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05 年 9 月                 图书馆界 , 2005

Sep.
 第 3 期        Library World NO .
3

《汉书·艺文志》著录小学类文献研究
严 正

(郑州大学法学院 , 河 南  郑州  450052)

[ 关键词] 小学类文献 ;
目录学 ;
分类
[ 摘  要] 小学类文献在我国古典目录学的著录中大多附列于经部 , 自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 、《 七
略》 以来大凡官修 、史志目录中小学一类 , 莫不附入 经部 , 私 家著薄录 之书 , 也 多依此例 。《 汉书·艺文志》 所 收
小学类文献凡十家 , 十二种 , 四十五篇 , 大多数已经亡 佚 。 通过考辩 笔者认为《 汉书·艺文志》 所收 小学类文 献
全部是字书 , 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两 类 ,《 史籀》 至 扬雄作《 训 》 一篇 七 种皆 为古今 字体 之书 , 包括 周之《 史 籀
篇》(大篆), 秦之小篆 , 汉之隶书 、草书以及应用诸体 。《 别字》 以下五篇为 解释古今字 之异同 , 说其读 、言其 义
稍微带有训诂 、训释意味的字书 。
[ 中图分类号] G 25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5-6041(2005)03 -0022 -03

  小学类 文献是我 国古 代文献 著录 的一个 种类 , 种 , 四十五 篇 , 今天 大 多数 已 经亡 佚了 , 只有《 急 就


在我国古典目录学的著录中 , 采用经 、史 、子 、集四 部 篇》 传世 , 也已经失去它的本来面目了 。《汉 书·艺文
分类法的目录学著作大多附列其于经部 。 虽然其 他 志》 所收录书籍的许多内容今天已经无从 得知 , 好在
分类方法 的 目录 学著 作 间或 有把 小 学类 文献 独 列 前贤们对这些内容多有考证 , 如 :
王应麟《汉 书·艺文
的 , 但小学类做为经 部的 附庸却 是整 个古典 目录 学 志考证》 、谢启昆《小 学考》 、姚振宗《 汉书·艺文志 考
史的发展大 势 。 这种 著录情 况由 来已久 , 西 汉的 刘 证》 、《 汉书·艺文志条理》 等 , 考辩非常详尽 。 仔 细阅
向刘歆父子的《 别录》 、《 七略》 附小学类文献 入《六 艺 读《 汉书·艺文志》 , 同时参以前贤们的研究 、考证 , 可
略》 , 班固的《 汉书·艺文 志》 遵循《 七 略》 而稍 加整 改 以对《 汉书·艺文志》 所收 小学类 文献 有一 个粗略 的
和增删 , 小学类书籍仍入《 六艺略》 。 自此 以后 , 大 凡 把握 , 溯源导流 , 理清小学类文献的发展脉络 。
官修 、史志目录中小学一类 , 莫不附入经部 。 私家 著 《 汉书·艺文志》所收录的小学类文献分别为 :
薄录之书 , 也多依此例 , 历千年而不变 。 但是随着 时 (1)①《 史籀》十 五篇
代的发展 , 学术的演变 , 存世典籍的多寡变化以及 著 《 汉书·艺文志》小学类叙云 :
“《 史籀篇》 者 , 周时
录者收录标准的差异 、学术水平的高低不 同 、认识 的 史官教学童书也 , 与孔氏壁中古文异体 。” ②
区别 , 各个时期所著 目录 之中小 学类 文献著 录的 多 许慎《 说文解字·叙》 云 :
“ 及 宣王 大史 籀著大 篆
少 、分类整 合的 变化 、学术 思想 的 体现 亦 不完 全 相 十五篇 , 与古文或异 。” ③
同 , 呈现出不同的 学术 风貌 。 这 种发 展脉络 分为 三 从以上材料可以推断 , 它是一本字书 , 史官 用之
个阶段 , 以三部经典的古典目录学著作为 代表 :
前期 来教学童 , 班固认为是“ 先王之本” 。
以《 汉书·艺文 志》 为代表 ;
中期 以《 隋书·经籍 志》 为 (2)《 八体六技》
代表 ;
后期以《 四库全书总目》为代表 。 《 汉书·艺 文志》 小 学类叙 云 :
“ 六体者 , 古 文 、奇
《 汉书·艺 文志》 所收 小 学类 文 献凡 十 家 , 十 二 字 、篆书 、隶书 、缪篆 、虫书 , 皆所以通知古 今之字 , 摹

