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DOI : 10. 19747 /j . cnki . 1009 -2463. 1996. 01.

013

幸鱼立业上 兰堂担 社科 版 少 19 G 年第 1 期 总第 , 期

“ ”
阐 旧 邦 以 辅 新 命
一 冯 友 兰 著 中 国 哲 学史简 评
-

丁 以寿

“ ” 。 “ ” ,
阐 旧 邦 以 辅新 命 余 平 生 志 事盖 在 斯 矣 阐 旧 邦 是 冯 友 兰 一 生 的 学 术 活动 方 向 它 包括 两 方 面
, ,

.
, 。 . ,
一 是 哲 学 二 是中 国哲 学史 冯 友 兰 对 中 国 哲 学 史 的 研 究 始 于 二 十 年代 直 到 逝 世 贯穿 其一 生 他在 这 方
面 的 代 表著 作是 《中 国 哲学 史 》 《新 原道 》 《 中 国哲 学 简史 》 《 中 国哲 学 史新编 》 下 面予 以 简单评 述
、 、 、 , .

《 中 国 哲学 史 》


. , , 。
192 7 年 冯 友 兰 在燕 京大 学讲 授中 国 哲 学 史 次年 他从燕 大转 到 清华 大 学 仍然 讲 授 中 国 哲 学 史
《 中国哲 学 史 讲 义 》 由神 州 国光社 出版 是为 《 中 国哲 学 史 》上 卷
, 。 ,

年 商务 印 书 馆 出 版 了《 中 国
,
192 9
年 19 34

哲 学史 》 上 下 两 卷
, ,
冯 友兰 认 为 从 孔 子到 淮 南 王 为 子学 时 代 从 董仲舒 到 康有 为 为经 学 时代 子 学 时 代 自春秋 迄 汉初
, . ,

、 。 。
,
为 一大 解放 大 过 渡 时 代 思 想言论 极 其 自 由 故而 哲 学 发 达 经 学 时 代 自汉 初 迄清末 经 学 时 代的 哲 学
, ,

,
家 大 都 依 傍 经 学 之 名 发 布 自己 的 见 解 并 以 子 学 时 代 哲 学 的 述语表 述
;
董 仲 舒 之 主 张 行 子 学 时代 终 董
, , . ,

, ,

仲 舒 之 学 说 立 经 学 时代 始 总 之 子 学时代 的 思 想 以 横 的 发 展 比 较 显 著 ; 经学时 代 的 思 想 以 纵 的发 展 比
. , ,

较 明显 《 中 国哲 学 史 》 就是 依 照 这 个 总的 思 路 而 展 开的
. .

“ ”
如 果 说胡 适 的 《 中 国哲 学史大 纲 》所 采 纳 的是 汉 学 的方 法 即对于 资 料 的 真 伪 文字 的考 证 占 了 很 大
, 、

, ”
的 篇 幅 而 对 于 哲 学 家 的哲 学 思 想 则 讲 得 不 够详 细 透 彻 的话 那 么 《 中 国 哲 学 史 》 所采纳的 则 是 宋 学 的
, 、 “

, 、 , ,

方法 不 注重文字 的考 证 训 话 注重 对文 字所 表 达 的 义 理 的 了 解 在 了 解和 体 会 各家 的哲 学 思 想方 面所 下

功 夫 较深
” ” ,

胡 适的 《 中 国 哲学 史大 纲 》把老子 作为 革命 家 列 为中 国 哲 学 结 胎 时 代 的第 一 位 人物 冯 友 兰 则 认
“ “

, ,

为 孔 子 是 当 时第 一 个 私 人讲 学 的 人 第 一 个 创 立 学派 的人 因 此 成为 中 国哲 学 史 上 的第 一个人 物 杨朱 的
.

, ,

著作 亡 佚 无 存 冯 友兰依 据 其它 典 籍 对 于 杨朱 思 想的 一 鳞 半 爪 的记载 将其 列 为 道 家 的 先 驱
.

