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 606· 广东牙病防治 2013 年 11 月 第 21 卷 第 11 期

· 修复与正畸 ·

面弓转移颌位关系过程中前伸髁道斜度概念的探讨
1 2 1,
3*
肖国宁 , 邵琪 , 孙惠强 , 宫琪1
1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山东 济南( 250012) ; 2 威海市市立医院口腔科; 3 山东省口腔重点实验中心

【摘要】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3 ~ 7 版《口腔修复学》教材上对前伸髁道斜度及前伸髁导斜度的概念解释与上牙合架


的方法介绍存在前后矛盾,影响了学生对全口义齿操作步骤及相关概念的理解。本文对前伸髁道斜度的概念及
面弓转移颌位关系时上牙合架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转移颌位关系; 前伸髁导斜度; 牙合架
【主题词】 颌关系记录; 牙合平衡; 牙牙合架
【中图分类号】 R783.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5245( 2013) 11 - 0606 - 03
【引用著录格式】 肖国宁,邵琪,孙惠强,等. 面弓转移颌位关系过程中前伸髁道斜度概念的探讨. 广东牙病防
治, 21( 11) : 606-608.
2013,

[12]
目前,大部分学者建议在修复体的制作过程中, 点的假想连线 ,该线与牙合平面平行,与眶耳平面
[1]
应记录并转移颌位关系 ,尤其是将髁道斜度准确 的交角约 15°。由此可见,第 2 版与第 3 ~ 7 版《口腔
转化为在牙合架上所对应的髁导斜度,使牙合架最大限 修复学》教材之间关于前伸髁道斜度的定义相差了
度地模仿咬合运动,以便制作出满足临床需要的修 15°。为了消除上述两种定义的分歧,笔者以上牙合架
复体。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3 ~ 7 版《口腔修复学 》教 为依据,对两种概念的合理性进行比较。
材对前伸髁道斜度及前伸髁导斜度的概念解释与上 1. 2 前伸髁导斜度
牙合架的方法介绍前后矛盾,影响了学生对全口义齿 人体上的前伸髁道斜度转移到牙合架上,叫前伸
操作步骤及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对全口义齿理论的深 髁导斜度。Hanau H 型牙合架上,前伸髁导斜度为髁
入研究。本文对前伸髁道斜度的概念及面弓转移颌 槽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当髁槽处于水平位置时,指
位关系时上牙合架的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示线指向 0° 线( 图 1) ,就表示前伸髁导斜度为 0°,即
髁槽与水平面平行; 当髁槽呈前低后高位时,前伸髁
1 概念 导斜度的度数为正; 当髁槽呈前高后低位时,前伸髁
[10]
1. 1 前伸髁道斜度 导斜度的度数为负 。
国外对前伸髁道斜度的定义较为模糊,在某些
[2]
教科书中,定义为髁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 ; 而在一 2 上牙合架
些文献中,定义为髁道和鼻翼耳屏线参考平面的夹 标记出髁突外侧面中央部的位置后,将面弓的

[3 - 5]
。 牙合叉插入上牙合堤内,要求牙合叉的叉尖与牙合平面平行,
国内人民卫生出版社第 2 版《口腔修复学 》教材 约距牙合平面 5 mm,牙合叉柄上的中央刻线对准上牙合堤
将前伸髁道斜度定义为下颌作前伸运动时,髁道与 的中线,叉柄垂直于面弓的弓体中段。 将下牙合托和
鼻翼耳屏线的夹角
[6]
; 而第 3 ~ 7 版《口腔修复学》教 附有牙合叉的上牙合托分别就位于口中,按正中颌位记
材却将前伸髁道斜度定义为下颌作前伸运动时 ,髁 录使上下牙合托咬合于一起。将固定牙合叉的穿孔套过
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 。 [7 - 11] 牙合叉柄,两髁梁内侧端抵在髁突外侧面中央部的印
《口腔解剖生理学 》教材中,眶耳平面是指连接 记上,调节两髁梁位置至相同刻度,扭动螺丝固定髁
眶下缘最低点和外耳道上缘的一个假想平面,当人 梁。扭紧螺钉固定 牙合 叉柄、定 牙合 夹及弓体于一体。
[12]
端坐,头保持直立位置时,该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 松开固定髁梁的螺钉,将借助牙合叉固定在弓体上的
鼻翼耳屏线的定义为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 上牙合托自口中取出。将两髁梁的内侧端分别套在牙合
架髁杆的外侧端上 ( 图 1) ,调节两髁梁于相同刻度
* 通讯作者: 孙惠强 E-mail: whitedove69@ 163. com 后,扭动螺钉固定髁梁于髁杆上。 将上颌托牙合平面
广东牙病防治 2013 年 11 月 第 21 卷 第 11 期 · 607·

