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9 ?

1 3 世 纪 四 川 地藏十 王 造 像 研 究


江 滔 张雪芬

地 藏 十 王 信仰 自 唐末 以 来 就广泛传播 于 民 间 , 流 风余韵 影 响 至 今 。 对地藏十 王 信




仰 及 图 像 的研究 , 长期 以 来 一

直是佛 教和 佛 教艺术 领域 的 一

个 重要 课题 。 国 内外学术界


对地 藏 十 王 图 像 的 研究 取得 了 不 少 成绩 , 或 对 与 地 藏 十 王 信仰 有 关 的 经 典进行 了 系 统 梳


理 , 或 对敦煌 壁 画 、 绢 画 等 实物进行 了 整 理 和 分析 , 或对个 别 图 像 的 内 容 、 性质 和 年代


进行 了 研究 。 这些 研究 大致可分为 两个 阶段 , 第 一

阶段 为 20世纪 3 0 

 70 年代 , 研究 者 多


为 日 本学者 , 研究 对象 为 敦煌地 区 发 现 的 地藏 十 王 图 像 。 第 二 阶段 是 20世 纪 8 0年 代 至

今 , 地藏 十 王 的 研究 成果 大量涌 现 , 研究 者 除 日 本学者外 , 欧美 和 中 国 学 者也 开 始 关 注


地藏十王 图 像 , 并 且 开始 注 意 到 敦煌 以 外 的 其他 地 区 的 材 料 

总体而 言 , 目 前 国 内 外学 术 界 对地藏 十 王 的 研究 , 主要还 是从文 献 的 角 度着 眼 , 




者 虽 然 注意 引 用 实 物 材料 , 但 多 限 于敦煌 一

地 , 而 对 敦煌 以 外 的 实 物 遗 存关注不够 , 


四 川 地 区 实 物 遗存 的 引 用 , 也仅 限 于个别 龛窟 。 迄今为止 , 尚 未 见 有 专 文对 四 川 地 区地

藏 十 王 造 像遗 存 的 数量 、 类型 、 年 代进 行讨论 者 , 当 然 亦没 有 对 四 川 地 区 地藏 十 王造像


与 其他 地 区 的 关 系 、 意 义 等 问 题进行研究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四 川 地 区地藏十王造像


还是 一

个新 的 值 得 深 入 研究 的 课 题 

地藏 十 王 图 像现存 于 甘肃敦煌 、 天水 ,
四川 资中 、 安岳 , 重庆大足 , 河南 洛 阳 

山 西寿 阳 , 安徽凤 台 ,
江苏扬 州 等地 ,
日 本亦 多 有 发现 。 文献 中 记载 的 造像 多 已 不存 

数量 多 、 保 存 较好 者 多 见 于 敦 煌 和 四 川 地 区 。 四 川 地 区 地 藏 十 王 造像 时 间 从 晚唐 一

直延


续到 明代 , 数量多 、 地点 集 中 、 样式丰 富 ; 敦煌莫 高 窟 出 土 文 献 中 亦 将 地 藏 十 王 图 像 的


来源 直指成都 , 反 映 出 四 川 地藏十王 造像 的重要性 。 笔 者在 四 川 地 区 做 了 大量 的 调 查工

作 , 希望借 此 , 弄清楚 四 川 地 区 这批地藏十 王造像 的 演 变 序 列 ,


以进 一

步 发挥这批材料


在 研究 中 国 9 

1 3 世 纪 宗 教 和 思 想 变 革 时 期 的 史 料 价值 

、 造像 的 发现与 分布

笔者所收集 到 的 四 川 地 区年代 为 9 

1 3 世纪 的 地藏 十 王 造像共有 1 9 龛 , 均为摩崖造


像 , 大部分分布 于 成都东 南方 的 浅 山 丘 陵地 区 , 如仁寿 、 资中 、 内江 、 大足 等地 , 另在


绵阳 、 广 元亦 有 发 现 。 结 合原 已 公 布 的 安岳 、 大足 、 绵 阳 等地 的 资料 , 除个 别 龛 窟 外 


3 3 2

 成都考 古研 究 (
三 

多 数笔 者都进 行过实地调 查 , 核实数据并获取 图 像 。 为了解四川地区9 



1 3 世纪地藏十王

造像 的 分布状况 ( 图 一

) , 兹 将 有 关材 料列 表 如 下 ( 表 一

) 

 <

X u 





 < \广- 

▲ 赢通江
 N  ^ 碰




i ▲巴 中


\ 营山
A 厂

'  u 1  中今工 / 厂

^ /


^ ?A i  乐 至  / 、

a /
i ,


蒲江

5 ▲ 资 、 合V :  y K


4 \



十 爆< n




' r 

矿 / 





f v

\  S r, _ J




图 一

四川 地区9 ?

1 3 世纪 地 藏 十 王造像分 布 图

( 采 自 《 巴 中 石 窟研究 》 , 第 2页 , 图 1
, 略有 增 改 。 ▲ 代表摩崖造像 , 安 岳 代表地 藏 十 王 造像点 

表 一

四 川 地 区9 ?

1 3 世纪地藏十王造像统计表
 


序 号 地 点 及 龛 号 组 合 形 式 尺 寸


^ 仁 寿珠 嘉 乡 千佛 岩第2 龛 1
[ 丨

^ 夕卜 宴宽 氣 高 9

高 87
5 、

、 深 1 2 厘米


獅K

夕卜 龛宽 m ' 高 〇3 、 深52厘 米 _ 1 02 


、  资 中 西 岩勒 宴 3  地針 王地狱 ]
高 98 、 深 3 2 厘米

^

外宴宽 1 〇〇 、 高 7 0 、 厘 * 裳宽队



资 中 西獅 食  地藏 十王地狱
高 64 、 深 3 厘,


米 1

 地 藏 十 王 地 狱 残 宽 2

 内 江翔 龙 山 残高 残 深 5 4厘 米


[ ]

4 7 0 、 1 53 、
9

1 3 世 纪 四 川 地 藏 十 王 造像研 究 .

3 3 3


续表


 
 

序 号  地 点 及 龛 号 组 合 形 式  尺 寸

 外龛宽 高 22 5 、 1 56 、 深 2 4厘 米 ; 内 龛宽 1 80 

 地 藏 十 王 地 狱
_

 内 江清溪村 普 陀岩第 龛

5 ]

5 7
+ ?


高 1 00 、 深 23厘 米

 外盡残宽 3 44 、 髙 24 5 、 深 1 7 厘米 ; 内 食残宽


 地藏十 王 地狱
^ 6

 安岳 圆 觉 洞 第56龛 
1 ,
1 ]


+ ?

3 20 、 高 24 5 、 深 90厘 米

 地 藏 十 王 地狱 残 宽

 安 岳 圆 觉洞 第60龛 残髙 残深 厘米


1 1

7 2 62 、 1 65 、 1 07

 安 岳圣泉寺第 龛  地 藏 十 王 地 狱 宽 深 64

高 厘米


[ ]

8 1 253 、 1 96 、 

 74

9  安 岳 香 坛 寺 地 藏 十 王 地 狱 不 详

1 0  遂 宁 安 居 区 金 马 寺 地 藏 十 王 地 狱 不 详

 地藏 十 王 宽

大足石篆山第9龛 髙 深 厘米



1 1 550 、 1 80 、 1 5 4

1 2  大足北 山 佛湾第 1 1 7 龛 地 藏 观 音 十 王 宽 1 1 4 、 髙 1 8 7 、 深 9 0厘 米

1 3  大 足 北 山 佛 湾 第 2 0 龛 地 藏 十 王 宽 96 5 、 高 97 、 深 5 0厘 米

 观音地 藏 十 王 宽
°

大足北 山佛湾第2 龛 髙 深 8 6厘 米



[ ]