名家 的 资料
, , “ 、 ” ,
零 散 杂乱 冯友 兰 勾 玄决 疑 使名 家 思 想清 晰可 辨 过 去 统 称 名家 之 学是 合同异 离坚 白 冯 友 兰研 究 得
.

“ ” , “ ” ,
出 惠 施 是 合 同异 公 孙龙 是 离坚白 过 去 认 为二 程 的 思 想 是 一致 的 冯友 兰 区 分 出大 程 是 主 观 唯 心 主
.

, , , 。 、 ,
义 是 心 学 的先驱 小程是 客 观 唯心 主 义 是 理 学的开 山 冯 友 兰 潜 心研 究 仔 细 梳 理 把复杂 的 中 国哲 学 史
, .

讲 得条 理 清 楚 让 人一 目 了然
金 岳霖在 《 审查 报 告 》 中肯 定 了《 中 国哲 学史 》是 成 功 的 这 种成 功就在 于 冯 友 兰井 没 有 以 一 种 哲 学 的
,

, “
成见 来写 中国 哲学 史 然而 哲学史家 都 不 可 避 免地 带 有 自 己 的成 见 和偏 见 这 是 无 需 回 避的 合 法 的偏
.

” , 、 、 , “ ” ,
见 关于宋 明 道 学 冯友 兰 非 但 不及 王 安 石 陈亮 叶适 等人 的 哲 学 就 是 对 陆 王 心 学 也 叙述 甚 简 对 宋
.

” ,

这 是 因 为在写 《 中 国哲 学 史 》 时 冯 友兰 已 经 倾 心于 程朱 理 学

明道学 的总结者 王夫 之也 语焉 不详
. .

这是
,

一种合 法 的成 见 但 不能不 说 这 是该 书不 应 有的缺 陷


.

, , ,
冯 友 兰在 绪 论中说 西 方 哲 学 史 著 作 多 用 叙 述 中 国过 去 的 哲 学 史 多用选录 该书 则 用 叙述 和 选 录 相
, 。 ,

结 合 的方 式 其 选 录 就 是在 叙述 中节 选哲 学家 原 著 的 主要 章节来 配 合讲 解 如 果选录适 当 不 仅 能 使 读者
.

, ,

看 到 哲 学 家 的 本 来 面 目 而 且 也 能帮 助理 解 选录 过 多是 本 书 的 特 点 也 是本 书的 缺 点
. .

, , 、

全书 叙 述诸子 之 学 比较 详 尽 所 占篇 幅 较 多 讲 魏 璨 玄 学 较 简 单 讲 佛 学 较浅 显 叙 述 明 清 哲 学 则 过
, .

于 简 略 有违 通 史的体 裁 要 求
,



《 中 国 哲学 史 》是 用 现 代 方 法撰 写 的 第一 部完整 的中 国哲 学 史 后 来 被 胡适 等人 称 为 正 统 哲学 史 ”
,


, 。

冯 友 兰 的 合作 者 荷兰 裔 美 国人 布 德 的翻 译 英 文 版 《 中 国 哲 学 史 》 由普林 斯 顿大 学 出 版 于 1 9 5 2 年 至 今在
, ,

西方 各大学 讲 中国 哲 学 史 都 以 这 部 书 为 依据 《 中 国哲 学 史 》 是 一 部 具 有 很 高 学术 价值 的 著 作 是研 究 中
.

国哲 学 和 哲学 史 的 必 备 参 考书

《新 原道 》

“ , , ,
在 抗 战快 要 结 束 的 时候 当 时的 国立 编 译 馆 说 是 准 备 一 套 讲 中 国文化 的稿子 向国 外宣 传 约 我 写
,


, ` ’ ,
一 本 简 明 的《 中 国哲 学 史 》 我答 应 了 就 用 极 高 明 而 道中庸 这 句话 作 为 线 索 说明 中 国 哲 学 的 发 展 趋
.

, , : “ ,

势 企 图 以 中 国哲 学 史 为例 证 明上面 所说的道 理 峪 吴 稚 晖在 审 查 这 部 稿子时说 写 得倒是好 只 是把 事


.

