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创伤外科杂志 2020 年第 22 卷第 7 期 J Trauma Surg,2020,Vol. 22,No.

7 · 507·

·论 著· 文章编号:1009 - 4237(2020)07 - 0507 - 06

不同负压封闭引流负压值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谢振兴,白祥军,王伟阳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VSD) 负压值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以 Sus scrafa 猪
(15 ~ 18kg,雌雄不限,购买自华中农业大学畜牧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作为实验动物制备创面模型( n = 9) ,在
每头猪背部正中线两侧制备 6 个边长 5cm 的正方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同体自身对照,持续负压吸引
组 4 个创面覆盖聚乙烯醇树脂( PVA) 泡沫敷料分别以 - 125mmHg、 - 250mmHg、 - 300mmHg 和 - 450mmHg
负压持续吸引;间断负压吸引组 1 个创面以 - 125mmHg 负压间断吸引;纱布组 1 个创面行无菌凡士林纱布
换药。 于创面形成后 0. 5h、第 1、2、4、7、11、14、17、21 天时间点检测创面血流灌注量;计算创面面积、创腔体积及
创面上皮化率和肉芽填充率;观察创面细菌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学形态变化。 结果 - 250mmHg 持续负压吸引
组的创面血流量在术后第 4 天明显高于其他组[ (208. 89 ± 5. 22) PU / cm ,P < 0. 01] ,较纱布组[ (130. 90 ±
2

9. 72) PU / cm2 ] 增长了 60% 。 同时,与纱布组相比,负压吸引治疗创面面积缩小更快( P < 0. 01) 。 治疗 10d


后, - 250mmHg 负压吸引组创面上皮化率达到(60 ± 4) % ,较其他负压值组高( P < 0. 01) ,较纱布组[ (40 ±
2) % ] 增长 50% 。 治疗 7d 时, - 250mmHg 负压吸引组细菌数量 [ (118 ± 24. 0) CFU / mL] 最少,较纱布组
[ (780 ± 77. 3) CFU / mL] 降低了 85% 。 结论 在本猪背创面模型研究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明显改善创面
血流,减少细菌数量,提高创面上皮化率、肉芽组织填充率,促进创面愈合。 其中,以 - 250mmHg 负压持续吸
引为最佳促进创面愈合的条件。
【 关键词】 创面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 血流; 负压值; 猪
【 中图分类号】 R 641 【 文献标识码】 A 【 DOI】 10. 3969j. issn. 1009 - 4237. 2020. 07. 007
Effect of VSD with different negative pressure values
on the process of wound healing
XIE Zhen-xing,BAI Xiang-jun,WANG Wei-yang
( Department of Trauma,Tongji Hospital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Wuhan 43003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 with different negative
pressure values on the process of wound healing. Methods Sus scrafa male pigs( n = 9)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animal to prepare animal models. In each pig,six square·shaped full-thickness skin defect wounds were made on
both sides of the back. Each pig served as its own control. Four wounds in the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group were covered with PVA foam dressing and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s - 125mmHg,
- 250mmHg, - 300mmHg,and - 450mmHg, respectively. The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mittent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s - 125mmHg and the gauze group wounds were covered with
sterile vaseline gauze only. The perfusion of blood flow of wound was detected at 0. 5h,1d,2d,4d,7d,11d,14d,17d,
and 21d after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the area and volume of each wound were measured,and the epithelializa-
tion of wound surface and granulation filling rate were calculated. Tissues from wound were harvested for bacteria
counting. Results We found the perfusion of blood flow of wound treated continuously with VSD at - 250mmHg
[208. 89 ± 5. 22 PU / cm2 ]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 ( P < 0. 01) at the fourth day,which increased
by 60% compared with the gauze group of [130. 90 ± 9. 72 PU / cm2 ] . Also,the wounds treated with VSD shrinked
faster than the gauze group ( P < 0. 01) . After 10d of treatment,the wound epithelialization rate of the - 250mmHg
VSD group reached (60 ± 4) % ,which was higher than other negative pressure groups ( P < 0. 01) ,and increased by
50% compared with the gauze group of (40 ± 2) % . At the 7 th d,the number of bacteria of wounds treated with
- 250 mmHg VSD [ (118 ± 24. 0) CFU / mL] was the lowest,which was 85% lower than that of the gauze group of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047)
【 作者单位】 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
【 通信作者】 王伟阳,E-mail:wangwywhucom@ 126. com
· 508· 创伤外科杂志 2020 年第 22 卷第 7 期 J Trauma Surg,2020,Vol. 22,No. 7