1 4 53 1 22 、 1 5 7 、

1 5  大 足 北 山 佛 湾 第 254 龛 阿 弥 陀 佛 观音 地 藏 十 王 宽 1 1 5 、 髙 1 33 、 深62厘 米

 大 足 十 王殿第 龛  地藏 十 王 宽4 高 深3 5厘 米


1 1

[ 1

1 6 1 1 5 、 1 1 4 -

1 25 、

1 7  大 足 宝 顶 山 第 2 0 龛  地 藏 十 王 地 狱 宽 丨 995 、 高 1 268 、 深 22 4厘米



 绵 阳北 山 院第9 龛  地 藏 十 王 地 狱 宽 高 深5 厘米



1 2 1

1 8 250 、 1 60 、 

 63


1 9  广 元 皇 泽 寺第斜 龛

 地 藏 十 王 残 宽 2 50 、 残高 1 05 、 深2 厘米

 5

二 、 造 像 年 代

上述 1 9 例地藏十王造像 中 , 有 明 确 纪 年者仅 例 3 , 即 开凿 于 光化二年 ( 899 年 ) 的资




中 西岩第 8 3 龛 光化年 间 年 的 资 中 西 岩第 8 5 龛 绍圣三年 年



[ ]

8 9 8 90 09 6

、 (  1 ) 、 (1 

的大足石篆 山 第9龛 。 另 外 有 些 造 像 的 年 代 学 界 已 达 成共 识 。 其余 地 藏 十 王 造 像 的 年 代 

采 用 个 别 或 分组 讨论 的 方 式 , 根据 同 一

地 区 有 纪年 造像 的 风格 、 观察造像 的 打破关 系

等 , 同 时 结合 学 界 相 关 造 像 的 研 究 成 果 , 确 定 其相 对 年 代 

1 .
仁寿珠嘉 乡 千佛岩 第2 龛

 1

第2 龛位 于造像 区 中 部下方
1 , 其 左侧 为 第 2 0 龛 , 右侧 为第22 龛 , 上 方为 第 1 6 龛 。 

佛 岩摩 崖 造 像 区 西 侧 多 大 龛 ; 东部多小 龛 ,
且 有 几 龛 仅雕 出 龛 形 或 造 像 轮廓 ; 共4 龛 有 造


“ ” “ ”

像 题记 , 第 1 6 、 1 7 、 24 龛均为 广 明 二年 所造 , 第20 龛 残存 二 日 , 从镌刻 字形 与



风格来看 , 与第 1 6 、 1 7 、 24 龛题记

致 , 应为 同 一

批 人所 开 凿 。 造像 区 中 部偏 上凿 出 

横 长 方形 龛 ( 第4 龛 1 ) , 龛 内 残存有头 光 和 彩绘 。 第 4 龛 下 方 区 域开凿 第 6


23 龛 , 龛形


3 34

 成都考 古研究 ( 三 

较为统 一

, 布局较为合理 , 第8 、 9 、 1 8


龛 系 后 期 所造 。 其余造 像 形 制 类 似 , 并集 中 位


于同 一

岩面 , 在 形 制 方 面 具有 一

定 的 相 似性和统 一

性 , 排列 整 齐 , 龛与 龛之间仅 以 龛柱


相隔 , 可 以 看 出 在 开凿前便 有 计划 地 布 局 安 排 , 具有 统 一

性 和 整 体感 , 应集 中在广 明 二

年 ( 8 8 1
年 ) 或之后 较 短 时 间 内 开凿 

第 2 龛 为 竖 长 方形 双层 龛
1 , 有 斜撑 , 主尊体型瘦长 , 有桃形头 光 , 桃尖粗长 , 内饰


联珠纹 , 身 光亦饰联珠纹 。 龛形与第20 、 28 、 3 0 龛接近 ; 头 光及 身 光样式及装 饰亦 同 于

第 1 7 龛 弥 勒佛 的 头 光 和第 24龛 主尊 的 头 光及 身 光 ; 另外 , 从保存较 为 完 好 的 十 王 胁 侍 的

发饰及衣 着看 , 同 于第 1 7 龛 右侧 胁侍 。 故 千佛岩第 2 龛年代 上 限 为 广 明 二年 1 ( 8 8 1


年 ) 

下限当离 8 8 1 年不远 

2 .
内 江翔龙 山

地藏 十 王造 像龛 位 于该造 像 区 的 最西端 , 龛 上 方及左侧 残损 严重 , 造 像 亦风 化严




重 。 横长方形单层 龛 , 为 五代 时期地藏十 王 龛常见 的 龛 形 ; 龛 中 人物 多戴 幞头 , 两翅平


直 , 较短 。 幞头顶部多残 , 少有保存完 整者 。 主尊 右 侧 下 方 左起 第 一

王 右侧侍者所戴


幞头 为 硬 翅 平举式 幞头 ( 图二 ) 。 幞头头后 软翅变为硬翅 , 向 两侧 平举 , 实 由 五代开

据周锡保研究 宋代 的 幞头 般 以 直脚 为 多 初 期 两 脚 左右 平 直展 开还 不 十

始 


[ ]

。 , , ,

五代 时幞 头脚 的 长度 大 致 在 尺 余左 右

分长 到 了 中期 以后 两脚 伸展加长 



[ ]

, , 。 , 。

中 造像所戴 幞头 两 翅较 短 个别 幞头两翅下垂 很接近 宋代 的 幞头样式


图三

[ ]

, ( ) , 

此外 , 龛左侧 左起 第

王 右侧侍者 ( 图二 ) 、 左起第 三 王 左侧 侍 者 ( 图四 ) 圆领 内 有衬

图二

左侧 下 方左起第
内 江 翔 龙 山 地 藏 十 王 龛 图 三

( 笔者拍摄 


■■


王 右 侧 侍 者  右 壁 判 官  左 侧 下 方 左 起 第 三王 左 侧 侍 者


内 江翔 龙 山 地 藏 十 王 龛 图 四

( 笔 者拍摄  )

内 江翔 龙 山 地 藏 十王 龛



笔者拍 摄 


9

 1 3 世 纪 四 川 地 藏 十 王 造 像 研 究 .

3 3 5


领 是 五代 时期 常 见 的 衣着样式 据此将该 龛 的 年代 划 为 五代末 至 北宋初 年




, 。 ,
1 

世纪末 至 1 1 世纪初 

3 .
内 江 清溪村普 陀岩 第7龛

从 龛所 在 壁面来看 ,
开凿 龛窟 均 沿岩 面走 势逐 一

开凿于崖面上 方 , 布 局 合理 , 


形统 一

, 均 为 双层 龛 , 内 龛有 斜撑 , 斜撑 略 弧 。 第 十 王 铠 甲 的 甲 片 呈 长 方形 , 胸部用 

带横束 , 这是晚唐 以 来 出 现 的 一

种 新样式 , 与 南 唐 李 昇 墓 中 室北 壁 的 浮 雕武 士像着 装 较


为接近 十 王 两侧侍女 的 发 型 均 为 双髻垂耳 旁 与南唐李# 陵壁 画 中 女 子 的 发髻类




[ ]

。 ,

2° “

同 此 龛 未 见题记 右侧地藏 观 音 龛 右 壁 上 有 题记 永 为供养 □ 七 弟 杨 □ 进 同




。 , 、 : /

” “

发心 。 右侧 第2 龛 千佛 龛 主尊 座 下 有题记 :
籴春 □ 十 永平二 □ 愿
/ / / 自 □ 祖 中 真 发
/ 
 /

心□ /
弟 子杨 □ □ 。 永平二 □ 应 为 永平二年 即 前蜀 永平二年 ( 9 1 2 年 ) 。 这3 龛 的 造像风


格 与 冠服 相 似 , 加之左 、 右侧 龛 均有 永平二年 的 年 号 , 龛 窟之 间 并没有 打破关系 ,
且地


藏 观音 龛 题 记 中 有 杨 姓供 养 人 , 很 可 能 与 千 佛 龛 题记 中 杨 姓 供养 人 为 一

家人 , 地藏十王

造 像 可 能 为 杨 姓 家 族 在 前 蜀 永平 年 间 所 开 凿 

4 .
安岳香坛寺 、 遂 宁 安居金 马 寺

安岳香坛寺摩崖造像均无纪年 , 地藏 十 王 龛 由 于人物造像较小 , 地藏菩 萨着装 



坐 姿等均 同 于其右侧 龛 中 地藏像 。 地藏像左右 两侧 壁各雕 一

身 供养人 ( 图五 ) , 均戴幞

 T  w






i  /  :