调节至与水平面平行的位置。将上颌模型就位于上
牙合托上,调拌石膏,固定上颌模型于上牙合架环上。 根
据正中颌位记录将上下牙合托固定在一起,并固定下
颌模型。拆去面弓,完成上牙合架过程。

4. 1 改变上牙合架的方法
使用带眶下点描记针的牙合架,在上牙合架时,以眶
[13 - 14]
3 教材中前伸髁道斜度概念与上牙合架过程的矛盾 耳平面为基准 ,使眶耳平面与水平线平行,而
在 Hanau H 型牙合 架上前伸髁导斜度为髁槽与 不是使牙合平面与水平线平行。
0° 线间的夹角。 上牙合架过程中,确保牙合平面与水平 4. 2 重新设计牙合架
面平行的目的是保证上牙合架后所测得的前伸髁导斜 将 Hanau H 型牙合架髁导盘上的 - 15° 改为 0°,预
度与患者实际前伸髁道斜度相等。 第二版教材将前 调牙合架时将髁导斜度设成 45°。 因常规 Hanau H 型
伸髁道斜度定义为前伸髁道与鼻翼耳屏线的夹角, 牙合架在上牙合架之前预调牙合架时,是把髁导斜度调成
由于鼻翼耳屏线与牙合平面平行,也就与牙合架上 0° 线 与水平面呈 30°,如果将牙合架刻度 - 15° 改为 0° 后,原
相平行( 图 2) ,髁槽的方向与前伸髁道理论上一致, 来与水平面呈 30° 的位置刻度指示是 45°。
所以保证了前伸髁导斜度与前伸髁道斜度相等 。 4. 3 采用第 2 版教材中关于前伸髁道斜度的定义
第 3 ~ 7 版《口腔修复学 》教材将前伸髁道斜度 仍采用第 3 ~ 7 版《口腔修复学 》教材中上牙合架
定义为前伸髁道与眶耳平面的夹角,同时按照其介 的步骤及常规 Hanau H 型牙合架,只将前伸髁道斜度
绍的上牙合架方法,仍然保持牙合平面与牙合架所在桌面 的定义按第 2 版教材中的定义进行修改即可。
水平面平行,因此牙合平面仍然与髁导盘 0° 线、患者鼻 上述方案中,前两个方案坚持了第 3 ~ 7 版《口
翼耳屏线相平行,而眶耳平面与鼻翼耳屏线、水平 腔修复学》教材中关于前伸髁道斜度的定义,但需要
线、髁导盘 0° 线呈 15° 夹角 ( 图 2) ,所以按照第 3 ~ 特殊的牙合架及相匹配的上牙合架方法。 相比之下,将
7 版教材前伸髁道斜度概念所确定的患者髁道斜度 第 3 ~ 7 版《口腔修复学 》教材中前伸髁道斜度的定
比牙合架上测得的前伸髁导斜度大 15°,造成概念混 义作适当修改,仍沿用第 2 版《口腔修复学 》教材中
淆,影响了学生对全口义齿理论的理解 。 前伸髁道斜度的定义,对消除上牙合架过程中概念的
4 解决方案 混淆、增进对全口义齿修复理论的理解 ,是必要的。
为了确保上牙合架后,牙合架上得到的前伸髁导斜
度与患者口内符合教材规定的前伸髁道斜度相等, 参考文献
可以考虑以下解决方案。 [1] Carlsson GE. Critical review of some dogmas in prosthodontics[J]. J
· 608· 广东牙病防治 2013 年 11 月 第 21 卷 第 11 期