  [ 收稿时间] 2005 -06-03

22

印章 、书幡信也 。” 谶纬解经 , 动辄数万言 , 其中难免有与经传不合 , “ 此
许慎《 说文解字·叙》 云 :
“ 秦有 八体 , 一曰 大篆 , 字误彼字” 现象 的发生 。 而今文 经学 在当 时又是 显
二曰小篆 , 三 曰 刻符 , 四曰 虫 书 , 五 曰摹 印 , 六 曰 署 学 , 为了让其他人读懂谶纬之书 , 出现这样的字 书也

书 , 七曰殳书 , 八曰隶书 。” 是很自然的 。
它应是一本诸体字书 , 为秦汉时使用之诸 体 。 (9)《 仓颉传》 一篇
(3)《仓 颉篇》 《 汉书·艺文志》小学类叙云 :
“《 仓颉》 多古字 , 俗
《 汉书·艺文志》 叙云 :
“《 仓颉》 七章者 , 秦丞相 李 师失其 读 , 宣 帝 时 征 齐 人 能 正 其 读 者 , 张 敞 从 受

斯所作 也 , 《 爰历》 六 章者 , 车 府 令赵 高所 作 也 , 《 博 之 。”
学》 七章者 , 太史令胡 毋敬 所作 也 。 文字 多取《 史 籀 许慎《 说文解字·叙》 云 :
“ 凉州刺史杜 业 , 沛 人爰
⑥ ⑩
篇》 , 而篆体复颇异 , 所谓秦篆者也 。” 礼 , 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许慎《 说文解字·叙》 云 :
“ 秦始皇初兼 天下 , 丞 相 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 按云 :
“ 又杜业 传张
李斯乃奏同之 ,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 斯作《 仓颉 篇》 , 敞子 吉 , 吉 子竦 并长 小 学 , 业 子 林正 字 过于 业 、竦 。
中车府令赵高 作《 爰 历 篇》 , 太史 令 胡毋 敬作《 博 学 是宣帝后 能其读 、言其 义 , 有齐人 张敞 , 杜业 , 爰礼 ,

篇》 , 皆取《 史籀》 大篆 , 或颇省改 , 所谓小篆者也 。” 秦近 , 张吉 、竦 , 杜林等 , 疑此传出此众人之手” 。
从以上 所引用的材 料来 看 , 它应为 秦“ 书 同文” 《 仓 颉 篇》 中 多 古 文 字体 。 由 于 汉 代 多 用“ 今
时编写的字 书 , 内容 、文 字上 多取自《 史籀》 , 用小 篆 文” , 古字经过流 传 , 当时 好多人 已经 不能 正确的 理
写成 , 为秦时的正字之本 。 解其 中的字音 、字义 , 形 成了“ 俗师失 其读” 的 局面 。
(4)《凡 将篇》 此书应为在这种情况下 , 由精通古文的经师 对《 仓颉
(5)《急 就篇》 篇》 加以训释(说其读 、言其义)的一本字书 。
(6)《元 尚篇》 (10)扬雄《 仓颉训 》 一篇
(7)《训 》 一篇  扬雄作 《 汉书·艺文志》 小学 类叙 云 :
“ 武 帝时 司马相 如
《 汉书·艺文志》 小学 类叙云 :
“ 武 帝时司 马相 如 作《 凡将篇》 , 无复字 , 史游作《急就篇》 , 李长 作《 元尚
作《 凡将篇》 , 无复字 , 史游作《 急就篇》 , 李长 作《元 尚 篇》 , 皆《 仓颉》 正字 也 ,《 凡 将》 则颇 有出 矣 。 至元 始
篇》 , 皆《 仓颉》 正字 也 ,《 凡 将》 则颇 有出 矣 。 至元 始 中 , 征天下通小学 者以 百数 , 各记 字于 庭中 , 扬雄 取
中 , 征天下通小学 者以百 数 , 各记 字于庭 中 , 扬雄 取 其有用者以作《训 篇》 , 顺序《 仓颉》 。 又易《 仓颉》
⑧ 1
 