冯 友 兰 不 同意 吴的意 见 遂 于 1 9 4 5 年改 由商 务 印书 馆 以 《新原 道 》为 题 名 出版
” ,

情说 得 太穿了 牛 津大 学
. .

年 用 《 中国 哲学 之精 神 》为题 名在 伦敦 出版
,

的休斯译成英 文 于
.
194 7
“ ” , “ ” 、 、 ,
以 极高 明而 道 中庸 为主 线 也 即是 以 境 界说 为 分 析框 架 重新 审 视 诊 释 评 价 中 国哲 学 这 就 是
,

《 新原道 》 的基 本 内 容 “ , 。

中 国哲学 有 一 个 主 要 底传 统 有一个 思 想 的 主 流 这 个 传统就是 求 一 种最 高境 界


.

,
, , 。

这 种境界是最高 底 但 不离 于 人伦 日用底 这种境 界 就 是 即世 间 而 出世 间底 这种境 界 以及 这 种 哲 学 我


.

` ’ `
… … 即世 间 而 出 间 就 是 超世 间
, ,
因其 又

们说 它是 极 高 明而 道 中庸 因其 是 世 间 底 所 以 说 是 道 中庸
. .

` ’
.
, ` 、 “

确《 新 原 道 以 极 高 明 而
, ’
是 出世 间底 所 以 说是 极 高 明 即世 间而 出 世间 就是 所 谓 极 高 明而 道 中庸
.

” , , 。

道 中庸 为标准 来评 定 中 国哲 学史 上 各重 要 学 派的价值 总 结中 国 哲 学 精神 的 发 展 轨 迹
“ ”
《 新原 人 》 中
, , ,
冯友 兰 系 统 地 提 出 和 阐发 了他 的 境 界说 他把 人所 可 能 有 的 境 界 分 四 种 依次是 自然
、 。
、 、 。 , “ ”
境 界 功利境 界 道 德 境 界 天 地 境 界 天 地 境界 是人 生 最 高 境界 即是 极 高明而 道中庸 在 《 新原 道 》 中
,


《新 原道 》于 ”
“ 、 。 “ ,

境 界 说 便 成 了 冯 友 兰 重新 诊 释 中 国哲 学 史 的一 个新 视角 一 种新 的方 法 论 绪论 之 外 依
, 、 、 、 、 、 、 、 、 , “ ”
历 史的顺 序 叙 述 了 濡家 墨 家 名家 道 家 法 家 阴 阳 家 玄 学 禅 宗 道 学的 学说 并从 境 界说 的 立 场 出
, 、 ” , ”
讲冯 友兰 自己 的 新理 学
“ “ “
发 去 衡 量 评 定各 派 学 说的 价 值 最 末 一 章 新统 冯 友 兰 认为 自己 的 新理
. .

” “ ” , 。 “ , ,
学 直 接 宋明理 学 是 中国 哲学 精 神在 当 代 的新 进 展 中 国哲 学 的 精神 的进 展 在 汉 朝 受 了逆 转 经 过 了
、 , , , 、 ,
三 四 百 年 到 玄 学 始 入正 路 中 国哲 学 的精神 的 进 展 在 清朝 又 受 了逆 转 又 经 过 了二 三 百年 到 现 在始
.

又 入 了正 路 确

如 果说 《 中 国哲 学 史 》 采 取 的是 我 注 六 经 的方 法 那 么 《 新原 道 》 在 对 于 中 国哲 学精神的诊 释 理 解
“ ” , 、

《新 原 道 》 是 《 新原 人 》所 提 出 的“
, “ ” 。 ” ,
上 明显 地 体现 了 六 经 注 我 的原则 境 界 说 在哲 学 史方 面 的展 开 从 而
在 一 个新的荃础 上 阐发 了中 国哲 学 的人 文精神
.