53( 1) : 3-10.
Prosthodont Res,2009, 169.
[2] Weinberg LA. Atlas of tooth- and implant-supported prosthodontics [9] 马轩祥. 口腔修复学[M]. 5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77,
[M]. New York: Quintessence Publishing,2003: 128-129. 344.
[3] Preti G,Scotti R,Bruscagin C,et al. A clinical study of graphic [10] 赵铱民. 口腔修复学[M].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registration of the condylar path inclination[J]. J Prosthet Dent, 317-319.
48( 4) : 461-466.
1982, [11] 张玉梅. 口腔修复学[M]. 7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 Yatabe M,Zwijnenburg A,Megens CC,et al. Movements of the 327.
mandibular condyle kinematic center during jaw opening and closing [12] 皮昕. 口腔解剖生理学[M].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J]. J Dent Res,1997,
76( 2) : 714-719. 79.
[5] Gallo LM,Airoldi GB,Airoldi RL,et al. Description of mandibular [13] Dawson PE. Evaluation,diagonosis and treatment of occlusal prob-
finite helical axis pathways in asymptomatic subjects[J]. J Dent lem[M]. 2nd ed. St. Louis: Mosby,1989: 206-208,
238-239.
76( 2) : 704-713.
Res,1997, [14] Nallsawamy D. Textbook of Prosthodontics[M]. 1st ed. New
[6] 朱希涛. 口 腔 修 复学[M]. 2 版.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1991: Delhi: Jaypee Brothers Publishers,2007: 154-169.
177. ( 收稿日期: 2013-07-03)
[7] 徐君伍. 口 腔 修 复学[M]. 3 版.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1994: ( 编辑 黄建生)
255.
[8] 徐君伍. 口 腔 修 复学[M]. 4 版.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2000:

· 修复与正畸 ·

双丝技术在 SmartClip 自锁托槽矫治中的应用


*
胡飞, 周磊 , 刘从华, 段培佳
广东省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广东 广州( 510280)

【摘要】 目的 探讨在 SmartClip 自锁托槽排齐牙列阶段双丝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差异。方法 选取 40 例牙列


不齐且使用 SmartClip 自锁托槽矫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双丝组采用双丝技术进行排齐,传统组采用
传统的单丝逐步更换法排齐。比较两种方法的排齐速度和排齐效果。结果 双丝组排齐时间为 ( 114. 53 ±
28. 32) d,排齐速度为 ( 0. 070 ± 0. 021) mm / d; 传统组排齐时间为 ( 145. 35 ± 36. 15) d,排齐速度为 ( 0. 054 ±
0. 020) mm / d,两组排齐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2. 47,P < 0. 05) 。双丝组排齐后的牙列不齐指数为( 1. 05 ±
0. 34) mm,传统组为( 1. 46 ± 0. 4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3. 25,P < 0. 05) 。结论 在 SmartClip 自锁托槽排
齐牙列阶段中采用双丝技术能有效提高排齐速度,缩短排齐时间,提高排齐效果。
【关键词】 双丝技术; 自锁托槽; 排齐牙列
【主题词】 正畸金属丝; 正畸矫正器; 牙列
【中图分类号】 R783.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5245( 2013) 11 - 0608 - 03
【引用著录格式】 胡飞,周磊,刘从华,等. 双丝技术在 SmartClip 自锁托槽矫治中的应用. 广东牙病防治,
2013,
21
( 11) : 608-610.
Use of twin-wire technique in SmartClip self-ligating bracket correction HU Fei,ZHOU lei,LIU Cong-hua,
DUAN Pei-jia.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Guangdong Provinci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 the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80,China
【Abstract】 Ob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iency of twin-wire technique in SmartClip self-ligating bracket correction
with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Methods Forty cas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receive treatment with twin-
wire technique ( twin-wire group) or the conventional technique ( conventional group) . The speeds and effects of align-
ment movemen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speed and effect of alignment movements be-

* 通讯作者: 周磊 电话: 020 - 8423380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