[ (780 ± 77. 3) CFU / mL] . Conclusion In the study of the pig back wound model,the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echniqu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blood flow of the wound,reduced the number of bacteria,increased the epitheli-
alization rate of the wound surface and the filling rate of the granulation tissue,and promoted wound healing. The
continuous treatment of VSD with-250mmHg negative pressure is the best condition for promoting wound healing in
this study.
【 Key words】 wound healing;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blood flow; negative pressure value; pig

创面愈合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及细胞事件,包 肤至筋膜层( 含深筋膜) ,深度约 7mm,去除切开的


括炎症、增殖、重构等,随着目前对于难治创面的关 全层皮肤,用无菌纱布按压止血。 同法在 9 只幼猪
注逐渐增加,出现了一系列创面修复技术。 20 世纪 的背部正中线两旁分别形成 3 个大小深度一致的创
末,负压创面治疗技术(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 面。 每只猪背部的 6 个创面随机分组,持续负压吸引
apy,NPWT) 一问世便得到了广泛关注 [1]
。 通过近年 组的 4 个 创 面 行 VSD 治 疗, 分 别 以 - 125mmHg、
的不断发展,负压创面治疗技术通过很多种形式表 - 250mmHg、 - 300mmHg 和 - 450mmHg 负压持续吸
现,其中常用的负压封闭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 引;间断负压吸引组的 1 个创面以 - 125mmHg 负压
age,VSD) 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VSD 的作 间断吸引( 吸引 5min,停吸 2min) ;纱布组的 1 个创
用包括使创面血流灌注增加,控制水肿和渗出物,缩 面行常规凡士林纱布换药;6 组不同处理方案各形
小创面面积及清除细菌,以及刺激肉芽组织形成和 成 9 个有效创面。 9 只幼猪均置于特制的猪笼饲
减少炎症反应,最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2 - 3]
。 养,避免透明贴膜撕脱漏气。 幼猪实行人工喂食,每
介于 VSD 技术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的显著 次喂食时检查 VSD 装置的负压状态,严格按照分组
作用,中国在 20 多年前从国外引进该技术,目前国 情况进行实验。
内临床操作中推荐使用亲水、高组织相容性的 PVA 2. 2 监测创面周围及创面组织血流 于创面形成
泡沫材料( 聚乙烯醇水化海藻盐泡沫) ;负压值则根 前 0. 5h 和创面形成后 0. 5h、第 1、2、4、7、11、14、17、
据创面的类型、创面大小、渗出液多少等因素来决 21 天,使用激光多普勒成像仪( PeriScan PIM 3) 监测
定,并没有一个规定的负压值范围。 虽然相关研究 创面周围和创面组织的血流灌注量情况。 记录创面
表明在猪背创面模型上使用不同负压会对新生血管 组织及邻近创缘组织 1cm( 正常皮下) 血流灌注量。
的生成及细菌清除有不同的影响,但是并未对创面 采用高分辨率监测模式,监测像素为 110 × 110 = 12
愈合速度等作出对比 [4]
。 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幼猪 100。 血流灌注量单位是 PU / cm2 ,计算公式如下:血
背部创面模型,通过 VSD 治疗,观察不同负压值对 流灌注量( PU) = 测量体积内血细胞的浓度 × 平均
于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探究一个最佳的负压值范围。 血细胞运动速度。
2. 3 测量创面面积及创腔体积 于创面形成后
材料与方法
0. 5h、第 1、2、4、7、11、14、17、21 天,用游标卡尺准确
1 仪器设备和材料 测量创面的边长;用透明贴膜密封创面后,往每个创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 面注入无菌生理盐水,测量体积变化情况 [5 - 6] 。 根
公司) ;负压封闭引流套装(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 据创面面积和创腔体积的变化情况分别计算创面上
限公司) ,含多侧孔引流管,三通接头;激光多普勒成 皮化率和创腔肉芽填充率。 计算公式如下:创面上
像仪( PeriScan PIM 3,瑞典) ;Sus scrafa 种系幼猪 9 皮化率 ( % ) = [ (0d 面积 - Nd 面积) / 0d 面积] ×
只( 由华中农业大学畜牧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提供) , 100,式中,0d = 原创面面积 ( mm2 ) ;Nd = 伤后某天
15 ~ 18kg,雌雄不限。 ( d) 创面面积( mm2 ) ;创腔肉芽填充率% = [ (0d 体
2 方法 积 - Nd 体积) / 0d 体积] × 100,式中,0d = 原创面体
2. 1 动物模型建立与分组 幼猪适应性喂养 1 周, 积( mm3 ) ;Nd = 伤后某天( d) 创面体积( mm3 ) 。
在 30mg / kg 医用胺碘酮肌肉注射诱导麻醉后,腹腔 2. 4 监测创面细菌生长量 于创面形成后 0. 5h、
注射 3% 戊巴比妥钠 35mL / kg 维持麻醉,背部用备 第 1、2、4、7、11、14、17、21 天,采用纸片法对创面进
皮刀脱毛、生理盐水清洗并用稀释碘伏消毒。 在猪 行细菌计数,即将湿润灭菌滤纸片贴敷于创面中心
背部正中线旁开边长 5. 5cm 的正方形切口,切开皮 使用秒表准确计时 10s,取下滤纸片置于 500μL 生
创伤外科杂志 2020 年第 22 卷第 7 期 J Trauma Surg,2020,Vol. 22,No. 7 · 509·