4 :
y :
i .

u ,
麵暴

  i f  3 K

V >




i l W i  

S l  :






图五 安 岳 香坛 寺地 藏 龛 供养人




1 .
左壁 2 .
右壁

( 海 德 堡大学 陈婷 婷博 士提 供 


3 3 6

 成 都 考 古研究 (
三 

头 ,
两翅平直 , 较短 ,
双手合 十 , 着广袖长袍 , 腰束带 。 供养人所戴 的 幞头 样 式 , 同敦


煌壁 画 中 所见曹 义金所戴 幞头 观察 这 两 身 供 养 人 像 从头部 和 两脚 的 比 例来看

2 1

。 , 

幞头 的 两脚平 展开来长度 大 概是头宽 的 两倍 , 比五代时期 的稍 长 ,


而 又 比 后来 的 样式


短 。 因此 , 安 岳香坛寺地藏十 王 龛 的 年代 当 为 1 〇 世 纪末 期 至 ] 1
世纪初 。 地藏 十王 龛最上

方冥王 , 均着广袖 长袍 , 袖 子上扬 , 呈长椭 圆 形 ; 遂 宁 金 马 寺 的 冥 王 袖 子 亦作 上 扬 , 



三角 形 , 十 王布 局 与 五代 时期 安岳 圆 觉洞 第 60龛 等较 为 相 似 , 不 同 之处仅在 于地狱 画 面



增加 , 造像 形体变小 。 故此推 断金 马 寺 的 年代 可 能 在 1 0 世 纪末 至 1 1
世纪初 

5 .
绵 阳 北 山 院 第9龛

是 四 川 地 区最早 的 地藏 十王造像
2 2

多 数 学 者 都认 为 此 龛 的 年代 在 晚 唐 时 期 


[ ]

, 。

者经实地调 查发现 , 第 9 龛 所 在 壁 面 原 本呈 弧 形 , 左侧 壁 面上 部 的 崖 面 断裂 , 应是在 开凿




前就存在 的 , 证据有 二 : 第 一

, 第 七 王左 侧 侍女 的 发髻很完 整 , 高 出 断面 , 恰好沿着 岩


石 断 裂处所开凿 , 并加 以 磨 光 ; 第二 , 龛 左侧 上 方 , 即 左上 第 一

个小 框 内 左侧 壁 面 , 

显未开凿完毕 , 就在残 励 处停止开凿 , 修整为龛边 , 特別 是 下 方拱手女 性 的 左臂 与 龛 相



连处 还 未磨平 。 龛 右侧 上方有 一

组题记 , 明 显被第 9 龛打破 。 另 外 其右 侧 龛 为 双层 龛 , 



开凿龛窟时 , 首 先选 取 良 好 的 壁 面 是 必 要 的 , 因 此第 1 〇 龛避开 断面开凿是理所应 当 ; 



单从 龛窟所处崖 面位置及 由 此推 出 的 开凿顺序上认 为该 龛 为 晚唐 ( 8 7 7


8 8 1
年 ) 的造像


很 不 准确 。 此 龛保存较好 , 十王 除转 轮 王 戴盔 以 外 , 其余 均 戴 斜顶 高 冠 ( 图六 ) , 冠内

有 一

馒头状物 凸 起 , 阎 罗 王 左侧 两 身 武 士 亦戴 此类冠 , 只 是 冠后 呈 桃 尖形 。 在五代 墓 葬




23 24

中 如 后 蜀 广政 十 八年 年 宋琳墓 南 唐二 陵 出 土 陶 俑 所戴冠就与造像 所


[ ] [ ]

, ( 9 5 5 ) 、

戴冠相似 , 北 山 院 造 像 第 9 龛 不 同 之 处 是 在 冠前 中 央 两 侧 多 出 两 道 卷纹 ; 此外 , 北山院

造像戴 幞头 者 ,
以 转轮王右侧 一

身所戴 幞头者最为清楚 , 幞头 上饰 一

条带子 , 同 于五代

时期 墓 葬 出 土 陶 俑 所戴 幞头 , 尤其值得 注 意 的 是 , 转轮王左侧 有 一

身戴 圆 翅幞头者 ( 


七 ) , 《 幞府燕 闲 录 》 载 : 五代帝王 多裹朝 天 幞头 ,


二脚上翘 。 四方僭位之主 , 各创




蕉 叶 之状 合 抱 于前
2 5

新样 或 翘 上 而 反 折于 下 或如 团扇 十王两侧侍女


[ ]
… …

, ;
、 , ;


■ w
、 '

图六 绵 阳 北 山 院 第 9 龛 阎 罗 王 所 戴 冠 图 七 绵 阳 北 山 院第 9 龛转 轮 王 左侧 侍 者


( 笔者拍摄  ) ( 笔 者拍 摄 


9

1 3 世 纪 四 川 地 藏 十 王 造 像研 究 .