,
《 新原道 》 是 中 国 哲 学 精 神 的高度 概 括
, 、

是 最 简 明扼要 的一部 中 国 哲学 史 是 别 具一格 见 解独 到 的 一


, 。

部 中 国 哲学 史 也是 构 成冯 友兰 新理 学 哲 学体 系的 一 部重 要 著作

《 中国 哲学 简 史 》

, ,
月 冯 友 兰应布 德 之邀赴美 国宾 夕法 尼 亚大 学 任 客 座 教授 讲 学 一 年 其 讲 授 中国 哲学 的英
.
1 946 年 9
, ,

年由麦克 米 伦公 司出版 是 为 《 中 国 哲 学 简史 》
,

文 讲 稿 后 经整 理 于 冯 友兰 的学生 涂 又 光据 英 文译
.
1 948
,

为 中文 由北京大 学 出 版社
.
198 5 年出版
《 中国 哲学 简史 》 实 际 上 是 对 《 中 国 哲学 史 》和 《 新 原 道 》 的综合
,

除 了浓 缩 了《 中国 哲 学 史 》 的 内 容外 增
,

“ ” , “ ” , “ ” ,
添 了第 一 章 中 国哲 学的精 神 相 当 于 《 新原道 》 的 绪论 补 充 了 最后 一 章 中 国哲 学 在 现 代 世界 以他
, “ ” ,

的新 理 学 作为 现 代 中国哲 学 的代 表 相 当于 《新 原 道 》 的 新 统 全书依 据 历史 顺序 分章 叙 述 讲先 秦 诸子
.

, 、 、 、 、 、

较 详 讲 汉 晋 唐 宋 明 清哲 学 较 略
.

《 中国 哲学 简史 》全 书 2
, 、 、 , ,
8 万 字 语 言简 洁 生 动 流 畅 深 入浅 出地 写 出了中 国哲学 的真髓 将 几 千年 的
, 、 ,

中 国 哲学 的历史 内容 讲得 非 常透 彻 这是 一 部十 分 精 彩 引 人 入 胜 的 中 国哲 学 史 书 是非 专 业人 员 学 习 中
.

42

国 哲 学 史 的最 好 的入 门 书

《 中 国 哲学 史 新 编 》

“ , ,

在解 放 以 后 我 也写 了一 些 东西 其 内容 主 要 的是忏悔 首 先 是 对 我 在 四 十 年 代 所 写 的 那几 本 书 的 忏
,


“ ”

悔 并 在忏悔中 重 新研 究 中 国哲 学史 开 始写《 中 国 哲 学 史新 编 》
。 ” 认
冯 友 兰 重 写 哲学 史经 过 两 次 折腾
, ,


“ ” , , ,
是解 放 以 后 向苏 联 的 学 术权 威 学 习 寻找 一 些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词 句 作 为 条 条 框 框 生搬硬 套 总 算 写 了 一
,

, “ ” ”
部分 《 新编 》 出版 到 第二 册 因 文 革 开 始而 中断 ; 二是 七 十年 代初 开 始修订 《 新 编 》 按 照 评 法 批 儒 的种
, , “

” , 。 “ , “ , ” “
利 泥 法 又 误 入 歧 途 就 在 两 次 折腾 和反 复 中 冯 友兰 得 到 一些 教 训 增 长 了 一 些 知 识 认 识到 路 是 要
,


新编 》 第 一 二 册 中有些地 方 有 依 傍别 人 的地 方 是从道 听 途 说 得 来
、 ,
自 己 走 的 道 理 是 要 自己 认识的
, . “
(
” ” ,
不 是 自 己 独立 思 考 得 来的 根据 中 国文 化 修辞 立 其诚 的精神 八 旬高 龄 的 冯 友 兰 再次 修 订 《新 编 》 第
, . “

、 , , “ , 。

感 自己 所 感 言 自己 所 言

一 二 册 并 继 续撰 写 其 它 各卷 此书 越 写 到 后 来 越 感 到 自由 从 年到
.
19 82

1 99。 年 7
,

年 人 民 出版 社 出 版 了《新 编 》第 一 至 第 六 册
, ,

第七 册 于 月 定 稿 四 个 月后 冯 友 兰 逝 世 该 册
.
198 9

于 年 由香港中 华书 局 出 版
.
19 92
“ ”
0 年 修 订 的 《新 编 》 第 一 册 全 书 绪 论 中 冯 友 兰 提 出 哲学史 是 哲 学 发 展 的 厉 史 它 不 等 于 哲
, “ ,
19
在 8