理盐水中,室温震荡 30min,使用接种环取 5μL 接种 皮化率显著高于其 他 组,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于培养平板上,37℃ 培养 24h,在细菌计数仪上观察 0. 01) 。 术后第 7 ~ 14 天是创面收缩愈合最快的阶
记录各培养皿菌落数目。 段,相应阶段的 - 250mmHg 持续吸引组创面的上皮
2. 5 创面组织学检测 于创面形成前 0. 5h 和创面 化率的增长也是最明显。 见图 3 及表 2。
形成后 0. 5h、第 1、2、4、7、11、14、17、21 天,各组各创 3 不同负压值对创面肉芽组织填充率的影响
面分别取材,组织用 10% 甲醛液固定、自动脱水机 术后 14d, - 250mmHg 持续负压吸引组的肉芽
脱水、石蜡包埋、自动切片机、HE 染色、光学显微镜 组织填充率达到 90% ,在动态监测中,该组肉芽组
并照相。 每个创面随机抽取 10 个视野,观察创面毛 织填充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细血管密度、新生上皮和新生真皮的变化情况。 0. 01) 。 术后第 7 ~ 10 天是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最旺
3 统计学分析 盛、最快的阶段,相应阶段的肉芽组织填充率的增长
应用 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持续负压吸 也最明显。 见图 4。
引组、间断负压吸引组及纱布组数据以 x-± s 表示,组 4 不同负压值对创面细菌生长的影响
间总体比较采用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 术后各个时间点,负压吸引组的细菌数量均少
用配对 t 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于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在不同
的时间点,不同负压值 VSD 治疗的创面均表现为较
结 果
为显著的细菌抑制。 术后第 7 天,不同负压值 VSD
1 不同 负 压 值 对 创 面 及 创 周 组 织 血 流 量 变 化 的 组与纱布组创面细菌数量存在差异( P < 0. 01) ,且
影响 - 250mmHg 持续吸引组细菌数量最低。 见图 5 及
不同处理条件组创周血流量均少于创面血流 表 3。
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负压吸引组创面 5 创面组织学检测
血流量均多于同一动物模型上纱布组,差异有统计 术后 3d,肉眼观察创面:常规纱布组创面稍微缩
学意义( P < 0. 01) ;其中 - 125mmHg 与 - 250mmHg 小,边缘水肿外翻,组织外露或有外露的趋势,有少量
持续负压吸引组的创面血流量较其余负压值组高, 液体分泌物,呈黄白色。 VSD 组创面缩小,肉芽组织
尤其在术后第 4 天显著高于其他负压值组,较纱布 红润新鲜,基本没有水肿和分泌物。 术后第 21 天,HE
组增长了 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 。 见 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VSD 组创面组织新生的毛细血
图 1、2 及表 1。 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较多,且多为有序排列。
2 不同负压值对创面面积变化的影响 常规纱布组创面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少,炎症细胞多,
术后 21d, - 250mmHg 持续吸引组的创面上皮 可见成纤维细胞紊乱排列。 见图 6。
化率最高,达 93. 35% 。 术后 10d 时,该组的创面上