33 7


( 图八 ) 的 发 型 均 为 双髻垂耳 旁 。 唐代 少女


有 梳此式者 , 从 图 像上来 看 , 献女子的

双髻 呈 长 酬 形 , 且 双雛 大 , 垂至颈部 

而北 山 院造像 中 侍者 的 双髻基本都呈 圆 形 

形体较小 , 与 南醉 昇陵麵 中 女子 的 发髻


类同 。 从 整 个造像 风格 来 看 , 北 山 院造像服


BHH i

饰稍 显厚重 ,
已 经没有 了 晚唐 时期 薄衣贴体 j


的感觉 。该造像 的 布局虽 然 为小框组


同时 
 ,

AA 图 八 加 此 卜 — e7 白 十 、

绵 阳 北 山 院第9宴秦广王 两侧侍女


合 , 但 是 构 图 方式 仍 然 与 安 岳 圣 泉 寺 五 代 造


像的 布局 一

致 。 故判 断北 山 院第9龛 为 1 0 世纪

末的造像 , 时 间 上 当 晚于 圣 泉 寺第 龛 1 

三 、 龛 窟 类 型

I .
龛形

龛形较单 一

, 有 横 长 方形 和 竖长 方形 两类 

甲 类 横 长方形 龛 。 根据龛 口 层数分为二 型 



分为 二亚 型
27

A型 单层 龛 根据宽高 比 例
1 1

。 

Aa型 立 面近方形 。 安岳 圣 泉 寺第 龛 1 、 香坛寺 , 内 江翔 龙 山 , 绵 阳 北 山 院第9 龛 



大 足 宝顶 山 第 2 0 龛 

Ab型 立 面呈 横 长方形 。 广 元 皇 泽 寺 第 44 龛 , 大足石篆 山第9龛 , 大足 十王殿第





龛 

B 型 双层 龛 。 根 据 内 龛 立 面形 制 、 斜撑 及 龛 楣 装 饰 分为 三亚 型 

B a型 内 龛 立 面 呈 竖 长 方形 , 有斜撑 , 斜撑较直 , 龛 楣 左侧 残存有 装 饰 。 如 仁寿千



佛 岩第 2 龛 1
, 外 龛左右两侧 壁从上到下各有 三身判 官 

Bb 型 内 龛 立 面呈横 长方形 , 有斜撑 。 根据龛大小分为 三式 



I 式 : 龛形较小 , 外 龛进 深较深 , 斜撑较直 , 龛楣 装饰帷幔 。 资 中 西岩第 83 龛 , 



龛雕供养人像 , 左壁 残 存 两 排 、 右壁有三排 ; 第 85 龛 , 外龛壁面为 素 面 



n 式 : 龛形较大 , 外 龛进 深较浅 , 斜撑 较直 , 龛楣装饰帷幔 , 帷幔 两侧 呈带状 。 



江普 陀 岩第 7 龛 , 外 龛左右两壁 残 , 现存各有 4 个小 龛 , 龛 内 雕供养 人 , 下方 内 侧 各有 



身 比 丘像 

i n 式 : 龛形较 I 式大 , 较 n 式小 , 斜撑呈 圆 弧状 , 龛楣有装饰 。 大足北 山 佛湾第 20 



龛 龛 楣 雕 出 两 朵 云 左右 对称 云头 中 各有 疑似伎乐形象 第254龛 龛 楣 左侧 雕 



, , ; ,

形物 


 成都考 古研 究 三
? ■

3 3 8 ( 

Be型 内 龛立 面呈横 长方形 ,


无 斜撑 与 龛 楣 装 饰 。 安岳 圆觉洞第56 、 60 龛 , 安居金


马寺 

乙类 竖 长方 形 龛 , 内 龛 立 面呈 圆 拱 形 。 如 大 足 北 山 佛 湾第 2 5 3 、 1 1 7 龛 

2 .
造像 内 容

根 据有 无 地 狱 场 景 分 为 两 类 

甲类 无地 狱 场 景 。 根 据 地 藏 菩 萨在 龛 中 所处 位 置 、 十 王构 图 关系 分为 三型 

A型 地藏菩萨居 中 , 十王均居 龛 内 正壁 , 无地狱场景 。 根据 十 王 排列 方式分 为 二



亚型 

Aa型 十 王 五五纵 向 排列 。 如 仁 寿 千佛 岩第 2 龛 1
, 十 王 坐 于 案 桌 之后 , 旁有 侍者 

外 龛 两侧 壁 各有 三 身 判 官 

Ab 型 十王 一

字排开 , 居 于地藏菩 萨左右 两侧 , 两侧各五身 。 如 大 足 石 篆 山 第 9


龛 , 广 元 皇 泽 寺 第 44 龛 , 大 足 十 王 殿第 龛 1 

B型 地藏菩 萨 居 于 龛 内 正 中 , 十王 居 于 龛 内 正壁及侧 壁 。 十 王 乘 云 呈纵 向 两行 内

三外 二 式 。 如 大 足北 山 佛 湾 第205 龛 , 十 王 坐 于 案 桌 之后 , 两侧 各有 一

身 侍者 

C型 地藏菩 萨居 于 龛 内 正 中 , 十王居 于龛 内侧壁 。 十王乘云 成组 出 现 。 如大足北




山 佛 湾第253 龛 , 十王 均 为立像 , 秦 广 王 左侧 有 两 身 老 者 形 象 , 双手持笏板 , 其余 九 王

两侧 均 有 一

侍者 , 左后 侧 一

人手 持华 盖 ; 大足北 山 佛湾第254龛 , 十王呈上二下三式乘 



云出现 , 均 戴冠 , 双 手执筑 板 于 胸前 ; 大足北 山 佛 湾第 1 1 7 龛 , 十王两身 一

组握笏板于腹


前 , 左壁 六 身 , 右壁 四身 

乙类 有 地 狱 场景 。 根据 十王 排列 方式及 地狱 场景 分布 分为 三 型 

A型 地藏菩 萨 居 龛 内 中 央 上方 , 十 王 多 数居 龛 内 正 壁 , 少数居侧 壁 。 根据十王 排




列 方式 分 为 二 亚 型 

Aa型 十王上下两排 , 呈 上 三 下 二式 、 上二下 三或上 四 下 一

式 。 根 据 地狱 场 景 位 置


分为 二式 

I 式 : 十 王 案 桌 下 方均雕 出 二 至 三 身 人物 。 如 资 中 西 岩第 8 3 、 8 5 龛 

II 式 : 地 狱 场 景位 于 龛 内 下 方 。 如 安岳 圆 觉洞 第56 、 60 龛 

Ab 型 十王 一

字排开 , 地 狱 场 景位 于 龛 内 下 方 。 如 内 江 普 陀 岩第 7 龛 

B 型 地 藏菩 萨居 龛 内 中 央 上方 , 十王均居龛 内 正壁 。 根 据 十 王 排 列 方式 及 地 狱 场


景分布 分 为 二 亚 型 

B a型 十王上下两排 ,
呈 上三下 二式或上二下 三式 ,
地狱场景分布 于 十 王 案桌 下


方 。 如 安 岳圣泉 寺第 龛 1
; 内 江翔 龙 山 , 外 龛侧 壁雕判 官 

B b型 十王 一

字 排列 , 位 于 地 藏菩 萨 左 右 两 侧 , 左右各 五 身 , 地狱场景分 布 于 龛 下


方 。 如 大足 宝顶 山 第20龛 

C型 地藏菩 萨 与 阎 罗 王 共处 一

处 , 别床而坐 。 其余冥王 成组 出 现 , 地狱场景位 于




9 

1 3 世 纪 四 川 地 藏 十 王 造像研 究 .

3 3 9


龛下方 。 如 安居金马 寺 , 龛 上方 中 部雕地 藏菩 萨 与 阎 罗 王 , 其余冥 王 在 其两侧 上 下 排




列 , 左侧上二下三 , 右 侧 每 排各 有 两 身 ; 安 岳 香坛 寺 ,
八身 冥 王 位 于地藏菩 萨上 方 , 


十 王 处 于 地藏菩 萨 与 阎 罗 王 所处 的 框 外 左 侧 ; 绵 阳 北 山 院第 9龛 , 第 十 转 轮 王 位 于 地 藏菩


萨 与 阎 罗 王下方 的 框 中 , 其余 冥 王 成 对 出 现 在 周 围 

2 8

造像组合
[ 

3 .