,
学 在 这 里 也有本 来 的哲 学 史 和 写 的哲 学 史之 分 写 的哲 学 史 就 是 研 究本 来 的哲 学 史 的人 所 写 的研 究结
,

, 。 “ ” , “ ,
果 是 本 来 哲 学 史 的幕 本礴 中 国 哲 学 史是 中 国 哲 学 的 厉史 中 国 哲 学 史 工 作者 的 一 个 任 务 就 是从 过
, ,
去 的 哲 学 家 们 的 没 有 形式 上 的 系 统 的资 料 中 找 出 其 实 质 的 系 统 找 出他 的 思 想 体 系 用 所 看 见 的一 鳞 半
,

, , ,
爪 恢 复 一 条 龙 来 峋 正 是 在重 写 中国 哲学 史 的反 复 与曲折 中 冯 友兰 的 哲 学 史 思 想 得 到 了锤 炼 并 且越 来
.

越 成熟
“ ” : “ `
在 《 新编 》 第 五 册 自序 中 冯 友 兰提 出
, ’ , , ,

哲 学 史 的对象是 哲 学 不是 人 罗 列 人 名不 能 算是 哲 学 史
” “ ,
只 能算是 人 名 录 点 鬼 薄 哲 学 的发 展 总 要围 绕 一 些 真 正 的 哲 学 间 题 哲 学 史 必 须说 明这 些 问 题 不能 仅
, . .

.
, , , ”
只 对 于 某 些哲 学 家 的 著作 解 释词 句 咬 文 嚼 字 那 只 能作 出一 种资 料 汇 编 不 是 哲 学史 每一个 时 代 思 潮
,
都 有一 个 真 正 的哲 学 间 题 成 为讨 论 的 中心 哲 学 史 以 讲 清 楚这 个 间 题 为要 不 以 堆 积 资 料 为 高 岭 按照 这
, .


, , ,
个指 导思想 ` 新编 》 全 书 不 以 人 为纲 而 是 以 时代 思 潮 为 纲 即 以 说 明 时代 思 潮 为主 不 以 罗 列 人 名为 贵
,

, 、 、 、 、 、 、

全 书 讲 七 个 时 代 思 潮 这 就 是 先 秦诸 子 两 汉 经 学 魏 晋 玄学 隋 唐 佛 学 宋 明 道 学 近 代变 法 现 代革 命
.

, ,
《 新编 》 第 一 至 六 册 和 《 中 国哲 学 史 》 上 下卷 的历史跨 度是 一致 的 但 《 中 国 哲 学史 》 的

从 殷 周 到 清末
缺 点到 了《 新编 》 已经 消除 代之 以 更 全 面 更 客 观 更 深刻 《 新 编 》 语言 凝 炼 明晰 结 构 严 谨 论 述 精 辟 因
, 、 、 . 、 , , .

, 。

为抓 住 了 主 题 所 以 对玄 学 与 佛 学 的分析 比 以 前 加 深 了 第 六 册 提 出大 胆新 颖 的 看法 太 平 夭 国 向 西方 学
:

《 中 国哲 学 史 》所忽 略 的人物 在 《新 编 》
, ,
习 的不是 长 处 而 是中世 纪 的 神权 政治 ; 曾 国 落 阻止 了 中 国的 倒 退
.

《 新编 》不惟 比《 中 国 哲 学 史 》 详 尽 且 新 意 迭 出
,

在 《新 编 》 里边
。 , “
里 有 了 应得的反 映
.

实是 一 部 中国文 化史
,

除了说 明 一 个哲 学 家的 哲学 体 系外 也 着重 讲 了 他所 处 的政 治 社 会 环 境 这样作可 能失 于 芜 杂
. .

但如 果 做
得 好 这 部 《 新编 》 也可 能 成为 一 部 以 中 国哲学为 中心 又 对 于 中 国 文化 也 有 所 阐述的 历 史 著作 硒
, .