表1 第 4 天时不同处理方案组创面血流量比较( x-± s,n = 9,PU / cm2 )


纱布 - 125mmHg 持续 - 125mmHg 间断 - 250mmHg 持续 - 300mmHg 持续 - 450mmHg 持续
血流量 130. 90 ± 9. 72 206. 11 ± 28. 70 161. 33 ± 11. 44 208. 89 ± 5. 22 143. 11 ± 9. 94 139. 22 ± 9. 78
不同处理方案组创面血流量有差异:F = 75. 274,P < 0. 01

表2 第 10 天时不同处理方案组创面上皮率比较( x-± s,n = 9,% )


纱布 - 125mmHg 持续 - 125mmHg 间断 - 250mmHg 持续 - 300mmHg 持续 - 450mmHg 持续
创面上皮率 40 ± 2 41 ± 3 53 ± 3 60 ± 4 42 ± 1 41 ± 2
不同处理方案组创面上皮率有差异:F = 75. 451,P < 0. 01

表3 第 4 天时不同处理方案组创面细菌数量比较( x-± s,n = 9,CFU / mL,*1000)


纱布 - 125mmHg 持续 - 125mmHg 间断 - 250mmHg 持续 - 300mmHg 持续 - 450mmHg 持续
细菌数量 780. 0 ± 77. 3 375. 3 ± 23. 6 260. 6 ± 14. 2 118. 0 ± 24. 0 135. 1 ± 18. 5 180. 0 ± 26. 8
不同处理方案组创面上皮率有差异:F = 371. 694,P < 0. 01
· 510· 创伤外科杂志 2020 年第 22 卷第 7 期 J Trauma Surg,2020,Vol. 22,No. 7

图1 a - f. 分别为常规纱布组、 - 125mmHg 间断吸引组、 - 125mmHg 持续吸引组、 - 250mmHg 持续吸引组、 - 300mmHg 持续


吸引组、 - 450mmHg 持续吸引组创面及创周组织在不同时间点的血流量

图2 常规纱布组、 - 125mmHg 间断吸引组、 - 125mmHg持 图3 常规纱布组、 - 125mmHg 间断吸引组、 - 125mmHg持


续吸引组、 - 250mmHg 持续吸引组、 - 300mmHg 持续
续吸引组、 - 250mmHg 持续吸引组、 - 300mmHg 持续
吸引组、 - 450mmHg 持续吸引组创面在不同时间点的
吸引组、 - 450mmHg 持续吸引组创面在不同时间点的
血流量
创面上皮化率
创伤外科杂志 2020 年第 22 卷第 7 期 J Trauma Surg,2020,Vol. 22,No. 7 · 511·