其有用者以作《训 篇》 , 顺序《 仓颉》 。” 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 。”
又清 姚振 宗《 汉 书 艺文 志条 理》《 急 就 篇》 下 按 许慎《 说文解字·叙》 云 :
“ 孝平时 , 征礼等百 余人
云:
“张怀 《 书断》 曰 :̀章草 者 , 汉黄 门令史 游所 作 令说文字未央廷中 , 以礼为小学元士 , 黄门侍郎 杨雄
也' 。 王 忄音云` 汉元帝 时史游 作《 急就章》 , 解散诸 隶 采以 作《 训 篇》 , 凡《仓 颉》 以下 十四 篇凡 五千三 百
体 , 粗书之 , 汉俗简惰 , 渐以行之 。' ” 四十字 , 群书所载略存之矣 。”  
2
1

由此可 知 , 前三家 是以《 仓颉篇》 中的正 字为 本 清姚振 宗《 汉书 艺文 志 条理》 按 云 :


“ 叙 云 :̀作
(《 凡将篇》 稍有出入), 汉 武帝时 学者 重新加 以整 理 《训 篇》 , 顺序《 仓颉》' , 谓前训 一篇三 十四章也 。
书写而成的字书 。《 训 篇》 为根据当时用字的具 体 又云 :̀易《 仓颉》 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 , 则取 闾里
情况 , 顺序《 仓颉》 而作 。《 急就篇》 用章草 写就 , 顺 应 书师所并五十五章之旧本 , 易其复字而别 成文 , 加
当时人们的写字习惯 。 而其它三篇可能是用当时 的 以训诂即此 。”
隶书写成 , 应是西汉时天下书同文的范本 。 以上材料对正确理解扬雄两篇的不同有很 大的
(8)《别 字》 十三篇 帮助 :
前篇是把汉代 所用(或已 有)而《 仓 颉篇》 中 所
清顾炎武《日知 录》 云 :
“《 后 汉书·儒 林传》 :̀谶 无的字“ 顺序《仓 颉》” 而成的 字书 , 这 一篇 是对《 仓
书非圣人所作 , 其中多近鄙别字 。' 近鄙者 , 犹今俗 用 颉篇》 中重复的字加以整理 、训诂而成的字书 。
之别字 ;
别字者 , 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 。” (11)杜林《 仓颉训 》 一篇
从顾氏 的解释可以 推知 , “ 别字” 就相当 于今 天 (12)杜林《 仓颉故》 一篇
人们所说的“ 白字” , 本来应该写做某个字 , 却写成 了 《 汉书·艺 文 志》 小 学类 叙 云 :
“《 仓 颉》 多 古字 。
和这个字音同或形近的字了 。《别字》 十三篇的出 现 俗师失其 读 , 宣 帝时 征 齐人 能正 其 读者 , 张敞 从 受
3
1
 