《 新 编 》 第七 册是 写现 代中 国哲 学 思 潮 的 出 版时 改 名为 《 中 国现 代 哲学 史 》 从 革命 派 和 立 宪派的宣

, .

” ” , “ 、 “
传 斗争与 章炳 麟 讲起 分别介绍和 评价 了 旧 民 主 主 义 革命的 最 大 理论 家 和 最高领导 人 孙 中 山 新文 化
、 ” 、 “ 、 ” 、 “ 、 ”
运 动的创 始 人 教 育家 蔡 元培 新文 化 运 动 的右 翼 胡 适 梁漱 溟 新 文化 运动 的左 算 陈独 秀 李 大 钊 等
“ ” , ,
以 中 国哲 学近 代 时 代 中的理 学 为 题 介 绍 和 评论 金岳 霖 和他 自己 的 哲 学 体 系 而 以 中 国

人 的思 想 体 系
.

” “
哲 学 近 代 化 时 代 中的 心 学 为题介绍和 评 论 熊 十 力的 哲 学 体 系 冯 友 兰 在 第 七 章 专 门论述 毛 泽 东 和 中 国
.


” , 、 。

认 为 毛 泽东 的思 想发 展有 三个 阶段 新 民 主 主 义及 以 前 阶段 社 会 主 义阶段 极 左 思 想 阶 段 第 一 阶
:
革命
, “ ” “
段 是科 学 的 第 二 阶 段是 空想 的 第三 阶段 阶段 是荒谬 的 在 最 后 一 章 总结 里 主要 讲 从 中 国 哲 学 史 的
, . ,

” ”
《 新 编 》第 七 册粗 线条
“ 。 、

传 统看 哲 学 的性 质 及 其 作用 和 从中 国 哲 学 的 传 统 看世界 哲 学 的 未 来 两个 问 题
, 、 , 、

大 手 笔 高度 浓 缩 简明扼要 展现 出 中 国现 代哲 学 思 想 演 化 发 展的 主 线
.

, 。 ,
《 新编 》最 具 新 意 的是第 六 册
、 。

第 七 册 然 而 问 题 也 在这 两册 第 六 册讲 近 代 变法 第七 册 讲 现 代 革命
《 全 书绪 论 》 的 “ 中 国哲学 史 的 分 期 中说
” `“
第三 个 时代 是 从 第 二 个 大转 变时期 以 后 到 新 民 主 主 义 革命 时
.
; 户
期 这 是 近 代 第 四 个 时 代是 第 三 个 大转变 时期 即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的 建 设 时 期 这 是现 代 幼
也 就是 说 近 代
, , , .

是 从 第 一 次 鸦片战 争 ( 1 8 4 0 年 ) 到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结 束 ( 年 ) 现 代 是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和 建设 时 期 ( 1 9 4 9
,
1949

、 。
之新编 》第 六 册 始 于 黄 宗羲终于 王 国 维 第 七 册 始 于 章 太 炎 显 然 与 近 代 现 代 的 分期 相 矛 盾 实 际
, ,

年 以后 )
, ,
上 第 七 册 不 惟 写 社 会主 义 革 命 和 建 设 已 延 伸 到 新 民 主 主 义 革命 和 旧 民 主主 义 革 命 实 是 二 十 世 纪 中 国
,

哲学 史 第六 册 则为清 代 哲学 史
.

, “

第 六 册 实是清 代 哲 学 史 但 要 与 近 代 变 法 相统 一 冯 友兰 不 得 不 将 黄 宗 羲 列为 中国历史第 二 次 大转
,

” , 、

变时 期 思 想 界 中 的 先行 者 来 解 决这个 矛 盾 但 是 将颜 元 戴震 归 人 近 代 变 法 是 非 常勉 强 的 其实 不 知 是
. ,

“ ” 。 , 、

有 意 还是 无意 冯 友 兰 忽略 了 清 代 的 实 学 思 潮 在 写 《 新原道 》 的时候 冯友 兰认 为中 国哲 学 在 汉 代 清 代
。 。

发 生 了逆 转 到 写 《 新编 》 时 他改变 了对 汉 代 的看 法 设 专册来 论 述 两 汉 经 学 但 他 却一 直 没有 改 变对 清 代
, .