图4 常规纱布组、 - 125mmHg 间断吸引组、 - 125mmHg持 图5 常规纱布组、 - 125mmHg 间断吸引组、 - 125mmHg持


续吸引组、 - 250mmHg 持续吸引组、 - 300mmHg 持续 续吸引组、 - 250mmHg 持续吸引组、 - 300mmHg 持续
吸引组、 - 450mmHg 持续吸引组创面在不同时间点的 吸引组、 - 450mmHg 持续吸引组创面在不同时间点的
创面肉芽填充率 创面细菌生长情况

VSD 治疗过程中,负压值大小不同对创面血流量的
影响也不同。 Borgquist 等 [10] 在猪创面模型的研究
中发现随着负压值的升高,创面血流也会逐渐改变,
在合适的负压值下最高可使创面血流量较纱布组增
加一倍。 本实验发现,在 - 250mmHg 的持续负压吸
引下,创面及创周组织的血流量显著多于其他负压
条件。 笔者认为,压力的大小与创面的类型和所覆
图6 创面组织学检测。 a. 术后 21d,常规纱布组创面组织
盖的敷料有直接关系,创面分泌液体的浓稠度、感染
存在时 HE 染色;b. 术后 21d, - 250mmHg 持续吸引组
创面组织存在时 HE 染色(100 × )
程度、创面大小、敷料抗形变能力等均是影响负压值
大小的因素。 吸引的压力过大时,会导致淋巴液被
讨 论 大量吸出体外,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延缓创面愈合,
甚至导致皮瓣坏死等严重后果;而如果吸引的负压
近年来,VSD 技术在急、慢性创面治疗中逐渐 过小,则不能起到吸引、引流的作用,导致不良的分
兴起,因其预防和改善感染、加快创面愈合的独特优 泌液聚集在创面,也会影响愈合过程。 在实验中还
势而在临床上得到认可 [7 - 8]
。 目前国内 VSD 技术 观察到,术后第 4 天的血流量是最多的,可能与创面
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对于负压值的确定一直是一 毛细血管的新生有关系,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
个有争议的问题。 证实。
因此本研究设计猪背部创面模型,并将常规纱 有不少相关的研究表明,负压吸引可以诱导成
布换药、PU 泡沫间断吸引和 PVA 持续吸引做同体 纤维细胞、表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相关的蛋白产
对照试验,意在从不同时间点动态监测创面及创周 物的合成,促进创面的愈合 [9,11 - 13] 。 本实验也同样
组织血流量、创面面积、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创面细 证实了这点:与纱布组相比,负压吸引之后,术后不
菌生长情况的角度切入,就 VSD 负压值对创面愈合 同时间点,VSD 组创面的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的影响进行研究。 和成纤维细胞较多,且多为有序排列。 同时,创面面
创面及创周组织的血流量是影响创面愈合的重 积显著性缩小,其中 - 250mmHg 持续吸引组的创面
要因素,Ma 等 [9]
在最近的研究中使用 96 只 SD 大 上皮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
鼠建造背部创面模型,发现负压封闭引流可以使创 VSD 治疗创面的另外一个优势即可以有效地
面组织内血管生成素-1 表达增高,促进创面毛细血 控制创面的细菌数量。 Glass 等 [14] 总结发现在部分
管增生,明显增加局部血流量,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研究中,负压吸引组较纱布组相比,创面的细菌数量
· 512· 创伤外科杂志 2020 年第 22 卷第 7 期 J Trauma Surg,2020,Vol. 22,No. 7

较低,而另一部分研究无两者间未发现明显差异。 [5] 赵帆,郝岱峰,冯光,等. 小型猪高爆弹药破片致深部组


本研究中,对于猪背创面, - 250mmHg 持续负压吸 织缺损动物模型的建立[ J] .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

引组创面的细菌数量控制的较为理想。 笔者认为一 子版) , 2017,12(1) :7 - 12.


