贬 义 的,如 a  snake
 int
 he 
gra
s s(潜 伏 的 敌 等。与虎的经历相同,狮子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曾被引进
人),a snake
 i one’
n  s 
bosom(恩将仇报的人), warm/che
rish 到英国,在那里形成了独有的狮文化,因而在英语国家里认

 snakein
   one’sb
 osom(姑息养奸、 养虎贻患) 等。 为狮子是百兽之王。 中 国 人 对 老 虎 更 为 熟 悉,英 语 国 家 的
猴子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来自《西游记》一书中塑造的孙 人与狮子接触颇多,因而在翻译时汉语中以虎作比,英语中
武空,它聪明灵敏且调皮捣蛋,因此用“弄鬼掉猴”比喻调皮 以狮子为喻,经 常 互 换 形 象。 例 如:
an 
ass
 in 
a l
ion’
s sk
in
捣蛋,“猴头猴脑”形容像猴子一样浮躁好动。在英语中,猴 (狐假 虎 威 ),
the
 lon’
i s den(龙 潭 虎 穴 ),One
 shou
ld no

子 喻指那些顽童、淘气鬼等,如 pu
t one’
s  up (使某
monkey  twi
sta
  l
ion’
s t
ail(老虎屁股摸不得)等。
人生气), S
top monkey
ing 
around(别 胡 闹 ),They 
make
 a 同样,

ike
 ar
 at
 in 
a ho
le与“瓮中之鳖”,

ike
 a 
drowned
monkey 
out o
f im(他们愚弄了他)等。
h r
at与“落 汤 鸡”,
ast
 imi
d a
s a
 rabb
it与 “胆 小 如 鼠 ”也 都 是
除了蛇的阴险和猴 子 的 调 皮 外,还 有 许 多 动 物 也 含 有 借用不同的喻体表达相同的喻意。
相同的寓意。如:绵 羊 的 温 顺,汉 语 说 “驱 羊 战 狼”,英 语 说 第三种差异是同一种动物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隐喻

ett
 he 
wol
f t
o ke
ept
 he
  ep(引 狼 入 室);兔 子 的 敏 捷,汉
she 意义,而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与之对等的隐喻概念,即在
语说“守如处子,出如脱兔”“穿 兔 子 鞋”,英 语 说 t o run
 li
ke 另一种文化中出现 空 缺 现 象,称 为 隐 喻 空 缺。 英 汉 语 里 会

 rabbit(像兔子一样跑);猪 的 笨 拙,汉 语 说“蠢 猪”,英 语 说 有很多相同的习语,然 而 并 非 相 同 的 习 语 就 会 出 现 相 对 应

s a hog on
 ie (举止笨拙、孤立无援的)。
c 的本体,有时会出现本体空缺现象。一种是英文本体空缺,
隐喻是文化的载体,尽 管 英 汉 两 民 族 对 隐 喻 认 知 有 一 如:in 
bit
s and 
pie
ces 意 指 “鸡 零 狗 碎 ”,mons
ter
s and de-
定的相似之处,各民 族 文 化 同 时 也 具 有 其 个 性。 由 于 文 化 mons 译成“ 牛鬼 蛇 神 ”,
advanc
edi
 n 
age 译 为 “鸡 皮 鹤 发 ”。
的起源截然不同,历史背景更是千差万别,使英汉动物隐喻 另一种是汉语本 体 空 缺,如:
hos
res
 fo
r c
our
ses 译 成 “知 人
词汇出现很多的差 异 性,因 而 造 成 了 隐 喻 冲 突。 隐 喻 冲 突 善任”,sot
r outt
 he
 sheepf
 rom 
the 
goa
ts译 为 “分 清 智 者 和
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庸 人”,
Fis
rt c
atch 
your ha
re 译为“ 勿谋之过早” 。此类现象
第一,喻体相同,概念隐喻不同。龙作为中华民族信奉 主要与各民族的认知 方 式 不 同 而 产 生 的,带 有 鲜 明 的 民 族
的图腾,在中国传统文 化 中 被 寄 予 美 好 的 品 质 和 神 奇 的 传 特征。然而,十二生肖中出现隐喻空缺的现象并不多见,它
说。在许多中国的文 学 作 品 中,龙 总 是 与 超 凡 脱 俗 的 神 仙 主要来源于其他动物,因地理环境不同,很多动物带有本地
一起出现。刘禹锡 在 《陋 室 铭》中 写 道:“山 不 在 高,有 仙 则 独有的民族特色,此类词语在进入汉语时,因文化有空白而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文 人 将 自 己 比 作 龙 与 仙,隐 居 世 找不到对等的隐喻关系。
外,安然自得。龙在中国文学中也是权利与威严的化身,许 四、结语
多皇帝都自诩为“真龙天子”。《三国志》一书中将刘备比作 动物隐喻根植于不 同 的 民 族 文 化 中,其 隐 喻 表 达 有 相
蛟龙:“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因而中国文化中关于龙 似性 与 相 异 性,从 侧 面 折 射 出 民 族 文 化 、地 理 环 境、历 史 背
的成语大多是褒义词,比如望子成龙、凤表龙姿、龙马精神、 景的不同,制约着动 物 词 汇 的 产 生 和 演 变。 中 国 文 化 起 源
藏龙卧虎等。中国龙 在 西 方 人 的 视 野 里 常 常 跑 偏,他 们 的 于黄河流域,而西方的文明始于古希腊,经过长期对世界的
“龙”象征着贪财、邪恶、祸祟,因而 与 d
ragon 相 关 的 概 念 隐 观察和认识,各自形成了稳定的价值观和认知模式,也就形
喻与汉语 完 全 不 同。 如:
sow 
dragon’
s t
eeh(种 下 祸 根 ),
t 成了不同的民族文 化 和 语 言 风 格。 中 国 是 内 陆 国,人 们 的