根 据 主 尊 数量 不 同 分 为 三类 

甲 类 单身地藏 。 地 藏 菩 萨 按 冠饰 特 征 分 为 三 型 

A型 光头 ,
坐姿 。 如 内 江翔龙 山 , 地藏菩 萨头 残 , 从其残迹 推测 原 为光头 , 有桃


形身光 , 内 着僧祗支 , 束带 , 外 着 双 领下 垂 式 袈 裟 ,
双手捧 一

物于腹前 , 结跏 趺坐 于仰


莲台上 , 台 前有 卧狮 ; 内 江普 陀 岩第 7 龛 ,
地藏菩 萨 头 残 , 从其残 迹 可 看 出 原 为 光 头 形 

有 桃形头光和 身光 , 着通 肩 袈裟 , 左手残 , 上举 , 右 手抚膝 , 左舒 相 坐 于 仰 莲 台 上 , 



前有仰 莲足踏 ; 大足石 篆 山 第9龛 , 地 藏菩 萨 内 着 僧柢支 , 外 着 双领下垂 式袈裟 , 左手抚



膝 , 右手持物 于胸前 , 右 舒相 坐 于束腰莲 台 上 , 台 前有 莲 蕾 ; 绵 阳 北 山 院第 9 龛 , 地 藏菩




萨有 圆 形头光 , 颈部有 蚕纹 , 内 着僧祗支 , 腹前束带 , 着 双领下 垂式袈裟 , 左手抚膝 

右 手托 摩 尼 宝 珠 于 胸前 , 善娜 趺 坐 于 仰 莲 台 上 

B型 戴风帽 。 根据立姿 、 坐 姿分为 二 亚 型 



B a型 立姿 。 如 仁 寿 千 佛 岩 第2 龛 1 , 地藏菩 萨 有 桃 形 头 光 和 身 光 , 左手 略 曲 , 双手

垂 体侧 , 立 于仰 莲 台 上 

Bb型 舒相 坐 于方 台 之上 , 左手放 于腹前 , 右手上举 。 如 资 中 西岩第 85 龛 ; 安岳圆



觉洞 第60龛 , 地 藏菩 萨 有 圆 形 头 光 , 着 交领袈裟 , 左手托摩 尼 宝珠 , 右 手持锡 杖 , 台前




有 莲蕾 和 仰 莲足踏 ; 安岳圣 泉寺第 龛 1
, 地 藏 菩 萨胸 前 戴 璎 珞 , 内 着 僧祗 支 , 腰束 带 , 

着 双领 下 垂 式袈 裟 , 左手托摩 尼 宝珠 , 台 前有 莲蕾及仰 莲足 踏 ; 安 岳香坛寺 , 地藏菩 萨



着 交 领 袈裟 , 右手持锡 杖 , 台 前有两 个仰 莲足 踏 ; 安居金 马 寺 , 地藏菩 萨有 圆 形头 光 



左手托摩 尼 宝 珠 , 右手持锡 杖 ; 大足北 山 佛湾第205 龛 , 地 藏菩 萨 右 手持 锡 杖 , 台 前有 莲



花形 成 的 足 踏 

C型 戴花冠 。 如 大足 宝顶 山 第 20龛 , 地藏菩 萨头戴花冠 , 身 着 对襟薄 衫 , 胸 前饰



璎珞 , 右手 于胸前结 印 , 左 手捧 摩 尼 宝珠 放 于 膝上 , 从珠 内 发 出 六 道毫 光 , 分上 下 左 右

射出 ,
互 相 对称 , 地藏 身 后 有 五 彩 圆 形 背 光 

乙类 观音 、 地藏组合 , 立姿 , 地藏菩 萨胸 前戴璎珞 , 着 双领下垂式袈裟 , 衣纹厚




重 , 上 身 略 向 右偏 ,
立 于仰 莲 台 上 。 如 大足北 山 佛 湾第2 5 3 裳 , 地 藏菩 萨 有 尖桃 形 头 光 

大耳 ,
颈部 三道 蚕 纹 , 内 着僧祗支 ,
左手 上 举 于 胸 前 , 右 手垂 体侧 ; 北 山 佛湾第 1 1 7 龛 

地 藏菩 萨 双手均 残 , 左手抚于腰 间 , 右 手垂体侧 



29

丙类 阿弥 陀佛 观音 地 藏组 合 光头 立姿 如 大足北 山 佛 湾 2 54龛 


[ ]

、 、 , 、 。 ,

藏菩 萨有 桃形 头 光 和 身 光 , 大耳 , 耳 垂垂 肩 , 着 通肩 袈裟 , 左手竖 掌 , 右 手抚 于 右 膝 之


 成 都 考 古研 究 三

40

3 ( 

上 , 右舒 相 坐 于 束腰仰 莲 台 之上 , 台 前伸 出 两个仰 莲足 踏 

为 便 于参考 , 兹将 上 述有 关 内 容 列 为 附 表 一



四 、 龛 窟 与 造 像 的 分期

1 .
龛形 、 造像 内 容及 组 合 的 演 变

四 川 地 区 地藏 十 王 造像 的 龛形有 横 、 竖长方形 两类 , 龛形 自 始 至终没有 多 大变化 



龛形演变 的 方 向 大体 是 由 小变 大 , 由 繁及简 。 最 流行 的 龛形 为 甲 类 横长方形 龛 , 有单层




龛 ( A型 ) 和 双层 龛 ( B型 ) 两种龛形 。 B 型 最早 出现 , 并演化 出 三种亚型 。 Ba型 出 现时


间 最早 , 但并 未 延 续 下 去 。 新 出 现 的 B b 型 演 化序 列 大 体 是 由 小 变 大 , 装饰 由 繁及 简 。 


早 出 现的 是龛室空 间 小 、 龛楣 带帷幔 的 I 式 ,
n 式 只 是沿袭 旧 样 , 增 大龛室空 间 , 发展


至 1 D 式时 , 装 饰 已 演变为 其他纹 样 。 B e 型 完 全抛 弃 了 Ba 、 Bb型 龛 带龛 楣 装饰 的 特点 。 

类竖 长方形 龛仅见 于 大 足 北 山 佛 湾 , 龛 形 十 分特 殊 

造像 内 容 中 , 造像特征并无 多 大变化 , 十 王顺序 无规律 可 循 。 甲 类龛十王 , 均位




于 龛 内 正 壁 地藏菩 萨两侧 , 作 一

字 、 上 下两 排排列 。 A型龛 中 ,
Aa型 出 现 最早 , 仅有 

龛 。 B 、 C两型集 中 出 现于大足北 山 佛湾 , 可 能 与 当 时开龛 环境有关 。 乙类中 ,


Aa型 向

Ab 型 演 变 , 同 时Aa型 演 化 出 I 、 II 两式 。 B型延 续 了 A 型 某些 风格 , 发展 为 两个亚型 



并 在 此基 础 上 形 成 了 C 型  。 总体而言 , 地狱场景 的 龛始 终是造像 的 主流 。 最初 的 地狱场




景 中 都 不 见业镜 、 业称等 因 素 , 随后 地 狱 场 景 开 始 逐 渐 突 显 出 来 。 同时 , 龛下方 的 地狱


场景 要 素增 加 。 地藏十 王 造像 呈 现 出 两极 分化 的 趋 势 。

类 是地狱场景 继 续 丰 富并 与 十


王配套 的成型 ,

类 是 该造像 的 完 全 简 化 , 地狱场 景消 失 

造像组合 中 , 地 藏菩 萨始 终 以 主尊 的 身 份 出 现 , 甲 类A 型 ( 光头形 ) 和B型 ( 披帽




形 ) 数量最多 , 多 以 坐姿 出 现 , 姿势较为 统 一

。 乙类 ( 观音 地 藏组合 ) 和 丙类 ( 阿弥 陀


佛 观音 地 藏 组 合 ) 均为立姿 ,
见于 1 0 世纪 的 大足北 山 佛湾 

通 过 观察 , 四 川 地区9 

1 3 世 纪 地 藏 十 王 造像 有 以 下 几个 特 征 

( 1 ) 龛形 多 为 横 长 方 形 龛 , 早 期 以 双层 龛 为 主 , 之后 龛 形 基 本 均 为 单 层 龛 , 龛的大


小 随着 时 代 的 发 展 逐 渐 变 大 , 龛 楣 装 饰 亦 从有 到 无 

( 2 ) 场 景 由 强调 十 王 审 判 到 突 出 地 狱受刑 。 十王 由 龛侧壁 向 正 壁集 中 , 地 狱场 景 位 置


的 变 化 体现 在 地 狱 图 像 的 扩大 化 , 并 演化 出 两 种类 型 。

种 将 其转 移 至 十 王 案 桌 前 , 另 夕卜


种 将其 十 王 案 桌前转 移 到 龛下 方 , 并 占 据 龛 的 大部 分 , 十 王 与 地 狱 场 景 配套 逐 步 成 型 

( 3 ) 造 像 主要 集 中 在 三 个 区 域 , 第 一

个是仁寿至 资 中 这片 区域 , 这个地 区 的 造像年




代 最早 , 数 量不 多 , 年代 均 为 9世 纪末 ; 第 二个 区 域 以 安 岳 为 中 心 , 向周边的 内江 、 大足


等地辐射 , 多见 1 0 世纪 的 作 品 ; 第 三个 以 大 足 为 中 心 , 造像 的 时 间 跨度 较 大 , 从 1 1
世纪


直到 1 3 世纪 中 后期 


9

1 3 世 纪 四 川 地 藏 十 王 造像研 究 .