[6] 吴志谷,耿淼,付小兵,等. rhEGF 对小型猪皮肤缺损创
是应用透明膜完全封闭创面,阻止外来细菌进入,二
面修复作用的观察[ J] . 北京军区医药,2001,13 ( 6 ) :
是负压环境可形成低氧或者相对低氧的环境,抑制
382 - 384.
细菌的生长,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过程。 负压越大,
[7] Rosenbaum AJ,Banerjee S,Rezak KM,et al. Advances in
越不利于细菌的生长,但是负压过大时,会出现上述 wound management [ J ] . J Am Academy Orthopa Surg,
淋巴液外露,反而影响创面愈合的现象。 2018,26(23) :833 - 843.
另外考虑到由于不同生产商生产的敷料材质存 [8] Niu XF,Yi JH,Zha GQ,et al. Vacuum sealing drainage as
在一定的差异,本实验还探究了使单位面积的 PVA a pre-surgical adjunct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ex ( open)
泡沫或者 PU 泡沫塌陷单位距离所需的负压值,以 hand injuries: report of 17 cases [ J] . Orthopaed Trauma
评判敷料经负压作用后抗形变能力。 实验结果显 Surg Res,2017,103(3) :461 - 464.

示,PVA 泡沫的抗形变能力显著强于 PU 泡沫。 [9] Ma Z,Li Z,Shou K,et al.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
py:regulating blood flow perfusion and microvessel matura-
本实验的结果表明, 在猪背创面模型中, VSD
tion through microvascular pericytes [ J] . Int J Mol Med,
能够有效地促进创面的愈合,通过对比不同负压的
2017,40(5) :1415 - 1425.
治疗效果,最理想的负压吸引值是 - 250mmHg。 在
[10] Borgquist O,Ingemansson R,Malmsjo M. Wound edge mi-
该负压值吸引下,创面的血流量最多,创面愈合速度 crovascular blood flow during negative-pressure wound
最快,同时创面细菌数量最少,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 therapy: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pressures from - 10 to -
的条件。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创面情况往往存在多 175 mmHg[ J] . Plast Reconstr Surg,2010,125 ( 2 ) :502
样性和复杂性,在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时,负 - 509.
压值的选择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 本实 [11] Chen D,Zhao Y,Li Z,et al. Circulating fibrocyte mobiliza-
验最终为临床使用 VSD 治疗创面选择合适的负压 tion in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 J] . J Cell Mol

吸引值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Med,2017,21(8) :1513 - 1522.


[12] Tanaka T, Panthee N, Itoda Y, et al.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induces early wound healing by increased
参考文献:
and accelerated express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1] Morykwas MJ,Argenta LC,Shelton-Brown EI,et al. Vacu-
factor receptors [ J] . Eur J Plast Surg, 2016, 39: 247 -
um-assisted closure: a new method for wound control and
256.
treatment:animal studies and basic foundation [ J ] . Ann
[13] Baldwin C, Potter M, Clayton E, et al. Topical negative
Plast Surg,1997,38(6) :553 - 562.
pressure stimulates endothelial migration and prolifera-
[2] Han G,Ceilley R. Chronic wound healing:a review of cur-
tion:a suggested mechanism for improved integration of
rent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s [ J] . Advances in Thera-
Integra[ J] . Ann Plast Surg,2009,62(1) :92 - 96.
py,2017,34(3) :599 - 610.
[14] Glass GE,Murphy G,Nanchahal J. Does negative-pressure
[3 ] Anghel EL, Kim PJ.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a
wound therapy influence subjacent bacterial growt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evidence [ J] . Plast Reconstr
systematic review [ J ] .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Surg,2016,138(3S) :S129 - 137.
2017,70(8) :1028 - 1037.
[4] Zhou M,Yu A,Wu G,et al. Role of different negative pres-
sure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infected wounds treated by
( 收稿日期: 2019 - 05 - 11; 修回日期: 2019 - 06 - 25)
vacuum-assisted closure: an experimental study [ J ] . Int
( 本文编辑: 魏巧姝)
Wound J,2013,10(5) :508 - 515.

You might also like