he 
old 
Dragon(魔鬼),
Dr Lady(恶女)等。
agon  生活与土地结下了浓厚的感情,而英国与海接壤较多,在历
又如,英汉两 民 族 都 喜 欢 养 狗 ,对 狗 却 持 有 不 同 的 看 史上航海业一度位居 世 界 前 列,因 此 不 同 的 生 活 环 境 决 定
法。在中国,狗是一种看家的动物,人们对它没有太多的感 了不同的载体传播文化信息。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英汉
情寄托,甚至如果狗 跟 错 了 主 人,还 会 被 人 骂 作 “狗 腿 子”, 动物隐喻的认知特点,找出其异同点,这对英汉文化的交流
所 以 在 汉 语 中 “狗 ”是 个 贬 义 词,比 如 痛 打 落 水 狗、捉 鸡 骂 具有指导意义。
狗、猪卑狗险、蝇营 狗 苟、鼠 窜 狗 盗 等。 而 英 语 国 家 的 人 非 [参   考   文   献]
常喜欢狗,还将狗作 为 家 庭 的 一 份 子,是 他 们 的 情 感 寄 托, [
1]Geo
rge 
Lako
ff 
& Ma
rk 
Johns
on.Me
tapho
r We 
Li By [M].
ve 
所以很多 和 “狗 ”相 关 的 短 语 都 是 褒 义 的。 如:
Eve
r dog
y  Ch
icago 
Uni
ver
sit
y o
f Ch
icago 
Pre
ss,
1980.
ha
s h
i day(人人都有得意的时候),
s  dog (一个快乐的
agay  2]张敬,李依 .动物隐 喻 的 文 化 内 涵 及 其 翻 译 的 最 佳 关 联 性 解 释

人),as/l
ikea 
  dog 
wit
h two
 ta
ils (非常开心)等。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4):
133.

第二,喻体不同,却传递出相同的隐喻概念。中国自古 3]薛红,郭文涛 .英汉动物隐喻 的 认 知 语 义 对 比 研 究 [


[ J].昌 吉 学
院学报,
2010(
6):
70.
以来就是农耕国,拥有千年的农耕文化,牛与中国的农耕文
4]项城东,王 茂 .英 汉 动 物 隐 喻 的 跨 文 化 研 究 [
[ J].现 代 外 语 (季
化密不可分。由于牛 的 善 良 温 顺 和 强 壮 有 力,很 早 就 被 当
刊),
2009(
3).
做传统农耕工具,因此中国劳动人民赋予牛极高的评价,宋
5]任俊莲 .从认知角度谈英汉动物隐喻词语的翻译策略 [
[ J].吉 林
朝王安石曾写诗《耕牛》称 赞 牛 吃 苦 耐 劳:“朝 耕 草 茫 茫,暮 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耕水潏潏;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然而英语国家给予牛 6]廖光蓉 .英汉文化词动物词对比[
[ J].外国语,
2000(
5).
的关注很少,取而代之 马 在 他 们 的 生 活 中 有 着 相 当 重 要 的 [责任编辑:陈   达]
地位。因此,许多与“马”相关 的 英 语 习 语 译 成 “牛 ”更 符 合
· 26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