34 1 


2 . 分期

依据龛形 、 造像 内 容及组 合 的 变 化 , 四川地区9 



1 3 世 纪 地 藏 十 王 造 像 可 分为 三 期 

第 一

期 : 数量不 多 , 为 双层 龛 , 内 龛有斜撑 , 龛楣 有装饰 , 龛 室 空 间 很小 。 此期 有




两种 龛 形 。 第 一

种 , 甲 类 B a型 , 以 仁 寿千佛 岩第2 龛 为 代表 1 , 外 龛 立 面 呈 横 长方形 , 



龛 立 面呈 竖 长方形 。 第二种 , 甲 类Bb型 I 式 , 以 资 中 西 岩第 8 3 、 8 5 龛 为代 表 , 内外龛




立 面均呈横 长方形 , 内 龛 龛 面饰 帷 幔 。 造像 内 容有 两型 , 第 一

种 , 甲 类Aa型 , 仁寿千佛


岩第2 龛 1 , 十王均为浅浮雕 , 纵 向 排列 , 坐 于案桌 之后 , 旁各有 二女性侍者 , 阴线刻衣


纹 。 第 二种 ,
乙 类Aa型 I 式 , 资 中 西岩第 83 、 85 龛 , 十 王 呈 上 三下 二式排列 , 每 一

王均


坐 一

屋子 内 ,
地狱场景安 排在 十 王 案 桌 下方 。 造像组合有两 型 , 地藏均戴风 帽 ,

种为


坐姿 、

种 为立姿 

关于 地 藏 十 王 造 像最 初 出 现 的 年 代 有 人认为 始 于初唐 时 期 从 现 存造 像 看

3 ° ]

, 。 

这个 观点 值得商榷 。 有 明 确 纪 年 最早 的 地 藏 十 王 龛 为 光化二年 ( 8 99 年 ) 资 中 西岩第 8 



龛 , 资 中 西 岩第 8 5 龛 造像 年代 在光化年 间 ( 8 9 8  ̄
9 0 1 年 ) 。 新发 现 的 仁寿 千佛 岩第2 

龛 , 通 过观察壁 面 关 系 以 及 对 比 同 一

地点 的 龛形 、 造 像 风格 , 其年代 当 在 8 8 1 年 之后很短



段时间 内 。 因 此第

期 的 年代 上 限 为 9世纪末 ( 88 1
年 ) , 下限为 1 0 世纪 初 

第 二期 : 地藏 十 王造像 的 髙 峰期 , 数量 多 , 区 域集 中 , 造像 区 域从仁寿 、 资 中 扩展

至川 东 、 川 北地 区 。 龛形 中 , 第 一

期 甲 类Ba型 消 失 不见 , 甲 类Bb型 继 续 流行 , 并演化 出



了第 II 、 HI 式 。 如 本 期 年 代 较 早 的 内 江 普 陀 岩第 7 龛 , 延续 了 第 一

期 资 中 西 岩第 83 龛 的 龛

形 。 新 出 现 甲 类A型 、 甲 类Be型 、 乙类龛 。 造像 内 容 中 , 第 一

期 的 甲 类Aa型 、 乙 类 Aa型

I 式消失 , 新增 甲 类B 型 、 甲 类C 型 、 乙 类 Aa型 II 式 、 乙 类Ab 型 、 乙 类 B a型 、 乙 类C 型 



不带 地狱 场 景 的 龛 出 现 于 大 足 地 区 , 数量 多 且集 中 , 主要 有 甲 类B 、 C型 。 带 地狱 场 景 的

龛 主要集 中 于 安岳 圆 觉洞 、 圣 泉寺及周 边 地 区 。 造 像 组 合新 增 甲 类A型 、 乙 类地 藏观音




和 丙类 阿弥 陀佛 观音 地藏组合 , 第

期 甲 类 B b 型 继 续 流 行并 成 为 此 期 常 见 的 组 合 。 造像


题 记 及造 像 特 征 显 示 , 本期 十 王顺序 上排列 不 一

致 ,
不具规律性 。 如 安 岳 圣 泉 寺第 龛 和

 1

绵 阳 北 山 院 第 9 龛 十 王 排 列 大致 呈 w
形 

通过对 龛年代 的 判 定 以 及参考龛形 等 变化 内 江普 陀 岩 第 7 龛 形 制 延 续 了 第 期 的形




制 ,
且地狱 图 像 简单 , 其年代在 1 0 世纪 初 , 可将其 作为此期 年代 的上 限 。 安 居金 马 寺 

安 岳 香坛寺造像 年 代稍 晚 , 与 本期 其他 龛 的 差 异 较大 , 地狱 场景 占 据 了 龛 的 大部 分空

间 , 在布 局 安 排上更 为 接 近第 三期 造像 的 特征 , 处 于 第 二 期 与 第 三 期 的 过 渡 阶段 , 因而

将此两龛 的 年代作 为第 二期 的 下 限 。 故 第 二期 的 下 限在 1 1 世纪初 



第三期 : 造像数量骤减 , 仅有4龛 , 有 纪年造像 龛 1 。 龛 形仅 有 甲 类Aa型 、 甲 类Ab



型 和 乙类 三种 龛形 , 双层 龛 消 失 ; 造像 内 容 中 , 第 二期 流行 的 样式 多数 消 失 , 仅存 甲 类


C型 、 乙 类 Bb型 两 种 类 型 , 新 出 现 甲 类Ab 型 。 此期 十 王 的 排 列 多 为 一

字排开 , 或不带地

狱 , 或将地狱 分组雕 刻 ; 造像组合 中 , 亦 仅存 甲 类 A 型 、 C型和 乙类 




3 42

 成 都 考 古研 究 ( 三 

本期 唯 一

有纪年 的 大 足石篆 山 第 9龛开凿于 1 096 年 。 年代最 晚 的 大 足宝顶第 20龛为




赵 智 凤所 营 造 , 参考 其 活 动 的 年 代 , 年代 为 1 3 世纪末 。 由 于 造 像数量少 , 年 代跨 度 大 

因 此 将 第 二 期 的 下 限 作 为 第 三 期 的 年代 上 限 。 第 三期 的 年代 范 围 为 1 1
世纪初 至 1 3 世纪 中

后期 

为 方便 考 察 龛 窟 与 造 像各期 的 特 征 , 兹在 附 表 一

的基础 上 , 制 成 附表 二 

五 、 结 语

就 四 川 石窟艺术整体而言 , 其受外 地影 响 继 而 产 生 重 大 变 革 的 时段 为 安 史之乱 至 五



代 时期 即 四 川 与 敦煌 吐蕃 南诏 等 文化交流颇 为 频 繁 之 时

四 川 地 区 的许多经



[ ]

, 、 、 。

变 画 与 敦煌壁 画 呈 现 出 了 极 大 的 相 似 性 。 有 学 者 在 探讨大 足 石 刻 时 , 就 认 为 其作 品 是 受


到 敦煌 艺 术 的 影 响

32 ]



四 川 地 区 的 地藏 十 王造像 , 根据 图 像要 素 可 以 分为 三类 : 第 一

类 是地藏与 十 王 ; 


二类 为 地 藏 与 十 王 变 , 第 三类 为 地狱变 。 第 一

类造像地藏菩 萨 居 于 中 央 , 十王 左 右 五五

纵 向 排列 或横 向 排列 ; 第 二类 表 现 的 是亡 人在 十 王 前 接 受 审 判 的 场 景 , 地 藏菩 萨 居 中 

独 处或地藏菩 萨 与 阎 罗 王 别 床而坐 , 十 王 两层 排列 , 布局无规律 ; 第 三类 主要 突 出 地 狱




场景 

现存 最早 的 地 藏 十 王 造 像 为 仁 寿 珠 嘉 乡 千 佛 岩 第 2 龛 1
, 地藏菩 萨 为 立姿 , 十王纵向

分列 左右 ,
坐 于 案 桌 之后 , 旁有侍者 , 布局 简单 明 了 , 类似沙武 田 文所述 S .

p a nt ng4 7
i i 

类 。 S .

pa nt
i i n
g4 7 3 类 的 布局形式完全与 仁寿珠嘉 乡 千佛 岩第2 龛 1

致 , 从 时代 的 先后 顺

序来讲 , 千佛 岩第 2 龛 的 年代 明 显要早 于 S
1 . 4
p a nt ing 7 3

类 。 通 观敦煌 的 各种地藏 十 王 图

像 , 其 结 构 布 局 特征 均 不 同 程 度 地 受 到 了 绘 画 界 面 空 间 大 小 的 制 约 , 壁 画 几乎 都 位 于 甬

道 。 王 钟 承通 过研究 发现 , 地 藏 十 王 壁 画 与 净 土 变 或 是 观音 变 同 时 出 现 的 比 例 较 高 , 

净 土 变 或 观音 变 几 乎 都 出 现 在 主 室 之 中 , 这种 布 局 的 企 图 应 是 意 欲 众 生 往 生 西 方 净 土 世


界 因此 地 藏 十 王 图 像最早 的 粉本很有 可 能就是这种 布 局 特别 适 用 于 竖 长 方形


[ 3 3 ]