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 其时 , 汉儒治今文 经者 , 多 以 之 。 传至外孙之子杜林 , 为作训诂 , 并列焉 。”
23
这两篇 , 应为杜林所作《 仓颉篇》的训 诂 , 是对 其 史试学童 , 有讽书 九千 字以上 乃得 为史 。' 又以六 体
字读 、字义的训释 。 试之 , 课最 者为 尚 书御 史 。 史 书令 史 。”  
4
1
这 段话 大
通过以上的考辩分析 ,《 汉书·艺文志》 小学类 所 致描述了两周至西汉小学的发展状况以及上古 对小
收书籍共十 家十二 种四 十五篇 , 全 部是 字书 。 它 们 学的要求 。 当时 对小 学的要 求以 字为 主 , 要求学 童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 史籀》 至扬雄作《 训 》 一篇 七 识“ 造字之本” 的六书以 及“ 讽书” 和别“ 六 体” , 故 小
种皆为古今字体之书 , 包括周之《 史籀篇》(大篆), 秦 学类所收书皆字书 。
之小篆 , 汉之隶书 、草书以及应用诸体 。《 别 字》以 下 《 汉书·艺文志》所收录的文献典籍 , 体现了 古代
五篇为解释古今字之异同 , 说其读 、言其义稍微带 有 文化 、学术的发展及源流 。《 汉书·艺文志》 对师 说传
训诂 、训释意味的字书 , 这类字书虽然不再是单纯 的 承 、学术源流颇为重 视并通 过“ 叙” 的 方式 和图书 的
字体之书 , 但是它们 还没有 达到《 说 文解 字》 那样 的 分类 、收录情况来反映 , 它的这种学术思想影响 了中
水平 , 还不具有完整的体例和理论框架 。 国几千年的古典目录 学的发 展 , 研究 它的 收录情 况
《 汉书·艺文志》 所收录小学类全部是 字书 , 这 是 对于现代古籍整理与研究或许会有一些帮助 。
有其原因的 。 这种现象与当时的学术观念有密切 的
联系 , 它透露出了当时小学的含义 。《 汉书·艺文志》 [ 参考文献]
小学类叙云 :
“ 古者八岁 入小 学 , 故《 周官》 保 氏掌 养 [ 1] 班固·汉书[ M]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2 .
国子 , 教之 六 书 , 谓象 形 、象 事象 意 、象 声 、转 注 、假 [ 2] 许 慎· 说 文 解 字[ M ] · 北 京 :中 华 书 局 ,
借 , 造字之本也 。 汉兴 , 萧何草律 , 亦著其 法 , 曰 :̀太 1963 .

(上接第 12 页)搭 配的 馆员 队 伍 , 这些 馆 员各 有 所 负面的团队冲突 , 创造相互尊重 、相互支持的坦 诚和


长 , 知识 、技能 、性 质 、气质互 补 , 他 们有为 学校科 研 谐气氛 , 整合每位馆员的力量与贡献 , 形成强大 的团
服务的共同目标 , 他们组 合在 一起 , 互相 依赖 、分 工 队合力 。
合作 。这样 的团体是专科图书馆向本科图书馆转 型 综上所述 , 五项修炼是一个整体 :
合格的本 科院
中科研的骨干力量 , 能依靠团体的整合力 , 创造出 色 校图书馆是激励馆员 奋进的 共同 愿景 , 自 我超越 使
的为教学 , 科研服务的最佳成果 , 同时也加速了馆 员 馆员悟出变革中活出 生命的 意义 , 而 改善 心智模 式
个人在团队中的成长 , 是培养和造就学术 带头人 , 科 是自我超越的基础 , 团体学习则整合了个 体智慧 , 系
研骨干的沃 土 。 良好 的整体 搭配 和团队 精神 , 使 这 统思考则提供了内驱动力 。 五体合一的创建过 程正
样的馆员队 伍的团体 智慧 超过了 个人 智慧的 总和 , 是图书馆由专科向本科转型 , 馆员逐渐适 应 , 最 终达
对一些服务教学和科研的难题能做比个人更有调 查 到符合本科院校图书馆的要求 , 实现新 的飞跃 。
力更有创造性 。
团体学习的关键是使每个成员谈出心中全部 设 [ 参考文献]
想 , 进入交流思考的境地 , 以发现远比个人更为深 入 [ 1] 彼得·圣 洁·第五 项修 炼[ M] ·上 海 :
三联 出
地见解 。 这就为 学科 团体内 部创 造了一 种开 放 、安 版社 , 1998 .
7.
全 、可靠的学术环境 , 培养了馆员之间的团结协作 精 [ 2] 刘清·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图书馆的 管理[ J] ·
神 , 有益于馆员的科研创新 。 要做到这一 点 , 必须 克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 2004,(5).
服有碍于团体学习的 障碍 , 团体 内部 要鼓励 馆员 说 [ 3] 林泽炎·组织设计与人力资源 战略管理[ M]
真话 , 适当增强具有正面效应的团队内部 交锋 , 消 解 ·广州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2003.
1.

2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