, “ ” 。 、 、 、 , 、 ,

的看 法 这 显 然是 不 公 正 的 清初 大 濡顾 炎 武 王 夫 之 黄宗羲 颇 元 都 主张 经 实致用 龚自珍 魏 源 等


.

“ ” , “ ”
无 不 究心 经世 之 务 经世的 实 学 是 清代 的哲 学 思 潮
.

” ,
在 《新 编 》 第 六 册 自序 中 冯 友兰说
“ : “ 。

我的哲学 史 工 作 向来 注 重 于 对 于狭 义 的哲 学 史 问 题 的 讨论
… … 现 在这 本 《新 编 》第 六 册 没有指出 什 么 真 正 的哲 学 间 题 是这 个时 代 思 潮所讨 论的中 心 这 一册 《 新编 》
.

, , ,

看 起来 好 象是一 部政 治社会 思 想史 这 种情 况 是 有 的 但 这 不 是 由于 我 的 作 风 改 变 而 是 由于 时 代 不 同
” 。 。

了 难 道 不 同的 时代就有 不 同的 哲 学史 写 法 吗 ? 没 有 真正的 哲 学 问 题 作为讨 论 的 中心也能构 成时代 思 潮


吗 ? 这 恰恰 说 明晚年 冯 友 兰 的固 执
.

当然 上 述 间 题 只 是 白璧微 瑕 《 新编 》全 书 七 册 八 十 一章一百五 十万 言 是 一 项 巨 大 的 思 想文 化工 程
, 。 ,

不舍 是 一 座雄伟 的 中国 哲 学思 想 长城
, 。 ,
冯 友 兰 的 一 生志 在 阐释 中国 文 化传 统 以 光 大 中国 哲 学传统 为 己 任 他 在高 扬 民族精 神 的 同 时 特 别
, , ”
注 重 于 中 国近 代 化进 程 的 总 结 促 进 中 国的 现 代 化 这 就 是他 一 贯 强调 的 阐 旧 邦 以 辅新命

他 临 终 前说
. ;

“ , ,

中 国 哲 学 将来 一定 会大 放光 彩 J 礴 正 是凭 着 对 中 国哲 学 的坚 定 信 念 使他 战 胜 了 人 生 的种 种 困难 和 逆 境
, , ,

战胜 自我 在 最后的 学 术 生涯 中 用 自 己 的生命点燃 中 国 哲 学 和 文化 的希 望 之 光 作为 中 国 哲学 的 一 部分
.

冯友兰 已 融入 中国 哲学 史 之 中
.

:

, ,
《 康有为 “ 公 车 上 书 书后 》

《 冯 友 兰 学 术 精 华录 》
, ,

① 冯 友兰
:
北京师 范 学 院 出版 社 1988 年版 第 10


《 三 松 堂 自序 》 《 冯 友兰 学 术精 华录 》第 4 4
, ,

②⑤ 冯 友兰
: .

7 页 第 4 65 页
③④ 冯友 兰 《 新原道 》 《 冯友 兰 学 术精 华录 》第 27
, , .

页 第 34 页
:
1

《 中国哲 学史 新 编 》 第 1 册 《 冯 友 兰学 术精 华 录
, , 、 ,

⑥⑦L 冯 友兰
.

页 第 54 页
:

璨 52
9 页 第 531 534

《 中 国哲 学史新 编 》 第 5
, , ,

⑧ 冯友兰 册 人 民 出版 社 年版 第 1 页
: .
1 98

⑨ 冯友 兰 《 自传 》 《冯 友兰 学 术精 华录 》第 57
: , 。
9 页
,
冯友 兰 《 中国 哲学史新编 》第 6
, ,

册 人 民 出 版社
: .
19 89 1
O 年版 第 页
L 宗璞 《三 松堂断忆 》 《铁箫 人语 》 春风 文艺 出版社
: , , , , .
1 99
4 年版 第 6 页
:
( 作 者 单 位 安 徽 农 业 大 学 较 工 业 学院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