。 , ,

龛或石 窟 甬 道 等空 间 狭 小 之处 , 敦煌 的 绢 、 纸 本 图 像很有 可 能 是根据 《 十王经 》 的 内



容 , 出 自 艺术 的 需要 而加 以 改造 , 由 平面转为立面 , 表达空 间 感 , 但 是仍然 遵 循其 布 局




的 基本形 式 

另 外 两类造像布局形式不 同 于敦煌 的 壁 画 、 絹 本或纸本 , 可 能 主要是 因 为 材质 和 空



间 大 小 所决 定 的 。 加 之画 师和 工 匠 们 有很 多是 文盲 或半 文 盲 , 更 多 的是 沿用 了 传统 的 图

样来 决 定 造 像 的 内 容 、 布局 和 风格 。 十 王 位置不统 一

的 原 因 可 能有 二 ,

是粉本 中 十 王

的形象除 了 转轮王 和 阎 罗 王 明 显外 其他 衣 着 基 本 致 在没有 被告知 的 情况下 画师




, , ,

和 工 匠 是无 法 区 分 出 冥 王 身 份 的 ;
二是 画 师 和 工 匠 的创作实践 。 他们 在造像时 , 首先要

在保 证地 藏 菩 萨 作 为 主 尊 的 前 提 下 , 才能安排十王 的 位置 。 出 自 对 地 狱 的 恐怖性 和 未 知


性 , 他 们 会按 照 现 实 生 活 当 中 的 官 僚体 系 来 描 绘 


9 

1 3 世 纪 四 川 地 藏 十 王 造像 研 究  .

3 4 3


“ ”

有 些 敦煌 甲 类 《 十 王 经 》 本 子题记 中 有 成都府 大圣 慈寺沙 门 藏川 述 , 直接将来




源地指 向 成都府 。 再加 上有 藏川 这样 的 人证和 千佛 岩 第 2 龛 这 样 的 物 证 1
, 有理由 相信 

敦煌 S . i 4
p a nt i n g 7 3 类 地 藏 十 王 图 像 可 能 是从 四 川 传 人 的 , 虽 说 藏 川 具体 为 何 人 不 可 得 知 

但 是 这 种模式 的 粉本关系 毋庸 置 疑 。 其他 类 别 的 图 像 是 四 川 地 区 独 有 的 样 式 , 表现 出 与


敦煌 图 像 的 差异性 , 应 当 是 四 川 本 地 画 师 和 工 匠 创 作 实 践 的 结果 

注 释



 ] 仁 寿珠嘉 乡 千 佛 岩 第 2 龛 为 笔 者 20 1 1 2 年8月 30 日 参 与 20 1 1 年 国 家 社 会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四 川 大学高水

平 学 术 团 队 建设 项 目 调 査所获 ; 遂 宁安居 区金马 寺 、 安 岳香坛 寺造像 信息 为 20 1 2 年 1 0 月 3 1 日 德国海



德 堡 大学 蔡穗 玲 、 陈 婷 婦博 士 , 北 京 大 学 考 古 系 研究 生 任 婧 提 供 , 未 测 量数据 。 另 除 内 江清溪村普

陀 岩第 7 龛 外 , 其余龛 笔 者均 实 地调 査 , 测量并核对尺 寸 


2]  [ 3] 先后记 录 此龛 的 文献有 丁 明 夷 :
《 四 川 石窟杂识 》 , 《 文物 》 丨 988 年第 8 期 ; 张总 : 《 地藏

信仰研究 》 , 宗教 文 化 出 版社 ,
2 003 年 , 第 1 97 、 1 98 页 

[ 4 ] 丁 明 夷 : 《 四 川 石窟杂识 》 , 《 文物 》 1 98 8 年第 棚 

张总 汪 小洋 和 张 敏 的 文章 中 均提到 此 龛 名 称不 经笔者确认 该 点 行 政 单 位 实 际 为 内 江市 东


[ 5] 、 , , ,

兴 区 高 粱 镇 清溪村 , 所 在 造 像 点 为 普 陀 岩 摩崖 造像 , 照 片 为 四 川 大学考古学 系 郎俊彦博士提供 , 



号根据高 小宾 、 雷建金 文推测 。 参见 张 总 : 《 大足石刻 地狱 —

轮 回 图 像丛考 》 , 《 2005 年重庆大



足 石 刻 国 际 学 术 研讨会论 文 集 》 , 文 物 出 版社 ,
20 05 年 , 第 24 5 页 ;
汪小洋 、 张敏 : 《 论唐 宋 石 窟

中 的地藏 、 六道轮 回 与 十王造像 》 , 《 美术考 古 与 宗 教 美术 》 , 上海大学 出 版社 ,


200 8 年 , 第 2 2 2

页 ; 高小宾 、 雷建金 : 《 内 江清 溪摩崖 造像与 古 清 溪县治 》 , 《 四川 文物 》 1 988 年 第 4期 



[ 6] 胡文和 : 《 四 川 道 教佛 教石 窟艺 术 》 , 四 川 人 民 出 版社 , 1 9 94 年 , 第 3 03 、 3 04 页 

[ 7] 胡文和 :
《 四 川 道教佛 教 石窟艺 术 》 , 四川 人 民 出 版社 ,
1 9 94 年 , 第 3 05 页 

[ 8 ] 张总 、 廖顺 勇 : 《 四 川 安 岳圣 泉寺地 藏 十 王 龛像 》 , 《 敦煌 学 辑 刊 》 2007 年 第 2期 

[ 9] 大 足 石 篆 山 第 9 龛 , 北山 佛湾第 1 1 7 、 205 龛 , 宝顶 山 第2 0龛 数据均 出 自 刘长久 、 胡 文和 、 李 永翘 



《 大足 石 刻 研究 》 , 四 川 省 社会 科 学 出 版 社 ,
1 985 年 

张 总 大 足 石 刻 地狱 轮 回 图 像 丛考 》 《 2005 年 重 庆 大 足 石 刻 国 际学 术 研讨会论 文 集 》 


[ 1 0 ] : 《 , ,

物 出 版社 ,
2005 年 , 第 24 页 5 


1 1 ] 重庆 大 足 石刻 艺 术 博物 馆 : 《 大 足 十 王 殿造像初 识 》 , 《 重 庆历史 与 文化 》 2 007 年第 2期 

[ 1 2 ] 记录此龛 的有 张总 :
《 四 川 绵 阳 北 山 院 地 藏 十 王 衾像 》 , 《 敦煌学辑 刊 》 2008 年 第 4期 ;
四川 省文

物 考古 研 究 所 、 绵 阳 市 文物局 : 《 绵 阳 龛窟 》 , 文 物 出 版社 ,
20 1 0 年 , 第234 -

238 页 


1 3 ] 四川 省 文 物管理局 、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北京 大学 中 国 考古学研究 中 心 、 广元市 文物管理所 

《 广元石窟 内 容 总 录 ?

皇泽寺卷 》 ,
巴蜀书社 ,
2008 年 , 第 76页 

[ 1 4 ] 由 于 造像 龛 风化严重 , 笔 者赴 资 中 西岩调 查 时 , 并 未 发 现 第 8 龛 有 造 像 题记 5 。 根 据第 8 3 、 85 龛位置



以 及 附 近 龛 造 像题记 、 风格等对 比 , 推 断第 8 5 龛 年 代 应 与 第 8 龛 年 代 相 近 3 。 第 89 龛 位 于第 8 5 龛 右侧


“ ”

第4龛 , 外 龛 右 壁有 丁 明 夷文 所记载 光化年 间 修设 十 王 斋 题记 ; 张 总将第89 、 90 龛 题记 合 并 为




3 44

 成 都 考 古研 究 (
三 


则 。 经笔 者 实 地 调 査 , 第 8 9龛 右侧 题记 为 : 忠 胜 都 下 朗 及 刘 □ 等 三 十 人 就 当 院 修设 十 王 斋 … …


隽 造 上 件 功 德 等 并 已 普 为 四 恩 三有 法 界 众 生 同 沾 此福 时 光 化 口 年 廿 八 / 日 因 设报 恩 斋 庆赞 毕斋 头 刘



[ 1 5 ] 陈茂 同 : 《 中 国 历代衣冠服饰制 》 , 新华 出 版社 ,
1 993 年 , 第 1 29 页 

[ 1 6 ] 周 锡保 : 《 中 国 古 代 服饰 史 》 , 中 国 戏 剧 出 版社 ,
1 986 年 , 第 260页 


1 7 ] 沈从 文 : 《 中 国 古代 服饰研 究 》 , 上海 书 店 出 版社 ,
20 1 2 年 , 第27 页 3 , 图9 -

2 


1 8 ] 沈从 文 ?


《 中 国 古 代 服 饰研究 》 ,
上 海 书 店 出 版社 ,
20 1 2 年 , 第3 38 页 

[ 1 9 ] 南京 博物 院 : 《 南 唐二 陵 发 掘 报 告 》 , 文物 出 版社 ,
1 95 7 年 , 图 版29 

[ 20 ] 周锡保 : 《 中 国 古 代 服饰 史 》 , 中 国 戏剧 出 版社 ,
1 986 年 , 第25 页 1



2 1
] 沈从文 : 《 中 国 古代 服饰 研 究 》 , 上 海 书 店 出 版社 , 20 1 2 年 , 第 3 9 1 页 


22 ] 张 总 认 为 此 龛 开凿 年代 在 晚 唐 ; 尹 富 在 先将 年 代 划 定 在 766 

 906 年 , 后定 为晚唐 , 文 中 都将北 山



院误认 为千 佛 崖 3 两 位作 者 都未 说 明 断 代 依 据 。 参见张 总 : 《 四 川 绵 阳 北 山 院 地藏 十王 龛像 》 

《 敦煌 学辑 刊 》 2008 年 第4期 ;
尹富 : 《 中 国 地 藏 信仰 研 究 》 , 四 川 大学博士 学位论 文 ,
2005 年 

第 267 页 其他 文章 引 用 北 山 院例 时 多 引 用 张 总 的 观点 罗 春 晓 对北 山 院 的 年代 作 了 定的梳


、 459 。 。

“ ”

理 , 但是证据不 足 , 参见罗 春晓 :
《 北山院 地藏 ?

十王 详解 》 , 《 绵 阳 龛窟 》 , 文物 出 版社 

20 1 0 年 。 雷 玉华认 为 此龛 为 宋代 的 作 品 , 参见雷玉华 : 《 巴 中 石窟研究 》 ,


民 族 出 版社 ,
20 1 1 年 

第257页 

[ 23 ] 四 川 省博 物馆文 物 工作 队 : 《 四 川 彭 山 后 蜀 宋 琳墓 清 理 简 报 》 , 《 考古 通 讯 》 1 958 年第 5 期 

[ 24 ] 南 京 博物 院 : 《 南 唐 二 陵 发 掘 报告 》 ,
文物 出 版社 ,
1 957 年 , 第 62 页 

[ 25 ] ( 宋 ) 毕仲询 : 《 幞府燕 闲 录 》 , 《 说郛 一

百二十 卷 》 第四十 一

卷 , ( 明 ) 陶宗 仪等编 : 《 说郛 三

种 》 , 上海古籍 出 版社 ,
1 9 88 年 , 第 册 5 , 第 1 9 02 页 

[ 26 ] 周 锡保 : 《 中 国 古代 服饰史 》 , 中 国 戏剧 出 版社 ,
1 986 年 , 第2 1 8 页 

[ 27 ] 髙宽 比大于或小于 1 /3 。

[ 28 ] 说 明 : 造像组合不包括 十 王 、 飞天 、 狮子 、 判官 、 供养 人 等 

[ 29 ] 该 龛 现存 地 藏 头 戴 花 冠 , 样式 与 同 龛 观 音 菩 萨 所 戴 花 冠 相 同 , 但 在 脑后 没 有 固 定 花 冠 的 巾 带 形 成 的

结 ,
且头 部 上下 色 泽 有较 明 显 的 差异 , 当 为后代重修 , 故 将 其 划 为 光头 形 制 一

类 

[ 3 0 ] 陈佩姣 : 《 唐 宋 时期 地 藏 菩 萨 像 研 究 》 , 四 川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文 ,
2006 年 , 第 26 页 

李 已 生 四 川 石 窟雕塑 艺 术 中 国 美 术全 集 雕 塑 编 四 川 石 窟雕 塑 人 民 美术 出 版社

[ 3 1 ] : 《 》 , 《 1 2 》 , 

1 988 年 , 第 26 、 27 页 

[ 32 ] 宁强 : 《 大 足石 刻 中 的绘画 性 因 素 试析

兼 谈 敦 煌艺 术 对 大 足 石 刻 的 影 响 》 , 《 敦煌研究 》 1 987

年第 期 1 

“ ”

王钟 承 地 藏 十 王 图 像 之 研究 以 敦煌 和 四 川 造像为 例 台湾 国 立 艺 术学 院 美 术史研究


[ 3 3 ] :
《 》 ,

所 硕 士 学 位论 文 ,
1 999 年 , 第7 页 1 



1 3 世 纪 四 川 地 藏 十 王 造 像研 究 .

3 45


附表 四 川 地区9 世纪 地藏 十 王 龛 与 造 像 类 型

一  ̄

  1 3
 


龛 窟形 制 造像 内 容 造像 组 合

甲 类 甲 类 乙 类 甲 类

X
 ̄  ̄  ̄

A型 1  乙  ̄  ̄
A型 |
^  丨
B型  |
B型 |
乙 

^ 类 Aa 类 


Aa l  Ab a l Bb 型   Ab
M  m A a H   Ab B a  Bb m  m  B a  Bb _ 
I I I I

型 型 型 型 


l l I l

  
 

1 1

型 型 型 i n 羾 型型 型 i n 型 型 型型 

仁 寿千佛 岩


^^  V V  


第2 食 1



资 中 西 岩 
V V


t 

第 83 龛


资 中 西 岩  
 V  V V


, , 

^^

第85食 
 

内 江翔 龙 山 V  V V

内 江普 陀 岩  

 V V V


t 

^ ^

第7龛


安岳圆 ^ 
V V


, 

第56龛 —

安 岳 圆 觉 洞  

 V V V
x ,





^^

第60食 

安 岳 圣 泉 寺  

V V V


, , 

^^

第 盒 1



安 岳 香 坛 寺V  V  V

安 居 金 马 寺  V V  V

大 足 石 篆 山  
 V V V


t 7 

_ _

第9龛 

大 足 北 山 佛 湾  
V  V V


, t 

^ ^ 
第 1 1 7 龛



第20 龛 5
也  V V  




大 足北 山 佛 湾  
V V V
, t





^ ^ 
第2 5 龛 3


大 足 北 山 佛 湾  
 V V V


t , 

_  ^

第254龛


大 足 十 王 殿  

V V


第 盒 1



大 足 宝 顶 山 
.  

V V V


^^

第 20 龛
 

绵 阳北 山^ 7 
 V  V V




^ ^

第9裳



广元皇 6  
V V

7 

第 44 


346

 成都考 古研究 ( 三 

附表二 四 川 地 区9 ?

13 世纪 地藏 十 王 龛 与 造像 的 分期
  

龛 窟 形 制 造 像 内 容  造 像 组 合




  —  —  ̄ 

\ [

类 类 乙 类 甲 类
| ^ ^




 M  甲 甲

\   乙 A 型  A型 B 型  B 型
人型 B型
乙 


\ 类 
期 B C CA C 


价型 如型
A A B 
a b B A A
a  A B  Bb
e B Ba b b a a b
另 丨

】 \ 型 型 型 型 


型 型 型 n ni
型 型 型 I U
型 型 型 型 


\ i




 VV  V V  V  V







二  V V VV V V  V V V V V  V  V  V  V







三 V V V  V V  V  V  V  V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